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兴,一座拥有典型江南水乡气质的城市,一片孕育了乌镇、西塘这样因水而美的土地,近些年来却一次次陷入了水质性缺水的窘境中。
“江南水乡没水喝”的窘境越来越受到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的重视,市五届人大每年召开的人代会上,有关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议案和意见建议不下数十件。
“嘉兴水的恶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同志介绍,1990年,嘉兴市二类水体还占50%,四类水体占40%,五类或劣五类仅有10%。到了1994年,市域内已经没有二类水体,五类或劣五类上升到了47%。至1999年,嘉兴境内基本没有三类水体。2000年开始,五类或者劣五类的水体占到了88%左右。为了让全市城乡居民都喝上放心水,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有力的监督。
水源地保护:引与治双管齐下
2003年8月,嘉兴市发生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自来水污染风波,占全市居民饮用水量80%的石臼漾自来水厂送出的自来水因为出现恶臭异味,在市民中引起恐慌。面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水源地情况进行了视察。在事发水厂的取水口,大家看到了被污染的水源发出阵阵恶臭。“除了要查清楚污染源头在哪里外,更加重要的是要采取水源保护的措施,不能让这样的污染再次影响到市民的饮水。”
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几天后,嘉兴市供水水质趋于正常,但对于该事件的发生,许多市民还是心有余悸:嘉兴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下游,各方污水汇集于此,就算嘉兴市在治污方面花了大力气,但是周边地区来的污染怎么办?谁可以保证不再有类似情况呢?如果还有相似的污染发生,我们嘉兴只有“坐以待毙”吗?
面对百姓无水喝的严峻形势,市人大代表高海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2006年的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他在建议中疾呼:“水是生命之源,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水的危机已经摆在全市人民面前。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是民心工程。”
高海忠说,看看我们身边的水,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这真的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建议政府对重点取水河道加强疏浚,提高水源的质量;另外要建立水资源危机预警机构和处理机制,提高水质危机的应对能力,提高饮水的安全度。
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水利部门的积极响应,各地政府都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同时,开展了以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疏浚河道1万公里,恢复河道的自净功能。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市水利部门还根据代表的建议,在投资了1300万元,建成了石臼漾水厂双水源工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河网水质恢复缓慢,短期内难以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情况,在石臼漾水厂水源地建设1600亩的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同时,结合水功能区划和水厂布点规划,及时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功能区,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上游水体保护工作。
诚然,加强水源地保护是确保饮用水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嘉兴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仍然严重,不可预期的危机仍然存在,为了给全市百姓的饮用水上个“双保险“,市人大代表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2003年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曹文俊等10名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尽快实施区域引水的建议——既然本地水源保护难度日益加大,那么就想办法走出去,寻找嘉兴以外的水源地。
对于引水的迫切性,曹文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嘉兴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十分有限,加上深井的关闭和污染的威胁,水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全市人民对改善水质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以目前的状况而言,走出嘉兴寻找新的水源,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也是保证市民喝上洁净、甜美优质水的有效途径。
曹文俊等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引水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巨大,在短期内难以开展实施。但这项建议提到的引水工程则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在2004年前后,常委会领导多次对此项工程进行调研和讨论,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议,希望推动引水工程的进程。目前,嘉善、平湖已经开展了从太浦河取水的前期工作,桐乡、海宁则考虑直接从太湖引水。
【链接】据悉,目前太浦河取水工程已确定了取水口的选址和“一口、两泵、两管”的取水方案,即嘉善、平湖双方在一个取水口,合建一个泵站,分别安装两个取水泵,铺设两条输水管道。工程建成后,两地近期取水总量每天将达65万吨。
