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登高》, 解悲秋之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宋玉以后,悲秋成为古代诗词“原型”,被历代诗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抒思妇之怨,到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亡国丧家之痛;从岑参“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的生命悲叹,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羁旅无涯、游子之苦,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悲秋作品。古代诗人每每将自己感悟的人生千愁百绪表征为“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的意象,将悲与秋两种性质相异、形态相远的东西紧紧联系、粘贴在一起,形成了秋必含悲,悲必言于秋的诗学模式,成为古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
  一
  杜甫的《登高》是言秋作品中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在《登高》中,诗人倾力描绘了一幅典型的万物萧瑟、山川寂寥、生命冷落的清秋图画。构成这幅图画的是秋风凉、猿啸哀、山枯水瘦、草木凋残等“肃杀寒凉”的意象群。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由写秋风迅急,秋气骤至开始。秋天到来,秋风猝起,天高气清,秋气凛冽,寒霜始降,砭人肌骨。“猿啸哀”着重点不是对诗人登高时所见所闻的写实,而是对秋的一种写意。《登高》中的猿啸所发也是一种秋声,旨在渲染、凸显生命末路的悲切与哀伤氛围。面对秋的萧瑟,生命的另一选择就是远走高飞。于是,候鸟迁徙、大雁南飞在言秋的诗作中反复出现,成为秋的一种象征,“鸟飞回”的主旨,并不是雁鸟迁徙行为本身,而在于表现作为生命象征的雁鸟离去后所留下的那个世界,意在言说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所透露出的死寂与凄凉。深秋九月,烟霏云敛,山枯水瘦,物色惨淡,生机的世界变得冷落。山涧潭寒水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所以说“白”。
  颔联从大处落笔。秋风劲吹,黄叶飘落,本是秋天典型景象,也是言秋诗中原型意象。但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则气象阔大,秋意似海。放眼望去,天地之间,目之所及,树叶飘落,万物萧瑟,山川寂寥,一派“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的萧瑟悲凉。“不尽长江滚滚来”,此处长江意象的喻义有二:一是作为永恒、无限的象征意象,与短暂、有限的生命相对。长江水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经过悠悠岁月,无始,也无终,恒常不变,与“萧萧下”陨落的万千生命形成强烈对比,以此来反衬生命“草木一秋”的短暂。二是“流水”具有奔流不息的易逝性和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性。因此,在传统文化中,流水常作为时间和生命的一种隐喻。古代墨客骚人总喜欢登山临水,从眼前奔流不息的江水中去观照时间的流逝,感悟生命的易逝和不可逆性。李白感慨“逝水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煜悲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此诗将滚滚长江放置在清秋的时空背景中,与“无边落木”、满目的生命陨落相映衬,从而彰显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生死隐喻,凸显生之须臾、大化无穷的生命悲剧的沉重。
  在《登高》的悲凉秋景中,诗人通过对自己“多薄命”的人生苦痛的抒写,不仅汇聚了古代士人所普遍感悟的生命不济和人生不遇的双度悲情,而且把每一种悲情都写得至深至悲,彻骨透心,形成了浓重的悲剧情调。诗的颈联、尾联由上文写景过渡到抒情。五六两句写出自己暮年多病,长期万里漂泊、孤苦伶仃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伤情的愁苦心情。“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就空间方面说;“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就时间方面说。两句承上启下,凸显全诗主旨。在其中,诗人采用了情感叠加蓄势手段,将千愁百绪之感集于诗行,造成一字一悲,一句三叹,让情势层层叠加,愁绪步步递进,将悲情的抒写发挥到极致,产生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身在异乡作客,已有游子之痛,再加上相遥万里。望乡之路,天涯之隔,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和通讯的古代,无异于相隔于“生死两茫茫”的两重世界,两重天。这种“天涯涕泪一身遥”的痛楚就不是寻常的作客之悲。
  尾联抒写“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的贫士的忧愤怨伤:“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贫病潦倒,末路穷途的人生悲剧结局。“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诗人为了“济苍生”“安黎元”的志向,万里作客,长期漂泊,历经人生冷暖,遍尝世态炎凉的苦苦求索,同时也指诗人天涯沦落、衰年多病、孤苦伶仃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而这一切“艰难苦恨”的执著,所得到的除了一身的劳顿、满头的白发和贫病潦倒外,一无所有。高远志向的破灭,一生追求的徒劳,由此产生的怀才失意的怨愤,壮心未酬的失落,更加上天涯沦落、时光不再、岁月蹉跎、贫病潦倒的种种人生苦涩,汇聚成一种颇深的感伤。而这种生命难以承受之悲因诗人衰年多病,戒酒停杯,无法排遣降解,使悲情更加酸楚和沉痛。两联四句,“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从天涯飘零到白发弥添;从垂老多病到穷愁潦倒,诗人写尽了自己人生的大悲大痛,浓缩了生命的百恨千愁。并且将每一种悲情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至深至极,成为“拔山扛鼎”式的悲歌。
  二
  抒写悲情愁绪本应有多种传达方式,那么,诗人为何要“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为何要选择万物萧瑟、天地冷落的清秋意象作为生命悲情的“客观对应物”?在长期的农耕生活过程中古人经验到,庄稼植物按时季节更替,春生、夏荣、秋凋、冬残,而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止也”。而人的生生死死也像自然生命一样,按春秋代序,有生机勃发的青年,有精力强旺的中年,也有年老体衰的暮年和生命断灭的人生终点。秋是一年之暮,属时序中万物冷落、萧条的季节。朱筠说:“大凡时序之凄清,莫过于秋。”面对这种显示时序变化,满目冷落,万物生命周期行将结束的季节,人们自然会触景悲怀,推物及己,由此联想到自我生命短暂,人生终点将近而生“逝者如斯”之感慨。
