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力量所产生的夷平化作用,使得身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各类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渐趋“同化”,让具有“民族性”或“独特性”的民族艺术正在失去其所依赖及获得生命力发展的意识形态环境的支持。于是,如何使民族艺术实践在如此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创新,如何重新塑造云南民族民间音乐保持其原生态特色及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何真正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心理结构及生命源动力准确而生动地传递出来,如何通过艺术化的民族方式来呈现艺术的内涵,就成为原生态艺术探讨的关键所在。《打歌—生命的情歌》正是基于以上文化生态理念,从哲学和精神层面搭建了一座探索之桥,一座让山的文化走向海的辽阔之桥,面向观众解读云南,把人们的视角引向自然、原始、真诚的原生态沃土。
【关键词】打歌—生命的情歌;舞台剧;原生态;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33
【文献标识码】A
“原生态”最初作为“自然生态保护”一词出现,今天已俨然成为界定文化的一种特征或标记被使用,关于原生态的争论、质疑也随之而来并从未间断过。事实上,原生态概念的出现,是在警示我们尊重和善待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把现实生活更好地展现在艺术舞台上,如何传递出优秀的民族文化理念。近年来,随着云南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主流文化生活中的不断凸显,艺术家们以 “以艺传情”的历史责任感,创作出了一大批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打歌-生命的情歌》力争打造又一张亮丽的云南名片,这既是对云南省原生态图腾生命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与再发展,也是在文化传统的传承中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提供不竭的资源。
一、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内容与主题思想
在开满《海菜花》的异龙湖上,回荡着清风般的海菜腔。老奶奶在火塘边哼着《阿色调》,听得年轻人如醉如痴。悠扬的《栽秧调》,欢快的《打秧鼓》,都来源于勤劳的《高原女人》。她们静静地听着男人们唠唠叨叨地争辩《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香格里拉我的家》如同人间天堂一样,人们手牵着手沐浴在《爱河》之中。姑娘们《踩着云》,俯瞰着哈尼梯田,摆开《长街宴》的日子是乡亲们最幸福的时刻。拉祜族传说中《葫芦里的伊甸园》里,老鼠们寻找着人类繁衍的秘密。《找小姑娘玩》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就连老鼠弟弟都大胆得想要和乌鸦姐姐共结连理,上演了《老鼠提亲》这样的喜剧…… 万物生灵都在高唱生命的情歌,既然无法抑制心灵悸动,干脆一起《打歌》吧!
音乐剧《打歌—生命的情歌》以声像图式的艺术方式呈现自然、人文、宗教等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音中有乐,乐中有舞,采大自然的声源,配以情感逬发的节奏,借助声音诠释生命,充分彰显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及人与社会之间相通、相融、相合,盛世和谐发展的主题。
二、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艺术源泉:图腾与乐舞的结合
“图腾”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原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他们的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此物即是他们的祖先,因而对其进行虔诚的崇拜,并以这些物类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图腾”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的亲密关系。在众多的“图腾”崇拜中,最能够体现人类生命原动力的标记,莫过于生殖图腾的崇拜,生殖图腾标志的是各民族人们以自己特殊化的方式对人自身生命产生、过程及意义的理解。这种特殊化的对生命的理解构成了不同民族、群体能够共享、共通、交流、沟通的基础,毕竟,在人类自身生命的始基上,
大家都经历着同质的内容。所以不同民族的生殖图腾在共性上标识的就是人们对于生命本身认识的结晶,就是“生命图腾”。在众多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里,有着关于人类在初元时期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图腾”艺术宝藏,“生命图腾”这种认识以多种形式通过具体化的民俗、婚俗、节庆、仪式等样式来体现。《打歌—生命的情歌》以声像图式的艺术方式来呈现自然、人文、宗教等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生命图腾”,并把生命图腾的内容巧妙地穿插在音乐剧中,以古歌、儿歌、情歌、劳作歌、对歌、打歌、生命崇拜歌等“有情的歌”加以串联,音中有舞,舞中有音,采大自然的声源,配以情感逬发的节奏,同时造成旋律的饥渴感,刻画直抵彩云之巅的意境,让爱与情恣意汪洋地在天地间挥洒。
三、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艺术特色与美学特征
