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应用性研究,分析了“洋葱模型”带来的启示,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结合多年来选派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i青工程”项目的实施经验,阐释到地方挂职锻炼是提升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挂职锻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48-02
本文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借鉴美国学者查理德·博亚齐斯提出的“洋葱模型”,构建了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指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包含了外层素质——知识和技能、中间层素质——特质和领导能力、最里层素质——品质三部分。如下图所示。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提出,为我们研究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模型方法。本文应用此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给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高校学生干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并以此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内涵
所谓“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和技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分为“外层”“中间层”和“最里层”,“外层”素质对应基准性素质,“中间层”和“最里层”素质对应鉴别性素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启示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构建,对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学生干部自身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结构性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属性、功能、行为决定事物的结构,对高等教育管理者而言,在选拔和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能力素质“洋葱模型”提供了人才测评的框架和人才培养的罗盘;对学生干部来讲,应该根据“洋葱模型”结构性的要求,自觉进行内省和剖析,善于从结构上找到自己不足的原因,尽快提升自己的胜任能力。
(二)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系统性
《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讲,如果教学杂乱无章,就会陷入混乱,得不到成效。对高等教育管理者而言,要将迫切希望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快速提升的急切心情与客观规律相结合,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遵循能力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联系。以系统性的思维,为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其得到系统性训练。
(三)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复杂性
正如同一片森林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名学生干部,都具有唯一的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特征,而对同一名学生干部来讲,如果说技能和知识是比较容易培养的,也是比较容易评价的,那么,其洋葱内核——品质,却是不容易培养和评价的。这无疑让我们认识到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四)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可塑性
我们分析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必然为我们选拔学生干部等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我们应该就“洋葱模型”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干部的可塑性,探索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
三、到地方挂职锻炼是提升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路径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团学骨干培养,探索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者所在高校团委与地方团委联合实施“i青工程”:每年从学校选派一批优秀团学干部,赴地方团委下辖直属团组织开展为期一学年的共青团岗位挂职锻炼。本项工程已经顺利实施了5年,31名学生干部先后被选派到地方挂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提升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路径。其积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学生干部形成对自我能力素质的结构化认知
基準性素质的及格线、鉴别性素质的区分线,到底是怎样的?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干部会得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远超在校老师说教的教育效果。当学生干部切实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其进一步看到自身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二)有助于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系统性提升
由在校学生转变为地方公务人员,学生干部在角色转变中实现了能力素质的系统性提升。“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既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又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新的角色定位、作用定位、工作定位,新的角色扮演场域、新的自身角色丛,让学生干部在角色驱动下,不断内省—调试—实践,在循环中不断提升。
(三)有助于有效激活校内外的实践育人资源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复杂性,必然对施教环境提出了复杂性要求。如何将大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是实践育人的内涵目标,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能有效激活校内外的实践育人资源,一方面,为学生干部自身的锻炼成长开拓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窗,提供了一个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不断优化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这一能力素质提升路径
在选派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提升路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选派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本项目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统一
部分挂职学生干部怀着较强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投身挂职锻炼,导致挫败感,而个别学生干部怀有“镀金思想”“功利主义”的不良动机,导致角色失范。部分接收单位意识不到挂职学生干部的有生力量和深远意义,冷漠对待。 2.项目运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项目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对挂职学生干部的专业要求、发展方向等细节问题未纳入政策考虑中,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不够,对挂职学生干部的配套政策欠缺,另一方面,流程管理不够规范,在岗位设置、选拔标准、过程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
3.项目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高校学生干部对本项目了解不够,参与意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忙于校内各种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另一方面,选派高校对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鼓励政策不够健全,接收单位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条件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二)进一步优化学生干部挂职锻炼这一提升路径的建议
1.结合“洋葱模型”,提升项目的价值理念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干部们认识到:知识、技能、特质、领导能力、品质,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实践锻炼中才能真正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选派高校要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的高度,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同时,接收单位要认识到关心和爱护青年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应自觉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2.加强管理创新,提升项目的运作能力
首先,要加强本项目的内部管理,规范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过程管理,注重过程育人,加强团队建设、教育培训、考核评比、总结表彰、激励政策等工作,优化运作机制。其次,要注重加强挂职学生干部、选派高校和接收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选派高校要及时了解挂职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并跟接收单位及时沟通,接收单位应积极帮助挂职学生干部锻炼成长,同时,挂职学生干部也应该及时向学校和接收单位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
3.注重品牌效应,赢得更大的项目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广泛宣传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意义,选树典型、总结研究、深化成果,提高品牌意识和传播能力,赢得接收单位、选派高校和学生干部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人社、组织、财政等部门的联动,拓宽项目资源的多元供给渠道,力争将学生干部挂职锻炼纳入地方人事、干部选拔考录等政策范畴,优化本项目的社会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济干,蒲晓东.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谷向东,王璞.党政领导干部胜任素质模型的探索與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4).
[3]侯玉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及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3).
