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生活态度和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生活经验;生活教学情境;生活化课外实践
一、引入日常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同样适用。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枯燥无趣的特点,单纯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在课堂上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对类似事件的感受进而产生好奇心,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应注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进行《我的朋友圈》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为了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我开展了以“朋友”为主题的课堂自由讨论会。课堂上,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就“我最好的朋友。”“我跟朋友吵架了,怎么办?”“我的好朋友偷了东西,怎么办?”“好朋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主题,联系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点滴生活进行讨论。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谈论着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和偶尔发生的不愉快。这样,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拉近了學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的创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方式是教师实现学生与教材交流的媒介,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的采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组织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的再现中积极参与教堂教学,感受知识的魅力,受到道德与法治熏陶,感悟生命的意义。如在进行《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为
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我设计了“医生给我瞧瞧病”的教学情境:让两名学生扮演医生,其余的学生扮演病人,两名“医生”坐在讲台上当做诊断室,其余学生排队轮流“看病”。让“病人”针对如何养成好身体、或是平时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医生”寻求建议。学生都热情地参与着,有的在“看病”的时候说:“我上课总是没精神,怎么办?”“医生”则回答到:“你应该有规律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适量的运动。”还有的问到:“我看黑板时间久了就会眼疼怎么办?”医生则回答:“注意保护视力,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等,“病人”的问题五花八门, “医生”也耐心地解答着。如此,通过在课堂中创设“看病”
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形式更为新颖,内容也更加丰富,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 内化学生道德素养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知识、思想的灌输外,还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教材知识
延伸到课堂外,通过在学校、家庭或是社区、公园等一些公共场所开展社会调查、访问,去孤儿院、养老院献爱心等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印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不断深化道德和法治意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在完成了《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后,为了让学生深刻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组织学生参观了革命烈士博物馆,并在学生参观的过程中对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明白我们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通过参观,学生都备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如此,通过开展参观博物馆这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避免了课堂教学的乏味性,于无形之中巩固课本知识,还使学生身心受到鼓舞,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精华之处的高度提炼。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适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使这门学科的育人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张蓉 .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 [J]. 学苑教育 ,2017.
[2] 丁权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 [J]. 新课程导学 ,2017.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生活经验;生活教学情境;生活化课外实践
一、引入日常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同样适用。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枯燥无趣的特点,单纯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在课堂上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对类似事件的感受进而产生好奇心,很快参与到课堂中来。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应注重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进行《我的朋友圈》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为了激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我开展了以“朋友”为主题的课堂自由讨论会。课堂上,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就“我最好的朋友。”“我跟朋友吵架了,怎么办?”“我的好朋友偷了东西,怎么办?”“好朋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主题,联系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点滴生活进行讨论。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谈论着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和偶尔发生的不愉快。这样,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拉近了學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的创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方式是教师实现学生与教材交流的媒介,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的采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组织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的再现中积极参与教堂教学,感受知识的魅力,受到道德与法治熏陶,感悟生命的意义。如在进行《爱护身体养护精神》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为
了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我设计了“医生给我瞧瞧病”的教学情境:让两名学生扮演医生,其余的学生扮演病人,两名“医生”坐在讲台上当做诊断室,其余学生排队轮流“看病”。让“病人”针对如何养成好身体、或是平时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医生”寻求建议。学生都热情地参与着,有的在“看病”的时候说:“我上课总是没精神,怎么办?”“医生”则回答到:“你应该有规律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并保持适量的运动。”还有的问到:“我看黑板时间久了就会眼疼怎么办?”医生则回答:“注意保护视力,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等,“病人”的问题五花八门, “医生”也耐心地解答着。如此,通过在课堂中创设“看病”
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形式更为新颖,内容也更加丰富,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开展生活化课外实践 内化学生道德素养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法治知识、思想的灌输外,还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教材知识
延伸到课堂外,通过在学校、家庭或是社区、公园等一些公共场所开展社会调查、访问,去孤儿院、养老院献爱心等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印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不断深化道德和法治意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在完成了《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后,为了让学生深刻明白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组织学生参观了革命烈士博物馆,并在学生参观的过程中对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学生明白我们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通过参观,学生都备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如此,通过开展参观博物馆这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避免了课堂教学的乏味性,于无形之中巩固课本知识,还使学生身心受到鼓舞,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精华之处的高度提炼。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适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使这门学科的育人功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张蓉 .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 [J]. 学苑教育 ,2017.
[2] 丁权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 [J]. 新课程导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