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历史学测)是高考的组成部分之一。时下,在应对历史学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典型做法就是教师依据考点编写考点解读,让学生背诵。这种应试策略背离了历史学测的命题指导思想。文章谈典型例题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历史学测复习存在哪些误区,如何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典型例题历史复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73
历史学测旨在考查高中历史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如何让学生达到历史学测要求?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多关注考试说明的典型例题,了解學业水平测试考什么,怎样考,考查的能力水平是什么。教师在备考复习阶段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历史复习效果。
一、典型例题命题的指导思想
笔者认真研读历史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理解到例题主要从考查内容、呈现形式、考查的能力要求3个方面体现命题指导思想。
1.从典型例题的考查内容看
历史学测主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点。比如必修一中的“内阁制”“近代不平等条约”“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必修二中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必修三中的“四大发明”“文人画作”“近现代物理学”“启蒙运动”等。这些都是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也是主干知识点。
2.从典型例题的呈现形式看
历史学测重视情境题的考查(图表题、史料题等),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典型例题呈现的方式主要是材料型的题目,主观题则主要围绕一个微专题进行考查。 历史学测典型例题共24题,题型共有4种: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其中图表型共7题,材料型就有14题。主观题有“农耕时代的工商业和农业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历程”“欧洲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等,这是用微专题形式来考查学生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从典型例题考查的能力要求看
历史学测主要测试4大类能力: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能力测试中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凸显其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下面结合第24题分析其是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的。客观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前两大能力,主观题主要考查“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力”。比如典型例题的第21题以“农耕时代工商业和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图文结合的材料解析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包括信息的获取、历史材料的解读及历史论证等,最后一问具有开放性,追求思维的发散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充分体现了命题及学科思想,然而眼下历史复习现状却背离命题指导思想和学科思想。其主要存在问题:一是“背多分”思想盛行,重知识识记轻能力培养。二是重结果轻情感,重考前突击轻平时教学。复习策略过于功利化,让学生学得枯燥,效果不显著。历史学测复习要多关注典型例题,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寻找合理的策略,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二、优化历史学测复习的策略
1.重视主干知识梳理,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
从考试说明所给的典型例题和近几年历史学测的考试试题来看,其中有近70%的题目考查的是主干知识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讲透核心知识点并及时让学生过关,学生在应对历史学测中一定会轻松应对,顺利过关。
2.关注地方史及周年纪念, 提高历史复习的时代性
典型例题中的第5题就是用江苏地方史料来创设情境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分辨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适当补充与江苏地方史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在江苏境内的有哪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江苏境内的战役有哪些”“历史教学中和南京相关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周年大事也是历史复习中的重点,例题中有考查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4年的国民大革命。2014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和国民大革命90周年,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求同存异”方针提出60周年和同盟会成立110周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历史教学和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增强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从学习历史与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相结合的角度,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真正让学生在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
3.关注微专题知识整合,提高历史复习的系统性
从大纲的典型例题我们还可以看出历史学测命题突破章节,注重微专题的考查。比如典型例题中的第1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商周时代的内容,涉及“西周建立”“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演变”,分布于必修三本书。典型例题的第27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从典型例题可以看出,教师在历史复习时应适当关注一些微专题,如宋元时期的经济、思想、科技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教师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有效应对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提高历史概括和总结能力。
4.精选精练考题, 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背得好并不意味着能考得好,考前教师要通过必要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历史学习和解题的方法。历史学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命题者主要通过材料设计情境来考查能力,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依据一段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内容或所学知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第二种,依托照片、漫画、歌词内容等来进行设问。第三种,通过表格题的数据变化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或运用历史知识。学生拼死记忆历史知识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适应学测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考前模拟题精选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性。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虽是基础知识的考试,学生通过考试的难度不大,但其复习时不能一味地用读默这样简单的方法来应对考试。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用历史学科思想和命题指导思想去指导历史学测的复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关键词]典型例题历史复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73
历史学测旨在考查高中历史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如何让学生达到历史学测要求?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多关注考试说明的典型例题,了解學业水平测试考什么,怎样考,考查的能力水平是什么。教师在备考复习阶段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历史复习效果。
一、典型例题命题的指导思想
笔者认真研读历史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理解到例题主要从考查内容、呈现形式、考查的能力要求3个方面体现命题指导思想。
1.从典型例题的考查内容看
历史学测主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点。比如必修一中的“内阁制”“近代不平等条约”“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必修二中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必修三中的“四大发明”“文人画作”“近现代物理学”“启蒙运动”等。这些都是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也是主干知识点。
2.从典型例题的呈现形式看
历史学测重视情境题的考查(图表题、史料题等),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典型例题呈现的方式主要是材料型的题目,主观题则主要围绕一个微专题进行考查。 历史学测典型例题共24题,题型共有4种:选择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其中图表型共7题,材料型就有14题。主观题有“农耕时代的工商业和农业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历程”“欧洲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等,这是用微专题形式来考查学生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3.从典型例题考查的能力要求看
历史学测主要测试4大类能力: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能力测试中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凸显其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下面结合第24题分析其是如何体现命题指导思想的。客观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前两大能力,主观题主要考查“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能力”。比如典型例题的第21题以“农耕时代工商业和农业发展”为主题的图文结合的材料解析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包括信息的获取、历史材料的解读及历史论证等,最后一问具有开放性,追求思维的发散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充分体现了命题及学科思想,然而眼下历史复习现状却背离命题指导思想和学科思想。其主要存在问题:一是“背多分”思想盛行,重知识识记轻能力培养。二是重结果轻情感,重考前突击轻平时教学。复习策略过于功利化,让学生学得枯燥,效果不显著。历史学测复习要多关注典型例题,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寻找合理的策略,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二、优化历史学测复习的策略
1.重视主干知识梳理,提高历史复习的针对性
从考试说明所给的典型例题和近几年历史学测的考试试题来看,其中有近70%的题目考查的是主干知识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讲透核心知识点并及时让学生过关,学生在应对历史学测中一定会轻松应对,顺利过关。
2.关注地方史及周年纪念, 提高历史复习的时代性
典型例题中的第5题就是用江苏地方史料来创设情境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分辨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适当补充与江苏地方史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在江苏境内的有哪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江苏境内的战役有哪些”“历史教学中和南京相关的历史知识有哪些”。周年大事也是历史复习中的重点,例题中有考查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4年的国民大革命。2014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和国民大革命90周年,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求同存异”方针提出60周年和同盟会成立110周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历史教学和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增强历史教学的时代性,从学习历史与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相结合的角度,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真正让学生在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
3.关注微专题知识整合,提高历史复习的系统性
从大纲的典型例题我们还可以看出历史学测命题突破章节,注重微专题的考查。比如典型例题中的第1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商周时代的内容,涉及“西周建立”“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演变”,分布于必修三本书。典型例题的第27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知识。从典型例题可以看出,教师在历史复习时应适当关注一些微专题,如宋元时期的经济、思想、科技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方面取得的成就,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等。教师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有效应对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提高历史概括和总结能力。
4.精选精练考题, 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背得好并不意味着能考得好,考前教师要通过必要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历史学习和解题的方法。历史学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命题者主要通过材料设计情境来考查能力,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依据一段史料让学生结合史料内容或所学知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第二种,依托照片、漫画、歌词内容等来进行设问。第三种,通过表格题的数据变化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或运用历史知识。学生拼死记忆历史知识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适应学测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考前模拟题精选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性。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虽是基础知识的考试,学生通过考试的难度不大,但其复习时不能一味地用读默这样简单的方法来应对考试。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用历史学科思想和命题指导思想去指导历史学测的复习,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