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诗,享有神童之誉。
出生富豪之家,
却一生淡泊官场商界名利。
一生好文墨赏古玩,万贯的家财也耗在其中。
然而愿为一纸平复帖,卖尽家财,最终无偿捐献国库。
民国四公子究竟是何等人物?
待听细细道来。
小标:各有所长真名士
时下的娱乐圈里,似乎只要有几个钱的都可以封为名士阔少,因为大S闪电订婚事件而被人们炒出水面的“京城四少”,年轻多金、和女星多有绯闻,他的“业绩”实在是寥寥无几。比之民国京城的四位公子,自然是小巫见大巫。
何为名士?俗气点讲,拼的便是身家,才气,成就,情史。若论当世这些“富二代”的公子哥儿们,能排上名士榜单的人实在是大浪淘沙无一人。而说起民国初年活跃于京城的“四大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每一个的来头都是响当当。
若论家世背景,这里便有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溥仪的兄弟溥侗,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张镇芳的独子张伯驹。若论才情,这四人里除了张少帅是武将出身,其他三人皆是文墨圈里少有的奇葩浪子。若说大事,这四位个个都是中国民国史里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除开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的张少帅承袭了家业,手拿马鞭、身伴佳人,在军政二界翻云覆雨,其他三位公子都选择了远离政治圈。
作为“太子”接班人的袁克文,被袁世凯看好,几欲被人推上政坛。虽然袁二公子一再申明,自己与权位无意,但名声在外锋芒太露,老头子又是心头肉,惹不住外界眼红。为了保护这个宝贝疙瘩不被权欲熏心的同胞残害,袁世凯将二公子放到了“青帮”。无奈帮会依然掩不住公子风采,生生让这一介书生坐成了上海黑帮有名的风流头目。
同为袁家近亲的张伯驹和皇亲溥侗便更显得远离是非,只是都好梨园这口。虽然当年戏子被人轻贱,可文人玩票却是极雅的事情,若还能有名角相伴,那更是何等潇洒。
溥侗公子人缘好,是四公子之最。当年与袁二公子合组了“言乐会”,拥有众多的名流“粉丝”,就连梅兰芳、韩世昌等业界名角儿也加入了“言乐会”——这个民间却一点也不草根的演出团衍生成为京城里不可忽略的景致。那时候,要想接近文化圈贵族圈名士圈名媛圈,只要进入“言乐会”或是跟四公子沾上点边,那便算是摸到了门路。
张伯驹在其中,可算是最具名士培养条件,也最不受干扰、能善始善终者。其父张镇芳虽是进士出身,但极有商业头脑,是当时创办中国盐业银行的主事。张家投进了二十万入股,成了盐业银行的大股东,张老爹在世时便是银行董事长,死后更留下了数倍的大家产,房地现款加上股份与这独子,张名士的养成自然是得天独厚。
张老父原意是想让儿子继承家业,或是从政、或是从商,都不失为一条明路,毕竟张镇芳自己就是进士出身,当过直隶总督和河南都督。而张伯驹在幼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文采天赋,九岁作的诗文已是举座皆惊。之后,父亲送他到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从过军又下过海,最后进入家族的银行任经理。可这一切不过终是浮云,张公子到底是不好兵器不好商,唯独只爱书画戏曲,并且爱上了玩古董。
可张公子的“玩”,不似一般人。玩的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那都是国宝级的收藏。此外还有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的手卷真迹。号称传世第一画卷的《游春图》,是他变卖故乡千亩田园,加上京城十五亩当年大太监李莲英的旧宅,再加上妻子首饰才换回来的——如今那京城的旧宅光拆迁费就值三个亿,何况老宅子的售价,可见这张公子实在算得上是为心头爱一掷千金了。
小标:出淤泥而不染
若论四公子中,张伯驹的情史并不算多,但其风流的秉性也能略窥一二。
现在人说“风流”二字,大抵都解读成下流的意思,可放到从前,算得上是有情有义、至情至性的形容。风流史若以数量来讲,自然袁二公子当为第一,张家少帅紧随其后。虽然其中是各国佳丽或深或浅,不过这情总是流于浮云,外人见怪不怪,内人只有无奈。
