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日语句的生成。本文选取描述听觉体验过程的「感じル」句为例,着眼于其句义结构和句法框架,对参与人类听觉体验活动的要素及其语言表达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 句义结构 句法框架 听觉活动
一、研究目的与对象
目前,认知语言学作为近年的研究热门,在日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尝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日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句子的表达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表述人类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其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的对应关系,旨在对日语教学有所助益。首先,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遠くに囁きを感じた。
该句的句法框架可以用「NP1に+NP2を+感じる」来表示,其中,「囁き」所描述的是耳朵这个听觉器官所感知到的外界声音,而「遠く」则是该声音发出的地点。因此,该句的句义结构可以用“声音的出处(听觉内容的出处)+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来表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例句的研究,弄清「感じル」句在描述听觉活动时,其句义结构以及句法框架之间的制约关系。
二、听觉活动
听觉活动这一过程与视觉活动一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耳朵)、听觉内容等多个参与要素,但并非都成为句子的构成要素。其中听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可以用名词、连体修饰节或连用修饰节来表达,下面分别从听觉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研究。
2.1名词
(1)音を耳で感じ、ハーモニカの穴番号を目視することなく修正する。
在例(1)中,下划线的「音」是发源于外界的声音,「耳」则是感知其声音的体验手段。体验者通过听觉活动感知到「音」的存在。因此,该句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声音+听觉活动”的句义结构以及「?(NP1は)+NP2で+NP3を+感じる」的句法框架。其中,声音以及体验手段分别由NP3和NP2来表达。
(2)そんな声を耳元で感じ、ぞっとして飛び起きた。
(3)目を閉じると暗闇の中でちらちらとした微小な図形が舞い?耳もとにレイコさんの弾くギターの残響を感じたが、しかしそれも長くはつづかなかった?『ノルウェイの森』
该两个例句中,下划线的「声」和「ギターの残響」是耳朵获取的外界声音。而「耳元」和「耳もと」,我们可以认为是体验者所能感知到的「声」的范围,本文中称作“声音的所在”。因此,两句的句义结构都可以用“体验者+声音+声音的所在+听觉活动”来表达,而句法框架则分别是「?(NP1は)+NP2で+NP3を+感じる」和「?(NP1は)+NP2に+NP3を+感じる」。声音的所在是由NP2来表达的。
(4)魅音を突然遠くに感じ、焦る彼の心情が細やかに描かれた。
上述例句下划线部分的句义结构为“声音+声音的出处+听觉活动”,而句法框架为「?(NP1は)+NP2に+NP3を+感じる」。「魅音」是体验者通过听觉活动所把握到的外界声音,「遠く」声音发出的地点,由NP2来表达。
2.2连体修饰节
(5)「···ミヤミ!」自分の声がどうしようもなく震えているのを感じながら僕はミヤミを呼ぶ。
(6)すると背後からたくさんの足音が迫ってくるのを感じ、民家の垣根に隠れる。
上述两个例句中的「自分の声」和「たくさんの足音」都是源自外界的声音,而「どうしようもなく震えている」和「背後から迫ってくる」则是声音的状态以及变化情况。因此,例句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状态·变化)+听觉活动」的句义结构,以及「?(NPは)+連体修飾節のを+感じる」的句法框架来表示。「自分(中略)震えている」以及「背後(中略)迫ってくる」为连体修饰节,后续形式体言名词名词化后做听觉内容。
2.3连用修饰节
(7)近所でほんの小声でボソボソ言っている声がやけに大きく感じ、話の内容までわかったりします。
该例句中,「近所で(中略)声」为源自外界的声音,「やけに大きく」是通过听觉活动所获知的声音属性(大小)。该句的句义结构及句法框架分别为“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属性)+听觉活动”以及「?(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近所で(中略)大きく」作为连用修饰节。
(8)車のエンジンの音が前より大きくなったように感じました。
例(8)下划线部分的「車のエンジンの音」同样为外界的声音,通过听觉活动体验者把握住该声音「前より大きくなったように」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变化)+听觉活动”和「?(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分别表示该句的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車(中略)ように」是该句的连用修饰节。
(9)ボテボテした耳障り音がなくなり、澄んだ音というかひき締まったという明るい、いい音に変身したと感じ、喜んでおります。
例(9)划线部分的「ボテボテした耳障り音がなくなり、澄んだ音というかひき締まったという明るい、いい音に変身したと」是体验者获取的声音变化(初始状态+变化结果)的信息。例句的句义结构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变化)+听觉活动」来表示,而句法框架可以用「?(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来表示。「ボテボテした(中略)に変身したと」是连用修饰节。
