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实用物件几乎都是二元共生的,古典文化语境里极少存在单纯的器、物等,凡谈及“器”必定要说“道”,因为“道”与“器”是从同一种文化心理中流淌而出的。“器”是现实物件,而由“器”中渐渐还原出的“道”正是由此“器”的制造、使用、工艺乃至独立性审美等综合心理因素所构成的文化图示。
古典家具的生命,之所以到今天都仍然散发浓重古典味道的原因,并非仅在样式、色泽等面貌上的皮肤之感,更在于人们难以直观感受的骨骼和气韵。这是现代家具的异质同构、千篇一律所不能传达的文化讯息。从不计其数毫无感情的胶水、钉铆中,我们难以获得中国古典器具的沉稳感和满足感。如果说古典家具的气韵真的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的话,我想首先是工匠精神。也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中所生长而出的器具才能给人沉稳和满足。为什么呢?
只消看看古典家具本身就一目了然。古代的匠人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正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过认真雕琢、打磨,一点点看着它从材料中脱胎而出,每一寸都经过无数次高度目光的对焦炙烤,每一寸都经过灵敏的手指的千万次摩挲,直到整个器具都用自己的心思和汗水浸透了,终于它活了,有了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于是一件有生命的精致家具停放在那里,让人瞬间就回到古代的时光,看到古代匠人的简朴而认真的生活,他们手边的茶似乎还在散发出幽幽古香,与家具的木头沉香一起从时间和历史中宣散而出,把你一下子就带进那个静止的时间中,长久地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久历时间的工艺发生对视,静默的、平衡的、契合的、赞许的,一种类似对先祖的油然而生的崇敬混杂着对老友的怀念之感缓缓从家具中流淌而出。是啊,这就是一件活的家具。
早先的匠人做东西不会偷懒,一定会将自己的活儿做到极致,于是手里的“活儿”真的就洗脱“活儿”的麻木和冷漠,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家具,甚至细致入微的一颦一笑都会活灵活现地跃然于木质的纹路之间。如果你靠近了看,似有似无地还会感受到一个沉默而极度认真的匠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的呼吸和心率。没有现代的冰冷动力装置和现成的精细到几十微米的工具,仅凭一双普通的手将各种木料无法复制地雕琢成器,让一段段已经失去生命的树木重新获得一种更长久的生命。这双手中所成就的树木的新生,每一件都有着匠人性格的多面中的某一面或多面,这些性格各异却又体格坚实,沉稳俊俏的孩子最终带着乃父的严谨和极意之诚走进赞叹他们、欣赏他们、久久品评他们的历史之中,让所有遇见他的人心生温暖,继而也重新审视自己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位置。他们最终会成为无数个中华古典文化中相似却又无法替代的坐标节点。他们的美和坦诚中所孕育的真,蕴含了悠长而坚韧的生命的温度,等待着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最质朴最沉静的文化注脚。
然而这些是现代工具无情而粗暴的钉子、胶水、气泵等无法体会的,匠人的情感和生命被这些冰冷无情的工具冷冷地阻隔在一边,再也无法和木料相互传递敬意和心思、最终摸对了彼此的脾气而永远融合在一起。
斫木而问道,斫古而问今。也许这种融合正是古典家具中所流淌出的“道”。
古典家具的生命,之所以到今天都仍然散发浓重古典味道的原因,并非仅在样式、色泽等面貌上的皮肤之感,更在于人们难以直观感受的骨骼和气韵。这是现代家具的异质同构、千篇一律所不能传达的文化讯息。从不计其数毫无感情的胶水、钉铆中,我们难以获得中国古典器具的沉稳感和满足感。如果说古典家具的气韵真的有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的话,我想首先是工匠精神。也正是这种工匠精神中所生长而出的器具才能给人沉稳和满足。为什么呢?
只消看看古典家具本身就一目了然。古代的匠人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正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经过认真雕琢、打磨,一点点看着它从材料中脱胎而出,每一寸都经过无数次高度目光的对焦炙烤,每一寸都经过灵敏的手指的千万次摩挲,直到整个器具都用自己的心思和汗水浸透了,终于它活了,有了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于是一件有生命的精致家具停放在那里,让人瞬间就回到古代的时光,看到古代匠人的简朴而认真的生活,他们手边的茶似乎还在散发出幽幽古香,与家具的木头沉香一起从时间和历史中宣散而出,把你一下子就带进那个静止的时间中,长久地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久历时间的工艺发生对视,静默的、平衡的、契合的、赞许的,一种类似对先祖的油然而生的崇敬混杂着对老友的怀念之感缓缓从家具中流淌而出。是啊,这就是一件活的家具。
早先的匠人做东西不会偷懒,一定会将自己的活儿做到极致,于是手里的“活儿”真的就洗脱“活儿”的麻木和冷漠,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家具,甚至细致入微的一颦一笑都会活灵活现地跃然于木质的纹路之间。如果你靠近了看,似有似无地还会感受到一个沉默而极度认真的匠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的呼吸和心率。没有现代的冰冷动力装置和现成的精细到几十微米的工具,仅凭一双普通的手将各种木料无法复制地雕琢成器,让一段段已经失去生命的树木重新获得一种更长久的生命。这双手中所成就的树木的新生,每一件都有着匠人性格的多面中的某一面或多面,这些性格各异却又体格坚实,沉稳俊俏的孩子最终带着乃父的严谨和极意之诚走进赞叹他们、欣赏他们、久久品评他们的历史之中,让所有遇见他的人心生温暖,继而也重新审视自己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位置。他们最终会成为无数个中华古典文化中相似却又无法替代的坐标节点。他们的美和坦诚中所孕育的真,蕴含了悠长而坚韧的生命的温度,等待着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最质朴最沉静的文化注脚。
然而这些是现代工具无情而粗暴的钉子、胶水、气泵等无法体会的,匠人的情感和生命被这些冰冷无情的工具冷冷地阻隔在一边,再也无法和木料相互传递敬意和心思、最终摸对了彼此的脾气而永远融合在一起。
斫木而问道,斫古而问今。也许这种融合正是古典家具中所流淌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