最不好这口儿的,是皇亲溥侗公子。最多只和家眷们玩闹一下,一妻二妾也算和睦。他一门心思只在梨园,算是四公子中“情”字上最不闹腾的一位。
而张伯驹公子算是走了个中道。少年时奉父母之命娶过两房太太,算是补缺他心中事业上没有子从父业的亏欠。虽然他也寄情于梨园,但素来是洁身自好的一位。大概格调高雅之人性情自然冷淡,平常才情姿色的女子入不了法眼。
时年张伯驹出差上海公干,除了赏玩古董便是去坊间会朋友。而偏巧一次上海之行,他遇见了心中所爱。这位女子便是当时上海滩的名妓,潘素。说来她也不是平常人家的女子,乃是清代名臣潘世恩的后人,只是家道中落才流落花间,成为只陪酒卖艺不卖身的红牌。
潘素的母亲曾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到了潘素这辈,生母更是将之视为掌上明珠。她七岁时便师从名门,修习绘画音乐乃至诗文。和所有旧时代的女子一样,母亲将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然而天不遂人愿,潘素十三岁那年,生母便因病去世,父亲又迎娶了一位后母,年幼的潘素并不知道恶梦才刚刚开始。不过两年时间,后母就以潘素擅弹琵琶为由,将其送到青楼操琴挣钱,她的生活就这样三百六十度大逆转。
不过在龙鱼混杂的青楼,潘素的才情到底也得到了展示。身为苏州人,弹得一手好琵琶,加上人出落得秀气,谈吐也颇为不俗,这在无奇不有龙蛇混迹的上海滩也曾轰动一时。
色艺俱佳的潘素在坊间得了个诨名叫做潘妃。只是她性情古怪,一般妓女都望结交高官显贵,求名求利,或者为年老色衰谋条后路。而潘素却喜欢接待上海滩的青红帮,个性上也独来独往。因此,她被一位国民党中将看上,誓要将她娶过门做正室——这也算是个好归宿了。
小标:至情至性
但就在此刻,年轻俊朗又文采风流的张伯驹闯进了她的生活。初见潘素,他便看出了这刚烈女子不仅貌美如花,更天生兰心慧志,当即写下一副赠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此时,潘素也被这京城名少的潇洒倜傥深深吸引,无奈已和少将臧卓有约在前,两人虽心生情愫却也只有暗度陈仓,眉目传情或以书信表达情意。两厢打得火热,不过几天便如胶似漆,准新郎臧卓也风闻一二,赶紧另置一处,将潘素软禁了起来。
情急之下,一向书生做派的张伯驹只有动用老友帮忙,疏通了门房警卫,乘臧卓不在之时将潘素接了出来。为防止臧卓报复,两人连夜逃回苏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便开始了相守一生、夫唱妇随的生活。
这段枪下抢妻的故事,终究成了张伯驹人生中少有的一段艳情事件。难得的是公子不负佳人,用情真也用情深。有了潘素后,张伯驹的风流史便画下了句号——可见所谓名士的风流,不是二流人的朝三暮四寻求刺激。正如张公子这般爱得明白清楚,一旦认定,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桩轰动海内的绑架案。被绑的对象恰恰是张伯驹,明眼人包括张伯驹自己都明白,人家就是冲着张家名声太盛。众所周知张公子收藏无数,新又添了《平复帖》这镇国之宝,知道他不肯卖古董,便要以其命相逼,好好地讹他一笔。
一个汪伪的师长放下话来,如果潘素不拿出三百万赎金便要撕票。然张家自抗战后便家道中落,况且大部分的钱都换成了字画。危难当,弱女子潘素却表现出相当的镇定,她接到夫君留字“绝不可卖字画”,自知不能中奸人之计。只好在丈夫被绑的第八个月,变卖首饰嫁妆,四处托人营救。最终在友人的协助下,以4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
至此之后潘素便有了侠女的名声,而张伯驹爱古董胜于命的佳话也流传了下来。
只是大家都未曾想到,这样一个为古董倾家荡产的公子哥,最后竟然会将最贵重的国宝级古董全数捐赠给新中国。他除了得到一纸奖状,并未如人们猜测一般青云直上。之后大时代的洪流更让他们夫妻无可逆转地落魄了下去,子女流散,生活艰难,不禁让人唏嘘。
但即使是在情况最差的时候,张伯驹依然保持了一位名士的风骨。按他本人的话来说,我是个散淡之人,生活就是琴棋书画。他们用我,我是这样。不用我,我也是这样。
出生富豪之家,
却一生淡泊官场商界名利。
一生好文墨赏古玩,万贯的家财也耗在其中。
然而愿为一纸平复帖,卖尽家财,最终无偿捐献国库。
民国四公子究竟是何等人物?