嘉善、平湖从太浦河取水工程去年7月已正式启动,目前嘉善取水口及引水河道建设已经完成了70%左右,备用取水口及河道疏浚今年将启动。同时,丁栅水厂已开始进场施工。平湖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太湖引水的取水权报告,一旦审批将正式启动。据悉,太浦河取水工程预计到2008年10月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届时太湖水将经过太浦河和管网流向嘉善和平湖两地。
太湖引水的西片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预算等工作。据悉,西片近期取水量为60万吨/日,远期为120万吨/日。桐乡、海宁先后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省水利厅、湖州市政府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将有关事项上报给了省发改委进行审查。
水质深度处理:让百姓喝到欧盟标准的水
2005年,市人大代表吴关炳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普遍关注。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呼声在当时已经很多了,不过吴关炳等12名代表在建议中,特别提出了水的循环利用和深度处理的意见,这两条意见得到了各方热烈的响应。
一开始,对于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个问题,吴关炳虽然有想法,但都不具体。毕竟这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涉及的面也非常广,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让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呢?正当吴关炳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代表活动让他茅塞顿开,有两家污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看到原先接近墨汁颜色的水在经过几道工艺处理后,基本化浊为清的事实,身为海宁市科技情报站站长的吴关炳顿时想到,既然这么严重被污染的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那么只要我们饮用水水源水质还过得去,经过更加严格的工艺处理后,自来水的质量可以达到群众需求的标准;而工业用水通过循环利用,也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代表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采纳。水质深度处理目前在全市得到了推广。
“嗯,不错不错,味道跟纯净水差不多。”就在刚投入运营的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活性炭滤池水出口处,市人大代表朱张坤舀起一杯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喝了一口后,满意地笑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自来水厂看了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查阅了实时记录的相关检测数据,这才晓得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感觉放心多了。”2006年10月,10多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志来的带领下,从石臼漾水厂的取水口开始,对生物预处理池、反应池、沉淀池、活性炭过滤、清水库、送水泵房等水处理的9道工艺流程一一细细察看。
据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等权威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嘉兴深度水处理技术是全国领先的,嘉兴的实践为全国水质性缺水城市提供了经验。
目前,嘉兴市即将投入运行的南郊贯泾港水厂,也凝聚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关心。200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实地走访后,对建设南郊水厂提出了意见:目前,流经市区的八大水系水质均在五类及劣五类,与自来水取水水源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但根据水利、环保部门的监测和预测,长水塘的水源相对安全一些,再加上自来水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选择该区域建南郊水厂是可行的。
就这样,总规模为日供水45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供水15万吨的南郊贯泾港水厂选址尘埃落定,预计今年6月底运行,届时嘉兴市的输水能力将大大增强。
【链接】2003年,在市区南门水厂试验成功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嘉兴市投资5200万元,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对日供水17万吨的石臼漾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技术改造,除常规混凝、过滤、消毒之外,增加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新工艺。随后又投资8475万元,在新建的日供水8万吨的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中采用了这一新技术,使得出厂水质显著提高。经检测,出厂水全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最新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
城乡供水: 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
在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全村3500多人每天的饮用水就来自家门口的那口土井。由于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很多土井的水源还是来自地表水。乌黑透着难闻的怪味的井水常常令村民苦不堪言。来自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市人大代表蒋国海看到村民们端上来的黑黑的“饮用水”,心中不禁沉重起来:“为什么不喝自来水呢?”面对这个问题,村民们更是大倒苦水:“自来水管道倒是早就有了,可是放出来的自来水水压不够,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时,还经常要停水哩!”
