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针青远 苍松永龄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24日正是农历霜降时节,我的恩师陈希安带着对苏州评弹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后事不设灵堂,一切从简。这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朴素优良作风,也体现了老人家质朴谦逊的情怀。
  记忆是海边的沙石,有的会随水而去,有的则会被打磨得愈加光滑清晰。他的“要用功、要大度、要谦和、要多想着别人”的教导永远是我前行的重要遵循,他为评弹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将永留中华曲艺史册。

一、思想坚定,追求进步


  陈希安先生是江苏常熟人,生于1928年,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评弹艺术。1941年,他13岁拜因长篇弹词《珍珠塔》而闻名遐迩的弹词名家沈俭安为师,15岁即与沈俭安拼档演出,初露峥嵘。在1945年与师兄周云瑞合作后,周陈档迅速成为响档,在江浙沪一带颇受欢迎。尽管名声大、收入高,但陈先生始终认为,如果评弹只在风花雪月、供人消遣的“小巷”中兜转的话,最终会被生活、群众、社会遗忘。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与上海评弹界多位名家很快就意识到,评弹走出“小巷”真正为群众服务、为新时代服务的新纪元已经到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帮助下,18位当时名满上海滩的评弹艺人脱下西装长袍,背起行囊,在治淮前线积极参加劳动,用火热的群众生活涤荡自身仍然存在的老思想和旧观念,踏实完成了从旧社会的红艺人向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转变。他们编创的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名载史册,成为深刻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

  1952年,他和唐耿良、朱慧珍三人参加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从9月到11月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冒着敌人的空袭,频繁穿梭于各个战场,给坚守在阵地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送去慰藉。有一次,他们演出完毕,在趁黑返回驻地时遭遇敌机轰炸,志愿军的防空火力旋即驱逐敌机,保证了他们的安全。我军防空火力的曳光痕迹照亮了黑暗的战场,也给身在战场的文艺工作者以安全感——即使是在异国的国土上,“最可爱的人”也能为他们提供最有力的保护。时年24岁的陈希安为此感叹:“能为志愿军战士们奉献一场场满载深情的演出,能给在艰难战斗中的他们带来精神鼓舞,哪怕牺牲也是光荣的。”也就在那个时候,他把入党当作了毕生的追求。在之后的30多年里,他始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终于在80年代初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评弹的发展贡献力量。80年代后期,他即将退休,但本着对评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传统文化步入低谷时勇挑重担,担任了上海评弹团副团长一职,为团队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退休后,他仍然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院团的建设和发展。他常说:“生命不止、学习不止,虽然我的年龄大了,不能经常参加组织生活,但我也坚持读书看报,要终身学习。”他还经常教育我,一个演员归根结底在艺术上“要和自己斗争”,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对评弹事业有情怀,对团队也要有情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把本事练好了,才能用好的艺术回报听众。”
  2019年“七一”前夕,陈希安被中国曲协评为“曲艺界优秀共产党员”。

二、善于学习,佳作频出


  在着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陈希安先生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也没有停止。他在《王孝和》《海上英雄》《江南春潮》等红色题材作品中均有出色表现。特别是在演唱《王孝和》“党的叮咛”一段时,他在擅长的薛调基础上充分吸收蒋调的元素,完美演绎出了王孝和对党的孺慕眷恋之情。在陈希安先生90高龄时,我还和他在蒋月泉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上演唱了该唱段,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登台演出。
  从60年代开始,他从下手翻为上手,进一步实现了艺术上的全面发展。他和陆雁华合作的现代题材长篇作品《年轻的一代》有较大影响。70年代末,他开始与薛调传人薛惠君拼档合演《珍珠塔》。他在薛调基础上结合沈调的韵味,形成了刚柔并济、流畅自然、轻快爽脆的“陈希安唱腔”,深受评弹爱好者的喜爱。《珍珠塔》中的“七十二他”“十八因何”“哭诉”“婆媳相会”等唱段,弹词开篇《宝玉夜探》《延安纺线》《黄河滔滔想亲人》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三、心有光明,甘于奉献