  由此可见,在农耕生活中形成的古代文化观念中,“秋”并不是一种纯客观的物候现象和农时季节,而是饱含了丰富的时间意识和凝重生死意味的文化原型和生命符号,成为时间将尽、生命临终的表征。在这种文化心理下,一方面,生命意识赋予了秋以浓厚的死亡意味和感伤情调,秋作为与生命倾向相悖的感伤世界,最能汇聚多愁善感的古代诗人的人生感悟,引发他们强烈的生命感动,使他们触秋生悲、落叶伤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秋士悲,而知物化”之说。刘桢悲叹:“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另一方面,“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悲凉情境,习养了古代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情感,使诗人们从中找到了内在生命情结与外在秋景相融的契合点,找到了对生命悲情恰当的审美感受和抒写方式。古代诗人悲秋,原本就是在传达生命大限的困惑和感伤,古代诗人言秋,就是倾诉人生百恨千愁。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英语高考卷中,书面表达是对考生的知识驾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对于想在考试中拿高分的考生来说更是举足轻重。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经验浅谈一下写作的相关技巧。  关键词: 英语作文高考写作技巧    一、慎重审题,确定提纲    考生在仔细审完作文题目后首先要确定一下文章的人称、时态、段落分配等重点内容。这几项在评分时所占的分值都较高。文章人称错一般扣2—5分,时态错一般扣5—7分。一篇文章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一个历史性改革和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得以提前暴露、展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一、先学  “先学”不是漫无目的地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科学的方法、足够的自学时间作保证的,通过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解决自身现有的问题。  1.有计划地“先学”
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灵活运用体育器材可以使课堂教学魅力无穷。生活类物品常常成了人们遗忘的“角落”,如果用体育器材的眼光审视它们,并合理地在教学中运用,则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理论与实际的需求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摘 要: 诗人戈麦以其塑造的“大风”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语言塑造的魅力。本文试图通过赏析戈麦的语言利斧,赏析诗人语言背后的智慧,让读者更清晰地思考人生与现实社会,加深对诗人和诗歌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 诗歌《大风》 语言利斧 语言智慧    戈麦,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
摘 要: 本文总结了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国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归纳,找出现行政策措施中在新形势下的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借鉴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以“三段递进式”为主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发明显。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大
摘 要: 从1999年至今关于高校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只限于理论层面,实践中没有多大的改进,以量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仅仅有量化评价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文章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高校学生的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评价 问题 改进意见    从1999年至今关于学生评价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如何在素
摘 要: 根据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和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高职数学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并指出竞赛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学建模 竞赛    一、数学建模及竞赛介绍  数学建模是根据客观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它的数学形式,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强调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  我国部分高校于1989年参加了国际大学生
如今,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教师都在学习各种教学模式,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教师们都是想在课改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我刚刚参加工作几年,对化学教学并没有多少经验可谈,却是长期以来生活在传统教学模式里,对于传统的教学印象颇深。在我的印象中,以前我的老师们都高高在上,好像一位天才的演讲家,一上课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像一个专业的演员,在尽情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才能,却不顾座位上
摘 要: 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机械加工实习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机械加工实习成绩,改善其非智力因素,对优秀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实施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充分地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班内隐式分层教学 机械加工实习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属于语文课程一部分的家庭作业,完全可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走向生活,取得新颖灵活、切实高效、提高素养的效果,成为语文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桥梁。  一、广开渠道,丰富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