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继承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学生通过积极自主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评价。这种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在课堂中“教与学”的定位,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积极学习的情境中来。
  【关键词】教学策略 问题导引教学策略 发现学习 国际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55-02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是否得当。作为教学系统论、教育工艺学的术语,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方案。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材料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得当是任何教学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提出了“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并结合《国际法》课程教学实际阐述了“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构建
  构建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收到预期教学效果。目前大学各专业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习积极性不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没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这些老生常谈的普遍问题不及时予以解决,將直接威胁大学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策略是解决这些教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问题导引”教学策略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来的。笔者在法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对“问题导引”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构建,主要吸取了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布鲁纳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并通过把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交往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其次,“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强调以转变学习方式为重点。“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力图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提倡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其中借鉴了有关学习共同体理论的观点。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体。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学习领域中的概念,学习共同体常常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民主参与、团队精神等联系在一起。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着眼于为学生构建多元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积极学习的情境中来,使学生认识到课堂中真正的主角是他们自己。
  第三,“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强调以问题为主线。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头脑中有可想的问题,思维才会活跃起来。“问题导引”教学策略中设计的教学程序或课堂结构中始终贯穿着问题:课前学生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合作学习小组共同研讨,然后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与大家分享,通过师生互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由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涨。
  第四,“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强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问题导引”教学策略通过课内外学习结合、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实施
  1.实施过程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第二,使学生感到这种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第三,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开阔学生的思路;第四,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第五,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第六,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针对国际法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结合发现学习的过程,在对2011级、2012级法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实施了“问题导引”教学策略。具体做法是:
  (1)教学内容: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国际问题
  (2)教学要求:所选问题必须与课程知识点相关;必须提前告之关注的问题
  (3)教学方式:课堂独立发言或代表发言
  (4)时间:5-8分钟
  (5)人数:1-3人(或1人独立选题研究或多人形成小组研究)
  笔者采用的“问题导引”教学策略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一问一答式。具体的教学程序如图所示:
  以一次发言为例具体呈现如下做法:
  (1)关注问题:伊拉克战争的违法性
  (2)发言前的准备:收集资料、查阅国际法相关规定、教师指导、和同学探讨。
  (3)发言要点:1)简述伊拉克战争事件的经过;2)阐述美国发动战争的动机(军事、经济、外交等目的);3)分析美国发动战争的违法性(侵犯了伊拉克的独立权、干涉其内政、违反战争法和人道主义法)
  (4)时间:6分钟
  (5)人数:1人
  2.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那么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身份如何扮演,就需要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法中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做好选题的指导工作。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个人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角度不同,很可能在发言中形成万花筒的情况。为避免学生自主选题时造成的只放不收的现象,教师就要针对选题的代表性和可谈性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要求其他同学都要在上课前积极准备、学习、思考,这样才会避免发言者唱独角戏的局面。
  第二,做好发言中的引导工作。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高低,在发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情况。如果遇到某些学生偏题或者仅仅是“报新闻”,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以保障教学效果。每位发言者阐述完毕之后 ,应及时引导、组织其他同学作出回应,以达到问题“大家”谈的教学目的。
  第三,做好点评和总结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在发言结束后,老师的点评尤其是对问题内容的点评必不可少。在点评过程中,注意表扬和批评的结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
  3.教學效果
  “问题导引”教学策略使教与学主体双向互动、沟通、探讨,在彼此倾听、彼此接纳的基础上,通过慎思、明辨、博学的过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出“激情、趣味、求异、探索、协同、竞争”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在两届学生中采用“问题导引”教学策略的教学,国际法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好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在《国际法》教学中采用的“问题导引”教学策略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它继承了讨论法与谈话法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特点,同时又不同于两种方法中的单项问题模式;它借鉴了问题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的优点,发展形成了其特有的“问题大家谈”模式;它更好地贯彻了高校教学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使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更好地统一;它延伸了课堂内的教学空间,使课堂内外相互衔接。运用这种教学法,国际法的问题链已经建立,课程与事件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在问题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2011级为例,四个班一共150个学生,在整个教学期间以1人或多人为单位共产生101个问题。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给学生提供他们以后需要的观念、思考问题的方法、能力、精神、品德、良好习惯等品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能毕生教育自己的品质。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代教育中应以此为教育理念,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导性,这样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07.
  [2]伏荣超.学习共同体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6.
  [3]张爱卿.放射智慧之光—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00.
  [4]王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3):16.
  [5]李瑛.谈辩论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J].公安教育,2007(3):51.
  基金项目:
  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法学教学中问题导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D249;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法学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网络多媒体为背景的法律逻辑教学改革研究 》
其他文献
【摘要】一;开展此活动的必要性及作用二;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胆量,活跃了课堂气氛。三;开展此活动的收获与启发。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41-02  众所周知,新型语文课堂主要在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
期刊
经济全球化和制造业的转移,推动中国港口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各地区出于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纷纷加大港口投资,促使中国港口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快速的增长。目前珠三角地区大小港口约有190多个,港口林立,各自为政,港口建设规划和协调不足,港口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相互合作,严重削弱了珠三角区域港口的竞争力。
  本文在大量研究港口间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珠三港口发展现状与竞争特点,建立了基于豪泰林模型的港口价格服务质量两阶段博弈模型,以及基于港口价格的单总体演化博弈模型。最后依据模型数值结果以及国外现有经验,提出
近些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位于沿海地区的各个港口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其总体的运输能力提升显著,船舶交通运输流量增长迅速。因此,一旦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爆发,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除,不仅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还会影响到整个海域,影响到港口设施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港口关闭,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加快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对船舶污染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案三制”以及4R危机管理理论相关概念进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让数学课堂变得“活”起来,而课堂要真正活起来应是和谐的统一,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要把知识教活。  【关键词】数学课堂 实中求活 自主学习 活跃开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8-02  教学实践证明活跃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非常重要。数学课堂要想真正活起来,我想不仅是课堂气氛
期刊
【摘要】随着汉语热,美国不少小学推出了汉语沉浸式教学项目。在多元智能理论下,合理地设计和应用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地学习汉语,了解汉语文化,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智能 汉语沉浸式 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77-01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智
期刊
【摘要】在《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引领下,针对初中音乐课堂大部分学生厌动、畏唱、浅赏、缺乏音乐创作意识和激情等现状,笔者于活动课《拉库卡拉查》、《西藏歌舞》的教学中运用了“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巧入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策略,使每个孩子敢动、想动、会动、善动,让他们喜欢音乐更喜欢音乐课,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每个孩子 初中音乐课堂 动起来 拉库卡拉查 西藏歌舞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學和审美教学是不可分开的,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为美而存在。语文课本虽然没有音乐、美术那么直感,但它却能富于审美教育更广阔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学应于审美教育相互联系、和谐统一起来。《桂林山水》如诗如画,文质兼美,文章本身蕴含着美学因素:自然美、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教,才能让孩子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山水之美呢?教师可采用创设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就必须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力求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实现开放性,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实现学生认知、表现和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开放 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3
期刊
【摘要】图书馆是一个培养学生素质的平台和基地。因此要想落实中职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素质教育与图书馆的关系,图书馆文化的基础性建设与拓展性建设以及后续建设的努力方向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职生 素质教育 图书馆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47-01  习近平同志在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座谈
期刊
【摘要】“孝”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表现,它以血缘为基础,又在普通亲情之上。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孝”的概念,找出异同,以推进我国孝观念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孝 中西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7-02  一、中国“孝”的概念  1.中国“孝”的起源、产生与发展  中国传统的孝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博大精深的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