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糖尿病患者到内分泌医生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岁不幸染上1型糖尿病的李静,勇敢地面对病魔,奋发向上,历经12年的艰辛努力,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内分泌科医生。
  在盛夏的一个清晨,记者来到了山东省某市。透过晨曦的薄雾,站台外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显得分外显眼,尤其是那一头黑亮的披肩秀发,让记者一下子就认出了先前只见过照片的靓妹——李静。
  
  在电话中李静曾告诉记者,她喜欢刺绣和工笔画,喜欢收集和研究蝴蝶标本,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在记者的脑海中,早已把她和她的披肩长发并入了一幅古典长卷的水墨画中,直到面对她时,才发现她是一位大方开朗、充满朝气的女孩。当摄影记者把镜头对准她时,她却开玩笑说:“别再让我;中你瞪大眼睛了,我觉得我在不停地向你放电啊!”
  
  愁问苍天——为什么偏偏我得病
  
  小时候的李静非常听话、乖巧,从没让父母操过心。别的孩子常有的毛病她没有,但该有的优点(比如文静、懂事、爱学习)她都有,这更让父母视她如掌上明珠。
  可命运偏偏喜欢捉弄人。在李静13岁那年,身高1.55米的她突然瘦得只剩下68斤。开学那天,老师非常惊讶,怎么一个假期没见就突然瘦成这样了?当时李静的姥爷刚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所以妈妈无暇顾及她。经检查确诊李静为1型糖尿病时,她已经到了必须住院接受治疗的地步了。
  患病后的李静非常懂事,从不让父母看出她内心的痛苦,但她却经常暗自流泪,并常常对天长叹:“我怎么就这么倒霉,为什么偏偏让我得这种该死的病,为什么非要我天天打针不可!”
  
  天道酬勤——如愿跨入医学院大门
  
  李静得病后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次妈妈给她打针前都要挑针头,直到挑出最细最尖的才给她注射。妈妈说,每一针下去都比打在自己身上还疼。看到妈妈给自己打针的样子,李静从不喊疼,反而安慰妈妈说:“不疼,真的不疼。”
  刚刚患病时,正赶上青春期,血糖非常不好控制,经常出现低血糖。有一段时间.老是一到下午就恶心,昏昏欲睡,早上还出现黎明现象。母亲就每天凌晨2:00、4:00、6:00起来给她测血糖。后来终于发现血糖一到4:00就高,到早上6点甚至高达23.6mmoI/L。母亲说她当时急得都快犯心脏病了,一天往医院跑好几趟问胰岛素该怎么调,要不要换长效的……
  在一次次进出医院的时候,李静突然想到,我要是懂医该多好,我就能自己调整好胰岛素剂量,妈妈就不用那么操心着急了。
  为了心中的梦想,李静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没再把病当回事。经过刻苦地学习,半年后李静终于把住院时落下的功课赶了上来,并一直名列前茅。但在毕业前会考时,一向喜欢她的班主任突然找她谈话,劝她考绘画专业,理由是她身体不好。老师说:“你以后能找到个工作就不错了。”
  好强的李静,不相信命运会如此简单地被决定下来。“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考医科大学是我一直的梦,我决不放弃。”在谢绝了老师的好意后,李静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使会考成绩进入了全市前100名,免考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高中生活是紧张充实的,因为从始至终都有明确的目标,李静的学习一直是班上前几名。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静最终顺利考入了医科大学。
  
  锁定目标——做一名优秀的内分泌医生
  
  学医是件辛苦的事,要死记硬背许多东西,但李静却学得津津有味,课余时间大部分也都用在了学习上。她坚信:“只有学好了才能对病人负责。”终于,李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在医院轮转实习时她就发现,自己最容易沟通、交流并产生共鸣的是那些糖尿病患者。
  
  记得有一次医院来了一位患2型糖尿病的老人,他因为血糖控制不好已经来门诊多次了。“我已经吃得很少了,照你们说的做,我老饿啊!”老人抱怨道。当时接待他的医生却没好气地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老人虽然被激怒了,但还是选择了沉默。“可同样是糖尿病患者的我非常理解这位老人,我清楚地知道:这话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啊。”这件事对李静的触动不小,一个念头也随之萌发:我既懂医学知识,又对糖尿病有如此深刻地了解,又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我为什么不做内分泌科医生呢?
  在那之后不久,医院来了一位患1型糖尿病的16岁女孩,她已经来住过几次院了。每次住院都是因为胰岛素剂量调整得不好。李静最了解这条路上的坎坷,因为她自己就是这么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走过来的。“看到女孩的母亲每日焦虑、担心的神情,我深知此时病人及家属最需要的是认同感。在一次谈话中我讲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告诉她曾有人和她们处于同样困难的境地,只要有信心和毅力,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看着那位母亲由阴转晴的脸,李静明白自己已经找到了今生该为之奋斗的职业。
  如今,已做了两年内分泌医生的李静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糖尿病患者服务着。“可能我的话患者更容易接受吧,我的病人总是说,你怎么那么清楚我是怎么想的啊,你就好像我的亲人一样!”
  