三、小结及今后的课题
以上就表述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的句义结构及句法框架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考察,现归纳如下:
(Ⅰ)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听觉内容)+体验手段+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1は)+NP2を+NP3で+感じる
(Ⅱ)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的所在(听觉内容的所在)+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1は)+NP2で·に+NP3を+感じる
(Ⅲ)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的出处(听觉内容的出处)+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1は)+NP2に+NP3を+感じる
(Ⅳ)句义结构:体验者+听觉内容(声音+声音的状态·变化)+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は)+連体修飾節のを+感じる
(Ⅴ)句义结构:体验者+听觉内容(声音+声音的属性·变化)+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
综上所述,听觉活动的体验者是具有体验客观世界能力的人,在句中可以省略。听觉内容是必须的要素,体验者将其作为物(thing)来处理时,通过ヲ格名词来表达;而作为事件(event)处理时,则通过 「連体修飾節の」后置ヲ格或通过「連用修飾節」表达。体验手段(耳朵)用デ格名词表达,在句中为任意要素。声音被听觉器官感知的过程发生了声音的传递,因此“听觉内容的出处”通常用ニ格名词表达。“听觉内容的所在”与视觉活动不同,有ニ格名词表达的情况,也有デ格名词表达的情况。出处和所在两个要素在日语句中均是任意成分,
本文考察了「感じル」在作为听觉动词叙述人类听觉体验活动的情况,下一步研究的对象是其作为触觉动词的情况。
例句出处
「中日対訳コーパス(第一版)」 2003 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
www.yahoo.co.jp http://www.google.cn/
参考文献:
【中国語】
1.刘笑明:“日语感觉谓语动词的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总第114期
2.陈访泽:“日语分裂句的类型及其特点”,《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第1期
【日本語】
3.益岡隆志、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語文法』,くろしお ,1993年
4.泉子·K·メイナー:『恋する二人の感情言葉―ドラマ表現の分析と日本語論』,1993年
5.堀川智也:「心理動詞のアスペクト」,『言語文化部紀要』,北海道大学言語文化部,1991年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东方语系)
关键词 句义结构 句法框架 听觉活动
一、研究目的与对象
目前,认知语言学作为近年的研究热门,在日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尝试将认知语言学运用到日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句子的表达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关系。本文选取了表述人类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其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的对应关系,旨在对日语教学有所助益。首先,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遠くに囁きを感じた。
该句的句法框架可以用「NP1に+NP2を+感じる」来表示,其中,「囁き」所描述的是耳朵这个听觉器官所感知到的外界声音,而「遠く」则是该声音发出的地点。因此,该句的句义结构可以用“声音的出处(听觉内容的出处)+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来表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例句的研究,弄清「感じル」句在描述听觉活动时,其句义结构以及句法框架之间的制约关系。
二、听觉活动
听觉活动这一过程与视觉活动一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耳朵)、听觉内容等多个参与要素,但并非都成为句子的构成要素。其中听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可以用名词、连体修饰节或连用修饰节来表达,下面分别从听觉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研究。
2.1名词
(1)音を耳で感じ、ハーモニカの穴番号を目視することなく修正する。
在例(1)中,下划线的「音」是发源于外界的声音,「耳」则是感知其声音的体验手段。体验者通过听觉活动感知到「音」的存在。因此,该句具有“体验者+体验手段+声音+听觉活动”的句义结构以及「?(NP1は)+NP2で+NP3を+感じる」的句法框架。其中,声音以及体验手段分别由NP3和NP2来表达。
(2)そんな声を耳元で感じ、ぞっとして飛び起きた。
(3)目を閉じると暗闇の中でちらちらとした微小な図形が舞い?耳もとにレイコさんの弾くギターの残響を感じたが、しかしそれも長くはつづかなかった?『ノルウェイの森』
