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娱乐圈造星的中年危机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ueeryu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则看似无关的内容产业新闻,不约而同在我脑海汇流。
  首先,有人评论香港娱乐界“遇中年危机,衰老又过时”,作者“指间沙”举邓紫棋爆红、陈伟霆翻红为例,指香港没新人,或者,新人得靠大陆节目和戏剧出头;甚至以王菲、谢霆锋复合新闻闹得满城风雨,但却都是老牌绯闻主角了,无情预言:“这可能是香港娱乐圈最后一次轰动的大八卦了,满城风雨的基础是够红,现在新人不够红。”
  王谢恋是否会是香港娱乐圈的“最后大八卦”,我不知道。但香港新生代艺人得靠大陆市场才能站稳天王天后地位,已是不争事实。但这跟中年危机真的有关?还是“地缘娱乐政治学”?
  当香港是国际城市,香港娱乐界也水涨船高,不断以领先的技术和实力攻陆;当香港越来越“特区”,成为大家庭的一份子,香港娱乐界的资源北上大挪移、人才北上大进击(有人视为“大逃亡”),慢慢成为“大中华娱乐帝国准二级城市”,或者人才的“预备地”而非“收获地”,也是自然而然之势。只是当大陆评论圈从热烈检视香港电影导演北上成败,批评到艺人的断层,对港人在情感上可能更为不堪,毕竟谈工业,大家还可以说北上是“大势所趋”,但谈到艺人、明星的凋零,那可是“大势已去”。
  香港如此,台湾呢?台湾娱乐圈该不该“物伤其类”?对于人才,台湾的影视及流行音乐,是否也走到(还是早置身于)所谓的“中年危机”?
  单就大陆市场而言,台面上能赚人民币的台湾一线二线影视明星,不管你喜不喜欢或者觉得他们有没有“资深演员”的实力,全都出道十几二十年了。能开大型售票演唱会、上电视节目当导师、有大品牌代言好赚的歌星,也几乎都出道至少十几二十年(甚至如罗大佑、李宗盛已逾三十年)了。
  大陆朋友告诉我,十年资历以下在大陆够“火”的台湾歌手,不过萧敬腾、杨宗纬、林宥嘉等戋戋之数,而他们都还出自2007年第一届“超级星光大道”节目,新生代勉强再算一个卢广仲,但比起前三甲,卢的吸金力瞠乎其后。尽管台湾乐坛仍不断有新血加入、新作喷出,中生代也进取,但如果要谈到新人能攻入港、陆、新、马,已远非当年般容易,更别说进军日韩欧美。
  这时,会想起今年五月腾讯文学宣布“网络文学作家星计划”,虽没看过腾讯签下“大神级”作家猫腻的作品,但注意到拥有网络、电信大用户、高流量的科技巨擘,对原生文字作品与明星作家的强烈企图心。腾讯文学CEO、起点文学网创始人吴文辉表示,他们将对大神级作家,在原创文学界率先启动“作品制作人”制度。这不是派给作家一个“经纪人”(或执行经纪人)这么简单的工作,而是成立一支包括作家、编辑、运营、商务、公关等人员组成的“私人订制”制作人团队。制作人团队将尊重和针对每位作家作品的特点,基于腾讯平台的大资料优势,通过对明星IP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确立一套统一互通的全版权运营方案,据此开放平台、吸纳和选择合作伙伴进行下游版权的延伸拓展,并深度介入和参与下游版权产品的开发。
  说简单点,大数据的进行依赖各种网络媒体的互动成果,包括用户延伸出的阅读、浏览、搜寻、购买喜好,都可以提供相当程度的轮廓给作家,让他(她)据以融入这些衣食父母的生活圈与价值观,写出更符合衣食父母阅读品味、跟上潮流的作品;当然也可以让企业营销团队着力开发各种方便植入的商品、概念与活动,好跟出得起钱或版面的公司紧密合作,让粉丝经济达到水乳交融、无孔不入的最高境界。
  这时,先别质疑“这样的作品还纯吗?”“受数据牵绊的作家还算艺术工作者吗?”“量身打造的作品是商品,量身打造的行业是服务业吧?”(诸如此类问题显然会被视为跟不上时代的问题),至少,腾讯文学想造星,并且想工业化规律、稳定地量产明星。
  台湾的唱片界和电影界没啥好论了,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培养新人,干所谓内容产业几十年来在干的工作。但看看电视界算最具攻城略地精神的三立电视,近年的动作是反向办传统媒体如杂志(也都赚到钱了),并介入电子商务,但这几个新投资主要还是为了帮旗下播映的电视剧造星和卖明星周边商品,本质还是属于以电视为核心往外延伸的推广概念,不涉及以科技整合力反向形塑文本和作者。
  腾讯一个文学网站,就如此彻底商业化,如此重视原生小说内容明星(并间接造成改编的影视动漫文本的明星群),纯就商业策略面,陆台已分高下。但三立在台湾媒体界已经算很“积极”“强势”了,所见不过如此,不能不让人担心台湾娱乐圈造星的危机,不来自外部,而在萧墙之中。
其他文献
在台湾,四十岁以上的“资深”文青,理当记得《当代》《人间》《岛屿边缘》《影响》,年长一点的可能会知道(或读过)《剧场》《汉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读者则应该都不会错过诚品《好读》;当然,还有更多。这些杂志记录时代,也塑造了一代人对时代的印象切面。  我们一直想做一本跟台湾杂志有关的书。我们想出一本书,来讲一讲这些杂志的历史、设计、创意,请出那些我们视为传奇的编辑人,请他们讲一讲为什么想做,他们是怎么
期刊
我第一次听到威廉·夏伊勒这个名字是在初中。在一个成都难得的阳光充沛的下午,我爸带着我到即将拆迁的龙池书肆,搞到了一套三本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威廉·夏伊勒著,董乐山译,每本五百页以上,其中一本封面有褐色水渍,已经抽缩拱曲。他说这是个好书,看二战史,就要看这个。  我爸在书荒之年靠互相传阅,一个星期读完了这套百万字的大部头,欣喜若狂。我真正读完这部书已经是得到它的十年之后,在我研究生
