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8-0074-02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发展学生智力,就不能不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1.开设阅读课程,明确阅读思想
明确的阅读思想指导,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笔者以为:课内学习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什么由不得自己,怎样学也往往由教师设计,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因此课内学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重,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而课外阅读就不同,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学生从课内学习步入课外阅读,就好像关在房间摆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门走进了大自然。
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周一节课外阅读课的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课外书籍,只要不是武侠艳情、大案纪实之类的,名著或非名著,刊物或者报纸全不局限。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活跃了。阅读思想的明确,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并积极地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对课堂教学来说,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
2.指导阅读笔记,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要读书,就该有做笔记的习惯。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对学生大有好处。一些好的文章段落、好的诗句,如果不摘抄下来,实在是可惜了。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华摘录下来,以后反复玩味,渐渐消化吸收,成为课内学习的养料。
况且,课外阅读也有个积累问题,没有积累,还叫什么学习?同时,拥有一本内容丰富、设计精致的读书笔记,等于拥有一片色彩缤纷的小天地,拥有一份自得其乐的好心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有了这,学生便在不自觉中走近语文了。当然,学生做阅读笔记,也得有教师的指导和督促。笔者在指导中,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并申言要帮助他们建立色彩缤纷的小世界。然后列出提纲,比如读小说该记哪些,读散文该记哪些,读诗歌又该记哪些等等的。
3.介绍阅读书目,拓宽阅读空间
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中学生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读物。
笔者以为:阅读书目的介绍,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学语文教材,对课外阅读没有明确规定,教师没有可参照的样板。笔者对学生介绍的书目,除了课文中涉及到的中外文学名著外,就是大量的文学期刊。比如:《读者》、《青年文摘》、《青少年文汇》、《青少年文学》、《青少年日记》、《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散文诗》、《语文报》、《少年文摘报》等等。
4.反馈阅读信息,把握阅读导向
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而在评价上,标准又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此,笔者经常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掌握他们的阅读书目,了解他们的阅读范围,为他们建立了阅读档案。还多次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报告会,以“我看课外阅读”、“中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给你介绍一本书”等为题进行演講活动。目的就是让他们读到真正的好书,排除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书籍。笔者以为,与其让学生不加取舍地读,或者让一些不健康的书刊流进课堂,还不如不读。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以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撑起阅读的一方晴空。同时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让两者比翼齐飞,共同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发挥作用。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发展学生智力,就不能不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课内的有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1.开设阅读课程,明确阅读思想
明确的阅读思想指导,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笔者以为:课内学习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什么由不得自己,怎样学也往往由教师设计,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因此课内学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重,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而课外阅读就不同,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学生从课内学习步入课外阅读,就好像关在房间摆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门走进了大自然。
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周一节课外阅读课的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课外书籍,只要不是武侠艳情、大案纪实之类的,名著或非名著,刊物或者报纸全不局限。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活跃了。阅读思想的明确,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并积极地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对课堂教学来说,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
2.指导阅读笔记,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要读书,就该有做笔记的习惯。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对学生大有好处。一些好的文章段落、好的诗句,如果不摘抄下来,实在是可惜了。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华摘录下来,以后反复玩味,渐渐消化吸收,成为课内学习的养料。
况且,课外阅读也有个积累问题,没有积累,还叫什么学习?同时,拥有一本内容丰富、设计精致的读书笔记,等于拥有一片色彩缤纷的小天地,拥有一份自得其乐的好心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有了这,学生便在不自觉中走近语文了。当然,学生做阅读笔记,也得有教师的指导和督促。笔者在指导中,首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并申言要帮助他们建立色彩缤纷的小世界。然后列出提纲,比如读小说该记哪些,读散文该记哪些,读诗歌又该记哪些等等的。
3.介绍阅读书目,拓宽阅读空间
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学生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中学生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读物。
笔者以为:阅读书目的介绍,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学语文教材,对课外阅读没有明确规定,教师没有可参照的样板。笔者对学生介绍的书目,除了课文中涉及到的中外文学名著外,就是大量的文学期刊。比如:《读者》、《青年文摘》、《青少年文汇》、《青少年文学》、《青少年日记》、《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散文诗》、《语文报》、《少年文摘报》等等。
4.反馈阅读信息,把握阅读导向
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而在评价上,标准又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此,笔者经常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掌握他们的阅读书目,了解他们的阅读范围,为他们建立了阅读档案。还多次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报告会,以“我看课外阅读”、“中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给你介绍一本书”等为题进行演講活动。目的就是让他们读到真正的好书,排除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书籍。笔者以为,与其让学生不加取舍地读,或者让一些不健康的书刊流进课堂,还不如不读。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语文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以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撑起阅读的一方晴空。同时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让两者比翼齐飞,共同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