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买房回避你真正的职业责任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在大学毕业后都有一张人生计划表,最常见的是毕业之后找一份工作,三年之后稳定下来,之后便开始考虑结婚、买房问题。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也许就想过一件事情,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女方愿意,他们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不过你是否能意识到,这张计划表是你自己想要的吗?还是你的家人和父母帮你拟定的,很多人都会开始无意识地按照这张时刻表来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时刻表上写的事情是今天的城市生活所达不到的。
  因为一个年轻人,在毕业三到五年之内不大可能买得起房子,这不仅仅是在北京、上海,在三四线城市也很难负担。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普遍房价是5000元/平方米,如果买一间100平米的房子就是50万元。有多少年轻人在结婚适龄的时候能拿出50万元的存款呢?
  当一个人的能力和欲望不匹配时,焦虑就开始产生。中医讲焦虑叫上火,求不得和想得到之间的火。于是,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焦虑。其中,买不起房子的焦虑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种焦虑感怎么解决?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拿别人的资源,另一个是把自己当成资源。拿别人的资源最简单的方法是拿父母的资源,因为你拿父母的资源,所以你就不能怪他们对你生活有诸多干涉。就像如果你是CEO,你拿了别人的钱开公司,别人肯定会对你指手画脚,你的生活就要被他们掌控。
  房子能给你安全感么?
  我曾经分别在2003年的深圳、2006年底的北京看上过两套房子。第一次我无力支付,不愿意让父母给我出钱。2006年那次,因为有了一点积蓄,我大概能付起40万的首付。那天看完房子,那种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的想法让我兴奋,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特别激动地给我的朋友挨个打电话。直到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古典,你准备好安定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情。当然,那其实很好。”
  我放下电话,那种兴奋感慢慢褪去,车子也开到临近家。我内心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要过有房人的“安定”生活,我的生命不仅仅至此。(友情提示:开车打电话是坏习惯不要学!交警叔叔请自动跳过这一段!)
  这些年来,每次开车经过那个楼盘,我都深深地感谢我当天的决定。因为如果我每个月有着6000多元的月供,我绝对不敢开始思考如何离开新东方这个对我待遇优厚的地方,创办新精英NEDP,这样我将错过我这一辈子最想要过的生活,最希望一起共事的一群人和一个最大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房子所无法比拟的。
  回头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十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三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一件物品吗?即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么?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买房为了丈母娘?错!房子是你逃避选择的好理由
  “我是一个小城市的老师,我的周围,人们都是有个工资不高但是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我害怕我会和他们一样。我想去大城市里面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在城里面找不到好工作。我曾经想过通过考研来摆脱我现在的状况,但是如果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 我还想过,实在不行,我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是我又害怕他/她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阻碍,我该怎么办?”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自己突然很弱小,经不起任何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的感觉。
  这不是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即使他们为你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住,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些人称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其实,我们不应该纠结于买不买房子,如果有足够的钱你可以去买房子,因为房子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品,从长远上来看会升值。你拿100万元存到银行,还不如投资房产。如果拿出100万元不影响你的生活,你也没有理由不买。在中国很少有很成功的人不买房子的事例,因为买房是一种投资手段。
  但大部分人现在买房,资金不那么充裕,买房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买房子之前,你就需要评定一下,你现在的资源和你想要拥有房子的欲望到底匹配不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你要考虑你买房子的钱到底会抵消什么。
  比如,我家没有买房子,我的收入都交给我太太。虽然收入买一套房子没问题,但我会问她:你看我们的客厅需要多大,她说至少需要30平米吧。我们住在北京的人民大学附近,房价大约是4万元/平方米。我说如果你不要客厅,拿出一平方米的4万元就够我们好好旅行一次。如果不买房子,我们可以每年出去玩一个国家,一直玩到40岁。她很高兴地答应了,然后我们就没有买客厅。
  很多人有买房需求是迫于丈母娘的压力,但我认为,《婚姻法》规定是你和你未来的太太结婚,不是和未来的丈母娘结,未来的丈母娘可以同意或者反对,但并不能阻止你和你未来的太太结婚。你可以对你的丈母娘说:“我的现状是这样,我很爱她,你可以同意或者反对”。但是最后结不结不是未来丈母娘同意或者反对的问题。丈母娘驱动房价的原因是中国人普遍心理没有断过奶,而且你自己对未来也缺乏信心,无法规划一个完整的蓝图。
  年轻时,投资给自己最划算
  买房子不是罪过,罪过是你的欲望和需求不平等。其实房子的问题就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的资源和你的欲望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人要对自己的生活有取舍,你要自由,你可能就不能拥有房子。如果有人觉得有房子就是有安全感,你有这种乡土情结,那你活得惨其实也是没办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你进去后反而后悔。
  但千万不要诉求于房子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有心理调查显示,房子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是很差的。可能在刚开始的六个月你的满意程度会上升,但6个月之后,就会下降到和没有房子差不多的感觉。人的安全感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稳定、情绪的稳定、亲密关系,你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带给你的安全感要比房子大得多。投资生命、关系、伙伴、合作、乐趣带来的安全感的收益都是要高于房子的。