情况了解清楚了,蒋国海脑海里升起了一个问号:“城市居民已经喝上了放心水,可还有那么多的农村居民还在喝水质得不到保障的井水,甚至河水,何时能让农村居民也喝上自来水呢?”在2004年的市人代会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要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建议。他说,如果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如何谈小康?如何谈现代化呢?因此,让农村居民喝到和城市一样标准的水,属于农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他建议扩大市、县水厂供水规模,加强市、县水厂与乡镇水厂联网的步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供水体系。
市人大代表朱张坤也提出了要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的建议。朱张坤说:“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仅仅是让广大农村百姓喝到干净的水,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遏制我市地面不断沉降的现象。由于农村大量饮用水井的存在,加上我市以前大量采用深井水,地面沉降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市最大沉降量已经达到了799毫米,北部王江泾镇地面沉降速率达到了每年30至50毫米,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果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在建议中,朱张坤等代表提出了把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来抓;采取强硬措施,禁止开采地下水;调动积极性,把城乡供水一体工程与乡镇考核挂钩等3条建议。
代表的建议就像一支强心剂,为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活力。该市确定了扩大供水规模,加快区域供水管网建设步伐和加快旧管网改造力度的措施,把全市的供水一体化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同时,加强管网建设,逐步实现以市本级、县(市、区)域为单位的主管网相联的大市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进行了视察。在大桥镇十八里村的农户家中,看见水龙头哗哗喷出的洁净的自来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荣华连连点头说:“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它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关系人民生活的大事办好办实。”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近两年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分别完成城乡联网供水和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2.5亿元和2.1亿元,新增城市管网供水人口31.5万人。市委、市政府已提出到2010年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并逐步取消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目前,已完成投资1.05亿元,铺设管道48公里,供水范围西达秀洲工业园区拓展区,北至王江泾工业园区,东到大桥镇,南至余新镇。
【链接】嘉兴市沉降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秀洲区,近日出台了《关于推进秀洲区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实施意见》,加快对现有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实现镇村供水连网,以进一步降低漏损率。积极鼓励并支持工业集聚区兴建地面水厂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同时支持用水大户新增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企业用水问题,缓解供水矛盾。同时积极稳妥地推广膜法水处理技术,切实解决村落相对偏远分散、铺设一体化供水管网不够经济及水源基础条件较好地区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另外,要按照“先供后封、供封同步”的原则,实行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和封井。计划到2008年12月31日前在禁采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王店镇西片实现禁止开采地下水,到201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实现禁止开采地下水,到2010年,逐步取消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全面完成供水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目标。
“江南水乡没水喝”的窘境越来越受到市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代表的重视,市五届人大每年召开的人代会上,有关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议案和意见建议不下数十件。
“嘉兴水的恶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同志介绍,1990年,嘉兴市二类水体还占50%,四类水体占40%,五类或劣五类仅有10%。到了1994年,市域内已经没有二类水体,五类或劣五类上升到了47%。至1999年,嘉兴境内基本没有三类水体。2000年开始,五类或者劣五类的水体占到了88%左右。为了让全市城乡居民都喝上放心水,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有力的监督。
水源地保护:引与治双管齐下
2003年8月,嘉兴市发生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自来水污染风波,占全市居民饮用水量80%的石臼漾自来水厂送出的自来水因为出现恶臭异味,在市民中引起恐慌。面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水源地情况进行了视察。在事发水厂的取水口,大家看到了被污染的水源发出阵阵恶臭。“除了要查清楚污染源头在哪里外,更加重要的是要采取水源保护的措施,不能让这样的污染再次影响到市民的饮水。”
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几天后,嘉兴市供水水质趋于正常,但对于该事件的发生,许多市民还是心有余悸:嘉兴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域的下游,各方污水汇集于此,就算嘉兴市在治污方面花了大力气,但是周边地区来的污染怎么办?谁可以保证不再有类似情况呢?如果还有相似的污染发生,我们嘉兴只有“坐以待毙”吗?