《打歌—生命的情歌》以合唱为基础,以云南各民族民间唱法为眼睛,融入恰当的形体动作,创造一个让观众可感、可触、听得到、看得见的音乐,荟萃“土得奇,土得美,土得盖洋,土得发人心”的思路,用具有云南各民族原创“活态”生命冲动力的原生态音乐素材,运用新颖的作曲和编配手法、舞台情景造型、特定灯光音响效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传递、强化艺术形象表现力,形成强大的视听冲击力,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有震撼力与感染力的音乐会。
(一) 风格鲜明
《打歌—生命的情歌》以“打歌”为主线,由具有云南不同民族、地域、唱腔、风格、内容及原创“活态”生命冲动力的15首声乐作品构成,整台剧目以合唱为基础定位,融合了独唱、微型音乐剧等全新的表演形式,颠覆与扩展了传统合唱的定义、标准与外延的理念。《打歌》融入恰当比例的舞蹈,创造一个可感、可触、听得到、看得见的、新的音乐形式,以推动云南原生态歌唱艺术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二) 立意深
作品紧凑、故事性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所表现的思想立意、所傳达的价值取向、所展示的生活场景,莫不与云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息息相关,给人一种温暖的诗意和色彩,对当今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 角度巧
打歌,是彝族民间歌舞的艺术形式,云南人把唱歌叫“打歌”,“打”,就是除了嗓子之
外,还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把歌用手砸出来,用脚跺出来,可见这个力度有多大。在这部作品中,“打歌”既是一个重要节目, 也是对这部作品“直击心灵”特质的彰显。这台音乐剧的演出既不是歌伴舞,也不是舞伴歌,而是具有云南各个民族原生态传统文化因子的载歌载舞,踏歌起舞别开生面的舞台表演形式。
(四) 时代性强
作品在保留民族民间厚重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强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相结合,努力进行适度、合理的再创作,以目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是一台弘云南之乐魂,扬民族之神韵的音乐会,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五) 形式新颖
在合唱的基础上,要求演员不仅要能唱歌,能舞蹈,能演奏简单的民族乐器,而且还是整台演出的舞美。同时,邀请云南各民族原生态著名歌手加盟,溶入独舞、双人舞及群舞,在舞台上烘托出一个以声音为主调、载歌载舞的超越云南“风情展示”的舞台剧目。
四、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价值与推广意义
云南各民族传统的生命图腾文化资源本身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鲜为人知的人类文化成果,通过该剧目发掘、整理、传扬,为全人类共有共享;探索发现云南各民族传统的生命图腾文化的价值,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云南各民族的图腾文化,开发其价值、展示其魅力、赋予其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科学尊严。
剧目的创作,是坚持将云南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转化条件的生命图腾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力,通过剧目展演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例如日本、韩国都积极发掘本国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恢复传统礼仪节庆仪式,既维护了文化生态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对于云南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只要我们观念正确、措施得当,就可以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把文化和经济沟通起来,不失时机地将其转化为现实经济收入,以为更好地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剧目以云南民族文化为特色,用民族文化诠释 “中国梦”,以发展和谐文艺为契机,构建一个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五、 结语
我们可以用一些词汇描述原生态,本源、原汁原味、自然、纯朴等等,这些词汇所包含的意思,从某些方面折射出了原生态艺术的特征与内涵——纯朴、自然、真实及民族精神等等。留住记忆,保护、传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当今时代,文化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力本质上决定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提升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深厚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根基。舞台剧目创作是不断增强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力,是促进文化创新,振兴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文艺路径。
参考文献
[1]朱炳祥.何为“原生态”?为何“原生态”[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3)