[4]张京京.浅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挂职锻炼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48-02
本文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借鉴美国学者查理德·博亚齐斯提出的“洋葱模型”,构建了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指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包含了外层素质——知识和技能、中间层素质——特质和领导能力、最里层素质——品质三部分。如下图所示。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提出,为我们研究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模型方法。本文应用此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给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高校学生干部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并以此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内涵
所谓“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和技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分为“外层”“中间层”和“最里层”,“外层”素质对应基准性素质,“中间层”和“最里层”素质对应鉴别性素质,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启示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的构建,对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学生干部自身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结构性
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属性、功能、行为决定事物的结构,对高等教育管理者而言,在选拔和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能力素质“洋葱模型”提供了人才测评的框架和人才培养的罗盘;对学生干部来讲,应该根据“洋葱模型”结构性的要求,自觉进行内省和剖析,善于从结构上找到自己不足的原因,尽快提升自己的胜任能力。
(二)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系统性
《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讲,如果教学杂乱无章,就会陷入混乱,得不到成效。对高等教育管理者而言,要将迫切希望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快速提升的急切心情与客观规律相结合,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遵循能力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联系。以系统性的思维,为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其得到系统性训练。
(三)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复杂性
正如同一片森林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名学生干部,都具有唯一的能力素质“洋葱模型”特征,而对同一名学生干部来讲,如果说技能和知识是比较容易培养的,也是比较容易评价的,那么,其洋葱内核——品质,却是不容易培养和评价的。这无疑让我们认识到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四)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可塑性
我们分析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洋葱模型”,必然为我们选拔学生干部等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我们应该就“洋葱模型”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挖掘每一个学生干部的可塑性,探索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路径。
三、到地方挂职锻炼是提升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路径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团学骨干培养,探索社会实践育人新模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者所在高校团委与地方团委联合实施“i青工程”:每年从学校选派一批优秀团学干部,赴地方团委下辖直属团组织开展为期一学年的共青团岗位挂职锻炼。本项工程已经顺利实施了5年,31名学生干部先后被选派到地方挂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提升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路径。其积极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学生干部形成对自我能力素质的结构化认知
基準性素质的及格线、鉴别性素质的区分线,到底是怎样的?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干部会得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远超在校老师说教的教育效果。当学生干部切实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其进一步看到自身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二)有助于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系统性提升
由在校学生转变为地方公务人员,学生干部在角色转变中实现了能力素质的系统性提升。“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既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又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新的角色定位、作用定位、工作定位,新的角色扮演场域、新的自身角色丛,让学生干部在角色驱动下,不断内省—调试—实践,在循环中不断提升。
(三)有助于有效激活校内外的实践育人资源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复杂性,必然对施教环境提出了复杂性要求。如何将大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是实践育人的内涵目标,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能有效激活校内外的实践育人资源,一方面,为学生干部自身的锻炼成长开拓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窗,提供了一个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不断优化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这一能力素质提升路径
在选派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提升路径,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选派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容易出现的问题
1.对本项目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统一
部分挂职学生干部怀着较强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投身挂职锻炼,导致挫败感,而个别学生干部怀有“镀金思想”“功利主义”的不良动机,导致角色失范。部分接收单位意识不到挂职学生干部的有生力量和深远意义,冷漠对待。 2.项目运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项目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对挂职学生干部的专业要求、发展方向等细节问题未纳入政策考虑中,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不够,对挂职学生干部的配套政策欠缺,另一方面,流程管理不够规范,在岗位设置、选拔标准、过程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
3.项目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高校学生干部对本项目了解不够,参与意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忙于校内各种工作、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另一方面,选派高校对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鼓励政策不够健全,接收单位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条件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二)进一步优化学生干部挂职锻炼这一提升路径的建议
1.结合“洋葱模型”,提升项目的价值理念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干部们认识到:知识、技能、特质、领导能力、品质,只有在具体的社会实践锻炼中才能真正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选派高校要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的高度,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同时,接收单位要认识到关心和爱护青年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应自觉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2.加强管理创新,提升项目的运作能力
首先,要加强本项目的内部管理,规范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过程管理,注重过程育人,加强团队建设、教育培训、考核评比、总结表彰、激励政策等工作,优化运作机制。其次,要注重加强挂职学生干部、选派高校和接收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选派高校要及时了解挂职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并跟接收单位及时沟通,接收单位应积极帮助挂职学生干部锻炼成长,同时,挂职学生干部也应该及时向学校和接收单位汇报工作和反映情况。
3.注重品牌效应,赢得更大的项目支持力度
一方面,要广泛宣传高校学生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的意义,选树典型、总结研究、深化成果,提高品牌意识和传播能力,赢得接收单位、选派高校和学生干部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人社、组织、财政等部门的联动,拓宽项目资源的多元供给渠道,力争将学生干部挂职锻炼纳入地方人事、干部选拔考录等政策范畴,优化本项目的社会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济干,蒲晓东.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谷向东,王璞.党政领导干部胜任素质模型的探索與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4).
[3]侯玉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及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3).
[4]张京京.浅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