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深入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师;学生;阅读教学;措施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知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职能,阅读教学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1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教学手段。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在意课文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目标把一篇课文肢解成不同的部分进行教学,常从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思想等起讲,然后分析结构线索、艺术手法、揣摩用词造句等,完全不顾学生是否产生需要,其实这样的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实际上被束缚在了一定的思考范围之内,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思考的要求。比如,有的老师上课借助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科技的多媒体形式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有的老师借鉴西方教学理论和不断探索中总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改变过去和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散乱的症状;有的老师课堂上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想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能够经受独立生存和交际合作的考验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1.2 学生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
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学生都将分数看作是生命线。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一边读一边做相关练习。一篇经典,或者一篇思想、文采皆佳的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整体宏观把握一下之后,就是开始做相关的练习资料。内容涉及到文章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往往一带而过。结果学生们的印象中留下的仅仅是一些破碎的知识要点的影子,而对于文本的把握以及文章觀点的思考完全缺失。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缺失了个性,束缚了思想,形成了思维定势。
2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这里的阅读指的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阅读过程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而教学状态下的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的群体阅读活动,阅读场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情绪调控和对文本的情景再现有较大的影响,这直接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成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共同话题。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差异很大,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话题的理解常常是千差万别。再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2.2 鼓励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方共同参与、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 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2.3 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肯定或否定。
2.4 营造阅读课文的开放性氛围。
鲁迅的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中都能见到,许多人都通读过鲁迅全集,这就为解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唤阅读期待,在教学准备阶段我组织了一个“读鲁迅文章鉴赏人物”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通读《鲁迅全集》,并利用阅读课时间播放电视剧《鲁迅》,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感官,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课前我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闰土》或杨二嫂为题写好自学读后感,这样的课前教学准备其实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通过资料的占有、分析、推理,通过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作文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新方法、新路子。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师;学生;阅读教学;措施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知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职能,阅读教学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1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教学手段。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在意课文的知识点,按照知识目标把一篇课文肢解成不同的部分进行教学,常从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思想等起讲,然后分析结构线索、艺术手法、揣摩用词造句等,完全不顾学生是否产生需要,其实这样的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实际上被束缚在了一定的思考范围之内,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思考的要求。比如,有的老师上课借助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科技的多媒体形式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有的老师借鉴西方教学理论和不断探索中总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改变过去和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散乱的症状;有的老师课堂上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想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能够经受独立生存和交际合作的考验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1.2 学生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
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学生都将分数看作是生命线。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一边读一边做相关练习。一篇经典,或者一篇思想、文采皆佳的文章,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整体宏观把握一下之后,就是开始做相关的练习资料。内容涉及到文章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往往一带而过。结果学生们的印象中留下的仅仅是一些破碎的知识要点的影子,而对于文本的把握以及文章觀点的思考完全缺失。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缺失了个性,束缚了思想,形成了思维定势。
2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这里的阅读指的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阅读过程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而教学状态下的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的群体阅读活动,阅读场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情绪调控和对文本的情景再现有较大的影响,这直接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成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共同话题。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其次,要鼓励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差异很大,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话题的理解常常是千差万别。再次,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2.2 鼓励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方共同参与、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 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2.3 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肯定或否定。
2.4 营造阅读课文的开放性氛围。
鲁迅的文章在中小学课本中都能见到,许多人都通读过鲁迅全集,这就为解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唤阅读期待,在教学准备阶段我组织了一个“读鲁迅文章鉴赏人物”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通读《鲁迅全集》,并利用阅读课时间播放电视剧《鲁迅》,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感官,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课前我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闰土》或杨二嫂为题写好自学读后感,这样的课前教学准备其实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通过资料的占有、分析、推理,通过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作文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新方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