该两个例句中,下划线的「声」和「ギターの残響」是耳朵获取的外界声音。而「耳元」和「耳もと」,我们可以认为是体验者所能感知到的「声」的范围,本文中称作“声音的所在”。因此,两句的句义结构都可以用“体验者+声音+声音的所在+听觉活动”来表达,而句法框架则分别是「?(NP1は)+NP2で+NP3を+感じる」和「?(NP1は)+NP2に+NP3を+感じる」。声音的所在是由NP2来表达的。
(4)魅音を突然遠くに感じ、焦る彼の心情が細やかに描かれた。
上述例句下划线部分的句义结构为“声音+声音的出处+听觉活动”,而句法框架为「?(NP1は)+NP2に+NP3を+感じる」。「魅音」是体验者通过听觉活动所把握到的外界声音,「遠く」声音发出的地点,由NP2来表达。
2.2连体修饰节
(5)「···ミヤミ!」自分の声がどうしようもなく震えているのを感じながら僕はミヤミを呼ぶ。
(6)すると背後からたくさんの足音が迫ってくるのを感じ、民家の垣根に隠れる。
上述两个例句中的「自分の声」和「たくさんの足音」都是源自外界的声音,而「どうしようもなく震えている」和「背後から迫ってくる」则是声音的状态以及变化情况。因此,例句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状态·变化)+听觉活动」的句义结构,以及「?(NPは)+連体修飾節のを+感じる」的句法框架来表示。「自分(中略)震えている」以及「背後(中略)迫ってくる」为连体修饰节,后续形式体言名词名词化后做听觉内容。
2.3连用修饰节
(7)近所でほんの小声でボソボソ言っている声がやけに大きく感じ、話の内容までわかったりします。
该例句中,「近所で(中略)声」为源自外界的声音,「やけに大きく」是通过听觉活动所获知的声音属性(大小)。该句的句义结构及句法框架分别为“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属性)+听觉活动”以及「?(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近所で(中略)大きく」作为连用修饰节。
(8)車のエンジンの音が前より大きくなったように感じました。
例(8)下划线部分的「車のエンジンの音」同样为外界的声音,通过听觉活动体验者把握住该声音「前より大きくなったように」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变化)+听觉活动”和「?(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分别表示该句的句义结构及语法框架。「車(中略)ように」是该句的连用修饰节。
(9)ボテボテした耳障り音がなくなり、澄んだ音というかひき締まったという明るい、いい音に変身したと感じ、喜んでおります。
例(9)划线部分的「ボテボテした耳障り音がなくなり、澄んだ音というかひき締まったという明るい、いい音に変身したと」是体验者获取的声音变化(初始状态+变化结果)的信息。例句的句义结构可以用“体验者+事件(声音+声音的变化)+听觉活动」来表示,而句法框架可以用「?(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来表示。「ボテボテした(中略)に変身したと」是连用修饰节。
三、小结及今后的课题
以上就表述听觉活动的「感じル」句的句义结构及句法框架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考察,现归纳如下:
(Ⅰ)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听觉内容)+体验手段+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1は)+NP2を+NP3で+感じる
(Ⅱ)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的所在(听觉内容的所在)+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1は)+NP2で·に+NP3を+感じる
(Ⅲ)句义结构:体验者+声音的出处(听觉内容的出处)+声音(听觉内容)+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1は)+NP2に+NP3を+感じる
(Ⅳ)句义结构:体验者+听觉内容(声音+声音的状态·变化)+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は)+連体修飾節のを+感じる
(Ⅴ)句义结构:体验者+听觉内容(声音+声音的属性·变化)+听觉活动
句法框架:?(NPは)+連用修飾節+感じる
综上所述,听觉活动的体验者是具有体验客观世界能力的人,在句中可以省略。听觉内容是必须的要素,体验者将其作为物(thing)来处理时,通过ヲ格名词来表达;而作为事件(event)处理时,则通过 「連体修飾節の」后置ヲ格或通过「連用修飾節」表达。体验手段(耳朵)用デ格名词表达,在句中为任意要素。声音被听觉器官感知的过程发生了声音的传递,因此“听觉内容的出处”通常用ニ格名词表达。“听觉内容的所在”与视觉活动不同,有ニ格名词表达的情况,也有デ格名词表达的情况。出处和所在两个要素在日语句中均是任意成分,
本文考察了「感じル」在作为听觉动词叙述人类听觉体验活动的情况,下一步研究的对象是其作为触觉动词的情况。
例句出处
「中日対訳コーパス(第一版)」 2003 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
www.yahoo.co.jp http://www.google.cn/
参考文献:
【中国語】
1.刘笑明:“日语感觉谓语动词的分析”,《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总第114期
2.陈访泽:“日语分裂句的类型及其特点”,《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第1期
【日本語】
3.益岡隆志、田窪行則:『基礎日本語文法』,くろしお ,1993年
4.泉子·K·メイナー:『恋する二人の感情言葉―ドラマ表現の分析と日本語論』,1993年
5.堀川智也:「心理動詞のアスペクト」,『言語文化部紀要』,北海道大学言語文化部,1991年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东方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