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鑫:让面包灵动起来的世界冠军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鑫

  面包可以做成一米多高的功夫熊猫造型,身背琵琶、唢呐,四周瑞气祥云围绕……在2020年1月举办的第10届烘焙世界杯上,龚鑫凭借精湛的烘焙技艺,以“和平大使——音乐熊猫”艺术面包赢得评委一致好评,成为该项赛事自1992年创办以来首位夺得冠军的中国人。

学会坚持,做一份有趣的工作


  1995年,龚鑫出生于湖南湘潭。读完职业高中后,他背起行囊前往深圳谋出路。不久后,他应聘进一家电子设备厂,成为车间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工厂实行两班倒,不仅要上夜班,非常辛苦,分割内存条的工作内容也很枯燥、单调,这与龚鑫理想中充满乐趣的工作大相径庭,因此萌生了退意。放弃第一份工作后,由于没有技术、学历不高,龚鑫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天吃完晚饭,龚鑫向父亲谈及自己的处境,父亲建议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你去学门技术吧。”龚鑫点点头,深以为然。
  很快,龚鑫找到一家连锁面包店做学徒,跟着韦师傅学做西点。刚接触烘焙,面对光滑软绵的面团,他感到很新奇,如何制作却不得章法。他小心翼翼地搓揉面团,却还是把面团用报废了。韦师傅没有责怪他,只是淡淡说了句:“下次要注意了。”韦师傅越是云淡风轻,龚鑫心里越是自责:面包店生意很好,员工又少,自己的低效让他坐立不安。
  龚鑫相信勤能补拙,为了学到真功夫,他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留在店里,虚心向师傅求教。为人和善又有耐心的韦师傅,边演示边教导他:哪些是关键步骤、怎样做整形、有什么技巧……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龚鑫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学习,并随时拿着小本子记录下关键点。
  经过半年多的实训,龚鑫进步很大,做西点的基本技艺操作日趋娴熟,工作虽然辛苦却很开心。

兜兜转转,重新激发烘焙之心


  龚鑫所在的连锁面包店有中央工厂,很多烘焙工序都在中央工厂完成,送到门店的大多是半成品,导致龚鑫学不到全面整套的烘焙技术。作为学徒工,龚鑫每月工资只有2600元,刨去房租、吃喝,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技艺无法长进,生活压力又大,逐渐磨灭了龚鑫的工作热情。
  不久后,韦师傅被调去负责其他区域的工作,新来的程师傅很严厉,这让龚鑫感到很失落。渐渐地,龚鑫和程师傅在工作上的分歧越来越多,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龚鑫挨了批评,一气之下选择了辞职。
  离职后,他开始反思这段工作经历,觉得烘焙并不像自己原先想象中那么有趣,起早贪黑地干活,工资又低,越来越没有成就感。龚鑫待在家整天无所事事、郁郁寡欢,父亲问起他的打算,他告诉父亲想换个行业重新找份工作。父亲苦口婆心地劝他:“你学西点也有1年了,换行业又得从零开始,时间宝贵啊,哪个行业不是万事开头难呢?再说了,你现在也没有明确喜欢的行业和工作,倒不如在这个行业继续做下去。”
  龚鑫的父亲当年也是年纪很小就出来打工,起初同样有很多不顺,但一直努力坚持,如今50多岁的他干了几十年汽车修理工作,技艺越发娴熟,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作品“音乐熊猫”

  龚鑫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坚持,恰好这时,朋友给龚鑫推荐了一份去西点培训机构做老师的工作,面对新的挑战,龚鑫振作了起来。
  正是这份工作重新激发了龚鑫对烘焙的兴趣。进入西点培训机构后,他一边系统地深入学习西点制作工艺及理论知识,一边把以往的制作经验教授给学生。热爱自然会对技术提升有追求,然而,西点培训机构是一个速成班,所学有限。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了龚鑫思考的问题。