面对百姓无水喝的严峻形势,市人大代表高海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2006年的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建议。他在建议中疾呼:“水是生命之源,却已经成为稀缺资源,水的危机已经摆在全市人民面前。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是民心工程。”
高海忠说,看看我们身边的水,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这真的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建议政府对重点取水河道加强疏浚,提高水源的质量;另外要建立水资源危机预警机构和处理机制,提高水质危机的应对能力,提高饮水的安全度。
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水利部门的积极响应,各地政府都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同时,开展了以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疏浚河道1万公里,恢复河道的自净功能。对于水源地的保护,市水利部门还根据代表的建议,在投资了1300万元,建成了石臼漾水厂双水源工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河网水质恢复缓慢,短期内难以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情况,在石臼漾水厂水源地建设1600亩的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同时,结合水功能区划和水厂布点规划,及时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功能区,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上游水体保护工作。
诚然,加强水源地保护是确保饮用水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嘉兴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仍然严重,不可预期的危机仍然存在,为了给全市百姓的饮用水上个“双保险“,市人大代表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2003年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曹文俊等10名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尽快实施区域引水的建议——既然本地水源保护难度日益加大,那么就想办法走出去,寻找嘉兴以外的水源地。
对于引水的迫切性,曹文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嘉兴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十分有限,加上深井的关闭和污染的威胁,水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全市人民对改善水质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以目前的状况而言,走出嘉兴寻找新的水源,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也是保证市民喝上洁净、甜美优质水的有效途径。
曹文俊等代表的建议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引水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巨大,在短期内难以开展实施。但这项建议提到的引水工程则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在2004年前后,常委会领导多次对此项工程进行调研和讨论,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议,希望推动引水工程的进程。目前,嘉善、平湖已经开展了从太浦河取水的前期工作,桐乡、海宁则考虑直接从太湖引水。
【链接】据悉,目前太浦河取水工程已确定了取水口的选址和“一口、两泵、两管”的取水方案,即嘉善、平湖双方在一个取水口,合建一个泵站,分别安装两个取水泵,铺设两条输水管道。工程建成后,两地近期取水总量每天将达65万吨。
嘉善、平湖从太浦河取水工程去年7月已正式启动,目前嘉善取水口及引水河道建设已经完成了70%左右,备用取水口及河道疏浚今年将启动。同时,丁栅水厂已开始进场施工。平湖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太湖引水的取水权报告,一旦审批将正式启动。据悉,太浦河取水工程预计到2008年10月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届时太湖水将经过太浦河和管网流向嘉善和平湖两地。
太湖引水的西片工程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预算等工作。据悉,西片近期取水量为60万吨/日,远期为120万吨/日。桐乡、海宁先后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省水利厅、湖州市政府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将有关事项上报给了省发改委进行审查。
水质深度处理:让百姓喝到欧盟标准的水
2005年,市人大代表吴关炳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普遍关注。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呼声在当时已经很多了,不过吴关炳等12名代表在建议中,特别提出了水的循环利用和深度处理的意见,这两条意见得到了各方热烈的响应。
一开始,对于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个问题,吴关炳虽然有想法,但都不具体。毕竟这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涉及的面也非常广,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让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呢?正当吴关炳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代表活动让他茅塞顿开,有两家污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看到原先接近墨汁颜色的水在经过几道工艺处理后,基本化浊为清的事实,身为海宁市科技情报站站长的吴关炳顿时想到,既然这么严重被污染的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那么只要我们饮用水水源水质还过得去,经过更加严格的工艺处理后,自来水的质量可以达到群众需求的标准;而工业用水通过循环利用,也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代表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采纳。水质深度处理目前在全市得到了推广。
“嗯,不错不错,味道跟纯净水差不多。”就在刚投入运营的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活性炭滤池水出口处,市人大代表朱张坤舀起一杯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喝了一口后,满意地笑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自来水厂看了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查阅了实时记录的相关检测数据,这才晓得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感觉放心多了。”2006年10月,10多名市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志来的带领下,从石臼漾水厂的取水口开始,对生物预处理池、反应池、沉淀池、活性炭过滤、清水库、送水泵房等水处理的9道工艺流程一一细细察看。
据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教授等权威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嘉兴深度水处理技术是全国领先的,嘉兴的实践为全国水质性缺水城市提供了经验。
