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上海市在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推出了“选民登记信息化”工作。有人评价称,手工登记向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登记的新跨越,不仅仅是登记形式的转变,更是现代民主选举理念的创新。
选民登记方式的转变
2006年10月12日,徐汇区龙华街道居民王家龙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输入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等资料后,就轻松地完成了自己选民资料的录入。
2006年,上海市在区县、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推出了选民登记的信息化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同志向记者介绍,凡是具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可以在上网(互联网)、上线(电话)、上机(电脑或POS机读取社保卡)、上站(选民登记站)、上门(移动POS机读取社保卡)5种选民登记方法中任选一种方式进行登记。
打开上海市杨浦区换届选举专栏网页,记者看到,“个人网上登记”指南以文字和图表的方式向公众示范了网上登记流程,而页面右上角的“我要登记”的图标格外引人注目。
“这项工作是我们在分析当前本市区县乡镇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后,设计和推出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同志表示,近些年来,上海人户分离、人企分离、企业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分离的情况十分突出,尤其是人户分离的现象更为普遍。由此导致传统的选民登记、资格审查等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5年底,上海1300多万户籍人口中,人户分离数达260多万。
“这一现象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突出。如果沿用以往的组织登记方式,操作难度将越来越大。”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指出,传统的登记方式不但容易发生“错登、漏登、重登”等问题,而且大批人户分离的选民需要跨区转移选民资格,这就要付出许多成本,操作极为不便。此外,由于选民是被动登记,“替我登记”而不是“我要登记”,往往导致登记率很高,参选率却不高等问题。
如何转变理念,使“被动登记”、“组织登记”转为“主动登记”?如何通过工作的改进来破解当前选举工作的难题?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提出,要“以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导和开展这次选民登记工作。在广大选民中进一步确立主动登记的意识,采用多种形式来发动和鼓励选民自觉、主动地自行登记”。
然而,要将这个主观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不仅要大力倡导选民主动登记的理念,还要有客观的技术载体作为支撑。近些年来,上海的信息化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普及,全市的政务外网系统基本建立。同时,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率超过了90%,可解读卡内芯片上户籍信息的移动POS机已经投入使用,并且POS机上的数据可导入到电脑中。
“这一系列的硬件设备,为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选民登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同志介绍,2006年4月开始,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与户籍人口的数据库对接,设计了选民登记信息监控管理、数据处理、资格审查、划分选区、划分选民小组等平台,为选民信息化登记提供了系统保障。
一场选民登记的“E”路通试验由此在上海的19个区县、109个乡镇中全面展开。
信息化登记快捷、准确、便利
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同志介绍,“五上”的登记方式,主要是借助了移动POS机、网络和电话这些工具,让选民登记更加快捷、准确、便利。
——上机登记:省心。2006年10月25日,曹家渡街道三和花园居民区71岁的宋欣木老太太体验了一把POS机选民登记。她在居委会登记站用社保卡往移动POS机上轻轻一刷,打印出一小张选民信息表,仅花费10到15秒就完成了选民登记过程。
据悉,闸北区宝山路街道仅用6天时间就先行完成了选民登记工作,最大功臣要属150台移动POS机,而以往这项工作至少要20天。据了解,宝山路街道2万多名选民中,有15606名选民采用上机登记方式,占选民的76.3%。全市则有58万多选民上机登记。
——上网登记:快捷。龙华西路21弄18号楼入口处墙上,一张印着国徽图标的彩色标识引人注目:“欢迎选民到18号302室参加网上登记。志愿者:董惠康”。选民登记日那几天,董惠康的家成了龙华街道俞三居委会选民的集中地,桌上放着3台电脑,90多位选民到他家通过上网完成登记。据了解,龙华街道社区选民90%是通过上网方式进行登记。街道从社会上招聘了15名大学生,聘期为3个月,作为网上登记操作员,配备给每个居委会。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告诉记者,上海白领阶层上班时间很紧,一般都是下班后才有空,不大方便到选民登记工作站进行登记。现在,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轻松登记,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据统计,全市有300多万人进行了网上登记。其中有7.75万人在家中直接上网登记。