期刊
说人类是当今世界的统治者,应该没有人会否认。  七十余亿人口,其他物种的存活数量难出其右。就连物种数量破亿的猪鸡狗羊牛鸭等,也是因为被人类驯化,为人类所食用或豢养之缘故。其他许许多多的物种,则因为被人类排挤生存空间而逐渐减少、灭亡。就连气候变异与山川大地的消长,如沙漠化地形的增生,超收地下水造成的地层下陷,工业排放废烟造成的污染等等,如今也是人类活动的干预发挥着最大的影响。  是非功过暂且不论,人
期刊
里夫金是谁?放到两年前,可能还只有学界的个别人知晓。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版后,得到了中央政府高层的推荐,一下子让里夫金名声大噪。于是,当《零边际成本社会》出版时,自然获得了更高的关注。  对比里夫金的两本书发现,《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倾向于产业方面的变革方向,而《零边际成本社会》则更偏向于谈技术变革后,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如果前者是经济发展蓝图,那么后者则属于社会发展参考。  里夫金的理论
期刊
每当我读许台英的小说的时候,我总觉得奇怪,她怎知道台湾现实社会各阶层那光彩陆离,宛如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我所知道的许台英是规矩的家庭主妇,每天一定会为许多零零碎碎的家庭杂务忙碌不堪,虽然老公和长大的女儿都好照顾,但总得有些事情是必须她亲自料理和操劳才行的。她对现实社会细微精密的观察,到底不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所能胜任的;这是作为作家的天赋条件之一,显然她具有这极优秀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当然她也勤
期刊
象幻情真:传统中国文化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  观诸当代设计史上,霍荣龄可说是战后台湾第一个以“设计师”为业的Freelance(自由工作者),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加入早年在台湾设计界颇富盛名的同人团体“变形虫设计协会”(成立于1971年,为台湾最早跨领域的设计团体,由当时毕业于“国立艺专”美术工艺科装饰组的同班同学霍鹏程、陈翰平、吴进生、杨国台、谢义鎗等五人共同发起)的女性设计家(在此之前,“变形虫”
期刊
August 2014 每月十号出版 Issue 70  作者:乔万尼· 薄伽丘  页数:294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定价:人民币29.80元  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爱上了祭司卡尔卡斯的女儿克瑞西达。为交换被俘的特洛伊将领,克瑞西达被迫回到投奔了希腊人的父亲卡尔卡斯身边。她很快爱上了希腊贵族青年狄俄墨得斯。特洛伊罗斯得知后万分悲伤,绝望地上阵作战,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城
期刊
脸书上盛传的一篇初中生周记如此写道:“我以为下地狱才要吃馊水油,没想到从小就开始吃。”以非食用性的饲料油制造成食用油给民众食用,台湾炼油技术可谓独步全球,如果不是一位农民锲而不舍的追索和检举,使事件连环爆开,假油恐怕还会一直假到天荒地老。乐观的看,这或是台湾向下沉沦的停止键,反转的号角。  相对于全岛上下一片“不知该吃什么”的愤怒、迷惘,继而无力,没有新闻的出版业依然默默地交出一本本的大书、好书、
期刊
据香港《星岛日报》消息:香港三联书店跟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在12月中旬推出《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以图画讲故事的方式,有系统地让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第一套推出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成语故事。该套书制作至今历时两年,书中文字、画中事物皆有出处,制作非常严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主要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语言与文化”“思想与文化”“政治与文化”“艺术与文化”和“科学与文化”,其中
期刊
《因为梦见你离开》是张怡微台湾系列图书的第二本。彼时,她以作家和博士生的身份在台湾生活已有四年,从充满文艺情怀的台湾行走到如今早已习惯的生活日常,她与台湾的关系也不过是在一直学习怎么当好一个外地人、外省人。而每年几次的故乡之行,却匆匆得如同一个过客。于是,在异乡的陌生人和故乡的客人之间来回转圜,每次的重逢都隐喻着即将的告别,千回百转之后仍不免余下一点难过,像梦见对方离开。  如今大陆人对台湾的知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