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位好医生,可以受用一生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虽是一名医生(不是内科医生),但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很少。1990年我因心慌气短、心律不齐住进医院.被诊断为冠心病。当时查血糖(空腹)为7.3mmoI/L,由于当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大于7.8mm。I/L,所以未下糖尿病的诊断。也有医生对我说:“血糖偏高,不算啥事,别小心眼。”我自己也认为血糖偏高,就和感冒发烧一样,以后会自动降下来。然而,就是这种无知害了自己,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以至当我明白过来时不得不接受胰岛素治疗。
  
  “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我发病之初没有任何治疗和生活干预,没过多久,血糖就上升到10.6mmoI/L。吃了几天降糖药后,血糖降到6.9mmol/L。但由于糖尿病知识的匮乏,验一次空腹血糖以为可以顶半年,半年之内别人问我身体怎样?血糖高吗?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不高,空腹血糖6.9mmoI/L。这半年既没有控制饮食,也没用任何药物。但半年后我再次出现心慌、乏力,再验血糖为13.6mmoI/L。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当时我如果重视一点,利用在医院工作的便利条件,何苦要等到空腹血糖13.6mmol/L才想到要认真治疗。后来我才明白:血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随时都会有变化,饭前饭后、今天、明天都不一样。胰岛功能损坏了是不能恢复的,发病之初我连这些都不懂。
  无知换来的是惨痛的教训,走过几年的弯路后,我终于走出了误区,并购买了一台血糖仪,这样我就可以随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平时每周测2—3次空腹血糖,血糖偏高时每天测一次,餐后血糖大多是去医院看病时抽静脉血检测。但此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找一位糖尿病专科医生的重要性,在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
  
  恒心来自好心情
  
  控制饮食、坚持运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说不好做,需要毅力.需要恒心,更需要来自医生的正确指导。坦白地说我开始做得很不好。主要是因为身体的状况,身体好了,高兴了,我会处处当心,做得兢兢业业;有时难受起来,就想放弃,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
  恒心来自好心情。因为我是医生,经常做别人的思想工作,慢慢地我从病人身上也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体会到:做事要多为别人着想,包括活着也不是为了自己。当我有病的时候,多想想朋友和家人,想想他们为我做的一切.想想他们的期盼,想想他们的感受,我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心平了,气也和了,会觉得天也蓝了,路也宽了,信心也有了。然而,有了信心还不够,还应丰富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还应接受科学、正规的治疗。一方面自己要多学习,多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还要找一名糖尿病专科医生对自己的行为、治疗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到正规医院、找糖尿病专科医生诊治
  
