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匠心,巧用方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政治、历史等教材,足以提供学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素材,但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议论文写作就是不会运用手中的素材。作者主要从情感、一材多用、社会热点、对比、反弹琵琶等方面入手,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文。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运用素材 六个方面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刘大櫆说:“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土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将。”写作如果没有素材,即使构思精巧、方法巧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反,只有素材,而没有精巧的构思、恰当的方法,也写不出好的文章。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政治、历史等这些教材之中,所包含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其涵盖面之广、其数量之多,难道还不足以提供学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素材吗?仅就语文教材而言,十二年中语文教材(含语文读本)所提供的经典美文、诗、词、曲、赋,所涉及的古今中外文化名人、事例和名言警句等,也足以支撑学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了。所以说,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所缺乏的往往并不是素材,而是他们“不善设施”,绞尽脑汁不会运用手中的素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指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结构安排合理。”学生如何运用手中的素材?我认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巧妇”,用好手中的素材,“善于设施”,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情感,激活素材
  为什么有些学生的作文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他们带上了自己的情感,化腐朽为神奇。事例材料如果没有真情的熔铸,文章也就味如嚼蜡了。因为事例包含了自己的情感判断,有了真实的情感,那么字字都是真情的流露。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不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以命题作文《为生活减速》为例,邹竟成同学以一曲《高山流水》为例子,他写道:(节选)
  匆忙是陈世美的无意,丝毫不忆同甘共苦之峥嵘,伉俪难再,另娶豪门千金,不想她日夜思念,盼望着他归来。生活的纸醉金迷。让他迷途难返,而对名利财富狂热的追求,更使他目无国法,屡犯不正,正因为如此,匆忙的生活脚步是他一步步远离自己的妻子,远离生活的本真,最终走向无底之渊,终洒血街头。试问,如此匆忙竟为何?为什么我们不能放慢脚步,仔细追寻真正快乐幸福的东西?概可怜之人皆有可恨之处。想当初,金榜题名的司马相如也因匆忙迷失在远方,竟有心抛妻卓文君而不顾,写来一封家书意在休妻。伤心无比的卓文君在回信中只写了短短十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是在骂司马相如无意,无忆!她明白,并不是他已不爱她了,而是他匆忙的脚步难以停下,生活使他不得不匆忙。司马相如看后,后悔极了。
  最后,司马相如觉悟了,终于放弃了高官厚禄,回到了卓文君的身边,终其一生爱着发妻,直至先她而去。卓文君把他抱在怀中,自言自语通,放弃的匆忙,你找寻到了你最爱的……
  你看,邹竟成同学用自己的情感激活素材,紧扣话题,令老师记忆犹新。
  二、一材多用,点石成金
  一则材料可以抽取多个观点,同时意味着可以证明多个观点。因为任何一则素材,它的意蕴都不是单一、单向的,从不同的认识角度,将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只要引述评论得当,同一材料往往可服务于多个主题,“材不在多,会用则灵”,主旨不同,同一个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组织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奥妙,正如一个漂亮的女演员经过装扮可以在许多部电影或电视剧中分别扮演主角。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一材多用。
  比如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然而,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他说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是他们教会了自己由脾气暴躁到控制情绪,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苦难。这个材料含有丰富的信息,可多角度证明以下这些观点:
  (1)由“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可以提炼“逆境与成才”的观点;
  (2)由“当初他被关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可以提炼“宽容”的观点;
  (3)由“他们教会了自己由脾气暴躁到控制情绪,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好自己遭遇的苦难”,可以提炼“感恩”的观点;
  (4)由“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可以提炼“欣赏”的观点。只要引述评论得当,一个事例可以证明多个不同的观点,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三、关注热点,用材新颖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学生写作文尽量要写“材料新鲜”的素材。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用新颖事物代替陈旧事物,文章才能具有時代感和现实性。传统材料有些可以用,但新鲜的材料一定会给读者意外的惊喜。
