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在大学毕业后都有一张人生计划表,最常见的是毕业之后找一份工作,三年之后稳定下来,之后便开始考虑结婚、买房问题。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也许就想过一件事情,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女方愿意,他们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不过你是否能意识到,这张计划表是你自己想要的吗?还是你的家人和父母帮你拟定的,很多人都会开始无意识地按照这张时刻表来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时刻表上写的事情是今天的城市生活所达不到的。
因为一个年轻人,在毕业三到五年之内不大可能买得起房子,这不仅仅是在北京、上海,在三四线城市也很难负担。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普遍房价是5000元/平方米,如果买一间100平米的房子就是50万元。有多少年轻人在结婚适龄的时候能拿出50万元的存款呢?
当一个人的能力和欲望不匹配时,焦虑就开始产生。中医讲焦虑叫上火,求不得和想得到之间的火。于是,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焦虑。其中,买不起房子的焦虑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种焦虑感怎么解决?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拿别人的资源,另一个是把自己当成资源。拿别人的资源最简单的方法是拿父母的资源,因为你拿父母的资源,所以你就不能怪他们对你生活有诸多干涉。就像如果你是CEO,你拿了别人的钱开公司,别人肯定会对你指手画脚,你的生活就要被他们掌控。
房子能给你安全感么?
我曾经分别在2003年的深圳、2006年底的北京看上过两套房子。第一次我无力支付,不愿意让父母给我出钱。2006年那次,因为有了一点积蓄,我大概能付起40万的首付。那天看完房子,那种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的想法让我兴奋,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特别激动地给我的朋友挨个打电话。直到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古典,你准备好安定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情。当然,那其实很好。”
我放下电话,那种兴奋感慢慢褪去,车子也开到临近家。我内心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要过有房人的“安定”生活,我的生命不仅仅至此。(友情提示:开车打电话是坏习惯不要学!交警叔叔请自动跳过这一段!)
这些年来,每次开车经过那个楼盘,我都深深地感谢我当天的决定。因为如果我每个月有着6000多元的月供,我绝对不敢开始思考如何离开新东方这个对我待遇优厚的地方,创办新精英NEDP,这样我将错过我这一辈子最想要过的生活,最希望一起共事的一群人和一个最大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房子所无法比拟的。
回头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十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三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一件物品吗?即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么?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买房为了丈母娘?错!房子是你逃避选择的好理由
“我是一个小城市的老师,我的周围,人们都是有个工资不高但是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我害怕我会和他们一样。我想去大城市里面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在城里面找不到好工作。我曾经想过通过考研来摆脱我现在的状况,但是如果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 我还想过,实在不行,我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是我又害怕他/她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阻碍,我该怎么办?”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自己突然很弱小,经不起任何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的感觉。
这不是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即使他们为你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住,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些人称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其实,我们不应该纠结于买不买房子,如果有足够的钱你可以去买房子,因为房子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品,从长远上来看会升值。你拿100万元存到银行,还不如投资房产。如果拿出100万元不影响你的生活,你也没有理由不买。在中国很少有很成功的人不买房子的事例,因为买房是一种投资手段。
