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改进语文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从兴趣、情感、意志这三个非智力因素谈如何改进语文课的教学。
关键词:激活;非智力因素;改进;语文课教学
人们形形色色的心理活动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组成。一个人聪明、脑袋瓜灵,就说他智力水平高;反之,就说他智力水平低。这种表示人们聪明不聪明的心理,就叫做智力。这种智力由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组成的,所以又可以称它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讲的。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几种心理因素。心理学表明:在某种意义上,非智力因素对成功的作用较之智力因素还要大。只有让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成功。笔者从事语文课教学多年,深刻地体会到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改进语文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兴趣、情感、意志这三个非智力因素对于如何改进语文课教学谈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流传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深深的震撼与殷殷的启迪。达尔文幼年时就对自然界显露出强烈的好奇。中学阶段,这种好奇心越发有增无减,发展为一种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对各种问题寻根究底,特别热心于搜集各种动植物标本。中学毕业后达尔文曾遵父命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因无兴趣而中断学业,后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依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和野外采集标本方面。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在剑桥的时候,没有一项工作比搜集甲虫使我更为热心,更感兴趣的了。”他终于离开了神学院的枯燥学习生活,登上“贝格尔”巡洋舰。这次环球航行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达尔文之所以在生物学领域有重大建树,这与他对自然生物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拓宽眼界,促进思维,发掘自身潜力,全力以赴,创建奇功。正如有人所说:“兴趣是毅力和勤奋的出发点。”
在语文课上,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优势辅助教学,目的是为辅助教师更好地“教”,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但语文课件只适合于某一具体的教学环境。比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但这样的作品,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机械地“支解”分析,学生就很难领略个中的韵味。如能从大量的音像、摄像、美术等作品中取材,将其编辑到多媒体中辅助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丰厚意蕴。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散文《春》时,就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当学生们看到寒风呼啸后干裂的土地、黄黄的衰草中落下滴滴春雨时;看到嫩嫩的草芽从湿湿的泥土里钻出,顶开小小的土片,摇摇晃晃挺直了腰杆儿时;看到遍野的桃花丛中小蜜蜂“嘤嘤嗡嗡”忙碌的身影时;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扶着犁耙喜上眉梢的老农的斗笠上升腾起春雨的“雾气”时……学生们怎能不切身体会到人们对春的渴望和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进而深深领悟到春的伟大生命力?如再适时地插入悠扬的乐曲、布谷鸟的歌唱,插入名家或师生的朗诵,学生们能不陶醉于课文那美妙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图中吗?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真的启迪、善的诱导、美的陶醉,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吗?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的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人若无情,类同铁石。如果一个人对万事万物都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会为着某一目标而奋斗,不会对理想、事业孜孜以求,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奥格·曼狄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一,他在《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一文中写道:“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我要让爱成为我最大的武器,没有人能抵挡它的威力。……从今往后,我要爱所有的人,仇恨将从我的血管中流走。……有了爱,我将成为伟大的推销员,即使才疏志短,也能以爱心获得成功;相反,如果没有爱,即使博学多才,也终将失败。”的确,因为有爱,奥格·曼狄诺成功了!他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情感,帮助人们战胜挫折,开阔心胸,迎接挑战,升华灵感;情感,让我们在接受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接受;情感,指示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踏上胜利的征程。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健康的情感是师生关系的粘合剂、润滑剂。教师应千方百计设法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理解、宽容的氛围,引导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我教的两个班,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如果一味地批评他们,说他们“笨”,扣上“差生”的帽子,学生精神上的打击是难以估量的。他们很可能丧失学习的信心、前进的动力,甚至厌恶老师。林肯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他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表态微妙地传递给学生,用“蜜”(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70页)赢得学生的心。例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畅时,期待的情感、鼓励的微笑往往会形成强化作用,使他们成功,心理得到极大的鼓舞。师生间要增加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增加感情上的接近。感情上的融通,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平日我改作业或试卷时,一旦发现好的解法,巧的推理,准确性的表达,就相应给予“解法精彩”之类的评语。这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起强烈的成功欲望,而且把老师的评语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加油站、指路标。一个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的教师,才可能激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而这种种美好的情感将会激发学生“乐学”。
三、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勤学”
