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如在目前 人物栩栩如生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njiao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弦艺术发轫于清朝乾隆以来的岔曲和八角鼓牌子曲,几百年来单弦艺人倾注大量心血创制、改造、丰富了很多曲牌,形成了很多流派,留下了很多经典曲目。其中阚泽良演唱的《武松杀嫂》堪称是单弦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文本精良、唱腔精美,在观众中口碑极佳。
  阚泽良(1929-2017),原名阚恩城,天津人,14岁从艺演唱单弦,先后师从刘增祥、华连仲和荣剑尘,曾在沈阳曲艺团、吉林省曲艺团、吉林省戏校任职,1986年调至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鼓曲系主任。他作为荣派传人,嗓音洪亮、字正腔圆、音色纯正、功底深厚,多才多艺,代表曲目有《霸王别姬》《武松杀嫂》《鞭打芦花》《骂曹训子》《孔雀东南飞》等,著有《单弦艺术浅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
  《武松杀嫂》出自《水浒传》第26回,武松从外地当差回来发现哥哥武大已死,见潘金莲举止异常,又问王婆,说是武大思念武二而死,武松不相信,找到仵作何九、卖梨的郓哥,知道了真相。武松立刻报官,哪知西门庆买通县衙,官府根本不管。不得已武松便铤而走险,请来众乡邻,做法事超度亡灵,并当场揭穿潘金莲和王婆,又到酒楼斗杀了西门庆,回来杀死潘金莲,为兄长武大郎报仇。
  此曲段表现人物众多,有武松、潘金莲、王婆、何九、郓哥、西门庆、众僧人、阳谷县县官等,在两千多字篇幅的鼓曲中出现如此多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在鼓曲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既要内容精练浓缩又要叙事清晰,还要表现武松的英雄豪迈、潘金莲的有恃無恐、王婆的狡猾抵赖、何九和郓哥的乡亲仗义等。那么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详略是个难点,表现武松的豪杰英雄气概但又不可杀气太重,两者如何协调也是个难点。武松杀嫂因着惩戒“奸夫淫妇”的道德价值取向在民众中认可度极高,深受群众喜爱,很多单弦演员都喜欢唱,但唱本众多且无定本,有的唱本处理人物线索简单,有的唱本人物对话不讲究,前后矛盾不合情理,艺术上显得粗糙和不完整,有的唱本只追求娱乐效果,放纵想象意淫,而忽略了人物形象塑造。以上种种的局限使鼓曲精品难出,茫茫曲海艺坛,如同大浪淘沙,当年红火成名的演员并没有因此曲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最后能在舞台上立得住留得下的唯有阚泽良本的《武松杀嫂》。这是为什么?这个作品有什么奥秘吗?
  首先,阚泽良版《武松杀嫂》浓缩了《水浒传》整整一回的内容,而又有新创和衍生。武松与潘金莲、王婆、何九、郓哥、西门庆之间都有过交集,甚至与念经的大小和尚都有交谈,这些人物对话有的讲述故事来龙去脉,有的推进情节发展,有的抒发人物情感,有的烘托人物性格,总之各人有其声口,这是基本的叙事格局。
  第二,特别为人称道的是,武松请和尚给武大郎超度念经时,有一段“放焰口”,现在会唱的已经不多了。阚泽良唱这段时,仿效他的老师荣剑尘,穿上袈裟,带上五佛冠,真是形神并茂,韵味十足。所谓“放焰口”并不是一个曲牌,而是一段做法事的佛教轨仪活动。“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称“焰口”。放焰口即超度饿鬼和亡灵。安排在大郎家的“放焰口”活动是通过四个曲牌[香赞][梆子佛][招请]和[云苏调]表现的,除了[香赞]和[招请]两段佛教内容,[梆子佛]和[云苏调]都是叙事的。[梆子佛]中几个和尚边做法事边八唠“闲磕”,渲染了潘金莲的美貌及她与西门庆通奸害死武大郎的传闻,[云苏调]通过师兄弟之间的对话描写了武松的杀气腾腾和预感要出事的恐惧感,这些都侧面烘托出武松的高调复仇和事态的严重性。
  第三,塑造人物讲究细节,武松的精明是粗中有细,当他在灵堂看到潘金莲的装扮,“描眉打鬓,脸上粉未曾洗掉。白孝衫泥点儿全无,还露出来大红的夹袄。”她的妇行不端已露出端倪。王婆来看金莲欲进不进,又让武松看出她心虚有鬼,逼她说出何九,何九又主动说出郓哥,于是武松知道大兄屈死的真相,虽多次落泪,但非常理智,他一步步实施复仇。原小说中武松是先杀潘金莲再血溅狮子楼的,曲本中省却了武松审金莲、王婆的大段对话,而是潘金莲有恃无恐地说:“捉贼要赃,捉奸要双,我量你不敢把那西门庆去找。”于是武松去狮子楼斗杀了西门庆,回来才杀嫂双双祭奠。这样的细节安排更加简洁和合情合理。
  最后,语言和辙韵上艺术性高。这个曲目的韵脚是十三辙中的遥条辙,这道辙的特点是仄韵多于平韵,根据鼓曲上仄下平的用韵特点,遥条辙并不是一道宽韵,但是此曲目在上句中用了不少仄韵字,这样曲目的用韵比一般的曲本用韵更密,请看:
  “此时节王婆在茶楼,听隔壁哭得声儿高(平韵)。
  西门庆托付我把潘氏关照(仄韵),我何不过去瞧瞧(平韵)。
  老王婆推门而入,哎她吓哎她吓了一跳(仄韵)。王婆抽身就要脱逃(平韵)。”
  而且单弦比其他大鼓书还有特殊的用韵规则,致使遥条辙的仄韵字在曲本中有更多使用。以上所有都使这个曲本既一韵到底,又辞藻丰富,而且尽量避免了水词,达到语言优美的较高水平。
  如上所述,《武松杀嫂》根植于民间艺人集体创造的艺术沃土中,经过几代艺人千锤百炼的整理和加工、传承和提高,在这个人物事件密集的鼓曲中,能做到叙事逼真如画,历历如在目前,摹拟世态人情,自然而真切,警醒而感人,是非常了不起的。现在我们的曲艺特别是鼓曲由于市场不振,连带艺术价值也被低估了,让人深感痛惜。我们应该加强鼓曲的鉴赏和研究,认识到优秀曲词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典价值,并有目的地推广之、传习之,传人们要以活态非遗的姿态展演于舞台,让中华优秀鼓曲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作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由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出品,巴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演出的大型红色经典曲艺剧《望红台》自2016年演出后,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喜欢和赞誉。这部融曲艺、巴州区的革命故事、歌舞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曲艺剧,形式新颖,立意高远,让观众在享受艺术带来的美的感受的同时,也让我们对那段红军到来之后老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红色记忆,有了一种切身的感受。2019年 8月