——上线登记:便利。诸安浜路的张老伯行动不便,他就在家打了个电话到登记站,登记站核对人口数据库无误后,为其进行了上线登记。据统计,全市共有3万余人上线登记。
此外,上站登记指在各选区设立选民登记站,方便选民主动登记。据统计,全市共有400多万人通过2.8万个选民登记站进行了登记。上门登记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可由选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手工登记或利用移动POS机刷卡登记;发动选民主动登记后,尚未登记的人员,可由工作人员上门登记。
“整个过程不需要繁琐的人工抄写和递送,也不会造成重复登记和漏登的现象。到法定张榜日,选区就可依据系统核对的资料打印选民榜。”登记站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快捷和便利,信息化登记系统承担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破解“漏登、错登和重登”难题。据介绍,错登的人,在数据库里是输入不进去的,重登会在电脑上弹出提示框,漏登的核查只要对照一下选民登记数据库和人口数据库就一目了然。
据统计,在这次选民登记全过程中,共纠正重复登记53万多人次,解决错登50多万人次。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还特别指出,在选民补正榜公布之前,他们发现还有280余万人未进行登记。于是,他们花了两个晚上加班加点,将未登记人员的姓名全部按户籍所在地打印出来,交各区县选举工作机构,由选举工作人员逐一联系,最后找回了87万人。
“试想,如果仍旧采用过去那种手动方法,这些53万多人的重登、50多万人次的差错和87万多人的漏登现象将不可避免。”
对于登记效果,另一个可资佐证的情况是,在以往的选民登记中,选民来信来访反映剥夺他们政治权利的人不少,而这次选民登记工作中这类情况明显减少。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通过信息化登记之后,上海市打破了区县界限,在市内就不再需要“选民资格证明转移”了,只要通过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比处理即可,大大节省了选民登记的成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戏称:“如果让260万选民逐一到原户籍地开证明,不但成本高了,还可能带来上海交通的拥堵。”
登记从被动到主动的制度意义
选民登记是国家对公民的选民资格在法律上的确认,也是每个公民有无选举与被选举权所必经的法律程序。选民登记的目的,是使公民通过登记这道程序,从法律上确定其是否拥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然后确定其是否享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
选举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有专家认为,这种选民登记的方式实际上是登记选民性质,即由选举组织机构主导式的登记选民。选民因无须主动登记,只是坐等选举工作人员来核实选民资格和送选民证上门,不太会去关注选区内公布的选民名单。一旦选民名单未列入而20日时间已过,其选举的资格已无从弥补。
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处的同志介绍,目前许多地方在选民登记环节上主要采取了“选民登记”和“登记选民”相结合的方式,而“登记选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组织登记,在许多地方比例超过80%。
“人民当家作主不应该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和自觉的。”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认为,主动登记是民主选举发展的方向,符合民主政治建设的趋势,应该成为主要的登记方式并努力坚持。据初步统计,上海市1000余万已登记选民中,主动登记的有528多万,占已登记选民的52.21%。
“我们询问几位选民主动登记好不好。听到的回答是‘非常好’,‘让选民主动登记更能体现民主’。听到这些话,我们深深地感到了他们内心涌动着的主人翁精神。”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认为:“组织登记和主动登记不仅仅是登记方式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反映不同的选举理念和价值取向。这种选民登记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增强选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提高选举的民主程度。”
基于主动登记的诸多积极意义,一些法学界人士建议修改选举法第二十六条中“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一段为:“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但每次选举前,选民仍应主动履行选民登记手续。”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公民迁徙自由度不断加大的今天,除了“错登、漏登、重登”等问题外,组织登记的“高登记率”和可能产生的“低参选率”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确认一个选区的选举是否合法有效的前提条件,就是看这个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是否超过了实有选民的半数以上,若超过了,就合法有效,否则就违法无效。浙江省人大机关一位同志提出疑问: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假如由组织包办登记的选民大量在外,而到投票选举日那天,他们并不知道,有的即使知道了也因种种原因不肯或无法回到自己所在的选区参加投票,同时他们又不愿意委托他人代为投票,以致选区内参加投票的选民无法超过半数,那又将怎么办呢?
