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起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同时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处于中国化、大众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应当引起全社会人民的广泛关注。所以,当前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广,将其视为当代党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指导,同时,社会公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广工作的开展,使其大众化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出发,对其当前面临的困境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结合现实发展情况,得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为保证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促进国家政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12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宣扬,那么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阻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党和国家应该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结合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保证其更加符合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更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起到武装群众思想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度。
在国家政策方面,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有明确的提出有关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的内容,表明党和政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广是十分重视,因为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广,才能有效保证群众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民众思想觉悟,促进社会发展。可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会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其推广陷入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应当对现有的困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结合中国当前的发展情况,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
自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很多大事件,也进行了社会的转型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迈入了更高的台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再只是注重集体利益的发展,更多的是想要获取个人的利益,能够进行自由发展。当自身利益的诉求高于集体意识的时候,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就发生了动摇。另一当面,随着中国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传入中国,西方国家大都主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与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发生了冲突,使得当今社会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思潮。正式因为这些不同思潮的存在,在思想上对民众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变革。如果人们不能够保持清醒的态度,以正确的视角去正确看待这些社会思潮以及社会矛盾的存在,就会降低人们对于当代党政思想的认同度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认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想,不再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丧失科学的发展态度,不再相互信任,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无法做到正确的认知。
(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生涩难懂
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情是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广效率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其语言生涩难懂,其中有很多的词语、句子都是特定的語言,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员或者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理解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当学习的难度过大,就会有人产生抵制的情绪,不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真正引起大家的共鸣,降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不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去学习,去应用。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就会大幅度减少马克思主义的人群接触数量,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陷入困境。
(三)单一的教育形式与宣传手段的匮乏
结合当前的实际推广形式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广主要是通过组织教育的形式展开的。这样的教育形式存在两方面的弊端:其一,人们只是被动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无法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在这样的基础上,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以及效率都会有所降低。其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工作者其本身的教育水平以及知识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样的话根本就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质量,不能真正有效的指导群众思想的发展。还有一点,当今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也做的不够到位,其宣传手段较为传统,没有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宣传效果不佳。
二、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策略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上要加大力度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推广的相关内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它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至今的近十年来看,通过其正确的指导,使得各族人民群众在政治思想上达成一致,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国家政府及党政机关可以通过加大力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所以,在现实当中,党和人民都要不断的研究和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使其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这样的话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化解困境,保证其全面的推广。
(二)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加大培养力度 在中国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通过较为单一的组织教育形式,所以,要保证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广效果,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育水平和学习效率,其中首要的就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所以,应当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培养力度,保证其自身理论知识基础的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在教育方式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工作人员要以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己任,结合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积极的开展宣传工作,从而保证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系统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语言生涩难懂,加大了群众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减弱了群众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系统,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及转换,将那些人们难以理解的特定语言转换为简单易懂的通俗语句,这样的话就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难度,在语言措辞方面实现了大众化,使得人民群众更易于接受和学习,更加有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但是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系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只是依靠某一些人或者某一些团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就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呼吁全民参与其中,大家广开言路,各抒己见,这样综合的采纳群众的意见就能够推进语言系统的构建。另一方面,当全民参与到语言系统的构建之中,其实也是从侧面促进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对大众化的受众群体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含了56个民族,而由于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们所接触的事物以及生长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全国各民族人民在语言心理以及行为上就会体现出较大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想全面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对大众化的受众群体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在政策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要带有地方特色;在实际行动方面,也要更多的下到基层,关心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现状及环境。同时,也要更多的进行走访探查,吸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采取实际的行动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三、结语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要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就必须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推广,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时刻保持先进、科学的思想,这样才有利于社會良好风气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12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宣扬,那么共产主义制度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阻碍。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党和国家应该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结合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从而保证其更加符合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更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起到武装群众思想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度。
在国家政策方面,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有明确的提出有关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的内容,表明党和政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广是十分重视,因为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广,才能有效保证群众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民众思想觉悟,促进社会发展。可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会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其推广陷入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应当对现有的困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结合中国当前的发展情况,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
自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很多大事件,也进行了社会的转型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迈入了更高的台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再只是注重集体利益的发展,更多的是想要获取个人的利益,能够进行自由发展。当自身利益的诉求高于集体意识的时候,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就发生了动摇。另一当面,随着中国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传入中国,西方国家大都主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与中国的共产主义思想发生了冲突,使得当今社会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思潮。正式因为这些不同思潮的存在,在思想上对民众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变革。如果人们不能够保持清醒的态度,以正确的视角去正确看待这些社会思潮以及社会矛盾的存在,就会降低人们对于当代党政思想的认同度以及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所以,就会有一部分人认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想,不再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丧失科学的发展态度,不再相互信任,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无法做到正确的认知。
(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生涩难懂
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情是提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广效率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其语言生涩难懂,其中有很多的词语、句子都是特定的語言,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员或者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理解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当学习的难度过大,就会有人产生抵制的情绪,不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真正引起大家的共鸣,降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不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去学习,去应用。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就会大幅度减少马克思主义的人群接触数量,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陷入困境。
(三)单一的教育形式与宣传手段的匮乏
结合当前的实际推广形式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广主要是通过组织教育的形式展开的。这样的教育形式存在两方面的弊端:其一,人们只是被动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无法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在这样的基础上,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动性以及效率都会有所降低。其二,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工作者其本身的教育水平以及知识能力也是有限的,这样的话根本就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质量,不能真正有效的指导群众思想的发展。还有一点,当今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也做的不够到位,其宣传手段较为传统,没有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宣传效果不佳。
二、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境的策略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上要加大力度
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推广的相关内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它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至今的近十年来看,通过其正确的指导,使得各族人民群众在政治思想上达成一致,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智慧结晶。国家政府及党政机关可以通过加大力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所以,在现实当中,党和人民都要不断的研究和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使其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这样的话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化解困境,保证其全面的推广。
(二)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加大培养力度 在中国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通过较为单一的组织教育形式,所以,要保证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推广效果,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育水平和学习效率,其中首要的就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所以,应当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培养力度,保证其自身理论知识基础的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在教育方式方面也有一定的进步。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同时,还要加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工作人员要以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己任,结合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积极的开展宣传工作,从而保证广大群众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系统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语言生涩难懂,加大了群众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减弱了群众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系统,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及转换,将那些人们难以理解的特定语言转换为简单易懂的通俗语句,这样的话就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理解难度,在语言措辞方面实现了大众化,使得人民群众更易于接受和学习,更加有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但是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系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只是依靠某一些人或者某一些团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就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呼吁全民参与其中,大家广开言路,各抒己见,这样综合的采纳群众的意见就能够推进语言系统的构建。另一方面,当全民参与到语言系统的构建之中,其实也是从侧面促进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对大众化的受众群体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包含了56个民族,而由于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人们所接触的事物以及生长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全国各民族人民在语言心理以及行为上就会体现出较大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想全面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对大众化的受众群体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在政策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要带有地方特色;在实际行动方面,也要更多的下到基层,关心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现状及环境。同时,也要更多的进行走访探查,吸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采取实际的行动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三、结语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同样如此。要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就必须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推广,这样才能够确保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有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时刻保持先进、科学的思想,这样才有利于社會良好风气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