期刊
曲艺艺术可溯之源十分悠久,衍生的曲种繁多,特点不一,由于产生和波及的范围之广,因此它的地域性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新时代,曲艺传承发展与文学创作尤为重要,举办较大规模的曲艺赛事活动或展演活动为其注入了新的前进力量。近日,秉承“艺术走进大众、大众共享艺术”的宗旨,山东省文联联合德州市有关单位在第十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举办“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旨在发现和培养山东省的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展示山东曲
期刊
长寿文化馆曲艺队成立于1979年6月。队员大多是县内的回乡青年,农忙时回乡务农,农闲时集中从艺,40年来走遍了重庆及周边的山山水水,在重庆地区算得上小有名气。  当时,重庆乡村周边交通不便,曲艺队每次下乡演出,队员们白天顶着炙热的太阳走,晚上披着皎洁的月光行。尽管太阳晒得脸油黑发亮,石板磨得脚又痛又痒,有时还遭蛇虫咬伤脚,荆棘划伤膀,但队员们还是咬紧牙关,翻山越岭把曲艺送到农村院坝。演出的场地也是
期刊
重道守礼见闻广 收徒传理开一先  10月24日凌晨在电话中听到恩师高玉琮病逝的消息后,我整个人瞬间就像被掏空一般,内感无物,外凭无依,仿佛下一秒就要飘走,随恩师而去。  我木然地挂断电话,机械地套上衣物出门,执拗地买到从济南到天津发车最早的高铁票。这一切做完之后,我才开始回魂,明明几个小时前才和恩师通过电话,他怎么就忍心倏然撒手,离我们而去呢?  无常。  恩师的谆谆教诲不断闪现,我的泪水开始止不
期刊
在曲艺发展史中,城市几乎培育了河南坠子乃至曲艺所有被称之为“大师”“大家”的人(诸如由河南走到北京成为山东快书艺术大师的高元钧等);然而,城市亦让许多有潜质的曲艺天才折断翱翔的翅膀,以至于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走向平庸。由此便觉得思考“河南坠子城市生存与发展”富有极其深刻的价值与极为不俗的意义。  我对河南坠子艺术了解不多,但家乡济南以演唱乔派河南坠子而享誉中国曲坛的郭文秋,她在濟南老百姓中间曾经
期刊
首期全国基层曲艺工作者培训班举办  8月25日至29日,首期全国基层曲艺工作者培训班在辽宁丹东举办。来自北京、广东、山东、青海、云南等17个省(区市)的50多名基层曲艺工作者代表与中国曲协会员乡村和城市社区曲艺工作站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班旨在激发广大基层曲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繁荣发展曲艺事业贡献力量。(曲讯)江苏省第四届少儿曲艺、喜剧小品邀请赛在淮安举行  8月27日,江苏省
期刊
两岸一家亲,中华曲艺情。9月1 3日上午,正逢中秋佳节之际,作为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活动内容之一的互惠互融——共建两岸曲艺命运共同体研讨会在福建南安举办。中国曲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曲华江,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林瑞发,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许旭明,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忠溪,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昭昭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中国曲协、福建曲协、南安市各相关单位、媒
期刊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曲艺以其曲种形式的多样、表现题材的多元、艺术风格的多姿、传播接受的多向,不断丰富和繁荣着中华曲艺的百花园。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既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问题,又因其独特的民族基因和“少数”特质,在兼顾民族个性与国家共性,既表达族群特色又反映普遍追求等问题上,对曲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间的辩证关系值
期刊
粤曲是用广府民系的主要方言粤语进行表演的曲艺品种。其曲调、唱腔与广东音乐浑然一体,兼纳其他姊妹艺术精华,历经磨砺,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技艺精湛、富有内涵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岭南风格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2011年5月23日,粤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曲随着岭南民众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曲艺曲种之一,在海内外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粤曲爱好者志同道合,自
期刊
苏北琴书,原名“扬琴”或“洋琴”,民间惯称“打蛮琴”。流传于江苏淮阴、徐州、连云港以及皖北、鲁南等地区,清同治年间形成于苏北宿迁、泗洪、睢宁一带。据有关资料,“琴书最初流行于淮河中下游淮阴、蚌埠一带,1889年山东诸城艺人朱西太到江苏宿迁学艺,带回了《洞宾戏牡丹》,发展了山东琴书……。”①明末清初,淮阴西部的宿迁、泗洪、睢宁一带流行一些民间小曲,伴奏乐器是坠胡、木板,后配上扬琴,原为群众自娱的文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