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不做媚时语 实践方能出真知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淑英(1920.2.20—2001.4.18),194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曾先后供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1986年入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她一生为国家图书馆藏书建设事业,为版本目录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2年,我编辑整理《冀淑英文集》,在冀先生家人帮助下,可以说收集到了冀淑英先生的全部文章。当时我无法理解,作为20世纪杰出的目录版本学大家,先生文集仅有20万字!然而,当我把这些文章一一拜读之后,被先生的真知灼见深深折服。先生的学术思想不仅仅反映在20万字的文章和论述中,更深刻地体现在她丰富的版本目录学实践中,她一生编纂的公私藏书目录,均为传世之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堪称前无古人。冀先生一生的学术活动正如她在《学林春秋》中自题的座右铭那样:为学不做媚时语,实践方能出真知。
  冀淑英先生终身供职于图书馆,故公藏书目成为其著述之大端。在辅仁大学读书期间,先生曾师从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研习版本目录校勘之学。1945年,北京大学准备整编抗日战争期间购藏的李盛铎藏书,延请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善本特藏部主任、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先生指导。这年的12月,冀淑英先生来到北大图书馆,参与这批书的编目,这是冀先生版本目录学的最初实践。李盛铎木犀轩藏书9900多种,仅宋元本就有300余种,名家抄校稿本、日本、高丽刻本、活字本为数众多,对于刚刚入行的人来说,是份非常丰富的教材。在鉴定版本、分类编目过程中,先生得以时时请教赵万里先生,深得赵先生器重。在1948年李氏书目编完之后,于9月,转至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部供职。其间编辑完成的《北京大学藏李氏书目》于195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抗战胜利后,运至天津的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所余92种售归北平图书馆,郑振铎先生抗战期间在上海孤岛抢救采购的珍贵古籍也运抵北平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著名的公私藏书,如瞿氏铁琴铜剑楼、傅氏双鉴楼、潘氏宝礼堂、周叔先生、常熟翁氏、涵芬楼等,或捐赠,或转让,让明清以来累世宝藏如百川归海,陆续入藏北京图书馆。冀先生继续在赵万里先生指导下,对这些古籍进行鉴定编目。际此嘉会,历代留存古刻名抄,先贤墨迹,先生一一寓目,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一段经历为先生日后的版本目录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编目后先生建立了一套包括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三部分的目录卡片,几年后规模初具,向读者开放,为读者查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这套卡片为基础,1959年,北京图书馆的国庆10周年献礼项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出版了。与此同时,另一个献礼项目——由赵万里先生主编的《中国版刻图录》在1960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大型图录,冀先生协助赵先生选书的同时,撰写了明清部分的说明文字。这部大型图录至今仍为最权威的、研习目录版本学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影响之深远,至今尚无与伦比。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到1987年重编时,其主要内容仍是冀先生的这套卡片。
  1975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病重期间指示“尽快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1979年全国善本书总目的编委会正式成立,198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其他藏书单位的目录卡片开始汇集,整编工作正式展开。上海图书馆顾廷龙先生出任主编,冀先生和南京潘天祯先生任副主编。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未有之盛业,冀先生协助顾廷龙先生经营擘划,为顾先生倚重。特别是项目进行的17年中,先生为保证目录的准确性,走遍大江南北,将目录卡片与原书一一核验,其对版本鉴定之精,所见之广,可以说罕有其匹。这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录》是先生晚年倾注大量心血完成的,1986年至199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笔者曾经于1989年前后在总目办公室随冀先生工作,对先生编制总目时的敬业、执著留下深刻印象。
  目录编纂期间,先生曾赴英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在伦敦亚非学院进行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古籍善本收录范围》的演讲。目录完成后,又写下近万言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叙述缘起始末,阐释发凡起例,源源本本,真知灼见,随处可见,清晰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冀先生的目录学思想。