“我们这次登记率虽然只有84%多,但参选率超过了95%。”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表示,“信息化的主动登记方式培育了选民主动参选的意识,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作了有益的探索。”
选民登记方式的转变
2006年10月12日,徐汇区龙华街道居民王家龙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输入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等资料后,就轻松地完成了自己选民资料的录入。
2006年,上海市在区县、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推出了选民登记的信息化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同志向记者介绍,凡是具有选举资格的公民可以在上网(互联网)、上线(电话)、上机(电脑或POS机读取社保卡)、上站(选民登记站)、上门(移动POS机读取社保卡)5种选民登记方法中任选一种方式进行登记。
打开上海市杨浦区换届选举专栏网页,记者看到,“个人网上登记”指南以文字和图表的方式向公众示范了网上登记流程,而页面右上角的“我要登记”的图标格外引人注目。
“这项工作是我们在分析当前本市区县乡镇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后,设计和推出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的同志表示,近些年来,上海人户分离、人企分离、企业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分离的情况十分突出,尤其是人户分离的现象更为普遍。由此导致传统的选民登记、资格审查等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据统计,2005年底,上海1300多万户籍人口中,人户分离数达260多万。
“这一现象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突出。如果沿用以往的组织登记方式,操作难度将越来越大。”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指出,传统的登记方式不但容易发生“错登、漏登、重登”等问题,而且大批人户分离的选民需要跨区转移选民资格,这就要付出许多成本,操作极为不便。此外,由于选民是被动登记,“替我登记”而不是“我要登记”,往往导致登记率很高,参选率却不高等问题。
如何转变理念,使“被动登记”、“组织登记”转为“主动登记”?如何通过工作的改进来破解当前选举工作的难题?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提出,要“以现代化的理念来指导和开展这次选民登记工作。在广大选民中进一步确立主动登记的意识,采用多种形式来发动和鼓励选民自觉、主动地自行登记”。
然而,要将这个主观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不仅要大力倡导选民主动登记的理念,还要有客观的技术载体作为支撑。近些年来,上海的信息化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日益普及,全市的政务外网系统基本建立。同时,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率超过了90%,可解读卡内芯片上户籍信息的移动POS机已经投入使用,并且POS机上的数据可导入到电脑中。
“这一系列的硬件设备,为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选民登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同志介绍,2006年4月开始,他们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选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与户籍人口的数据库对接,设计了选民登记信息监控管理、数据处理、资格审查、划分选区、划分选民小组等平台,为选民信息化登记提供了系统保障。
一场选民登记的“E”路通试验由此在上海的19个区县、109个乡镇中全面展开。
信息化登记快捷、准确、便利
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同志介绍,“五上”的登记方式,主要是借助了移动POS机、网络和电话这些工具,让选民登记更加快捷、准确、便利。
——上机登记:省心。2006年10月25日,曹家渡街道三和花园居民区71岁的宋欣木老太太体验了一把POS机选民登记。她在居委会登记站用社保卡往移动POS机上轻轻一刷,打印出一小张选民信息表,仅花费10到15秒就完成了选民登记过程。
据悉,闸北区宝山路街道仅用6天时间就先行完成了选民登记工作,最大功臣要属150台移动POS机,而以往这项工作至少要20天。据了解,宝山路街道2万多名选民中,有15606名选民采用上机登记方式,占选民的76.3%。全市则有58万多选民上机登记。
——上网登记:快捷。龙华西路21弄18号楼入口处墙上,一张印着国徽图标的彩色标识引人注目:“欢迎选民到18号302室参加网上登记。志愿者:董惠康”。选民登记日那几天,董惠康的家成了龙华街道俞三居委会选民的集中地,桌上放着3台电脑,90多位选民到他家通过上网完成登记。据了解,龙华街道社区选民90%是通过上网方式进行登记。街道从社会上招聘了15名大学生,聘期为3个月,作为网上登记操作员,配备给每个居委会。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告诉记者,上海白领阶层上班时间很紧,一般都是下班后才有空,不大方便到选民登记工作站进行登记。现在,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轻松登记,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据统计,全市有300多万人进行了网上登记。其中有7.75万人在家中直接上网登记。
——上线登记:便利。诸安浜路的张老伯行动不便,他就在家打了个电话到登记站,登记站核对人口数据库无误后,为其进行了上线登记。据统计,全市共有3万余人上线登记。
