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DCA是指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与递进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作业者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对作业质量进行管控。随着PDCA循环管理法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PDCA循环管理法对于提高工作的条理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少教师都在教学中引入了PDCA循环管理法,其中就包括职高数学的教学。
一、P环节——确立目标 制定计划
P环节就是制订方案和计划的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即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确立教学目标,并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活动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做好教学计划。以江苏职高数学第二册第七章平面向量课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详细列出这一章节中应该教会学生的知识要点,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与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坐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用等。在正式开讲前,教师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要有一个量化的、具体的、明确的任务认知,避免后续教学活动中出现内容遗漏甚至错位等问题。可以说,P环节是整个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只有基础工作做好了,后面的工作才能做好。
二、D环节——落实纲领 执行计划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P环节中的教学计划落实,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以江苏职高数学中的统计一章为例,针对抽样方法这部分内容,教材一共介绍了三种方式,分别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由于统计学的内容操作性非常强,这一章节笔者就设计实践项目,分别以调查“学生课余活动内容”“社区文化活动情况”“XX品牌活动营销情况”三个主题为内容,鼓励小组成员(P阶段,笔者已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自行商议如何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来完成这一社会实践活动。D环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执行计划,因此,在进入到D环节时,学生要将早已商议好的方案执行到位,深入到同学之中、社区之中去搜集信息并分析数据。由于D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则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C环节——互助共评 审视反思
C环节是对上述两个环节执行情况的检查。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把P环节执行的结果与原先的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对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一个科学评估。以统计一章的教学为例,在对其进行评估、检查时,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小组合作评估。检查组内成员任务完成的情况怎样,调查过程中搜集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充足,是否合理地运用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这三种抽样方式,在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所绘制的直方图、茎叶图等是否合理。二是教师评估检查。评估时,教师需考虑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否真正运用并体现了数学思想,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如何等。三是师生共同合作检查评估。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评估,指出长处和不足。师生合作共同将学生上课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评估。
四、A环节——评价搜集 调整优化
A环节是PDCA循环法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上一个实施阶段所检查评估出来的结果进行总结,它是保证循环法在职高数学课堂有效运用的关键。如果总结出来的结果都满意,就可以把这个计划继续下去;如果总结结果不满意,就要重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优化。以江苏职高数学的函数这一章节为例,在阶段复习时,如果这一章节中的知识要点和测试习题,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且能灵活地将函数运用到生活之中,就说明在之前的函数章节里,任课教师所设计的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比较合理有效的,那么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一章的函数(续)章节里,教师仍然可以参考之前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开展新一轮的教学。反之,如果在复习时学生的表现并不好,对概念认知还有偏差、对图像绘制仍然模糊不清,或者对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仍然觉得不知所措,那么就说明教师在之前的函数章节的教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此,教师一方面要重新返回到之前的函数章节,把学生在复习课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逐一解决,查缺补漏。另一方面要根据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改正、调整、优化自己原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一章的函数(续)章节里体现出来。因此,A环节的主要工作就是总结好的地方,完善和优化不好地方,进而提高职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不论是纷繁多样的教学活动,还是简单精化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可以将它抽象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总结”这四个步骤,而这也正与PDCA循环管理法模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工作环节不谋而合。因此,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大胆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责编 黄紫鹃)
一、P环节——确立目标 制定计划
P环节就是制订方案和计划的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即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确立教学目标,并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活动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做好教学计划。以江苏职高数学第二册第七章平面向量课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详细列出这一章节中应该教会学生的知识要点,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与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坐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用等。在正式开讲前,教师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要有一个量化的、具体的、明确的任务认知,避免后续教学活动中出现内容遗漏甚至错位等问题。可以说,P环节是整个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础,只有基础工作做好了,后面的工作才能做好。
二、D环节——落实纲领 执行计划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P环节中的教学计划落实,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以江苏职高数学中的统计一章为例,针对抽样方法这部分内容,教材一共介绍了三种方式,分别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由于统计学的内容操作性非常强,这一章节笔者就设计实践项目,分别以调查“学生课余活动内容”“社区文化活动情况”“XX品牌活动营销情况”三个主题为内容,鼓励小组成员(P阶段,笔者已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自行商议如何运用数学知识,特别是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来完成这一社会实践活动。D环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执行计划,因此,在进入到D环节时,学生要将早已商议好的方案执行到位,深入到同学之中、社区之中去搜集信息并分析数据。由于D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则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C环节——互助共评 审视反思
C环节是对上述两个环节执行情况的检查。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把P环节执行的结果与原先的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对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一个科学评估。以统计一章的教学为例,在对其进行评估、检查时,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小组合作评估。检查组内成员任务完成的情况怎样,调查过程中搜集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充足,是否合理地运用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这三种抽样方式,在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所绘制的直方图、茎叶图等是否合理。二是教师评估检查。评估时,教师需考虑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否真正运用并体现了数学思想,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如何等。三是师生共同合作检查评估。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评估,指出长处和不足。师生合作共同将学生上课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评估。
四、A环节——评价搜集 调整优化
A环节是PDCA循环法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上一个实施阶段所检查评估出来的结果进行总结,它是保证循环法在职高数学课堂有效运用的关键。如果总结出来的结果都满意,就可以把这个计划继续下去;如果总结结果不满意,就要重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优化。以江苏职高数学的函数这一章节为例,在阶段复习时,如果这一章节中的知识要点和测试习题,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且能灵活地将函数运用到生活之中,就说明在之前的函数章节里,任课教师所设计的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比较合理有效的,那么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一章的函数(续)章节里,教师仍然可以参考之前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开展新一轮的教学。反之,如果在复习时学生的表现并不好,对概念认知还有偏差、对图像绘制仍然模糊不清,或者对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仍然觉得不知所措,那么就说明教师在之前的函数章节的教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此,教师一方面要重新返回到之前的函数章节,把学生在复习课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逐一解决,查缺补漏。另一方面要根据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改正、调整、优化自己原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一章的函数(续)章节里体现出来。因此,A环节的主要工作就是总结好的地方,完善和优化不好地方,进而提高职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不论是纷繁多样的教学活动,还是简单精化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可以将它抽象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总结”这四个步骤,而这也正与PDCA循环管理法模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工作环节不谋而合。因此,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大胆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