  冀先生还在1963年与王树伟、朱家濂、冯宝琳为已故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先生的藏书合编了《西谛书目》(文物出版社出版),1985年为周叔先生藏书编写了《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天津古籍出版社)。
  冀先生生前还曾经手定《国家图书馆抄校稿本图录》选目,可惜未及看到其实施。目前此项工作正由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晚学继续完成。
  1984年,冀先生曾应邀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授“古代目录学简述”,录音录像播出后深受好评。为全面反映冀先生目录学实践和理论,在编辑《冀淑英文集》时,这篇讲义也曾一并收入。
  冀先生得益于经眼善本数量之巨,其版本研究堪称理论与实证兼顾兼擅,有其精到过人之处。先生认为鉴定一书的版本,不止只分析辨别其刻板或抄写的年代,还应进一步熟悉某书历来传世有多少版本,现在某本稀见,某本流传尚多,某本由某本出,各个本子的异同优劣,辨其版刻源流。并提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吸收前人的成果,多读前人的目录和序跋,一方面从书的本身条件来寻求解决的途径。她特别强调,所有可以断定版本的因素,不可以孤立地看待和应用。这些观点在先生为宋元古刻名抄撰写的序跋中清晰地反映出来。在这些序跋中,她把一部书的版刻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溯版本之源流,辨版刻之时地,纠前贤之舛误,堪与顾(广圻)黄(丕烈)相颉,而又远过之。”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撰写的《律附音义》序中,根据书中刻工与同时代刻工的分析,证实书为南宋重刻天圣本,从而推翻了前人北宋天圣本的判断。在为《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影印说明》中又是根据与其他书刻工的比对、南宋初避讳不严等因素,将《集韵》先贤定为北宋仁宗刻本的结论推翻,定为南宋初年明州刊本。
  在运用刻工的因素判定版本方面,她的《谈谈版刻中的刻工问题》、《谈谈明刻本及刻工》等文章以及20世纪50年代初做,80年代重编的“苏州刻工表”,为我们鉴定版本提供了客观依据,大大推进了版本学的研究。
  先生曾经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委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部分善本书的词条,在词条中先生以寥寥数语将书的版本情况揭示得清清楚楚,亦足以显示先生在版本学方面的精深造诣。
  除版本目录学之外,冀淑英先生在善本古籍修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上也颇有建树。上世纪80年代,她针对敦煌文献的特点,把敦煌文献的修复原则总结为“抢救为主,治病为辅”,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献的一切信息。这个理念为业界一致认同,并推广到其他珍贵文献的修复和保护中。
  冀淑英先生对国家图书馆藏书建设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与藏书家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主要源于冀先生对珍贵善本古籍的珍惜和了解,这是令许多藏书家放心地将珍藏多年的善本书交给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原因。1952年,周叔先生将他藏书中的最精品——宋元明刻抄校本书,共计715种,26712册,全数捐给国家图书馆时,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同志曾满腔热情地对他说:“您把最心爱的‘两陶’集都献了出来,真是毫无保留,难得!难得!”而周叔先生选择国家图书馆作为捐书所在的原因,在他对儿子周珏良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捐书如嫁女儿,要找个好婆家,北京图书馆善本书部由赵万里先生主持,他是真懂书爱书的,手下又有他培养出来的如冀淑英同志等,书捐到那里可谓得所,我是放心的。”受冀淑英等前辈的影响,现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的工作人员依然遵从着爱书如护头目的传统,不忍心看到书受一点损伤。这种影响来源于前人以身作则的身教,也得益于冀先生的晚生后学的真切关心和爱护。
  冀先生对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年轻人的提携帮助是毫无保留的。在1997年,冀先生曾经给善本部的年轻人做过10余次业务培训,将她亲身经历的善本书入藏国家图书馆的来龙去脉娓娓到来,包括藏书家的传记、所藏书的递承关系,以及各家藏书的特点,其熟悉程度,真可谓如数家珍。这些珍贵的活的历史,善本部同仁已经作为珍贵的档案材料进行了录音、整理,并随着《冀淑英文集》的出版发行公诸于世,为世人共享。而她“为学不做媚时语,实践方能出真知”的做人和治学的准则,正在为善本部的年轻人尊崇和实践着。
  作为晚学,我不敢对先生的一生妄自评论,借用王绍曾先生在《冀淑英文集》序言中的评价,我想恰如其分——余深慨当今目录版本之学,几成绝响,每读先生鸿文,辄有一字千金之感。综观先生一生,于版本目录之学,卓然成家。就其渊源而言,实上继乡前辈艺风老人之余绪,下承江安傅氏、海盐张氏。而又亲炙于海盐赵氏之门,益加恢张,故其创获之宏,贡献之巨犹远过之。
  先生逝于2001年4月18日,五周年祭。作此小文以志纪念。
其他文献
在辞旧迎新的锣鼓声中,北京东正拍卖公司在2005年岁末31日至新年元旦于北京亚洲大酒店敲响了狗年的第一槌。虽然在一个月前国内有几家拍卖公司由于受市场的影响相继受挫,但东正公司此次拍卖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取得8018万元的总成交额。  书画专场上拍839件,成功拍出426件,成交率达58%,成交额为6100余万元。明代唐寅的《钱塘旧景》经多次竞拍后以930万元成交。清代袁耀的巨作《蓬莱仙境》通景六屏,
