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与教学内容空洞、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学习被动、缺少积极主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知识可以运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它既能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亦能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焕发生机,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研究;策略
2013年,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观摩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凤志教授的思政课教学之后,从当前形势与任务出发,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从中汲取精华,从而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许多相同之处,很多知识可以运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它既能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亦能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焕发生机,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笔者自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问卷》,于2015年3月对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职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长沙职院四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被调查学生有2013级和2014级,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89份,被调查的学生2013级有124人,占总人数的32%;2014级有265人,占总人数的68%。被调查的学生涉及会计、汽车维修、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文秘、音乐表演等专业,有59.5%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超过一半的学生肯定思政理论课在其成才方面的价值,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现状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空洞、理论脱离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方面的调查中,6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缺乏实践教学,53.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比较空洞,理论脱离实际。思政理论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必须联系社会热点、国内外事件等进行教学,同时实践教学不可少,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同时,在调查中,21.3%的高职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用并有所了解,26.54%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76%的学生清楚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时间并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可见高职学生对中国创通文化知识感兴趣,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思政课教学的渗透。
(二)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调查中发现,60.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调,14.9%的学生对思政课有兴趣,2.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学校的规定没有兴趣也要学习,因此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议调查时,56.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优点,但它的缺点是只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如果只采取讲授法,会使教师重视理论灌输,照本宣科,缺乏与现实的联系,不接地气,使学生对思政课更加没兴趣,教师讲台上声嘶力竭,学生不听课干自己的事情,最终教师也丧失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被动、缺少积极主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是高职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发现,有49.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未来就业没多大影响。主要原因是,当前高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遇事即以功利的心态对待,认为思政课不如专业课对自己的求职择业有用,学不学一样,学习缺少积极主动,因此思政课堂上出现学生玩手机游戏、看电影、学习专业课知识等现象,而沉溺于手机中的这类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这就需要思政教师除了讲授自证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讲述《论语》,使学生明白孔子与弟子曾经探讨过六种人际关系,并提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思政课的文化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政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形成健康完美的品格,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形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课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对大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可以加强学生自身修养,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伴随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仍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道德领域和社会层面的各个方面。如孔子提出和为贵,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在校高职学生均为90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尊心很强,只要遇到挫折就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更有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内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民族无疑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为公 克己奉公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能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除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一)直面现实问题与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真实反映社会各个方面。高职学生是思想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会比较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及与自身成长成才的问题。思政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讲真话,不回避矛盾,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方面的关联,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解决自己的疑惑。
(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辅助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学相关通俗读物,如《国学》、《弟子规》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会产生一定积极效果的读物,思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需要,借鉴吸收教学相关通俗读物的内容对有关理论进行阐述解释说明,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中“学”,自己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当中,这样会使思政理论课教学真正的“入学生的耳、脑、心”,以更好的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新路径。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即客体,这样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学生有思想,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现在思政教学理论课教育教学主体不仅仅是指教育者,同时还包括受教育者,即学生,在思政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导作用,又激发学生主体性,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沟通、探讨以促进师生交流与融合,实现教学相长目的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安排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如以重大传统民族文化节日为契机,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民俗民风。利用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特定意义的重大传统节日开展活动,通过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真谛,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中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编号是14A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竹(198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孟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析.闽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年6月
[2]孙建平.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思政课堂的设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研究;策略
2013年,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观摩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凤志教授的思政课教学之后,从当前形势与任务出发,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从中汲取精华,从而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许多相同之处,很多知识可以运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它既能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亦能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焕发生机,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笔者自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问卷》,于2015年3月对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职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长沙职院四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被调查学生有2013级和2014级,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89份,被调查的学生2013级有124人,占总人数的32%;2014级有265人,占总人数的68%。被调查的学生涉及会计、汽车维修、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文秘、音乐表演等专业,有59.5%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超过一半的学生肯定思政理论课在其成才方面的价值,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现状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空洞、理论脱离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方面的调查中,6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缺乏实践教学,53.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比较空洞,理论脱离实际。思政理论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必须联系社会热点、国内外事件等进行教学,同时实践教学不可少,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同时,在调查中,21.3%的高职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用并有所了解,26.54%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76%的学生清楚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时间并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可见高职学生对中国创通文化知识感兴趣,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思政课教学的渗透。
(二)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调查中发现,60.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调,14.9%的学生对思政课有兴趣,2.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学校的规定没有兴趣也要学习,因此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议调查时,56.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优点,但它的缺点是只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如果只采取讲授法,会使教师重视理论灌输,照本宣科,缺乏与现实的联系,不接地气,使学生对思政课更加没兴趣,教师讲台上声嘶力竭,学生不听课干自己的事情,最终教师也丧失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被动、缺少积极主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是高职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发现,有49.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未来就业没多大影响。主要原因是,当前高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遇事即以功利的心态对待,认为思政课不如专业课对自己的求职择业有用,学不学一样,学习缺少积极主动,因此思政课堂上出现学生玩手机游戏、看电影、学习专业课知识等现象,而沉溺于手机中的这类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这就需要思政教师除了讲授自证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讲述《论语》,使学生明白孔子与弟子曾经探讨过六种人际关系,并提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思政课的文化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政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形成健康完美的品格,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形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课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对大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可以加强学生自身修养,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伴随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仍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道德领域和社会层面的各个方面。如孔子提出和为贵,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在校高职学生均为90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尊心很强,只要遇到挫折就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更有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内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民族无疑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为公 克己奉公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能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除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一)直面现实问题与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真实反映社会各个方面。高职学生是思想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会比较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及与自身成长成才的问题。思政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讲真话,不回避矛盾,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方面的关联,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解决自己的疑惑。
(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辅助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学相关通俗读物,如《国学》、《弟子规》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会产生一定积极效果的读物,思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需要,借鉴吸收教学相关通俗读物的内容对有关理论进行阐述解释说明,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中“学”,自己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当中,这样会使思政理论课教学真正的“入学生的耳、脑、心”,以更好的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新路径。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即客体,这样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学生有思想,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现在思政教学理论课教育教学主体不仅仅是指教育者,同时还包括受教育者,即学生,在思政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导作用,又激发学生主体性,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沟通、探讨以促进师生交流与融合,实现教学相长目的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安排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如以重大传统民族文化节日为契机,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民俗民风。利用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特定意义的重大传统节日开展活动,通过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真谛,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中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编号是14A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竹(198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孟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析.闽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年6月
[2]孙建平.把中国传统文化引入思政课堂的设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