  糖尿病——爱情路上的试金石
  
  青春靓丽的李静工作可谓一帆风顺.糖尿病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是生活的羁绊,然而,当糖尿病与爱情连在一起时,却成了她爱情路上的试金石。她在经历第一任男友谈“糖”色变、“敬而远之”的不公正待遇后,终于追求到了甜蜜,纯真的爱。
  一提起现在的未婚夫,她主动向记者透露:“我们是一年前认识的,在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就告诉他我身体不好。他的反应让我很吃惊,居然一点儿也不介意!今年春节,他握着我的手,第一次给我注射了胰岛素。我想,他已经做好了照顾我的准备。”李静那一脸幸福、陶醉的样子让谁见了都会被感染。
其他文献
坚持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数与患者营养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少及肥胖有关。坚持运动能帮助患者消耗热量,降脂减肥,降低血糖,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神经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患者运动应注意合理科学,除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宜的运动项目、适度的运动量并长期坚持之外,最好还应结伴运动.避免单独行动。  首先
期刊
张先生,52岁,干部。周末去同学老王家串门,谈话中,老王说自己得了糖尿病,到饭后2小时要测血糖。老王拿出血糖仪测血糖,查完后让张先生也来测一下。张先生测的结果是8.7mmoI/L,老王说这个血糖值偏高,怀疑张先生也有糖尿病。张先生紧张得第二天一早就去医院抽血,下午取化验单血糖值为5.8mmol/L,看了后面正常值范围是3.9—6.1mmol/L,张先生长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我没得糖尿病。”  1
期刊
我虽是一名医生(不是内科医生),但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很少。1990年我因心慌气短、心律不齐住进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当时查血糖(空腹)为7.3mmoI/L,由于当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大于7.8mm。I/L,所以未下糖尿病的诊断。也有医生对我说:“血糖偏高,不算啥事,别小心眼。”我自己也认为血糖偏高,就和感冒发烧一样,以后会自动降下来。然而,就是这种无知害了自己,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以至当
期刊
降压与降糖一样很重要。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因为血压高于此水平,发生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加。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降血糖固然重要,但要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也很重要。据介绍,对2型糖尿病人群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糖尿病肾病,而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降压可以减慢动脉硬化的过程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理想的降压治疗,不会引起血糖、血脂升高,不加重肾脏
期刊
看着他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全心投入地讲课,谁也想不到这么年轻、健壮的他也是一位糖尿病病友。寨克,曾经是首都师范大学的老师,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在中关村做IT营销,当他在商场奋斗多年,做上IBM公司市场部经理之后,为了事业的更高发展,又放弃工作,奔赴美国去读MBA。苦学归来,终于做起了他最感兴趣的营销培训工作。然而上帝似乎总是喜欢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一些作料,让人多尝一些苦辣酸甜;也喜欢多给人一些磨难,
期刊
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健康意识的滞后,使人们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的不合理膳食的摄入,使体重超重、体型肥胖的现象比比皆是;高血压、血脂紊乱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发病也呈年轻化趋势。这些,进一步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  尽管如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但问题在于,中国人对疾病的认识往
期刊
一个年仅38岁,曾经身体健壮、自认为永远不会得病、特别是不会得慢性病的人,却因多年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竟然和糖尿病,有了联系。但这也给了他一次真正认识自我,认识糖尿病的机会。  我是某经济研究中心高极研究员,工作特点是常年坐在办公室,偶尔也会深入企业调研、培训。得病前的生活习惯是:经常加班,作息时间不规律,体育锻炼时间极少,很少在家吃饭,喜欢吃肉,更喜欢吃得很饱才有满足感,经常抽烟喝酒。176厘米
期刊
便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糖尿病病友出现便秘的几率就更高了。这是因为糖尿病能使病友发生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肠蠕动障碍,从而出现便秘现象。一般中度便秘者排便较困难,不得不用手挤压下腹部及肛门周围,长此以往极有可能造成肛裂。有的病友甚至由于排便用力过猛,导致血压骤然升高造成脑出血等致命后果。  总之,便秘让人苦不堪言。  我患糖尿病已有四五年,也曾深受便秘之苦,通过不断地摸索、体会,再摸索、再体会,总结出
期刊
代谢综合征的评估与治疗    代谢综合征有多种叫法,如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心血管代谢紊乱综合征等。最近,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学会联合建议,在诊断和治疗代谢综合征时需要谨慎,以避免患者错误地认为似乎自己得了什么特殊的疾病。实际上,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组合,应该根据这些集簇在一起的、具体的危险因素来考虑治疗。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特异性地定义代谢综合征。  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
期刊
我有5年的糖尿病病史,在治疗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1.切勿乱试偏方。当我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时,心急如焚,就跟着小广告的宣传自选保健品和药物,并到处托人找偏方,一位亲戚说:“从紫金山上采来的草药泡茶喝,可降血糖。”我就私自停掉医生开的降糖药,连续喝了三个月药汤.血糖不但没降,还发生了高渗昏迷,被家人送到医院抢救。我这才吸取教训:知道一定要在专家指导下,科学治疗糖尿病,听信偏方必然得不偿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