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BBP基因突变所致Rubinstein-Taybi综合征二例临床和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

对2013年3月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2例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CREBBPEP300基因分析,再经Sanger测序对突变进行验证。

结果

2例患儿身高分别是60 cm、99 cm,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第3百分位,均有发际低,头发和眉毛浓密,睫毛长,双眼内眦赘皮和高眉弓等,且拇指和第一脚趾宽而扁,例2伴有语言发育落后等。在例1检测到1个位于CREBBP基因上的错义突变:c.3535A>G,p.Ser1179Gly;在例2检测到1个同样位于CREBBP基因上的微缺失突变c.4995_4999delCGCCT,p.Ala1666Pro fs66x。检测到的2个突变均为首次报道,缺失突变的致病性明确;检测到的错义突变,根据氨基酸的保守性、公共数据库资料和患儿典型临床表现,推测其为致病突变。

结论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特殊的面容及指、趾畸形;CREBBP为致病基因之一,检测到该基因突变可以在基因水平确诊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对儿童克罗恩病的疗效,探讨英夫利昔单抗相对于激素及免疫抑制是否存在治疗优势。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岁克罗恩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10;英夫利昔单抗或激素诱导缓解治疗;英夫利昔单抗、免疫抑制剂或美沙拉嗪维持治疗;激素诱导缓解患儿需随访1年以上。将所有患儿分为英夫利昔单抗组和激素组,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对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12年9月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伴ESES现象的癫痫综合征病例[包括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变异型、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CSWS)、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给予甲泼尼龙15~20 mg/(kg·d),每疗程用3 d、停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MODY2)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l例MODY2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家系进行糖尿病筛查,并行葡萄糖激酶基因(GCK)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患儿 男,9岁6个月,因"身高增长缓慢4年"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查发现空腹血糖升高(7.4~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身高122 cm (-2 s),体重2
期刊
目的对1例瓜氨酸血症Ⅰ型家系进行基因检测,阐明其病因,为该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Sanger测序对ASS1基因14个外显子进行DNA测序,Phyre软件分析ASS1蛋白分子的三级结构及功能。结果检测到患儿有c.951delT (F317LfsX375)和c.1087C>T (R363W)两个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蛋白质结构分析发现,c.9
目的研究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miR-34b甲基化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8种白血病细胞株(U937、HL-60、MV4-11、M2R、K562、Raji、CCRF、DAMI)miR-34b的相对表达量,选择同期20例非血液病患儿骨髓细胞作为对照并与其比较。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检测miR-34b在
目的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研究4例以运动、智力发育落后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MECP2)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例患儿及其中例2、例4母亲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先对患儿用MLPA方法进行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然后用array-CGH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重复片段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