潜心学艺,冠军实至名归


  2015年,龚鑫来到江苏苏州王森烘焙学校,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成为烘焙教练。从此,龚鑫带着学生学习蛋糕、饼干的制作,每天从早忙到晚,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学生。
  教学体系完善的苏州王森烘焙学校给龚鑫插上了一双翅膀。起初,龚鑫对法式、起酥类面包制作不熟,他想:我身为老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努力加强技艺迫在眉睫。在责任感的驱使下,龚鑫完成每天的工作后,主动向学校申请练习材料,披着夜色,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法棒面包的制作工序。第二天一早他便把成品带去办公室,向其他老师请教存在的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龚鑫的技艺得到了大幅提升,他也因此被选中加入王森内部赛事委员会,成为了烘焙技术总监朋福东的助手。
  龚鑫制作西点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控,每一个步骤都不放松,接触艺术面包工艺后,他把这个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此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艺术面包制作。
  2018年,龚鑫和朋福东一起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面包六强精英赛,获得冠军,刷新了中国队在世界面包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世界级比赛拓宽了龚鑫的知识面,打开了他的视野。
  2020年1月,龚鑫前往法国巴黎,参加第10届烘焙世界杯。西点烘焙一直都是西方国家的强势项目,龚鑫为了拿下比赛,从准备到烘焙、装饰,从醒发到摆台、清洁,不断调整操作细节,龚鑫在操作台前一站就是10个小时。
  在比赛中,龚鑫奉上了拿手绝活。他使用了中国传统古典乐器琵琶、唢呐、击鼓来表达 “国家音乐”的比赛主题,运用功夫熊猫的姿态,瑞气祥云围绕,为作品增加灵动感,细节细腻到让人惊叹。他自豪地说:“功夫熊猫,天赋了得,可以玩转各种中国民族乐器,并向各国使节传达和平、友好,用音乐带给所有人快乐和美好。整个作品在祥云配件装饰中呈现,提升了仙气和灵性。”最终,他凭借作品“音乐熊猫”夺冠。
  龚鑫坦言,比赛为他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接下来,他想要把这一路走来获得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将来要参加比赛的学生。身为冠军,龚鑫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因为他始终相信:“如果世界上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无数个“小家”共同行动,才能换来“大家”的平安无虞,救治、防控、宣傳、排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这一场艰难的保卫战,我们需要敢为人先的冲锋者,更需要无私奉献的后援军,在聚光灯外,我们还看到了更多普通家庭默默投身战疫的身影。
期刊
杨云楊雯  2003年,杨云的父亲在南京市江宁区卫生监督所工作,非典爆发后,他第一时间冲在了“抗非”一线。“那时,我住校读高中。我姐读大学,也住校。就听妈妈说,爸爸整天不着家,抗非典。”父亲整日在一线为了救死扶伤奔走忙碌,是2003年那场疫情给杨云和姐姐杨雯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唤起了杨云年少时的记忆,“我要和爸爸一样,投入这场战役。即使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冲锋陷阵,至少可以做
期刊
李翠玲母子在管控卡口  2月5日清晨寒气逼人,泰州市虹桥镇26个村(居)的交通管控卡口上,李翠玲和吴桐母子俩和往常一样,已经早早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李翠玲是我们支部的支部委员,24岁的吴桐入党已经两年时间。难能可贵的是,这对党员母子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同志。”虹桥新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徐祥介绍,特别是吴桐,既當资料员、通讯员,又是守门员、巡查员,没有任何报酬,却从来
期刊
金怡全家福  金怡是镇江市京口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她的丈夫殷凯是京口公安分局法制大队教导员,疫情来临,他们携手战斗在抗疫第一线。2月8日,忙碌过后的金怡写下了当天的战疫日记——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作为一名21年党龄的党员,作为省人大代表,作为深爱祖国、热血在心的光荣刑警,我深知穿上这身警服就是该奔赴战场的时候了。今天是元宵节,已经连续一个月无休的我,出门
期刊
“一名医生。”32年里,邱海波无论在哪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愿意别人叫他“邱医生”。他说:“我是一名医生。”  他是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他依然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湖北最前线。他对团队和学生说:“没有好医生和不好的医生,只有‘医生’。对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是天职。”生死一线,ICU不相信眼泪  因父母支援新疆,邱海波1966年出生于喀
期刊
累到站著睡着的訾靖超  在疫情防控最为吃紧的时候,火神山医院里一位军人因过度劳累倚墙站立睡觉的照片感动了无数网友。照片的主角是今年刚29岁的徐州籍军人訾靖超。  訾靖超于2008年入伍,去年刚立了三等功,现任东部战区总医院勤务保障分队队长。父亲訾中民对这个小儿子非常了解,1月29日他和訾靖超联系不上,就猜测儿子写下请战书去了武汉。2月2日上午,訾靖超到了武汉才给父亲发来信息,让他不要牵挂。  疫情
期刊
董乔菁母女  “我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未婚,无子女,没有特殊负担,爷爷是烈士,妈妈是医生,曾经参加过抗非典,她同意我在这个特殊时刻去做该做的事情。”这是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援鄂医生董乔菁的请战书。2月9日,作为无锡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之一,她如愿出征武汉,随队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一个新冠肺炎重症病区。  抵达武汉后来不及休憩,董乔菁立刻奔赴重症8病区,与同事通力协作,10
期刊
有句话说:“穷人有穷的原因,富人有富的理由。”梵高与毕加索都是天才画家,但毕加索善于经营自己,而梵高只会默默作画,他们人生的境遇因此有着天壤之别。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虽然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作品,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收入是400法郎。相比于梵高,毕加索的人生就灿烂辉煌了很多。在毕加索辞世时,留下了数万幅画作、数幢豪宅和巨额现金。据测算,毕加索的遗产总值达到395亿元人民币。  同样是画家
期刊
孙家栋(左)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孙家栋,是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绕月探测工程技术总负责人,从事航天工作60多年的他,用严谨和执著圆梦太空。回顾几十年的工作,孙家栋认为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他经常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金奖章,留学生涯的满分答卷  1948年,孙家栋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期刊
钟帷德钟南山  夜深了,窗外静悄悄。忙碌了一天的钟帷德躺到床上,他习惯性地摸出手机,专注地查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况。突然一则题为《武汉封城33天,钟南山终于笑了!》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牢牢地抓住了他的眼球,看着父亲的笑脸,钟帷德百感交集,往事涌上心头。钟氏家风  钟惟德小时候非常调皮,总是被老师投诉不好好学习,有时候还逃课。但老师也会夸奖他,说他乐于助人。钟南山虽然工作很忙碌,可是他非常关心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