  我每月发工资时就预留出300元作为医药费,专款专用。我从不吃保健品,因为那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我也不跟着医疗广告走,是为了避免把自己带进误区。于是,我就到正规医院,找糖尿病专科医生诊治(不一定是专家,但必须是内行)。我以为病人最痛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所以会对医生寄托很大的希望。疾病发生在病人身上,有时会很痛苦,也有时会把一点小事(指临床症状)看得很严重,此时最需要医生的同情和理解。治病又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治疗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不能几天不见好转,就转投另一家医院,要相信医院,相信医生,我们的信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医生也同样需要自信,需要尊重,需要理解。
  以前我到医院普通内科看病,医生也会询问饮食控制好不好,但究竟应该怎么吃?没人指导。一次我到某医院内分泌科看病,一位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身高、体重。他说:”你的体重超了10%,需要减肥。”我当时很诧异,我都50多岁的人了,还美个啥?我可是从来都没想过要减肥。他告诉我:“必须减肥,只有体重达标,血糖才能控制得更好,对你来说减肥不是为了健美而是为了健康。”他按轻体力劳动的标准计算后告诉我:每天主食5两(早1两、午2两、晚2两)、鲜牛奶1斤。我当时不喝牛奶,医生说:“必须喝,不喝1斤,半斤也得喝。”从此我每天1斤牛奶,鸡蛋1个,肉食(生瘦)3~4两,蔬菜1—1.5斤,每月炒菜用油1斤。我说记不住,他就帮助我用纸记下来,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这张纸。我按他说的去做,当然我做的没有他写的规范,但还是收到了效果。体重减轻了2公斤,从数字上看并不明显,但减肥后自己觉得身体轻松了许多,血糖也降下来了。要不是医生的提醒,按我原来的生活习惯,我可能会越来越胖。至今,我仍非常感谢这位医生,我又把这方法转告了许多糖尿病病友。回过头来想一想,我这些年抗糖的最大收获就是:遇到一位好医生,可以受用终生。
  (编辑/艾新)
其他文献
由于胰岛素的绝对不足,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胰岛素代替治疗,在目前使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中,胰岛素泵治疗是最接近人胰岛素分泌生理模式的。  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美国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严格地控制血糖能够预防和明显延缓并发症的发生。DCCT研究结果发表以后,强化胰岛素治疗的观念为广大患者和医生所接受。和传统的一日注射1—2次胰岛素相比较强化治疗主要通过每日多次注射
期刊
“膏浊理论”的提出是中医对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的再认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往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需要,这也正是制约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新的病因学说,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有2.5亿(约7%)成年肥胖症患者,5—7.5亿人的体重超标。肥胖在全球呈流行趋势,并引发了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增长态势.近年来
期刊
糖尿病汗出异常,属中医“汗证”。若患者为肥胖之人,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脾失健运,湿邪内蕴,湿热相合,则阳气日以虚,阳气不治,阴火乃炎上,以致燎于周身。  临床表现:周身发烫、扪之灼手,上午热起,午后渐显,夜晚尤甚.但体温正常,晨起陡然汗出,大汗后热感消失。食量大,食后乏力,便干难解。舌淡苔白.脉沉细。经曰:“火郁则发之”.故方用升阳散火汤。  处方:升麻、葛根、独活、羌
期刊
2006年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在《糖尿病医疗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发表了2006年度美国糖尿病医疗护理标准。该资料在糖尿病饮食营养治疗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值得向糖尿病患者推荐,以下介绍其中的主要内容,并加注了笔者的提示。  1.为了达到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应当接受个体化的医学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方案由懂得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注册营养师提供。  笔者提示:在我国尚未实行营养师注
期刊
原料  山药200克,虾米20克。    制作  1.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指粗的条,用少许白醋拌一下,放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2.虾米放入碗中,用葱段、姜丝、少许蒸酒加一些水(以浸没虾米为度).用微波炉中火加热3分钟.取出后拣去葱姜。  3.山药放盘中,将虾米置于山药之上,上笼蒸8—10分钟。用一小碗放少许盐、素易鲜、色拉油加少许开水调匀,倒入蒸好的山药中,吃时拌匀即可。    特点
期刊
僵蚕又名白僵蚕、制僵蚕、炙僵蚕、天有很好的祛风定惊、化痰散结、止痒作用。说到它,有一则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孤苦的小女孩,从小就没有父母,靠养蚕为生,它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蚕讲话,和蚕“聊天”,时间一长,蚕好像也通了人性,跟它讲话时,它还时不时地”点点头”或“摇摇头”。有一天,姑娘突然生病了,头疼、浑身发痒,开始还能勉强坚持,后来连饭也吃不下了。一天晚上,一位穿银色外衣的慈祥老奶奶突然出现在她家,自
期刊
一些病友认为,既然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问题所在,那么,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不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想吃就吃、愿吃多少就吃多少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病友对糖尿病缺乏了解。  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中胰岛素的来源和调节机制完全不同。正常人血中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这种分泌作用受血糖水平的调控。血糖水平增高就会刺激胰岛素的产生增多,从而使血糖恢复正常。使用胰岛素的病友,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极度降低或完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费舍夫在获得博士学位不久被诊断为糖尿病。步入中年,事业刚刚起步的他一时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可是,20年后,在一次与笔者的闲谈时,费舍夫说:“糖尿病使我提前成熟了。”他的意思是说,糖尿病要求自己在饮食等方面保持平衡,并遵循一种平稳的节奏。他把这种平稳节奏带到他的事业上,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大起大落,不再忽紧忽松,结果,他更感到一种成熟与自信,而且生活与工作的效率不减当年。    糖尿病
期刊
坚持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数与患者营养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少及肥胖有关。坚持运动能帮助患者消耗热量,降脂减肥,降低血糖,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神经功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患者运动应注意合理科学,除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宜的运动项目、适度的运动量并长期坚持之外,最好还应结伴运动.避免单独行动。  首先
期刊
张先生,52岁,干部。周末去同学老王家串门,谈话中,老王说自己得了糖尿病,到饭后2小时要测血糖。老王拿出血糖仪测血糖,查完后让张先生也来测一下。张先生测的结果是8.7mmoI/L,老王说这个血糖值偏高,怀疑张先生也有糖尿病。张先生紧张得第二天一早就去医院抽血,下午取化验单血糖值为5.8mmol/L,看了后面正常值范围是3.9—6.1mmol/L,张先生长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我没得糖尿病。”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