待听细细道来。
小标:各有所长真名士
时下的娱乐圈里,似乎只要有几个钱的都可以封为名士阔少,因为大S闪电订婚事件而被人们炒出水面的“京城四少”,年轻多金、和女星多有绯闻,他的“业绩”实在是寥寥无几。比之民国京城的四位公子,自然是小巫见大巫。
何为名士?俗气点讲,拼的便是身家,才气,成就,情史。若论当世这些“富二代”的公子哥儿们,能排上名士榜单的人实在是大浪淘沙无一人。而说起民国初年活跃于京城的“四大公子”: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每一个的来头都是响当当。
若论家世背景,这里便有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溥仪的兄弟溥侗,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张镇芳的独子张伯驹。若论才情,这四人里除了张少帅是武将出身,其他三人皆是文墨圈里少有的奇葩浪子。若说大事,这四位个个都是中国民国史里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除开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的张少帅承袭了家业,手拿马鞭、身伴佳人,在军政二界翻云覆雨,其他三位公子都选择了远离政治圈。
作为“太子”接班人的袁克文,被袁世凯看好,几欲被人推上政坛。虽然袁二公子一再申明,自己与权位无意,但名声在外锋芒太露,老头子又是心头肉,惹不住外界眼红。为了保护这个宝贝疙瘩不被权欲熏心的同胞残害,袁世凯将二公子放到了“青帮”。无奈帮会依然掩不住公子风采,生生让这一介书生坐成了上海黑帮有名的风流头目。
同为袁家近亲的张伯驹和皇亲溥侗便更显得远离是非,只是都好梨园这口。虽然当年戏子被人轻贱,可文人玩票却是极雅的事情,若还能有名角相伴,那更是何等潇洒。
溥侗公子人缘好,是四公子之最。当年与袁二公子合组了“言乐会”,拥有众多的名流“粉丝”,就连梅兰芳、韩世昌等业界名角儿也加入了“言乐会”——这个民间却一点也不草根的演出团衍生成为京城里不可忽略的景致。那时候,要想接近文化圈贵族圈名士圈名媛圈,只要进入“言乐会”或是跟四公子沾上点边,那便算是摸到了门路。
张伯驹在其中,可算是最具名士培养条件,也最不受干扰、能善始善终者。其父张镇芳虽是进士出身,但极有商业头脑,是当时创办中国盐业银行的主事。张家投进了二十万入股,成了盐业银行的大股东,张老爹在世时便是银行董事长,死后更留下了数倍的大家产,房地现款加上股份与这独子,张名士的养成自然是得天独厚。
张老父原意是想让儿子继承家业,或是从政、或是从商,都不失为一条明路,毕竟张镇芳自己就是进士出身,当过直隶总督和河南都督。而张伯驹在幼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文采天赋,九岁作的诗文已是举座皆惊。之后,父亲送他到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受训,从过军又下过海,最后进入家族的银行任经理。可这一切不过终是浮云,张公子到底是不好兵器不好商,唯独只爱书画戏曲,并且爱上了玩古董。
可张公子的“玩”,不似一般人。玩的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那都是国宝级的收藏。此外还有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的手卷真迹。号称传世第一画卷的《游春图》,是他变卖故乡千亩田园,加上京城十五亩当年大太监李莲英的旧宅,再加上妻子首饰才换回来的——如今那京城的旧宅光拆迁费就值三个亿,何况老宅子的售价,可见这张公子实在算得上是为心头爱一掷千金了。
小标:出淤泥而不染
若论四公子中,张伯驹的情史并不算多,但其风流的秉性也能略窥一二。
现在人说“风流”二字,大抵都解读成下流的意思,可放到从前,算得上是有情有义、至情至性的形容。风流史若以数量来讲,自然袁二公子当为第一,张家少帅紧随其后。虽然其中是各国佳丽或深或浅,不过这情总是流于浮云,外人见怪不怪,内人只有无奈。
