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3月12日,国民革命第一人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出,大江南北一片悲声。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最初存放在北京西郊碧云寺,丧礼庄严肃穆,寺前牌楼横额为“天下为公”,两旁对联是:“赤手创共和,生死不渝三主义;大名乘宇宙,英灵长耀两香山。”金刚宝塔前也有一联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伟绩:“功高华盛顿,识过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瘗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哀痛的气氛中,国学大师章太炎却写了两副极其另类的挽联,一曰“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萌芽,江表岂忘曾袭许;南国本吾家旧物,怨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一曰:“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挽联虽未贴出,但四处流传,让人大跌眼镜。
章太炎的两副挽联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考证说,第一副挽联上联是将孙中山比作三国时和魏、蜀鼎足而裂国分疆的孙权。说孙权不应分裂中国,念念不忘袭许(许昌,曹魏都城),暗喻孙中山天天只想着北伐。孙中山逝世前,中国有三大势力,一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一是东北张作霖奉系军事势力,一是南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势力。在章太炎看来,这跟三国时期差不多。下联责备孙中山将广东看成私物,影射孙把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在广州设立军政府,“盟秦”则指与苏联结盟。第二副挽联上联是批评孙中山的革命政府事事以苏联为师,没有独立性;下联是讽刺国民党对孙中山盲目崇拜,国民党员如同领袖的干儿子。两副挽联内容各异,其不恭之态则如出一辙,体现了章太炎一贯遗世独立的作派。
章太炎与孙中山的关系非常复杂。思公《晚清尽头是民国》一书介绍:两人结识于1899年,章太炎第一次应梁启超之约去日本,与孙见过一面。1902年,章太炎又受唐才常自立军一案牵连,再度流亡日本。孙中山特意叫了兴中会的人在中和堂举行欢迎会,并与章太炎订交。三个月后章太炎回国,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轰动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章太炎的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极力鼓动革命,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1906年,章太炎坐满三年牢后抵达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了2000人来欢迎他。章太炎激动之下立即加入同盟会,孙中山也马上委任他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不过,担任《民报》主编,也恰恰是章太炎与孙中山结怨的开始。革命党常常经费短缺,一缺钱,《民报》首先成为冲击对象。1907年,清廷要挟日本驱逐孙中山,但私下又给孙中山大笔钱,叫他离开日本。孙中山留了2000块钱给章太炎的《民报》,其余的充作起义经费,章太炎觉得太少,两人大闹一场。章太炎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指责孙中山是贪污犯,把《民报》馆孙中山的画像也撕了,虽经黄兴等人劝和也无济于事。后来,章太炎离开了《民报》和同盟会,与人一起组织光复会,并任会长。二次革命时,孙中山在南方设立政府,章太炎却始终认为民国的正统在袁世凯开创的北方,因此不赞成孙中山的做法。如此种种,促使他对孙中山的怨气越来越大。
不过,我觉得章太炎之所以会在孙中山逝世后写出那样另类的挽联,主要与他的个性有关。章太炎才华横溢,写时评,名满天下,追随者众;做学问,出尖拔萃,被尊为大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章太炎说话做事全凭性情也就毫不为怪了。别说死去的孙中山,就是活着的袁世凯、蒋介石,他当年不也一样骂吗?在章太炎心目中,只有他自己认定的是非曲直,决无不可指责、批评的偶像、权威。当时对孙中山的一些做法不满的不乏其人,但写出这种另类挽联的,只有章太炎一人,就是一种旁证。
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批评到底有多少真理的成分,我们今天可以不论,但他那种遗世独立背后的怀疑精神、批判意识,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
章太炎的两副挽联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考证说,第一副挽联上联是将孙中山比作三国时和魏、蜀鼎足而裂国分疆的孙权。说孙权不应分裂中国,念念不忘袭许(许昌,曹魏都城),暗喻孙中山天天只想着北伐。孙中山逝世前,中国有三大势力,一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一是东北张作霖奉系军事势力,一是南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势力。在章太炎看来,这跟三国时期差不多。下联责备孙中山将广东看成私物,影射孙把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在广州设立军政府,“盟秦”则指与苏联结盟。第二副挽联上联是批评孙中山的革命政府事事以苏联为师,没有独立性;下联是讽刺国民党对孙中山盲目崇拜,国民党员如同领袖的干儿子。两副挽联内容各异,其不恭之态则如出一辙,体现了章太炎一贯遗世独立的作派。
章太炎与孙中山的关系非常复杂。思公《晚清尽头是民国》一书介绍:两人结识于1899年,章太炎第一次应梁启超之约去日本,与孙见过一面。1902年,章太炎又受唐才常自立军一案牵连,再度流亡日本。孙中山特意叫了兴中会的人在中和堂举行欢迎会,并与章太炎订交。三个月后章太炎回国,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轰动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章太炎的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极力鼓动革命,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1906年,章太炎坐满三年牢后抵达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了2000人来欢迎他。章太炎激动之下立即加入同盟会,孙中山也马上委任他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不过,担任《民报》主编,也恰恰是章太炎与孙中山结怨的开始。革命党常常经费短缺,一缺钱,《民报》首先成为冲击对象。1907年,清廷要挟日本驱逐孙中山,但私下又给孙中山大笔钱,叫他离开日本。孙中山留了2000块钱给章太炎的《民报》,其余的充作起义经费,章太炎觉得太少,两人大闹一场。章太炎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指责孙中山是贪污犯,把《民报》馆孙中山的画像也撕了,虽经黄兴等人劝和也无济于事。后来,章太炎离开了《民报》和同盟会,与人一起组织光复会,并任会长。二次革命时,孙中山在南方设立政府,章太炎却始终认为民国的正统在袁世凯开创的北方,因此不赞成孙中山的做法。如此种种,促使他对孙中山的怨气越来越大。
不过,我觉得章太炎之所以会在孙中山逝世后写出那样另类的挽联,主要与他的个性有关。章太炎才华横溢,写时评,名满天下,追随者众;做学问,出尖拔萃,被尊为大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章太炎说话做事全凭性情也就毫不为怪了。别说死去的孙中山,就是活着的袁世凯、蒋介石,他当年不也一样骂吗?在章太炎心目中,只有他自己认定的是非曲直,决无不可指责、批评的偶像、权威。当时对孙中山的一些做法不满的不乏其人,但写出这种另类挽联的,只有章太炎一人,就是一种旁证。
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批评到底有多少真理的成分,我们今天可以不论,但他那种遗世独立背后的怀疑精神、批判意识,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