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一、农村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在歷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教材,使用老方法教学,在堂教学中普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授课方式,整个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定于教师讲解教材,一节课,教师从头到尾包讲到底,讲完之后,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广大教师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很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教学设施不全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教学资源配备不足(历史刊物、历史书籍、历史挂图、历史资料基本没有,甚至没有教参,只有一本教材),更谈不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只能固守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接受“听、说、读、背”的课堂教学程序。
3、教师的专业素养差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很多历史老师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教龄的增长,专业知识越来越少,出现了教师对中国历史不通,对世界历史不通,对历史以外的其他学科不通的“三不通”现象,教师专业素养差,怎么能很好的驾驭历史教学课堂呢?连教师都不通,又怎能使学生通呢?
4、教师教学基本功差
要上好历史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差,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语言和板书是教学中的两大手段,语言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受,板书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语言在语速、语调上适中,可以使学生听得更懂;板书在排版上、结构上、字体大小上、颜色搭配上做得合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透明。因此,教师的语言和排版在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便于学习、记忆、巩固历史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
目前,在我市,历史没有直接参加中考,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成绩好坏对升学考试没有过大影响,所以不愿花精力去学习历史课,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对历史课也存在一定的歧视,大量非专业人员充任历史教师,使得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整体素质较薄弱,显然难以完成素质教育赋予历史教学的新任务。
二、改变历史教学现状的措施
在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和总结,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
1、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手段
历史学习的最佳氛围就是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历史学习环境,仅靠粉笔板书和教师讲解,是无法突出历史学习的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教师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的能力,并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如:
举办历史专题报告会。紧密配合形势教育,各种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历史课堂教学等,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尽可能在年级或全校范围内进行,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
举办图片展览,为了具体地、形象地、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举办“近代中国”图片展。组织学生参观。这种大型图片展览,图文并茂,解说简明、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还可以播放录像片。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播放《建国大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解放》、《屠城血证》、《林则徐》等十几部历史文献片和电影。
举办历史故事会或演讲会。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适应初中学生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这项自我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并从思想感情上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即使对其他观看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要比教师讲授亲切,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2、积极转变观念,提高业务能力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历史课是“副科”的教学理念。在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其次,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积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
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最后,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3、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一是教师大量阅读书籍,积累丰富的知识素材,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达芬奇的时候,课文只介绍了达芬奇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介绍的太简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全面的向学生介绍《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内容及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西方人对“13”这个数字如此的讨厌,为什么有黑色星期五之说,复活节是怎么来的……等内容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编写顺口溜、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等形式来表现讲授内容。例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可编顺口溜:“581年隋朝立,文帝灭陈南北一。开皇之治科举创,经济繁荣民欢畅。610年运河通,世界最长远名闻,炀帝暴政义军出,618年隋朝覆。”这样,学生就能对课文重点内容轻松记住了。
总之,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成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拦路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研究、探讨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定能走进历史教学的春天。
一、农村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在歷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教材,使用老方法教学,在堂教学中普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授课方式,整个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定于教师讲解教材,一节课,教师从头到尾包讲到底,讲完之后,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广大教师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很难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2、教学设施不全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有限,教学资源配备不足(历史刊物、历史书籍、历史挂图、历史资料基本没有,甚至没有教参,只有一本教材),更谈不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只能固守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接受“听、说、读、背”的课堂教学程序。
3、教师的专业素养差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很多历史老师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教龄的增长,专业知识越来越少,出现了教师对中国历史不通,对世界历史不通,对历史以外的其他学科不通的“三不通”现象,教师专业素养差,怎么能很好的驾驭历史教学课堂呢?连教师都不通,又怎能使学生通呢?
4、教师教学基本功差
要上好历史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差,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语言和板书是教学中的两大手段,语言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受,板书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语言在语速、语调上适中,可以使学生听得更懂;板书在排版上、结构上、字体大小上、颜色搭配上做得合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透明。因此,教师的语言和排版在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便于学习、记忆、巩固历史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学习、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
目前,在我市,历史没有直接参加中考,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成绩好坏对升学考试没有过大影响,所以不愿花精力去学习历史课,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对历史课也存在一定的歧视,大量非专业人员充任历史教师,使得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整体素质较薄弱,显然难以完成素质教育赋予历史教学的新任务。
二、改变历史教学现状的措施
在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和总结,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
1、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手段
历史学习的最佳氛围就是要有真实或较为真实的历史学习环境,仅靠粉笔板书和教师讲解,是无法突出历史学习的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需要教师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的能力,并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如:
举办历史专题报告会。紧密配合形势教育,各种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历史课堂教学等,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尽可能在年级或全校范围内进行,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
举办图片展览,为了具体地、形象地、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举办“近代中国”图片展。组织学生参观。这种大型图片展览,图文并茂,解说简明、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还可以播放录像片。为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播放《建国大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解放》、《屠城血证》、《林则徐》等十几部历史文献片和电影。
举办历史故事会或演讲会。这项活动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适应初中学生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这项自我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并从思想感情上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即使对其他观看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要比教师讲授亲切,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2、积极转变观念,提高业务能力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历史课是“副科”的教学理念。在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其次,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积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
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最后,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3、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一是教师大量阅读书籍,积累丰富的知识素材,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达芬奇的时候,课文只介绍了达芬奇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介绍的太简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教师可以全面的向学生介绍《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内容及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西方人对“13”这个数字如此的讨厌,为什么有黑色星期五之说,复活节是怎么来的……等内容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编写顺口溜、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等形式来表现讲授内容。例如: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可编顺口溜:“581年隋朝立,文帝灭陈南北一。开皇之治科举创,经济繁荣民欢畅。610年运河通,世界最长远名闻,炀帝暴政义军出,618年隋朝覆。”这样,学生就能对课文重点内容轻松记住了。
总之,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成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拦路虎。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研究、探讨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定能走进历史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