最不好这口儿的,是皇亲溥侗公子。最多只和家眷们玩闹一下,一妻二妾也算和睦。他一门心思只在梨园,算是四公子中“情”字上最不闹腾的一位。
而张伯驹公子算是走了个中道。少年时奉父母之命娶过两房太太,算是补缺他心中事业上没有子从父业的亏欠。虽然他也寄情于梨园,但素来是洁身自好的一位。大概格调高雅之人性情自然冷淡,平常才情姿色的女子入不了法眼。
时年张伯驹出差上海公干,除了赏玩古董便是去坊间会朋友。而偏巧一次上海之行,他遇见了心中所爱。这位女子便是当时上海滩的名妓,潘素。说来她也不是平常人家的女子,乃是清代名臣潘世恩的后人,只是家道中落才流落花间,成为只陪酒卖艺不卖身的红牌。
潘素的母亲曾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到了潘素这辈,生母更是将之视为掌上明珠。她七岁时便师从名门,修习绘画音乐乃至诗文。和所有旧时代的女子一样,母亲将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然而天不遂人愿,潘素十三岁那年,生母便因病去世,父亲又迎娶了一位后母,年幼的潘素并不知道恶梦才刚刚开始。不过两年时间,后母就以潘素擅弹琵琶为由,将其送到青楼操琴挣钱,她的生活就这样三百六十度大逆转。
不过在龙鱼混杂的青楼,潘素的才情到底也得到了展示。身为苏州人,弹得一手好琵琶,加上人出落得秀气,谈吐也颇为不俗,这在无奇不有龙蛇混迹的上海滩也曾轰动一时。
色艺俱佳的潘素在坊间得了个诨名叫做潘妃。只是她性情古怪,一般妓女都望结交高官显贵,求名求利,或者为年老色衰谋条后路。而潘素却喜欢接待上海滩的青红帮,个性上也独来独往。因此,她被一位国民党中将看上,誓要将她娶过门做正室——这也算是个好归宿了。
小标:至情至性
但就在此刻,年轻俊朗又文采风流的张伯驹闯进了她的生活。初见潘素,他便看出了这刚烈女子不仅貌美如花,更天生兰心慧志,当即写下一副赠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此时,潘素也被这京城名少的潇洒倜傥深深吸引,无奈已和少将臧卓有约在前,两人虽心生情愫却也只有暗度陈仓,眉目传情或以书信表达情意。两厢打得火热,不过几天便如胶似漆,准新郎臧卓也风闻一二,赶紧另置一处,将潘素软禁了起来。
情急之下,一向书生做派的张伯驹只有动用老友帮忙,疏通了门房警卫,乘臧卓不在之时将潘素接了出来。为防止臧卓报复,两人连夜逃回苏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便开始了相守一生、夫唱妇随的生活。
这段枪下抢妻的故事,终究成了张伯驹人生中少有的一段艳情事件。难得的是公子不负佳人,用情真也用情深。有了潘素后,张伯驹的风流史便画下了句号——可见所谓名士的风流,不是二流人的朝三暮四寻求刺激。正如张公子这般爱得明白清楚,一旦认定,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桩轰动海内的绑架案。被绑的对象恰恰是张伯驹,明眼人包括张伯驹自己都明白,人家就是冲着张家名声太盛。众所周知张公子收藏无数,新又添了《平复帖》这镇国之宝,知道他不肯卖古董,便要以其命相逼,好好地讹他一笔。
一个汪伪的师长放下话来,如果潘素不拿出三百万赎金便要撕票。然张家自抗战后便家道中落,况且大部分的钱都换成了字画。危难当,弱女子潘素却表现出相当的镇定,她接到夫君留字“绝不可卖字画”,自知不能中奸人之计。只好在丈夫被绑的第八个月,变卖首饰嫁妆,四处托人营救。最终在友人的协助下,以4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
至此之后潘素便有了侠女的名声,而张伯驹爱古董胜于命的佳话也流传了下来。
只是大家都未曾想到,这样一个为古董倾家荡产的公子哥,最后竟然会将最贵重的国宝级古董全数捐赠给新中国。他除了得到一纸奖状,并未如人们猜测一般青云直上。之后大时代的洪流更让他们夫妻无可逆转地落魄了下去,子女流散,生活艰难,不禁让人唏嘘。
但即使是在情况最差的时候,张伯驹依然保持了一位名士的风骨。按他本人的话来说,我是个散淡之人,生活就是琴棋书画。他们用我,我是这样。不用我,我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