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自古以来,我们教师就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说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还要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远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是它的本质任务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任教语文的同时又往往还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现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供同仁见鉴。
  一、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一篇文章,总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甚至咬文嚼字,从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段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二、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像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三、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吗?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是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何江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提出小学生的作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在他伟大思想的引领下,笔者开始对学生作业布置方面的探索,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布置让学生喜欢的语文作业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
新课程的改革让教学与生活相统一,练习与应用相统一,让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引路者,让学生为追求美好的生活而学习语文,而不是为学好语文而感受生活。因此,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语文教学课堂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平时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大语文观。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了以下的策略:  一、营
期刊
有效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最简捷手段。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问到底”。结果,教师的不断发问,使学生忙于作答,缺少思维与想象的空间,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被动地往前“跑”,课堂提问失去应有的效果。提问是实现课堂交往的重要手段。同样是课堂提问,为什么有的提问形同虚设,甚至“适得其反”?  “自提问题”,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去感觉新知识学习过程
期刊
摘 要: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较薄,受到的应力问题较为复杂,因此对施工时的温控、防裂要求高。本文分析了土溪口水库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除充分利用低温季节施工外,主要采取了优化配合比、遮阳覆盖、喷淋降温、保温养护等温控防裂措施,满足了工程温控要求。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温控;防裂  中图分类号:TV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6-0153-02  1 气象条
当前,网络已成为人们思想的聚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特别是涉军信息,由于其本身的敏感性和神秘性,往往成为网络“聚散地”的热点和“放大器”的焦点。近些年来网络涉军事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课时量,如何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总结多年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再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应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口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当众说话还是畏畏缩缩,不够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再加上方言影响所致。所以农村小学教学应加强普通话口语训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得出: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须经过“想说——敢说——会说”这三个过程,说话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一、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想说一个人不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首先要看他想说不想
期刊
诗歌赏析课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提高对美的鉴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审美的教育,语文的本质是审美,语文最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语文所有功能的发挥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审美价值是诗歌语文的其他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离开了语文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语文的任何价值都将无所依托。审美价值既能培养德行,也增进智力,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修养,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习惯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决定人着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一、语文学习的目标离不开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语文知识的丰富与语文能力的卓越。我认为,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怎样的形式和途径实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