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抒情写怀的有效途径,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描述生活中的人、事、物,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载体。因此,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语文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练,也要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焕发出勃勃生机,闪现出浓浓的美的气息。
关键词:作文教学;美育教育;假大空;真小实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89-001
吕淑湘曾说过: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语文中发现美,体悟美,进而能追求美,创造美。
一、走出“假”,走入“真”——在真情中体悟美存在问题:
内容虚假。 “无中生有”是很多孩子应付作文的一大“法宝”。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会冠以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
模式化严重。奶奶都是和蔼的,妈妈都是操劳的,老师都是无私的……作文叙述内容和结构似乎是流水线加工的产品,有着惊人的雷同。而孩子们的天真、灵气和创造力却少见了,甚至连充满童趣的语言都难得一见。采取措施:
1.设计作文命题,贴近孩子生活
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孩子的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引导学生通过“我希望……”“我这样想……”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等,这些类型的文章学生总有写不完的话,并能让他们真情流露。这些自由作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作文的兴趣。
2.摒弃华丽辞藻,多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常用词汇,而孩子又有孩子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
二、抛弃“大”,追求“小”——在细节中发现美存在问题:
拔高立意,过分“升华”。写自然风光,有的孩子也能从中“悟”出微言大义。如写大海,写到其波澜壮阔,就能联想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声势浩大;写到其波涛汹涌,就能立马感受到“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朵朵浪花,却能无畏地抗击风浪,永不退缩”;写到小草,不去写通过触觉、嗅觉就能感受到它的柔软,它淡淡的青草香,忽视小草的表象,不屑小草的外观,却专注于写小草“春风吹又生”坚忍不拔。
选材过大,脱离生活。写到美的人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写英雄人物或劳动模范,而这些人物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往往写得很苍白,很空洞,除了文字表面的歌功颂德,根本没有真情实感可言。殊不知,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普通人、小人物身上也有很多美值得我们去发掘。采取措施:
1.把握“习作”与“写作”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关于习作要求是这样说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不是成人的写作、著作、文学创作、科学论著。而我们却常常、甚至说是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过多的追求立意。
2.理解并鼓励孩子的真实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在自己的QQ空间中写到:“我想变成一只小燕子,可以整天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嬉戏。累了在电线上停停歇歇,饿了飞到田里捉捉虫子,渴了来到溪边畅饮溪水。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不用担心老师的批评,不用烦恼爸妈的唠叨。”这个孩子的家长看到这篇文章后,心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我,问我孩子是不是有厌学情绪?孩子羡慕小燕子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多么真实的内心表达啊!
我们要能够放下身段,站到孩子们的立场换位思考,对他们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获得“佳作”。
三、离开“空”,拥抱“实”——在现实中挖掘美存在问题:
内容空。拿我们写的最多的记叙文来说,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文章如流水账般,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妈妈今天生日,我帮妈妈洗碗。我觉得很容易,可是碗上的油洗也洗不干净。我不小心手一滑,一只碗还被打碎了,我真怕妈妈骂我,赶紧把碗的碎片扫干净。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我教的几届学生写的习作《我为妈妈……》中颇具代表性。我拿起碗开始洗时心情怎么样?有什么动作?油洗不干净时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这些细节都可抓住后进行描写。
语言空。很多孩子词汇贫乏,用词重复,惯于使用脑海中有限的词语或平日常用的词语。比如写到人物的心情,就会说“我很开心”;写公园时,就会写“这里真美啊”;写人物外貌时,就会写“水汪汪的大眼睛”.语言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淡而无味。采取措施:
1.要注重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在写作中极其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注重平时的积累是最重要的途径。
积累词汇有两个途径:第一是注重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本子上,也可以制作在读书卡片上。第二是观察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坚持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情景。以美益智,以美培德,逐步树立“真、善、美”的观念;以美陶情,使学生形成热爱、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我们学生的作文一定能达到内容与形式、作文与做人的美的统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美育教育;假大空;真小实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89-001
吕淑湘曾说过: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语文中发现美,体悟美,进而能追求美,创造美。
一、走出“假”,走入“真”——在真情中体悟美存在问题:
内容虚假。 “无中生有”是很多孩子应付作文的一大“法宝”。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会冠以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
模式化严重。奶奶都是和蔼的,妈妈都是操劳的,老师都是无私的……作文叙述内容和结构似乎是流水线加工的产品,有着惊人的雷同。而孩子们的天真、灵气和创造力却少见了,甚至连充满童趣的语言都难得一见。采取措施:
1.设计作文命题,贴近孩子生活
教师在选择作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孩子的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引导学生通过“我希望……”“我这样想……”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等,这些类型的文章学生总有写不完的话,并能让他们真情流露。这些自由作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作文的兴趣。
2.摒弃华丽辞藻,多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常用词汇,而孩子又有孩子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
二、抛弃“大”,追求“小”——在细节中发现美存在问题:
拔高立意,过分“升华”。写自然风光,有的孩子也能从中“悟”出微言大义。如写大海,写到其波澜壮阔,就能联想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声势浩大;写到其波涛汹涌,就能立马感受到“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朵朵浪花,却能无畏地抗击风浪,永不退缩”;写到小草,不去写通过触觉、嗅觉就能感受到它的柔软,它淡淡的青草香,忽视小草的表象,不屑小草的外观,却专注于写小草“春风吹又生”坚忍不拔。
选材过大,脱离生活。写到美的人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写英雄人物或劳动模范,而这些人物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往往写得很苍白,很空洞,除了文字表面的歌功颂德,根本没有真情实感可言。殊不知,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普通人、小人物身上也有很多美值得我们去发掘。采取措施:
1.把握“习作”与“写作”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关于习作要求是这样说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不是成人的写作、著作、文学创作、科学论著。而我们却常常、甚至说是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过多的追求立意。
2.理解并鼓励孩子的真实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在自己的QQ空间中写到:“我想变成一只小燕子,可以整天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嬉戏。累了在电线上停停歇歇,饿了飞到田里捉捉虫子,渴了来到溪边畅饮溪水。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不用担心老师的批评,不用烦恼爸妈的唠叨。”这个孩子的家长看到这篇文章后,心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我,问我孩子是不是有厌学情绪?孩子羡慕小燕子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多么真实的内心表达啊!
我们要能够放下身段,站到孩子们的立场换位思考,对他们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获得“佳作”。
三、离开“空”,拥抱“实”——在现实中挖掘美存在问题:
内容空。拿我们写的最多的记叙文来说,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文章如流水账般,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妈妈今天生日,我帮妈妈洗碗。我觉得很容易,可是碗上的油洗也洗不干净。我不小心手一滑,一只碗还被打碎了,我真怕妈妈骂我,赶紧把碗的碎片扫干净。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我教的几届学生写的习作《我为妈妈……》中颇具代表性。我拿起碗开始洗时心情怎么样?有什么动作?油洗不干净时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这些细节都可抓住后进行描写。
语言空。很多孩子词汇贫乏,用词重复,惯于使用脑海中有限的词语或平日常用的词语。比如写到人物的心情,就会说“我很开心”;写公园时,就会写“这里真美啊”;写人物外貌时,就会写“水汪汪的大眼睛”.语言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淡而无味。采取措施:
1.要注重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在写作中极其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注重平时的积累是最重要的途径。
积累词汇有两个途径:第一是注重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本子上,也可以制作在读书卡片上。第二是观察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坚持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情景。以美益智,以美培德,逐步树立“真、善、美”的观念;以美陶情,使学生形成热爱、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我们学生的作文一定能达到内容与形式、作文与做人的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