  比如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两个爱好,可以找到自己的圈子,也许你没买房,但你参加了一个“铁人三项大赛”,认识了一群天天跑步的人,那个群体会给你支持,这才是安全感持续的来源。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买房子,我认为在那个阶段,对自己投资才是更好的选择。美国、英国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不买房子的,他们平均的购房年龄是35岁。在25岁到35岁之间,他们会觉得游历世界、读书、音乐都比买房子重要很多。
  一个公式很能解释这个现象:“自由=能力-欲望”。
  想要自由,一个是要提高能力,另一个就是降低欲望。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你的能力和你的欲望是对等的。要么就努力提高能力,赚到能满足你欲望的钱,让你的能力跟得上你的欲望;要么你就让你的欲望降低,就是慢生活,享受、感谢生活。如果你的能力不变,欲望变大,就会变得永远不幸福。
  买房子是欲望,希望让父母开心也是欲望,很多欲望,一定要在这些欲望中挑出一些东西,明白自己达不到,把他们删掉,生活自然就变好了。
其他文献
迈克·梅里尔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家软件公司的客服代表,因为对自己的平凡生活很不满意,当年30岁的他创办了一家网站,将自己的人生折合成10万股,并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卖给众多打算对他进行“风险投资”的网民!  他的同事和好友都友情购买了不少股票,股东们不但能从迈克工作薪水以外的任何创业计划收入中“分红”获利,还有权投票决定他的人生规划和创业目标,迈克是否要去上武术课、拳击课以及是否要去登记成为一名
期刊
前两天,翻了翻庄雅婷的新书《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里面一个标题“扎”到我眼里—“不经过武汉,怎么到广州”,顿时让我想起了原来单位一位老司机的口头禅:不过鼓楼桥,怎么到地安门。  庄雅婷解释说,“不经过武汉,怎么到广州”这句话是拿来开解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恋情用的。有时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是你的最终选择,但他却是你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节点。认可节点,这也是我们那位老司机口头禅的内涵。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
期刊
既然我写的是一篇谈论人生价值观的文章,我就应该告诉你们金钱并不能带来快乐,财富不能带来充实,人们越来越富足却越来越空虚,这是现代人的心灵悲剧—但是我不打算这么写。  我不打算这么写,不是因为我不同意这些说法,而是因为我并不认识特别有钱的富人。所以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穷得只剩下钱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孤独地在金钱堆里打滚,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醇酒美女的陪伴下,正为自己空虚的心灵而痛苦呻吟、夜不能寐。当
期刊
青春期的中年危机  年纪未满30岁,这本该是一段充满机遇与冒险、在阳光照耀下羽毛闪闪发光的年月。现在,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年轻”却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与几百万人在夹缝中竞争一份最安稳的工作,倾尽全家之力买下一套房子,否则,你的感情和婚姻就很有可能受挫。  婚恋网站百合网在2011年做过一个调查,在对配偶的各项要求中,有50%的单身女性表示,财产是首要考虑因素,而品德和个性未能成为前三项要求。超过7
期刊
计划经济盛行的时代,中国人多生活在单位文化里。陌生人见面,或是办点什么大事小情,难免会被问及“是什么单位的”。单位无所不在,正因为此,当刘震云将单位文化描述成“一地鸡毛”时,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我曾说,一人即一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土,它区别于自己所属的疆土。同样,区别于“你属于某个单位”,每个人更应该回答的是“自己是什么单位”,“人是什么单位”。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单位之中”,道出
期刊
搬心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时间够长,总难免遇到公司搬迁。有的是为了业务蒸蒸日上要扩大规模;有的是因为业务遇到问题要减少成本;有的为了把几个业务部聚合在一处;也有许多大公司,为了建造一个能体现自己独特文化的大型联合办公室而迁往远郊园区。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公司搬大家,如同个人搬小家一样,乔迁新址,精神一振,总会因为办公环境的变化、日常沟通和组织格局的变化,而引起员工办公习惯的变化,以及工作状态的变化
期刊
从早忙到晚,感觉自己一直被工作追着跑。明明累得够呛,但忙完工作之后,自己感觉却并无收获。  极简主义,是一种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的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而这个概念用在职场上,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变得简单。  找准核心,然后去做!去做!去做!  当你开始任何新事物时,方向很多。有你可以做的,你想做的,还有你必须做的。你要从你不得不去做的事开始,从核心开始。例如,你开一家热狗摊,
期刊
在职场,“鸭梨山大”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抑郁、早衰、猝死正在向这一群体逼近,职场人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状态堪忧。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应对及管理已成为HR必修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作为智联招聘的战略合作伙伴,与智联招聘旗下智联测评共同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权威、便捷的人才测评产品和服务。在共同发起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中,了解职场人群的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并进一步探讨此种压
期刊
年轻的男女相互吸引,这是世间不变的真理,能打破真理的大概只有gay和拉拉。公司大都反对同事之间的恋情,但真实的人性哪管你反对不反对,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想尽办法凑在一起,时刻准备发生些什么故事。  想要恋爱的人是最奇怪的生物,一次出差的机会,一个短暂的合作,甚至两个人大吵了一架都有可能触发某一根敏感的神经,令彼此动情。  其实,短暂而适度的调情会增加工作中的愉悦感,毕竟情感的调剂就像紧张工作中的课
期刊
在华特迪士尼公司,员工们都被叫做“演职人员(cast member)”。整个公司,也被设计成片場的概念。每一个员工都是演职人员表里的一员,有的是导演、制片、编剧、摄像,有的是主演、配角、服装、道具、化妆师:每个演职人员的职责和重要性不一样,但少了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到最终作品的品质。  迪士尼是一家梦幻公司,充满欢乐和创意,每一个来到迪士尼工作的人,都在贡献着各自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收获着快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