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 行器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已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我也进行了一些器乐教学的实践和大胆地尝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把器乐演奏与唱歌、欣赏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改变了以往在音乐课上单纯教唱歌的状况,使得音乐 课中的器乐教学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以下为自己在音乐课中进行器乐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 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二、正确处理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音准节奏、律动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有更 好的感受。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的 体验常常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器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比,唱歌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 使学生歌唱得更好听,唱歌的能力更强。这个观点,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乐器演奏的节奏常常是演唱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演奏的旋律也是演唱歌曲或欣赏作品的主要旋律。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教唱歌曲的曲谱 都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我常常把一首将要新学的歌曲让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自己演奏的帮助下,把新歌曲学得基本正确。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巩固,最好能把整个曲子背下来,不看谱也能正确演奏,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曲调非 常之熟悉,唱歌音不准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2.演奏与音准节奏的关系
演奏与视唱练耳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替代,在实质上也有很大的替代性。视唱练耳的教学,在前几年一直是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一个观点是必须加强,认为不识字是文盲,不识谱是音盲;另一个观点是识谱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一味地做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人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视唱练耳上获得的,比如钢琴是和声乐器,学习钢琴后许多学生很快有了音高概念,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常用和弦,不但能唱好单声部,还能唱好多声部。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其实很少进行过多的唱谱练习,大量的工作完全是由乐器来替代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学生能较快地提高节奏能力;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口琴、竖笛、吉他等),学生能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音准问题。以往的音乐教学,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由学生自己 来学习,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开展课堂器乐教学后,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得 很少,取代的是大量的节奏练习与背诵演奏。背诵一定量的曲谱极为重要,学生在大脑中把音响和符号同时储存下来,等有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一看到符号就产生了与音响的联系,学生的音高概念也渐渐形成了,其视唱、练耳的能力也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律动着游戏,一边手里拿着乐器,或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断,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 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而器乐教学也更具有趣味性,这也是音乐教学从形式 上到本质上都必须是艺术化的这一要求的体现。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器乐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 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比如《七子之歌》 、电视剧《宝莲灯》主题歌 、零六年春晚中《吉祥三宝》 、流行音乐《嘻唰唰》等,一经播出,很受学生喜爱。这些旋律明亮跳跃、节奏紧凑明快、曲调结构简单易学的歌曲,作为器乐启蒙曲非常合适。还有一些精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是名歌片断(如《欢乐颂》、《我心依旧》、《友谊地久天长》、《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作为练习曲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 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总之,器乐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 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 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Y].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海文艺出版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持久的器乐学习动机
根据音乐艺术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基本理念。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 事物的积极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教好音乐,就必须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二、正确处理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音准节奏、律动教学的关系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有更 好的感受。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的 体验常常要运用身体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实现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器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提高的。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比,唱歌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 使学生歌唱得更好听,唱歌的能力更强。这个观点,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乐器演奏的节奏常常是演唱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演奏的旋律也是演唱歌曲或欣赏作品的主要旋律。可以这么说,每一首教唱歌曲的曲谱 都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我常常把一首将要新学的歌曲让学生先预习,有的学生就能在自己演奏的帮助下,把新歌曲学得基本正确。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巩固,最好能把整个曲子背下来,不看谱也能正确演奏,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曲调非 常之熟悉,唱歌音不准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2.演奏与音准节奏的关系
演奏与视唱练耳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替代,在实质上也有很大的替代性。视唱练耳的教学,在前几年一直是音乐教学讨论的热点,一个观点是必须加强,认为不识字是文盲,不识谱是音盲;另一个观点是识谱教学不是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要一味地做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多人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视唱练耳上获得的,比如钢琴是和声乐器,学习钢琴后许多学生很快有了音高概念,有些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常用和弦,不但能唱好单声部,还能唱好多声部。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其实很少进行过多的唱谱练习,大量的工作完全是由乐器来替代的。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学生能较快地提高节奏能力;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风琴、电子琴、口琴、竖笛、吉他等),学生能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音准问题。以往的音乐教学,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由学生自己 来学习,就容易多了。所以,在开展课堂器乐教学后,视唱练耳的教学进行得 很少,取代的是大量的节奏练习与背诵演奏。背诵一定量的曲谱极为重要,学生在大脑中把音响和符号同时储存下来,等有一定的积累后,学生一看到符号就产生了与音响的联系,学生的音高概念也渐渐形成了,其视唱、练耳的能力也逐渐地得到了发展。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
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律动着游戏,一边手里拿着乐器,或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断,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 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而器乐教学也更具有趣味性,这也是音乐教学从形式 上到本质上都必须是艺术化的这一要求的体现。
三、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器乐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学习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 的情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教学目的。所以器乐教学一开始就要尽快与演奏乐曲、表现音乐结合起来。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生动有趣的教材应该以他们熟悉的题材为基本前提,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能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亲切、真实、有吸引力。比如《七子之歌》 、电视剧《宝莲灯》主题歌 、零六年春晚中《吉祥三宝》 、流行音乐《嘻唰唰》等,一经播出,很受学生喜爱。这些旋律明亮跳跃、节奏紧凑明快、曲调结构简单易学的歌曲,作为器乐启蒙曲非常合适。还有一些精典名曲的主题音乐或是名歌片断(如《欢乐颂》、《我心依旧》、《友谊地久天长》、《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作为练习曲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器乐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渐进的过程,因此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器乐学习的进度与节奏,切不可按成人的学习进度去要求学生,或照搬现成的演奏法。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 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其次,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单明确,结合示范形象生动地进行,要从简到繁,难点分散,循序渐进,不可以机械式的训练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急于求成,一次给学生提出许多要求,导致他们记不住、做不到,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烦躁、惧怕和反感。再者就是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有不同的侧重,才能使学生逐步内化吸收各种演奏技巧,使演奏技能不断提高。
总之,器乐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视奏、视唱等识谱能力,丰富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如何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把器乐教学与音乐课 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建立音乐教学完整体系,为器乐教学跨上新台阶提供更多 更好的经验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理等著.音乐学科教育学[Y].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上海文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