但大部分人现在买房,资金不那么充裕,买房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买房子之前,你就需要评定一下,你现在的资源和你想要拥有房子的欲望到底匹配不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你要考虑你买房子的钱到底会抵消什么。
比如,我家没有买房子,我的收入都交给我太太。虽然收入买一套房子没问题,但我会问她:你看我们的客厅需要多大,她说至少需要30平米吧。我们住在北京的人民大学附近,房价大约是4万元/平方米。我说如果你不要客厅,拿出一平方米的4万元就够我们好好旅行一次。如果不买房子,我们可以每年出去玩一个国家,一直玩到40岁。她很高兴地答应了,然后我们就没有买客厅。
很多人有买房需求是迫于丈母娘的压力,但我认为,《婚姻法》规定是你和你未来的太太结婚,不是和未来的丈母娘结,未来的丈母娘可以同意或者反对,但并不能阻止你和你未来的太太结婚。你可以对你的丈母娘说:“我的现状是这样,我很爱她,你可以同意或者反对”。但是最后结不结不是未来丈母娘同意或者反对的问题。丈母娘驱动房价的原因是中国人普遍心理没有断过奶,而且你自己对未来也缺乏信心,无法规划一个完整的蓝图。
年轻时,投资给自己最划算
买房子不是罪过,罪过是你的欲望和需求不平等。其实房子的问题就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的资源和你的欲望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人要对自己的生活有取舍,你要自由,你可能就不能拥有房子。如果有人觉得有房子就是有安全感,你有这种乡土情结,那你活得惨其实也是没办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你进去后反而后悔。
但千万不要诉求于房子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有心理调查显示,房子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是很差的。可能在刚开始的六个月你的满意程度会上升,但6个月之后,就会下降到和没有房子差不多的感觉。人的安全感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稳定、情绪的稳定、亲密关系,你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带给你的安全感要比房子大得多。投资生命、关系、伙伴、合作、乐趣带来的安全感的收益都是要高于房子的。
比如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两个爱好,可以找到自己的圈子,也许你没买房,但你参加了一个“铁人三项大赛”,认识了一群天天跑步的人,那个群体会给你支持,这才是安全感持续的来源。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买房子,我认为在那个阶段,对自己投资才是更好的选择。美国、英国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不买房子的,他们平均的购房年龄是35岁。在25岁到35岁之间,他们会觉得游历世界、读书、音乐都比买房子重要很多。
一个公式很能解释这个现象:“自由=能力-欲望”。
想要自由,一个是要提高能力,另一个就是降低欲望。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你的能力和你的欲望是对等的。要么就努力提高能力,赚到能满足你欲望的钱,让你的能力跟得上你的欲望;要么你就让你的欲望降低,就是慢生活,享受、感谢生活。如果你的能力不变,欲望变大,就会变得永远不幸福。
买房子是欲望,希望让父母开心也是欲望,很多欲望,一定要在这些欲望中挑出一些东西,明白自己达不到,把他们删掉,生活自然就变好了。
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女方愿意,他们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不过你是否能意识到,这张计划表是你自己想要的吗?还是你的家人和父母帮你拟定的,很多人都会开始无意识地按照这张时刻表来生活。其实,很多时候,时刻表上写的事情是今天的城市生活所达不到的。
因为一个年轻人,在毕业三到五年之内不大可能买得起房子,这不仅仅是在北京、上海,在三四线城市也很难负担。目前,三四线城市的普遍房价是5000元/平方米,如果买一间100平米的房子就是50万元。有多少年轻人在结婚适龄的时候能拿出50万元的存款呢?
当一个人的能力和欲望不匹配时,焦虑就开始产生。中医讲焦虑叫上火,求不得和想得到之间的火。于是,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焦虑。其中,买不起房子的焦虑占了很大一部分。
这种焦虑感怎么解决?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拿别人的资源,另一个是把自己当成资源。拿别人的资源最简单的方法是拿父母的资源,因为你拿父母的资源,所以你就不能怪他们对你生活有诸多干涉。就像如果你是CEO,你拿了别人的钱开公司,别人肯定会对你指手画脚,你的生活就要被他们掌控。
房子能给你安全感么?
我曾经分别在2003年的深圳、2006年底的北京看上过两套房子。第一次我无力支付,不愿意让父母给我出钱。2006年那次,因为有了一点积蓄,我大概能付起40万的首付。那天看完房子,那种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的想法让我兴奋,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特别激动地给我的朋友挨个打电话。直到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古典,你准备好安定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情。当然,那其实很好。”
我放下电话,那种兴奋感慢慢褪去,车子也开到临近家。我内心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要过有房人的“安定”生活,我的生命不仅仅至此。(友情提示:开车打电话是坏习惯不要学!交警叔叔请自动跳过这一段!)
