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集成了多种技术,如地理科学、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目前,GIS技术不仅应用于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还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投资分析、人口规划、商业运转等领域。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GIS可以获取与编辑整个地球表层(大气层之内)的地理数据。伴随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GIS技术必将获得更多的用武之地。GIS可以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拥有数据整理和归类功能。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应用
引言
目前,资源、人口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推动作用的信息技术也开始备受社会各界组织的关注。环境保护与环境信息的处理和采集工作密不可分,而环境信息的采集80%以上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联,自然而然,地理信息系统会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工具。有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相关工作者既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获取、阅读、存储和管理,又能够对环境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模拟评价,从而为后期环境保护提供更及时有效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化服务。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问题有待考虑和商榷。
1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新兴技术,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GIS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交叉而形成,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GIS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教育、军事等众多领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的技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延伸,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诸多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生态环境管理也走上了信息化道路。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许多有效措施,建立了一些管理模型,并设计和开发了一些应用系统。然而很多系统都是局部的、低层次的管理应用系统。以支持生态环境资源动态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面向决策应用为主的系统比较少见,所以,开发出基于GIS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环境监测
利用GIS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分析,这一特点使实现为环境问题即时决策提供辅助手段成为可能。如广东省开发了东深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显示和分析水环境的现状、直观呈现污染源分布,并能够水环境质量做出即时评价,还具备追踪污染物来源等功能。但是我国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普遍还停留在常规阶段,对环境污染和生态还不能实现大面积、全天候、全天时的连续动态监测。
2.2环境保护图件制作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地图需要层层修改和筛查,最终叠加成专题图件,虽然人们可以使用CAD与Photoshop软件进行辅助分析,但是其仍然存在制作速度慢、使用率低等问题。当前,人们要合理利用GIS地图数据库,充分挖掘潜能,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制作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按照具体地貌特征与物体特征制图,实时加入最新数据,快捷高效地制作高质量环境专题地图。
2.3生态分析
分析生态现状还可用地理信息系统,如利用GIS可把水土流失范围和荒漠化面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来,也可以对生态破坏程度和波及范围实现客观评价,有利于辅助各级政府决策生态环境治理。原国家环保总局把GIS技术结合了遥感技术,调查了西部12个省的生态环境,把其空间分布和统计数据得出来。
2.4环境影响评价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说的就是对整个环境质量好坏的评价,它是判断环境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依据,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评判标准对一个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确定,然后预测其可能给人类正常日常活动和环境质量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现状评价、回顾评价和预期影响评价。环境评价的首要工作任务是确定评价的观点、目标、方法、和标准,然后通过分析和运算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20世纪中期环境评价在发达国家出现,并与70年代发展迅速。纵观古今环境评价发展史,由原先的单一目标逐渐发展呈多个目标,由单纯的自然环境体系逐渐向社会环境发展。
2.5环境应急系统
从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要处理各类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系统必须融合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既要包括空间、坐标等地理信息,还要涵盖监测、评价、预测等环境信息。所以,环境应急系统的重中之重是建立详细客观的系统数据库。而地理信息与环境数据的协同管理则是该系统建立的根本,这就需要引入GIS的数据管理功能。GIS在环境应急系统要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以记录和存储相关的空间数据和环境指标以实现高效的管理功能。环境应急系统需要急速处理大量空间、时间、环境属性数据,GIS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完整而全面的各种地理及环境数据,并能按实际需要集成各种分析、统计功能,切实提高環境工作人员的管理决策能力。其次,将图形化技术应用到环境应急系统中,对不同的参数指标,配以不同颜色的色块,可直观地将污染属性信息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还能对不同的污染信息进行分层的观察。再次,将GIS能够提供的空间地理数据与各种环境属性数据之间关联起来,让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可以进行多向的互动式查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强化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具有多种应用优势。当前,人们要立足于环境保护,优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案,有序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为人们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杜丽萍,姚翠翠.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09):168-170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应用
引言
目前,资源、人口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推动作用的信息技术也开始备受社会各界组织的关注。环境保护与环境信息的处理和采集工作密不可分,而环境信息的采集80%以上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联,自然而然,地理信息系统会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工具。有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相关工作者既能够对环境信息进行获取、阅读、存储和管理,又能够对环境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模拟评价,从而为后期环境保护提供更及时有效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化服务。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问题有待考虑和商榷。
1地理信息系统(GIS)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项新兴技术,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GIS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交叉而形成,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GIS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了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人口和商业管理、交通运输、教育、军事等众多领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的技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延伸,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在内的诸多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生态环境管理也走上了信息化道路。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学者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许多有效措施,建立了一些管理模型,并设计和开发了一些应用系统。然而很多系统都是局部的、低层次的管理应用系统。以支持生态环境资源动态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面向决策应用为主的系统比较少见,所以,开发出基于GIS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环境监测
利用GIS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分析,这一特点使实现为环境问题即时决策提供辅助手段成为可能。如广东省开发了东深流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直接显示和分析水环境的现状、直观呈现污染源分布,并能够水环境质量做出即时评价,还具备追踪污染物来源等功能。但是我国环境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普遍还停留在常规阶段,对环境污染和生态还不能实现大面积、全天候、全天时的连续动态监测。
2.2环境保护图件制作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地图需要层层修改和筛查,最终叠加成专题图件,虽然人们可以使用CAD与Photoshop软件进行辅助分析,但是其仍然存在制作速度慢、使用率低等问题。当前,人们要合理利用GIS地图数据库,充分挖掘潜能,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制作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按照具体地貌特征与物体特征制图,实时加入最新数据,快捷高效地制作高质量环境专题地图。
2.3生态分析
分析生态现状还可用地理信息系统,如利用GIS可把水土流失范围和荒漠化面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来,也可以对生态破坏程度和波及范围实现客观评价,有利于辅助各级政府决策生态环境治理。原国家环保总局把GIS技术结合了遥感技术,调查了西部12个省的生态环境,把其空间分布和统计数据得出来。
2.4环境影响评价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说的就是对整个环境质量好坏的评价,它是判断环境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依据,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评判标准对一个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确定,然后预测其可能给人类正常日常活动和环境质量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现状评价、回顾评价和预期影响评价。环境评价的首要工作任务是确定评价的观点、目标、方法、和标准,然后通过分析和运算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20世纪中期环境评价在发达国家出现,并与70年代发展迅速。纵观古今环境评价发展史,由原先的单一目标逐渐发展呈多个目标,由单纯的自然环境体系逐渐向社会环境发展。
2.5环境应急系统
从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要处理各类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系统必须融合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既要包括空间、坐标等地理信息,还要涵盖监测、评价、预测等环境信息。所以,环境应急系统的重中之重是建立详细客观的系统数据库。而地理信息与环境数据的协同管理则是该系统建立的根本,这就需要引入GIS的数据管理功能。GIS在环境应急系统要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以记录和存储相关的空间数据和环境指标以实现高效的管理功能。环境应急系统需要急速处理大量空间、时间、环境属性数据,GIS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完整而全面的各种地理及环境数据,并能按实际需要集成各种分析、统计功能,切实提高環境工作人员的管理决策能力。其次,将图形化技术应用到环境应急系统中,对不同的参数指标,配以不同颜色的色块,可直观地将污染属性信息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屏幕上,还能对不同的污染信息进行分层的观察。再次,将GIS能够提供的空间地理数据与各种环境属性数据之间关联起来,让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可以进行多向的互动式查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信息系统是强化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具有多种应用优势。当前,人们要立足于环境保护,优化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案,有序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为人们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杜丽萍,姚翠翠.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09):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