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并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继续发展。本文将从学科的定位、学习方法的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几点阐释,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学科学习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 创新能力 阅读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70-0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近年来一直在改革,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那么在这些课程中,处于文化课地位的语文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我们要本着不埋怨、不等靠、不自弃的想法,注重中职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一、要想当“名师”,先当“明师”
我们要知道我们所教授的学科到底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一个人的立身行事之本。母语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母语无效,则国民教育失。那为何又会出现职教语文课堂如此低效,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呢?这与职业学校的生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受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思想的影响,职校学生普遍认为文化课不重要,可上可不上。其实不然,文化内涵是为职业能力服务的,这个能力前面是要有符号的。符号是什么?人的品格、品质。这个符号的正负需要文化课。新大纲要求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学生的素质培养,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继续发展。不是有一个工作就可以了,而是在这个工作岗位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劳动者,而应该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其次,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进程是观赏式的,德育渗透是说教式的,师生互动表面化,激励评价幼儿化。我们每天都在“怎么教”上下功夫,“教什么”却一直含糊不清,甚至分歧很大,语文当然不是语文了。
二、要想教好语文,先阅读,再训练
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科负责——叶圣陶。
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融入职业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学内容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增加、评价方式的创新。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语文课少不了阅读,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通常我们会发现所有教材发到手后,学生第一个阅读的是语文书。他们喜欢书中的故事,愿意去读。这种兴趣不用培养,怎样让这种兴趣转化为能力,提高素养,促进人的发展,是语文教师要做的。所以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挑选适合中职生阅读、训练的内容。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比如在校本教材中,我们选入了口语表达《介绍》。这节内容是在归纳概括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得失体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本节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在不同情境中,尤其是职场情境中流畅、得体地介绍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自傲等不良情绪,理解礼仪在交流中的作用。
其次,将学习活动当作一个完成项目或者任務的过程。实行分组合作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内容要大胆积极地引入、创设职场情境,促成课堂与职场接轨。活动目的要落实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上。实践活动的点评要有明确的标准,便于活动展开。这个评价方式一定要在活动准备之时就由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评价贯穿全过程。
三、要创新,先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做的怎样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素养,练好五项基本功,还应该习惯读书,增广见识,用知识阅历丰富自己。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尽管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素养参差不齐、文化分散,但是我们仍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并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想要学会、学好。钱理群教授说,语文教育就是在为人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即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以保证每个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的现状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的,但是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却可以由我们大家共同来创新。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 创新能力 阅读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70-01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近年来一直在改革,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那么在这些课程中,处于文化课地位的语文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我们要本着不埋怨、不等靠、不自弃的想法,注重中职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一、要想当“名师”,先当“明师”
我们要知道我们所教授的学科到底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一个人的立身行事之本。母语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母语无效,则国民教育失。那为何又会出现职教语文课堂如此低效,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呢?这与职业学校的生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受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思想的影响,职校学生普遍认为文化课不重要,可上可不上。其实不然,文化内涵是为职业能力服务的,这个能力前面是要有符号的。符号是什么?人的品格、品质。这个符号的正负需要文化课。新大纲要求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学生的素质培养,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继续发展。不是有一个工作就可以了,而是在这个工作岗位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劳动者,而应该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其次,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进程是观赏式的,德育渗透是说教式的,师生互动表面化,激励评价幼儿化。我们每天都在“怎么教”上下功夫,“教什么”却一直含糊不清,甚至分歧很大,语文当然不是语文了。
二、要想教好语文,先阅读,再训练
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科负责——叶圣陶。
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融入职业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学内容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增加、评价方式的创新。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语文课少不了阅读,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通常我们会发现所有教材发到手后,学生第一个阅读的是语文书。他们喜欢书中的故事,愿意去读。这种兴趣不用培养,怎样让这种兴趣转化为能力,提高素养,促进人的发展,是语文教师要做的。所以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挑选适合中职生阅读、训练的内容。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比如在校本教材中,我们选入了口语表达《介绍》。这节内容是在归纳概括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得失体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本节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在不同情境中,尤其是职场情境中流畅、得体地介绍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自傲等不良情绪,理解礼仪在交流中的作用。
其次,将学习活动当作一个完成项目或者任務的过程。实行分组合作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内容要大胆积极地引入、创设职场情境,促成课堂与职场接轨。活动目的要落实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上。实践活动的点评要有明确的标准,便于活动展开。这个评价方式一定要在活动准备之时就由师生共同制定,活动评价贯穿全过程。
三、要创新,先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师做的怎样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素养,练好五项基本功,还应该习惯读书,增广见识,用知识阅历丰富自己。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尽管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素养参差不齐、文化分散,但是我们仍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并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想要学会、学好。钱理群教授说,语文教育就是在为人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即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以保证每个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的现状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的,但是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却可以由我们大家共同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