目前,嘉兴市即将投入运行的南郊贯泾港水厂,也凝聚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的关心。200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实地走访后,对建设南郊水厂提出了意见:目前,流经市区的八大水系水质均在五类及劣五类,与自来水取水水源的要求均有较大差距,但根据水利、环保部门的监测和预测,长水塘的水源相对安全一些,再加上自来水深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选择该区域建南郊水厂是可行的。
就这样,总规模为日供水45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供水15万吨的南郊贯泾港水厂选址尘埃落定,预计今年6月底运行,届时嘉兴市的输水能力将大大增强。
【链接】2003年,在市区南门水厂试验成功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嘉兴市投资5200万元,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对日供水17万吨的石臼漾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技术改造,除常规混凝、过滤、消毒之外,增加了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新工艺。随后又投资8475万元,在新建的日供水8万吨的石臼漾水厂扩容工程中采用了这一新技术,使得出厂水质显著提高。经检测,出厂水全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最新标准,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
城乡供水: 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
在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全村3500多人每天的饮用水就来自家门口的那口土井。由于地下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很多土井的水源还是来自地表水。乌黑透着难闻的怪味的井水常常令村民苦不堪言。来自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市人大代表蒋国海看到村民们端上来的黑黑的“饮用水”,心中不禁沉重起来:“为什么不喝自来水呢?”面对这个问题,村民们更是大倒苦水:“自来水管道倒是早就有了,可是放出来的自来水水压不够,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时,还经常要停水哩!”
情况了解清楚了,蒋国海脑海里升起了一个问号:“城市居民已经喝上了放心水,可还有那么多的农村居民还在喝水质得不到保障的井水,甚至河水,何时能让农村居民也喝上自来水呢?”在2004年的市人代会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要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建议。他说,如果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如何谈小康?如何谈现代化呢?因此,让农村居民喝到和城市一样标准的水,属于农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他建议扩大市、县水厂供水规模,加强市、县水厂与乡镇水厂联网的步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供水体系。
市人大代表朱张坤也提出了要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的建议。朱张坤说:“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仅仅是让广大农村百姓喝到干净的水,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遏制我市地面不断沉降的现象。由于农村大量饮用水井的存在,加上我市以前大量采用深井水,地面沉降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市最大沉降量已经达到了799毫米,北部王江泾镇地面沉降速率达到了每年30至50毫米,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果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在建议中,朱张坤等代表提出了把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来抓;采取强硬措施,禁止开采地下水;调动积极性,把城乡供水一体工程与乡镇考核挂钩等3条建议。
代表的建议就像一支强心剂,为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活力。该市确定了扩大供水规模,加快区域供水管网建设步伐和加快旧管网改造力度的措施,把全市的供水一体化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快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同时,加强管网建设,逐步实现以市本级、县(市、区)域为单位的主管网相联的大市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
去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进行了视察。在大桥镇十八里村的农户家中,看见水龙头哗哗喷出的洁净的自来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荣华连连点头说:“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它体现了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关系人民生活的大事办好办实。”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近两年嘉兴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分别完成城乡联网供水和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2.5亿元和2.1亿元,新增城市管网供水人口31.5万人。市委、市政府已提出到2010年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并逐步取消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目前,已完成投资1.05亿元,铺设管道48公里,供水范围西达秀洲工业园区拓展区,北至王江泾工业园区,东到大桥镇,南至余新镇。
【链接】嘉兴市沉降现象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秀洲区,近日出台了《关于推进秀洲区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实施意见》,加快对现有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实现镇村供水连网,以进一步降低漏损率。积极鼓励并支持工业集聚区兴建地面水厂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同时支持用水大户新增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企业用水问题,缓解供水矛盾。同时积极稳妥地推广膜法水处理技术,切实解决村落相对偏远分散、铺设一体化供水管网不够经济及水源基础条件较好地区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另外,要按照“先供后封、供封同步”的原则,实行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和封井。计划到2008年12月31日前在禁采区王江泾镇、油车港镇、王店镇西片实现禁止开采地下水,到201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实现禁止开采地下水,到2010年,逐步取消以地下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全面完成供水管网建设,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