  “不要去麻烦别人,能幫就帮帮别人”是陈希安先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做人的原则。这句话他一直讲,也一直在认认真真践行。上海评弹团是他们那一批老艺术家的心血结晶,他也倾注巨大的心血。不论给晚辈授课还是参加团里活动,他从不提任何要求。师母为此还“埋怨”:只要团里一个电话,他车一蹬就出门了,比家里的事情还上心。“只要对评弹有好处的事情,他做得比啥都起劲!”
  我17岁时就跟随陈希安先生学习,但我和他之间从未举行过正式的拜师仪式。我多次提出要举行一次正式的“出道”仪式,他总是说,“你的先生是饶一尘,他就你一个学生,多宝贝你啊,我就不要争了。你想学本事,我是毫不藏私的。”直到后来饶一尘先生亲自向他提出,“高博文也是你的学生,我承认的,希阿哥(他们是常熟同乡,从小要好)你就不必客气了。”那次以后,我才算列在陈希安的门墙内。可在此之前,他已把珍藏的手抄本一百回《珍珠塔》传给了我,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希望我要把这部书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这次陈希安先生的追思会上,我将手稿悉数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让更多的评弹爱好者能看到,这也一定是陈希安先生的心愿。
  《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每一个喜爱评弹的人在霜降时分,都会想起陈希安。
  陈希安先生走了,“七煞档”“四响档”“十八艺人”的时代也正式落幕了。但评弹却会在这个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的景象中,持续焕发无限的生机。
  我们坚信。
其他文献
粤曲是用广府民系的主要方言粤语进行表演的曲艺品种。其曲调、唱腔与广东音乐浑然一体,兼纳其他姊妹艺术精华,历经磨砺,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技艺精湛、富有内涵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岭南风格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2011年5月23日,粤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曲随着岭南民众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曲艺曲种之一,在海内外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粤曲爱好者志同道合,自
期刊
苏北琴书,原名“扬琴”或“洋琴”,民间惯称“打蛮琴”。流传于江苏淮阴、徐州、连云港以及皖北、鲁南等地区,清同治年间形成于苏北宿迁、泗洪、睢宁一带。据有关资料,“琴书最初流行于淮河中下游淮阴、蚌埠一带,1889年山东诸城艺人朱西太到江苏宿迁学艺,带回了《洞宾戏牡丹》,发展了山东琴书……。”①明末清初,淮阴西部的宿迁、泗洪、睢宁一带流行一些民间小曲,伴奏乐器是坠胡、木板,后配上扬琴,原为群众自娱的文艺
期刊
单弦艺术发轫于清朝乾隆以来的岔曲和八角鼓牌子曲,几百年来单弦艺人倾注大量心血创制、改造、丰富了很多曲牌,形成了很多流派,留下了很多经典曲目。其中阚泽良演唱的《武松杀嫂》堪称是单弦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文本精良、唱腔精美,在观众中口碑极佳。  阚泽良(1929-2017),原名阚恩城,天津人,14岁从艺演唱单弦,先后师从刘增祥、华连仲和荣剑尘,曾在沈阳曲艺团、吉林省曲艺团、吉林省戏校任职,1986年调
期刊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曲艺之乡,向来与曲艺有着不解之缘。长治曲艺孕育于两晋,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从“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在潞州初创“梨园教坊”始,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生生不息。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主席的赵树理,就是从长治走向全国的。2015年,长治市被中国曲协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曲艺名城”;2017年4月,长治市委宣传部被中国曲协授予“
期刊
我今年74岁了,不免有了些“神龟虽寿,犹有尽时”的念头。虽然弟子们常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老话安慰我,可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斑白的两鬓,再想想走长路还气喘的身体,就觉着稀罕可能没有,再过两年可能就真的“稀软”了。也许人老了就爱琢磨些过去的事情,每每环顾四壁,就觉得家中最珍贵的物件就是快板了。而恩师王凤山先生留给我的那一副,已经陪伴我走过60多年岁月,更是“贵中之贵”。  一、巧拜师乐生活  我1946
期刊
7月14日,任笑海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86岁。任笑海1934年生于北京,原名任义海。经赵霭如引荐拜师马三立,所学《富贵图》《戏迷药方》《拴娃娃》《羊上树》等颇得真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先后参加北城游艺社、正阳游艺社、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北京市曲艺三团、新艺曲艺团等组织,随常宝霆、赵霭如、谭伯儒、高德明、高德亮、佟浩如、赵英颇等京津前辈艺人深造,后在各地辗转作艺。深谙传统技巧而不循旧,《二
期刊
8月1日晚,福建大剧院音乐厅灯火辉煌,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圆满落幕,至此,福建曲艺“丹桂奖”已经走过6个年头。  福建是拥有20多个地方曲种的曲艺大省,为更好地传承曲艺艺术、使之在新时代有新发展,福建省曲协于2013年开始筑巢引凤,着手搭建一个福建全省曲艺大赛的框架,以期在培植新人的同时为有志于曲艺传承发展的从业者搭建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切实为新时代曲艺的传承发展打好基础。  20
期刊
1927年的4月间,  蒋介石背叛革命搞政变。  他心狠手辣来清党,  疯狂屠杀共产党员。  就在7月4号这天傍晚,  乌云笼罩着上海滩。  阴风萧萧飘细雨,  草木低垂天地暗。  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开杀戒,  刑场就设在龙华塔下枫桥边。  看这刑场,  杀气腾腾一派白色恐怖,  里里外外都是戒备森严。  这一边,  一排排宪兵穷凶极恶荷枪又实弹,  那一边,  一队队军警全副武装吆五喝六,  把围
期刊
曲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已经过去的数十年的“昨天”里,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造就了一批家喻户晓和深受大家喜爱的演员,甚至出现了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文艺晚会上小品必不可少的局面。曲艺小品短小精悍,题材广泛,善于捕捉社会热点,以“草根”生活为素材,反映平民生活,通过小人物看出大境界,小故事表达大情怀,小视角反映大时代。以小见大、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寓教于乐的
期刊
深冬的寒风带来了春意,萧瑟的枝干孕育着新生。在2020年庚子春节到来之际,《曲艺》杂志社全体同仁祝愿全国曲艺工作者写得敞亮、说得响亮、唱得清亮、演得漂亮,时刻传播正能量;祝愿全国人民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家人安心、朋友贴心,携手奋进有初心!  2020年庚子鼠年,既是新一轮生肖年的起始,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