期刊
近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将于今年9月25日至29日举行。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发表致辞。  张新建在致辞中认为,我国文化市场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法规建设、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市场运作等方面还不成熟,文化市场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企业公平竞争等
期刊
在文物界,说起傅大卣(1917.8—1994.8),不了解的人只知个中一二,有人说,傅先生是做拓片的,当今无人可比,应当是传拓专家;有人说,傅先生是鉴定玉器的,他经常在三间房工艺品库房鉴选玉器;有人说,傅先生是篆刻家,篆刻和书法在20世纪也是一家。就我对傅先生的了解,傅先生是集金石、篆刻、传拓、鉴定为一体的稀世之才。  认识傅大卣先生是在1978年底。我高中毕业即到成立不久的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复制厂
期刊
上海崇源2005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于2006年1月6日收槌,总成交额近1.5亿元。  率先进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专场成交总额达到了3850余万元。最引人注目的周宜壶以1000万元起拍,在场内和电话委托此起彼伏的竞价过程中,价格飞快地达到了2000万元左右,随后,几位有实力的买家渐渐浮出水面,竞价也在他们两三人之间展开,出价也更为谨慎。最后,当拍号为536的买家出价2400万元时,场内外再也无
期刊
编者按:  日前本刊编辑部接到了黄庭楷先生的来信,讲述了他在河南某拍卖公司送拍、参拍的全部经过。对于黄先生而言,所述拍卖公司的做法不仅给参与拍卖的收藏爱好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的健康发展。众所周知,拍卖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交易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目前我国的拍卖行层出不穷,拍卖槌此起彼落,看上去欣欣向荣的温室内究竟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
期刊
40余年前,浦江岸边一个男婴的第一声碲哭,预示了一个书家的诞生。上海,这座城市固有的文化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催生出一位另类书家——宣家鑫。  宣家鑫的书写之路要从他的舅父黎邦定说起。黎邦定是海派嫡传王个移的高足,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艺术家。发现外甥的书法天赋后,黎邦定带着他去拜见张大千先生的女弟子历国香。从此,天赋加名师为少年宣家鑫奠定了书法基础。  宣家鑫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执着、勤奋、扎实,还在于
期刊
2006浙江世贸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4月21日—22日在杭州浙江国际大酒店隆重开槌。本次拍卖会在各地文物公司和藏家的大力支持下,共征集到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蒲华、张大干、吴待秋、王一亭、倪田、周昌毂、唐云、江寒汀、吴茀之、李苦禅、黄胄、李震坚等近现代名家力作400余件。此外,当代实力派画家王伯敏、童中焘、孔仲起、卓鹤君、吴山明、何水法、尉晓榕等亦有新作上拍。同时,鉴于国内收藏市场对瓷器投资收藏
期刊
2005年12月18日,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拍行)邮品拍卖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国内2005年度邮品拍卖落下帷幕。今对全年的邮品拍卖行情,在此做一个简单的叙述,仅是个人的看法,如有遗漏和错误,还请指正。    清代邮品仍保持强劲的势头    清代邮品有三个方面在2005年拍卖中较引人注目:一是红印花邮品普遍高价位成交;二是大龙邮票价位回落;三是有著录或名家收藏的邮品成交较好。  红印花
期刊
诚轩的名字起得好,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在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行业里,企业品牌的树立尤为重要,作为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最基本的经营之道,同时也是能够维系自身发展和生存的必备条件。成立于2005年4月的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在第一场大型拍卖会上,便以1.68亿元的成交额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也开始在北京的艺术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和许多同类企业相比,诚轩拍卖公司在成立之初的运作上显
期刊
2004年9月,嘉德广州国际拍卖公司举行了一场王树村藏年画精品专场拍买会,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王树村是国内有名的年画收藏家,他的藏品中有一些已是传世孤本,十分珍贵;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首次进入大型拍卖会,显示出收藏界已逐渐认识到其应有的价值。在竞拍中,一对清初天津杨柳青制作的大门神以82000元落锤。这对门神长有五尺,手拄金瓜,相对而立,盔甲鲜明,披帛飘举,形象神采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