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生性诡异,既是粒子又是波

来源 :自然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f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是一种奇异的东西,是概率波。波在任意位置的强度,代表着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波最强的地方,并不是电子最多的地方,而是电子最可能出现的地方。你不能够问:“电子现在在哪里?”你只能问:“如果我在这个地方观察某个电子,那么它在这里的概率是多少?”这可真让人抓狂。当你掷出一颗电子之后,你便无法预测它会落在哪里,但是你能用方程式来算出它落在各处的概率。
  数千年以来,人类一直试图解开宇宙和世间万物运动和变化的奥秘。至今人类已经归纳出了几套定律,能清楚地说明星系、恒星与行星以及宏观世界里物体的运动。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在微观的层面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人类又发现的几套革命性的新规律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这些新规律叫做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主宰了各种物体中的原子和微粒子,包括恒星和行星,岩石和建筑,甚至是你和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未感受到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但是在原子及其内部的粒子层面,主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定律与那些主宰日常物体的定律却是大相径庭的。要是你对它们有些许了解,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便会大大改变。
  量子跃迁
  常人几乎无法想象当物体小到最小的尺度时,事情会变得多么诡异。在量子的世界里,物体似乎并不喜欢被束缚在单一的位置,或者只沿着某一个路线运动;不仅如此,如果你是一个量子的话,你的所作所为可以瞬间影响到远方的某处,即使远方那边根本没有人在操纵。一个人若是如同原子中的粒子一般运动,那么在大部分的时刻,你将无法得知他的确切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他几乎无处不在,直到你观察他。
  我们怎么会相信这种听起来十分荒谬的理论呢?那是因为在过去许多年里,科学家利用它来预测原子和粒子的行为模式,经过了无数的实验,证明了量子理论总是对的。
  量子效应在微观的尺度下是较为显著的,比如在单个原子的尺度。不过,既然你我都是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也都如此,所以这些诡异的量子定律肯定不只能解释微小的事物,也能解释现实世界的一切。这些诡异多端、与我们的日常认知大相径庭的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使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法则是什么?被抛出的球如何划过天空?池塘中水波的涟漪又是如何运动的?——这些问题早已被“经典力学”所解决。牛顿和同时代的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经典力学,看上去完美无缺,它能让我们准确地预测物体的运动。直到百年前,科学家们才开始努力着想要解释光的一些异常性质,尤其是气体在玻璃管中受热时释放出来的光。当科学家透过棱镜观察受热气体所放出的光时,他们看见了从未预料到的东西——光形成了一些条纹。这些条纹所呈现的并非像是彩虹那种完整连续的光谱,而是像用铅笔画出来的一道道的单色光,只有特定的几种颜色。
  对于这些神秘的彩色条纹颜色的解释,牵涉到几位原子物理学家。在20世纪初期,他们正在努力了解物理世界的根本规律,其中最具洞察力的观点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Niels Bohr)所提出的,他喜欢在打乒乓球的时候讨论新想法。波耳深信问题的答案就在物质的核心,即原子结构中。他认为原子就像是个小太阳系,由小得多的粒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转,就跟行星绕日差不多。但是波尔认为,与太阳系不同,电子并非能在任意轨道上运转,只有若干条特定轨道是被允许的。他有个非常惊人而且违反物理学直觉的想法,那就是只有某些状态的轨道能被电子所占有。波尔称电子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并不会发出或吸收光;只有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个轨道时,才会接受或发出光。倘若电子从原子外层的轨道跃迁到内层的轨道(也就是向下跃迁),则会以特定波长的光释放出能量。这种跃迁称为“量子跃迁”。如果没有量子跃迁,而电子可以在原子内部任意空间位置之间移动的话,你就会看见有连续的光谱出现。但我们在实验室里见到的可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明显的红色、绿色,等等。量子跃迁便是这些色带的来源。
  量子跃迁之所以令人感到惊奇,是因为电子能直接从一个轨道移到另一个轨道,而不需要经过两处之间的空间,就像是火星突然跳到木星的轨道上一样。波耳指出,量子跃迁源于电子的一种诡异性质,即电子的能量是“可分包”的,而每个包不可能再被分割。这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量称为“量子”。这就是为什么电子只能够占有特定的轨道,只能在这里或那里,而不能够呆在“中间”。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截然不同。
  想想你的日常生活,你进食的时候可曾想过食物是量子化的?食物并非是量子化的,但是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却是量子化的。为何如此?虽然这听起来很神秘而难以理解,可是证据很快就出现了,证明了波尔是对的。
  波尔的发现改变了一切。有了对原子的新诠释,波尔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他们与传统的物理定律有着很大冲突。很快地,波尔激进的观点使他陷入了与另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白刃战”。
  概率波
  相对论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不畏惧新想法,但在上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的世界开始朝着这位物理学巨匠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古典物理学标榜一切都是可预测的,这与量子力学产生了分歧。要是你问爱因斯坦或其他同时期的物理学家:由各种理论所组成的物理学的卓越之处究竟在哪里?他们肯定会说:它可以让我们准确地预测物质的运动。而量子力学似乎把那些定律的根基抽走了。