  如我布置作文:阅读下面文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有这些: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班的李美凤同学以《我们这一代的“春天”》为题,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节选)
  父母给的“春天”,有时候太过“明媚”。
  李刚事件和李双江之子事件显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样是我们这一代,所做之事却如此令人愤怒,仗着自己是“富二代”的名义,仗着自己的父亲有至高权力的威风,开车撞到别人,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将过错推卸于他人,还伤害他人,还高喊口号“我爸是李刚”,堪称经典,他们的行为,真是匪夷所思。父母给的光环太耀眼了,以至于孩子们仗着这个光环,任意行事,为所欲为,从而显得是那么无知。如果父母平时对小孩不是从小就娇生惯养,而是稍微对他们引导一下,或让他们尝试一下“沙尘暴”,那么,我想,在今天也就不会让他们会因为他人的指责做出如此不堪的行为。
  李美凤同学站在老人的角度,以父母教育子女为切入口,如果她只是联系自己,议论父母怎样教育自己,内容上就会显得很干瘪。但是,她运用李刚事件、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为素材,选材新颖,内容丰富,紧扣话题,观点鲜明,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令老师印象深刻。
  四、研究题意,统领素材
  写文章“意在笔先”,用中心统领素材,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内容充实,理直气壮。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
  比如某考生的优秀作文《细节的魅力》(节选):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焦裕禄,会想起他用来顶住肝部剧痛的那把旧藤椅;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还会想起井冈山上,朱德的挑粮扁担;长征路上,贺龙的金色鱼钩;西华厅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楚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关于细节的材料很多,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都可以写进文章里去,作者贵在将这众多的有关“细节”的材料逐一审视,归纳出哪些素材可以体现“细节可见精神”。这样,文章便井井有条地论证了“细节为什么有魅力”这个中心论点。
  五、巧用对比,彰显智慧
  当你确定论点之后,就要用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方法,又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命题作文《为生活减速》为例,陈聪同学将国内国外的白领相比较,他写道:(节选)
  为生活减速,收获成功。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在中国,白领阶层总是早出晚归,来到办公室,也是整天待在电脑前,不敢放松片刻。而在美国的谷歌公司却是另一种景象。在中国谷歌公司,每位员工都是身穿黑色系的套装,而在美国谷歌公司,员工们衣着随意,穿拖鞋上班也无人管。办公室里有玩游戏的、聊天的、做菜的,只要是你想做的都可以做。累了,还可以到公司公园的游泳池游泳。看似散乱的工作环境与散漫的工作态度,可谷歌公司的成功是世界共睹的。
  纪律严谨,争分夺秒的工作环境,并没有为中国的公司创造多大价值,导致中国的商品只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为生活减速,也许中国的商品是“中国创造”,收获成功。
  你看,陈聪笔下的国内国外的白领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为生活减速”更加稳固了。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正反一对比,人们就会更清楚地发现真理,认清事物的本质。
  六、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以命题作文《不知者无畏》为例,有位考生在作文中写道:(节选)
  不知者确实无畏。
  当你被蒙上双眼朝一悬崖走过去时,那叫无畏;当你被“权威”蒙住视听而将资产全投入股市时,那叫无畏;当你为所谓“事实真相”感叹了一番“呜呼哀哉”,跟随大众准备“揭竿而起”,幻想着能够“天下云合而响应”之时,那也是一种无畏。
  如此看来,不知者确实无畏,可是这种无畏意味着什么呢?——愚蠢、盲目、自以為是。培根曾说过:“勇气不过是最肤浅的东西罢了。”不知者的无畏所带来的,除了幸运,没有什么能改变它悲惨的结局。可大多数人并不是上帝咬过得苹果。于是,比起“不知者无畏”,我更倾向于“知者无畏”。
  “知者无畏”是智者的境界。勇气、智慧皆是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两件物什。且试谢安于淝水之战时的淡定自若。他岂不担忧,不心急:他没有必胜的把握,可他却有通往必胜所需的勇气与智慧。所以在听到战争胜利的信息时,他不过淡淡地说道:“小儿辈大破贼。”何等智慧!何等临危不惧!昔智勇双全所指,大抵如此了吧……
  勇气,是闪闪发亮的宝箱,是垂挂于树的金苹果,而智慧,却是那开启的钥匙,那攀爬的天梯。“不知者无畏”固然有理可依,可却把无畏者扔进了上帝的幸运转盘里。你不知道你凭借一股勇气打开这扇通往未知的门时,看到的是鲜花、荣誉或张牙舞爪的怪兽……
  运用“反弹琵琶”,这篇作文“知者无畏”在众多“不知者无畏”中的标新立异,收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令阅卷老师过目难忘。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运用情感,关注社会热点,发散思维,细心挖掘事例材料的内蕴,使材尽其用,作文就一定能引人注目,撑起这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1]郅庭谨.教给孩子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焕琨.量体裁衣显风流.语文教学通讯,2011.