[2]刘宗壁.“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文化及其反思[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3]吴化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艺术中的生命意象[J].民族艺术研究,2009(6)
[4]韩美群著.和谐文化论[M]. 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张保华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谢敏(19709—)女,汉族,重庆人,硕士,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高职教育。
【关键词】打歌—生命的情歌;舞台剧;原生态;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33
【文献标识码】A
“原生态”最初作为“自然生态保护”一词出现,今天已俨然成为界定文化的一种特征或标记被使用,关于原生态的争论、质疑也随之而来并从未间断过。事实上,原生态概念的出现,是在警示我们尊重和善待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把现实生活更好地展现在艺术舞台上,如何传递出优秀的民族文化理念。近年来,随着云南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主流文化生活中的不断凸显,艺术家们以 “以艺传情”的历史责任感,创作出了一大批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打歌-生命的情歌》力争打造又一张亮丽的云南名片,这既是对云南省原生态图腾生命文化的保护、开发、传承与再发展,也是在文化传统的传承中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提供不竭的资源。
一、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内容与主题思想
在开满《海菜花》的异龙湖上,回荡着清风般的海菜腔。老奶奶在火塘边哼着《阿色调》,听得年轻人如醉如痴。悠扬的《栽秧调》,欢快的《打秧鼓》,都来源于勤劳的《高原女人》。她们静静地听着男人们唠唠叨叨地争辩《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香格里拉我的家》如同人间天堂一样,人们手牵着手沐浴在《爱河》之中。姑娘们《踩着云》,俯瞰着哈尼梯田,摆开《长街宴》的日子是乡亲们最幸福的时刻。拉祜族传说中《葫芦里的伊甸园》里,老鼠们寻找着人类繁衍的秘密。《找小姑娘玩》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就连老鼠弟弟都大胆得想要和乌鸦姐姐共结连理,上演了《老鼠提亲》这样的喜剧…… 万物生灵都在高唱生命的情歌,既然无法抑制心灵悸动,干脆一起《打歌》吧!
音乐剧《打歌—生命的情歌》以声像图式的艺术方式呈现自然、人文、宗教等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音中有乐,乐中有舞,采大自然的声源,配以情感逬发的节奏,借助声音诠释生命,充分彰显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及人与社会之间相通、相融、相合,盛世和谐发展的主题。
二、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艺术源泉:图腾与乐舞的结合
“图腾”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原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相信他们的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此物即是他们的祖先,因而对其进行虔诚的崇拜,并以这些物类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图腾”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的亲密关系。在众多的“图腾”崇拜中,最能够体现人类生命原动力的标记,莫过于生殖图腾的崇拜,生殖图腾标志的是各民族人们以自己特殊化的方式对人自身生命产生、过程及意义的理解。这种特殊化的对生命的理解构成了不同民族、群体能够共享、共通、交流、沟通的基础,毕竟,在人类自身生命的始基上,
大家都经历着同质的内容。所以不同民族的生殖图腾在共性上标识的就是人们对于生命本身认识的结晶,就是“生命图腾”。在众多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里,有着关于人类在初元时期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图腾”艺术宝藏,“生命图腾”这种认识以多种形式通过具体化的民俗、婚俗、节庆、仪式等样式来体现。《打歌—生命的情歌》以声像图式的艺术方式来呈现自然、人文、宗教等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生命图腾”,并把生命图腾的内容巧妙地穿插在音乐剧中,以古歌、儿歌、情歌、劳作歌、对歌、打歌、生命崇拜歌等“有情的歌”加以串联,音中有舞,舞中有音,采大自然的声源,配以情感逬发的节奏,同时造成旋律的饥渴感,刻画直抵彩云之巅的意境,让爱与情恣意汪洋地在天地间挥洒。
三、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艺术特色与美学特征
《打歌—生命的情歌》以合唱为基础,以云南各民族民间唱法为眼睛,融入恰当的形体动作,创造一个让观众可感、可触、听得到、看得见的音乐,荟萃“土得奇,土得美,土得盖洋,土得发人心”的思路,用具有云南各民族原创“活态”生命冲动力的原生态音乐素材,运用新颖的作曲和编配手法、舞台情景造型、特定灯光音响效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传递、强化艺术形象表现力,形成强大的视听冲击力,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有震撼力与感染力的音乐会。
(一) 风格鲜明