  著名的“双狭缝实验”,充分展示了量子的神秘之处——如果你想要完全精确地描述这个世界,你的期望将被完全粉碎。双狭缝实验究竟对当时的固有观念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增进对它的了解,一个在宏观尺度下,另一个在微观尺度下。想象在球馆里打保龄球,但首先在球道上安放一个双缝栅栏,并且在球道的终点放一个屏幕。当球滚过球道时,要么会被栅栏挡住,要么就从其中一个栏缝穿过,然后击中后方的屏幕。微观尺度的双狭缝实验就跟这个差不多,只是把保龄球换成了小上几十亿倍的电子。不过,当电子被掷向双狭缝时,奇怪的事情在屏幕上发生了,电子不仅击中了保龄球的那两个区域,而且几乎遍布了整个屏幕,形成了一些条纹;即使在那些你认为被阻挡了的区域,也都有着条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他文献
【摘要】自伏羲创历法、老子立四时以来,中国的传统历法与国人生活、生产戚戚相关。历法体系下的节日、风俗更是与国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民国初年,临时国民政府拟改变旧有的历法体系,开始推行阳历。然而,直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阳历之推行也没有达到“以崇正朔,而便日用”的预期效果。反而在中国社会中出现阴、阳两种历法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政府推行;阳历;措施及实效  一、为何要改用阳历  既然传统历法经历数
期刊
【摘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艺术文明,如今保存下来的文物,不仅种类繁多,数量也异常丰富,这些都是古代聪明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但随着时光流逝,各类文物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破坏,所有文物都要进行抢救和修复才能长期地保存下去,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物的修复技术是历史文物长期保存的重要保障,修复
期刊
“苍天如若厚德载雾,世人惟有自强不吸!”中央气象台曾发布这样一条微博,被广泛转载。  自去年底开始,上海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相继表示,重度雾霾天气,长跑活动停止,轻度雾霾天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一切按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来进行。  下面,就让我们谈谈冬春季雾霾天的晨练吧。  雾霾天不宜晨练  久晴必霾,似乎是冬春天打不破的魔咒。  天气刚刚从寒潮中缓过来,还来不及感叹一句“这样的天
期刊
闪烁眼镜是由日本科学家研发的一款保护视力的眼镜,可帮助在电脑前久坐的上班族保护视力,缓解眼部疲劳。该眼镜模仿自然光闪烁原理,其内置的电池会产生小的电流,电流会被传送至镜片,镜片会在电流的作用下变暗或变透明。输入信号后,镜片会进行闪烁,闪烁时间仅为0.1至0.2秒,并不会给眼睛造成不适,反而会缓解眼部紧张。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是国际上首台采用CPU+GPU异构计算的超级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完全由
期刊
邓小平1984年南巡  邓小平一生有过两次著名的南下,一次是1984年,一次是1992年,它们对中国经济的风向变动都起到了决定作用,“邓小平南巡”这个词汇组合从来没有在正式的公文中出现过,但是它却在民间和媒体上被广为采用,它寄托了人们对邓公的尊重和期望。  据后来的研究者发现,邓小平的1984年南下事先并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带着政策宣示的责任,但是它所逼发出来的改革热情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此前
期刊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还是在初中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我就曾怀疑课文里说的“覆盆子”就是野外被我叫做“托盘子”的那个。当时我找老师求证,生物老师也不知道,随后也不了了之了。今又读到“覆盆子”,我越觉得“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极像“托盘子”的样子,“又酸又甜”也是记忆中“托盘子”的味道。  当下,要查找什么东西,已经不再像
期刊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以争创一流的档案管理模式、一流的信息化系统、一流的服务为目标,海河水利委员会档案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通过对档案工作取得成就的回顾,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在保持工作良好势头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档案事业;现状;展望  引言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不可再生的原生信息
期刊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
期刊
【摘要】莽人是生活在中越边境的一个人口较少族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乐舞,至今仍保留着其“民族特质”。本文通过对莽人历史进行梳理,对其民间乐舞在劳动生产、模仿生活、巫术祈福三个方面的文化意义进行剖析,对其美学价值和哲学精神加以思辨,以彰显莽人民间乐舞独特的文化价值,这在重视人口较少民族民间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莽人;民间
期刊
生活在日常的现实中,我们对宇宙和物质运动规律的许多认识是错误的。在本期的“特别策划”栏目里,几位科普作家将带着你作一次改变人类日常经验的旅行。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未曾见过一件事“倒序发生”呢?例如,一只掉在地上打碎的玻璃杯,为什么不能还原成原来的形状,重新回到饭桌上呢?……  科学家说,我们熟知的三维空间或许只是海市蜃楼,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没有区别……  莫衷一是的观点,开启了全新世界的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