  [3]隆林,张夏放,邵燕鸿等.教师用书 写作基础,2006.
  [4]林志荣,黄淑琴,桑志军.语文教育学.广东教育学院内部教材,2005.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示语作为对外宣传的媒介,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长沙橘子洲公园、地铁站的公示语英译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翻译不简明地道、无统一标准。并从翻译标准、译者翻译资质、监管修正机制对公示语的翻译做了规范化研究,以期规范公示语翻译,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长沙 公示语翻译 规范化 研究  一、公示语概述  (一)定义。公示语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原点,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获得新发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转变学生接受型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本文拟从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某学校对高一学生“语文课堂提问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主动提问6.
摘 要: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抽签》这个著名短篇小说当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针对这一特色,本文从人名象征探讨人物姓名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关系及前者对主题揭示所起到的重要暗示性作用。通过对重点人物姓名与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深邃的主题昭然若揭:人性之黑暗,暴力之无端,人人都会无缘无故变成暴徒;为了保护自己,人人都要学会反思现状,以抵制社会之黑暗。  关键词: 《抽签》 象征手法 人物形象  1.切入
摘 要: 自2000年我国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数以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进入大学。这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拖欠还款甚至违约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影响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有效实施。文章就诚信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以探寻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可持续有效实施的方法,以使这一政策能惠及更多贫困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 国家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和
摘 要: 翻译家赵萝蕤诗歌翻译的艺术特色历来是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赵萝蕤与楚图南对《草叶集》中“船”的译文对比研究来看,赵氏翻译坚持直译,以“信”为主,因“信”求“达”,化“达”入“雅”。其译文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节奏的动感,流露女性的细腻柔美。其翻译风格和个人特色的形成,或许与其特殊的个人经历有着直接的关联。  关键词: 赵萝蕤 《草叶集》 楚图南 船  赵萝蕤是我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女翻译家之一,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基本情况,同时将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选修课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全人发展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本院公共选修课存在课程资源不丰富、教学方式局限于课堂、师资力量单薄等问题。并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壮大教师队伍,灵活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改革策略。  关键词: 全人发展课程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
摘 要: 完全学分制下,学习时间不同、学习空间增大、班级概念弱化、生生关系淡化、观念认识不足等使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给导师工作带来新挑战。导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管理层面应以制度促管理、以培训促能力、以考核促发展、以奖励促动力,严格选拔,加强培养,全程监管,有效保证导师育人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 导师工作
何永康先生特快专递寄来他的新著《咏慷集》(2012年6月版),读来如晤旧友,因为其中多数作品我早在手机信息中读过。他常常是深夜来诗,凌晨又来诗,三天两头的,每有新作出,即使还在修改,也用手机先发给我。“挑灯拾得新鲜句,急报犹忧隔夜陈”(七绝《诗友情》)。  何永康偏爱绝句,擅长七绝。因此,本文评论他的七绝。  一  何先生何以喜欢七绝?我从其诗集中撷得两首,以为可用作正面的回答。  其一,五绝《吾
摘 要:本文以《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课程为例,从多元化视角对民间美术课程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探讨,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得失总结。  关键词:多元视角 民间美术课程 教学设计 实践研究  《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课程是我校2008年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主要以甘肃地区民间美术为主,并结合其他地区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艺
摘 要: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纳博科夫在《文学讲稿》中对福楼拜及《包法利夫人》所作的评论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尽管他的评论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对作品的主题、风格、情节等方面的评述以及对细节的解读都堪称经典。  关键词: 《包法利夫人》 《文学讲稿》 纳博科夫 评价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既是二十世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