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即便老师用尽心思地讲解,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便成为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大阅读策略。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要坚持天天阅读,一天也不停,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
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2.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是随意的、自由的,但决不是“放羊式”的阅读,教师要做到正确的把握方向。一般来讲,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分为自主型阅读和指导型阅读,自主型阅读是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指导型阅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常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的目的、任务,提出要求,推荐一些书目,学生则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对有价值的材料及时做笔记,及时获取有用的文字信息,然后把摘录的笔记进行整理,去粗取精,保留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我的一贯做法是:1、强调阅读的视野开阔。不要完全凭个人的喜好,尽量做到“博览”,但其中又可突出文学类作品多读,粗劣文字的图书莫念。2、强调阅读的层次选择。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书目,而适度的提高阅读则因人而异,无需勉强。3、强调阅读的长短搭配。一般来讲,篇幅较长的作品宜在假期内阅读,而正常上课期间,应多食些篇幅短小的文化快餐,其中文学类的报纸、杂志可视为首选。4、强调阅读的成果、时效。阅读首先要有紧迫感,学生挤点时间读书不容易,有压力才会有效率。其次是阅读不能总是漫无目的,要有功利思想,这就像做生意,要算帐,不能亏本,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当然如何去做,教师要指导,让学生思路要清,挖掘要深,感悟要浓。
3. 复读解惑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这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并由此理解全文,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及时对课文的理解。如《包身工》中说:“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娘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水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一是足见包身工食物是何等的恶劣,二是足见老板是何等的残酷。“慈祥”一词加引号就更见其讽刺意味,而作者的同情、愤怒的控诉也就很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又如《荷塘月色》一开篇就写道:“这几天颇不宁静。”这句中的“不宁静”是一个关键词语,这是指朱自清作为一个“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的凛然正气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时局,想“超然”而不安于这种“超然”的深沉的孤独和苦闷,可见作者去荷塘不是为了赏景而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著名小说《荷塘淀》中,当水生嫂得知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地区队之后,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看似一般,但细细品味却有丰富、复杂的内涵,既有对丈夫为人的深切了解,又有难以骤然分离的淡淡的哀怨。
4. 细读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要重读,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琳珑剔透”要轻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宜人,“热门街市”要高声快读,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要低语缓读,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同时,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趣,自由地表达了感情。
1. 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大阅读策略。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要坚持天天阅读,一天也不停,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
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2. 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学生课外阅读是随意的、自由的,但决不是“放羊式”的阅读,教师要做到正确的把握方向。一般来讲,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分为自主型阅读和指导型阅读,自主型阅读是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指导型阅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常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的目的、任务,提出要求,推荐一些书目,学生则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对有价值的材料及时做笔记,及时获取有用的文字信息,然后把摘录的笔记进行整理,去粗取精,保留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我的一贯做法是:1、强调阅读的视野开阔。不要完全凭个人的喜好,尽量做到“博览”,但其中又可突出文学类作品多读,粗劣文字的图书莫念。2、强调阅读的层次选择。不同的学习阶段,应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书目,而适度的提高阅读则因人而异,无需勉强。3、强调阅读的长短搭配。一般来讲,篇幅较长的作品宜在假期内阅读,而正常上课期间,应多食些篇幅短小的文化快餐,其中文学类的报纸、杂志可视为首选。4、强调阅读的成果、时效。阅读首先要有紧迫感,学生挤点时间读书不容易,有压力才会有效率。其次是阅读不能总是漫无目的,要有功利思想,这就像做生意,要算帐,不能亏本,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当然如何去做,教师要指导,让学生思路要清,挖掘要深,感悟要浓。
3. 复读解惑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这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并由此理解全文,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点拨,促进学生及时对课文的理解。如《包身工》中说:“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娘到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水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一是足见包身工食物是何等的恶劣,二是足见老板是何等的残酷。“慈祥”一词加引号就更见其讽刺意味,而作者的同情、愤怒的控诉也就很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又如《荷塘月色》一开篇就写道:“这几天颇不宁静。”这句中的“不宁静”是一个关键词语,这是指朱自清作为一个“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的凛然正气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时局,想“超然”而不安于这种“超然”的深沉的孤独和苦闷,可见作者去荷塘不是为了赏景而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在著名小说《荷塘淀》中,当水生嫂得知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地区队之后,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看似一般,但细细品味却有丰富、复杂的内涵,既有对丈夫为人的深切了解,又有难以骤然分离的淡淡的哀怨。
4. 细读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要重读,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琳珑剔透”要轻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宜人,“热门街市”要高声快读,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要低语缓读,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同时,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趣,自由地表达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