当一个人拥有了强烈的兴趣和热烈的情感后,即标志着你已经构筑起了成功的基石。可是,要想获取真正的成功,你还需走过一段艰辛的路。无论你出身豪门贵族,还是隶属贫家寒舍,你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有捷径的话,那么顽强意志将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在于它们阐释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意志能够帮助你战胜一切险阻,完成艰巨事业,并创造出奇迹!陶行知曾说:“做学问是长期的战斗工作,必须有韧性,才能够战胜许许多多困难,排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我希望大家在做学问上,要有韧性,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的确,有时一个人的成功或胜利,常常就存在于“坚持到最后”的努力之中。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碰到过这样的学生:要么急于求成,心想一下子就成功,而结果往往不能实现;要么稍遇困难就垂头丧气,不愿坚持下去,他们看不到失败中就有成功的因素。我经常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学生想看什么书、什么章节、怎么学,都由自己选择。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主体意识,决不会产生因被迫学习而表现出逆反心态。由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和学习内容,所以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困难,他们乐学、爱学。我要求学生按各自的认识水平,从不同的认识水平出发,分别从书中吸取营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自我完善的目的。广泛阅读可促进课内学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比以前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作文的语言也通顺了许多。课内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内外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事实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困难,知难而进,他就会使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经受锻炼,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人老是回避困难,遇难而退,他就会削弱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我经常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怕失败和挫折。许多学生变得勤奋好学,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想在学习、工作乃至事业上取得成功,光靠智力是不行的,还得依靠非智力因素的支持,所以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这三个非智力因素,对于开展语文课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智力平平的学生有时比智力超常的学生更成功、更优秀的道理。衷心期望其他教师也试一试。
参考文献:
[1]温元凯,金宏达.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实用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
[2]姚麟圆.S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教师必读文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3]舒华,李文玲,辜玉,Richard Anderson,伍新春,张厚粲,轩月.家庭文化背景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心理科学.Vol.25.No.2.2002.
关键词:激活;非智力因素;改进;语文课教学
人们形形色色的心理活动由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组成。一个人聪明、脑袋瓜灵,就说他智力水平高;反之,就说他智力水平低。这种表示人们聪明不聪明的心理,就叫做智力。这种智力由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组成的,所以又可以称它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讲的。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几种心理因素。心理学表明:在某种意义上,非智力因素对成功的作用较之智力因素还要大。只有让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成功。笔者从事语文课教学多年,深刻地体会到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改进语文课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兴趣、情感、意志这三个非智力因素对于如何改进语文课教学谈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流传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深深的震撼与殷殷的启迪。达尔文幼年时就对自然界显露出强烈的好奇。中学阶段,这种好奇心越发有增无减,发展为一种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对各种问题寻根究底,特别热心于搜集各种动植物标本。中学毕业后达尔文曾遵父命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因无兴趣而中断学业,后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依然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和野外采集标本方面。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在剑桥的时候,没有一项工作比搜集甲虫使我更为热心,更感兴趣的了。”他终于离开了神学院的枯燥学习生活,登上“贝格尔”巡洋舰。这次环球航行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达尔文之所以在生物学领域有重大建树,这与他对自然生物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拓宽眼界,促进思维,发掘自身潜力,全力以赴,创建奇功。正如有人所说:“兴趣是毅力和勤奋的出发点。”
在语文课上,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优势辅助教学,目的是为辅助教师更好地“教”,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但语文课件只适合于某一具体的教学环境。比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等。但这样的作品,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机械地“支解”分析,学生就很难领略个中的韵味。如能从大量的音像、摄像、美术等作品中取材,将其编辑到多媒体中辅助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丰厚意蕴。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散文《春》时,就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当学生们看到寒风呼啸后干裂的土地、黄黄的衰草中落下滴滴春雨时;看到嫩嫩的草芽从湿湿的泥土里钻出,顶开小小的土片,摇摇晃晃挺直了腰杆儿时;看到遍野的桃花丛中小蜜蜂“嘤嘤嗡嗡”忙碌的身影时;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扶着犁耙喜上眉梢的老农的斗笠上升腾起春雨的“雾气”时……学生们怎能不切身体会到人们对春的渴望和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进而深深领悟到春的伟大生命力?如再适时地插入悠扬的乐曲、布谷鸟的歌唱,插入名家或师生的朗诵,学生们能不陶醉于课文那美妙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图中吗?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真的启迪、善的诱导、美的陶醉,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吗?