这些年来,每次开车经过那个楼盘,我都深深地感谢我当天的决定。因为如果我每个月有着6000多元的月供,我绝对不敢开始思考如何离开新东方这个对我待遇优厚的地方,创办新精英NEDP,这样我将错过我这一辈子最想要过的生活,最希望一起共事的一群人和一个最大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房子所无法比拟的。
回头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十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三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力的深深不自信。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从国有体制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一件物品吗?即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么?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买房为了丈母娘?错!房子是你逃避选择的好理由
“我是一个小城市的老师,我的周围,人们都是有个工资不高但是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到退休,我害怕我会和他们一样。我想去大城市里面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在城里面找不到好工作。我曾经想过通过考研来摆脱我现在的状况,但是如果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 我还想过,实在不行,我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是我又害怕他/她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阻碍,我该怎么办?”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自己突然很弱小,经不起任何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的感觉。
这不是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即使他们为你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住,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些人称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其实,我们不应该纠结于买不买房子,如果有足够的钱你可以去买房子,因为房子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品,从长远上来看会升值。你拿100万元存到银行,还不如投资房产。如果拿出100万元不影响你的生活,你也没有理由不买。在中国很少有很成功的人不买房子的事例,因为买房是一种投资手段。
但大部分人现在买房,资金不那么充裕,买房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买房子之前,你就需要评定一下,你现在的资源和你想要拥有房子的欲望到底匹配不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你要考虑你买房子的钱到底会抵消什么。
比如,我家没有买房子,我的收入都交给我太太。虽然收入买一套房子没问题,但我会问她:你看我们的客厅需要多大,她说至少需要30平米吧。我们住在北京的人民大学附近,房价大约是4万元/平方米。我说如果你不要客厅,拿出一平方米的4万元就够我们好好旅行一次。如果不买房子,我们可以每年出去玩一个国家,一直玩到40岁。她很高兴地答应了,然后我们就没有买客厅。
很多人有买房需求是迫于丈母娘的压力,但我认为,《婚姻法》规定是你和你未来的太太结婚,不是和未来的丈母娘结,未来的丈母娘可以同意或者反对,但并不能阻止你和你未来的太太结婚。你可以对你的丈母娘说:“我的现状是这样,我很爱她,你可以同意或者反对”。但是最后结不结不是未来丈母娘同意或者反对的问题。丈母娘驱动房价的原因是中国人普遍心理没有断过奶,而且你自己对未来也缺乏信心,无法规划一个完整的蓝图。
年轻时,投资给自己最划算
买房子不是罪过,罪过是你的欲望和需求不平等。其实房子的问题就是你一定要清楚你的资源和你的欲望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人要对自己的生活有取舍,你要自由,你可能就不能拥有房子。如果有人觉得有房子就是有安全感,你有这种乡土情结,那你活得惨其实也是没办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你进去后反而后悔。
但千万不要诉求于房子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有心理调查显示,房子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是很差的。可能在刚开始的六个月你的满意程度会上升,但6个月之后,就会下降到和没有房子差不多的感觉。人的安全感更多地来自于内心的稳定、情绪的稳定、亲密关系,你在這些方面的投入带给你的安全感要比房子大得多。投资生命、关系、伙伴、合作、乐趣带来的安全感的收益都是要高于房子的。
比如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两个爱好,可以找到自己的圈子,也许你没买房,但你参加了一个“铁人三项大赛”,认识了一群天天跑步的人,那个群体会给你支持,这才是安全感持续的来源。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买房子,我认为在那个阶段,对自己投资才是更好的选择。美国、英国大部分年轻人都是不买房子的,他们平均的购房年龄是35岁。在25岁到35岁之间,他们会觉得游历世界、读书、音乐都比买房子重要很多。
一个公式很能解释这个现象:“自由=能力-欲望”。
想要自由,一个是要提高能力,另一个就是降低欲望。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你的能力和你的欲望是对等的。要么就努力提高能力,赚到能满足你欲望的钱,让你的能力跟得上你的欲望;要么你就让你的欲望降低,就是慢生活,享受、感谢生活。如果你的能力不变,欲望变大,就会变得永远不幸福。
买房子是欲望,希望让父母开心也是欲望,很多欲望,一定要在这些欲望中挑出一些东西,明白自己达不到,把他们删掉,生活自然就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