《打歌—生命的情歌》以“打歌”为主线,由具有云南不同民族、地域、唱腔、风格、内容及原创“活态”生命冲动力的15首声乐作品构成,整台剧目以合唱为基础定位,融合了独唱、微型音乐剧等全新的表演形式,颠覆与扩展了传统合唱的定义、标准与外延的理念。《打歌》融入恰当比例的舞蹈,创造一个可感、可触、听得到、看得见的、新的音乐形式,以推动云南原生态歌唱艺术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二) 立意深
作品紧凑、故事性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所表现的思想立意、所傳达的价值取向、所展示的生活场景,莫不与云南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息息相关,给人一种温暖的诗意和色彩,对当今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 角度巧
打歌,是彝族民间歌舞的艺术形式,云南人把唱歌叫“打歌”,“打”,就是除了嗓子之
外,还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把歌用手砸出来,用脚跺出来,可见这个力度有多大。在这部作品中,“打歌”既是一个重要节目, 也是对这部作品“直击心灵”特质的彰显。这台音乐剧的演出既不是歌伴舞,也不是舞伴歌,而是具有云南各个民族原生态传统文化因子的载歌载舞,踏歌起舞别开生面的舞台表演形式。
(四) 时代性强
作品在保留民族民间厚重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强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相结合,努力进行适度、合理的再创作,以目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是一台弘云南之乐魂,扬民族之神韵的音乐会,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五) 形式新颖
在合唱的基础上,要求演员不仅要能唱歌,能舞蹈,能演奏简单的民族乐器,而且还是整台演出的舞美。同时,邀请云南各民族原生态著名歌手加盟,溶入独舞、双人舞及群舞,在舞台上烘托出一个以声音为主调、载歌载舞的超越云南“风情展示”的舞台剧目。
四、 《打歌—生命的情歌》的价值与推广意义
云南各民族传统的生命图腾文化资源本身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鲜为人知的人类文化成果,通过该剧目发掘、整理、传扬,为全人类共有共享;探索发现云南各民族传统的生命图腾文化的价值,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地研究云南各民族的图腾文化,开发其价值、展示其魅力、赋予其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科学尊严。
剧目的创作,是坚持将云南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转化条件的生命图腾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发展和文化生产力,通过剧目展演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例如日本、韩国都积极发掘本国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恢复传统礼仪节庆仪式,既维护了文化生态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对于云南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只要我们观念正确、措施得当,就可以把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把文化和经济沟通起来,不失时机地将其转化为现实经济收入,以为更好地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剧目以云南民族文化为特色,用民族文化诠释 “中国梦”,以发展和谐文艺为契机,构建一个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五、 结语
我们可以用一些词汇描述原生态,本源、原汁原味、自然、纯朴等等,这些词汇所包含的意思,从某些方面折射出了原生态艺术的特征与内涵——纯朴、自然、真实及民族精神等等。留住记忆,保护、传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当今时代,文化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力本质上决定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提升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深厚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根基。舞台剧目创作是不断增强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力,是促进文化创新,振兴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梦”实现的文艺路径。
参考文献
[1]朱炳祥.何为“原生态”?为何“原生态”[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3)
[2]刘宗壁.“原生态文化”研究的文化及其反思[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3]吴化雨.云南少数民族图腾艺术中的生命意象[J].民族艺术研究,2009(6)
[4]韩美群著.和谐文化论[M]. 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张保华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谢敏(19709—)女,汉族,重庆人,硕士,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