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验着的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也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人若无情,类同铁石。如果一个人对万事万物都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会为着某一目标而奋斗,不会对理想、事业孜孜以求,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奥格·曼狄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一,他在《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一文中写道:“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强力能够劈开一块盾牌,甚至毁灭生命,但是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我要让爱成为我最大的武器,没有人能抵挡它的威力。……从今往后,我要爱所有的人,仇恨将从我的血管中流走。……有了爱,我将成为伟大的推销员,即使才疏志短,也能以爱心获得成功;相反,如果没有爱,即使博学多才,也终将失败。”的确,因为有爱,奥格·曼狄诺成功了!他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情感,帮助人们战胜挫折,开阔心胸,迎接挑战,升华灵感;情感,让我们在接受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接受;情感,指示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踏上胜利的征程。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健康的情感是师生关系的粘合剂、润滑剂。教师应千方百计设法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理解、宽容的氛围,引导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我教的两个班,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如果一味地批评他们,说他们“笨”,扣上“差生”的帽子,学生精神上的打击是难以估量的。他们很可能丧失学习的信心、前进的动力,甚至厌恶老师。林肯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他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真诚的期望,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表态微妙地传递给学生,用“蜜”(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70页)赢得学生的心。例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畅时,期待的情感、鼓励的微笑往往会形成强化作用,使他们成功,心理得到极大的鼓舞。师生间要增加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增加感情上的接近。感情上的融通,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平日我改作业或试卷时,一旦发现好的解法,巧的推理,准确性的表达,就相应给予“解法精彩”之类的评语。这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起强烈的成功欲望,而且把老师的评语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加油站、指路标。一个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的教师,才可能激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而这种种美好的情感将会激发学生“乐学”。
三、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勤学”
当一个人拥有了强烈的兴趣和热烈的情感后,即标志着你已经构筑起了成功的基石。可是,要想获取真正的成功,你还需走过一段艰辛的路。无论你出身豪门贵族,还是隶属贫家寒舍,你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有捷径的话,那么顽强意志将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在于它们阐释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意志能够帮助你战胜一切险阻,完成艰巨事业,并创造出奇迹!陶行知曾说:“做学问是长期的战斗工作,必须有韧性,才能够战胜许许多多困难,排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我希望大家在做学问上,要有韧性,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终可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的确,有时一个人的成功或胜利,常常就存在于“坚持到最后”的努力之中。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碰到过这样的学生:要么急于求成,心想一下子就成功,而结果往往不能实现;要么稍遇困难就垂头丧气,不愿坚持下去,他们看不到失败中就有成功的因素。我经常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学生想看什么书、什么章节、怎么学,都由自己选择。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主体意识,决不会产生因被迫学习而表现出逆反心态。由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刊和学习内容,所以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困难,他们乐学、爱学。我要求学生按各自的认识水平,从不同的认识水平出发,分别从书中吸取营养,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自我完善的目的。广泛阅读可促进课内学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比以前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作文的语言也通顺了许多。课内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内外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事实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困难,知难而进,他就会使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经受锻炼,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人老是回避困难,遇难而退,他就会削弱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我经常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怕失败和挫折。许多学生变得勤奋好学,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想在学习、工作乃至事业上取得成功,光靠智力是不行的,还得依靠非智力因素的支持,所以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这三个非智力因素,对于开展语文课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智力平平的学生有时比智力超常的学生更成功、更优秀的道理。衷心期望其他教师也试一试。
参考文献:
[1]温元凯,金宏达.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实用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
[2]姚麟圆.S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教师必读文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3]舒华,李文玲,辜玉,Richard Anderson,伍新春,张厚粲,轩月.家庭文化背景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心理科学.Vol.25.No.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