此外,上站登记指在各选区设立选民登记站,方便选民主动登记。据统计,全市共有400多万人通过2.8万个选民登记站进行了登记。上门登记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可由选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手工登记或利用移动POS机刷卡登记;发动选民主动登记后,尚未登记的人员,可由工作人员上门登记。
“整个过程不需要繁琐的人工抄写和递送,也不会造成重复登记和漏登的现象。到法定张榜日,选区就可依据系统核对的资料打印选民榜。”登记站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快捷和便利,信息化登记系统承担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破解“漏登、错登和重登”难题。据介绍,错登的人,在数据库里是输入不进去的,重登会在电脑上弹出提示框,漏登的核查只要对照一下选民登记数据库和人口数据库就一目了然。
据统计,在这次选民登记全过程中,共纠正重复登记53万多人次,解决错登50多万人次。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还特别指出,在选民补正榜公布之前,他们发现还有280余万人未进行登记。于是,他们花了两个晚上加班加点,将未登记人员的姓名全部按户籍所在地打印出来,交各区县选举工作机构,由选举工作人员逐一联系,最后找回了87万人。
“试想,如果仍旧采用过去那种手动方法,这些53万多人的重登、50多万人次的差错和87万多人的漏登现象将不可避免。”
对于登记效果,另一个可资佐证的情况是,在以往的选民登记中,选民来信来访反映剥夺他们政治权利的人不少,而这次选民登记工作中这类情况明显减少。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通过信息化登记之后,上海市打破了区县界限,在市内就不再需要“选民资格证明转移”了,只要通过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比处理即可,大大节省了选民登记的成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戏称:“如果让260万选民逐一到原户籍地开证明,不但成本高了,还可能带来上海交通的拥堵。”
登记从被动到主动的制度意义
选民登记是国家对公民的选民资格在法律上的确认,也是每个公民有无选举与被选举权所必经的法律程序。选民登记的目的,是使公民通过登记这道程序,从法律上确定其是否拥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然后确定其是否享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
选举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有专家认为,这种选民登记的方式实际上是登记选民性质,即由选举组织机构主导式的登记选民。选民因无须主动登记,只是坐等选举工作人员来核实选民资格和送选民证上门,不太会去关注选区内公布的选民名单。一旦选民名单未列入而20日时间已过,其选举的资格已无从弥补。
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处的同志介绍,目前许多地方在选民登记环节上主要采取了“选民登记”和“登记选民”相结合的方式,而“登记选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组织登记,在许多地方比例超过80%。
“人民当家作主不应该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和自觉的。”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认为,主动登记是民主选举发展的方向,符合民主政治建设的趋势,应该成为主要的登记方式并努力坚持。据初步统计,上海市1000余万已登记选民中,主动登记的有528多万,占已登记选民的52.21%。
“我们询问几位选民主动登记好不好。听到的回答是‘非常好’,‘让选民主动登记更能体现民主’。听到这些话,我们深深地感到了他们内心涌动着的主人翁精神。”上海市区县、乡镇选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认为:“组织登记和主动登记不仅仅是登记方式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反映不同的选举理念和价值取向。这种选民登记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增强选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提高选举的民主程度。”
基于主动登记的诸多积极意义,一些法学界人士建议修改选举法第二十六条中“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一段为:“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但每次选举前,选民仍应主动履行选民登记手续。”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公民迁徙自由度不断加大的今天,除了“错登、漏登、重登”等问题外,组织登记的“高登记率”和可能产生的“低参选率”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确认一个选区的选举是否合法有效的前提条件,就是看这个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是否超过了实有选民的半数以上,若超过了,就合法有效,否则就违法无效。浙江省人大机关一位同志提出疑问: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假如由组织包办登记的选民大量在外,而到投票选举日那天,他们并不知道,有的即使知道了也因种种原因不肯或无法回到自己所在的选区参加投票,同时他们又不愿意委托他人代为投票,以致选区内参加投票的选民无法超过半数,那又将怎么办呢?
“我们这次登记率虽然只有84%多,但参选率超过了95%。”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表示,“信息化的主动登记方式培育了选民主动参选的意识,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作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