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时间。没有学生真正的发展,课程改革是无效的改革。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育者都应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现行教学中传统色彩仍然较浓,仍在注重着“师道尊严”,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更是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
二、不断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别学生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我认为是他們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和爱好。为此,在教学中要常注意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入一个“问题”的世界里,使他们总是在“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取得独自发现结论的喜悦的鼓舞下,他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该做什么,怎么样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学生把两个方程相减先消去y,有一位同学却想出先把第二个方程变化为2x+(x+y)=17,再由第一个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自主探索,就不会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说,课堂上,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钻研;二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摩、动口表达的适度空间。自主探索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的环节,而合作交流则不然,合作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教学难点,完成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也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无论是自主探索还是合作交流,都需要老师的适当指导才能达到有效学习,否则,任由学生“自主”的课堂,只能表现为看似活跃,其实低效的课堂。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克和千克》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老师话音刚落,小组内便忙活起来,同学们开始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好不容易意见达成一致后,一些人开始称物体的重量,而另一些人却在那儿讲闲话,摆弄天平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杂乱无章的状况下进行着……。这样的课堂,缺少老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忽略了合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案例中,如果老师能够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如果组长能够控制全组,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并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发展,那么,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提高,学生的交流才会有实效。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如学生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在形成某种个性特征、提高每个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师生用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师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消耗最少的物资和经费等等。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现行教学中传统色彩仍然较浓,仍在注重着“师道尊严”,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更是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
二、不断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别学生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我认为是他們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数学没有兴趣和爱好。为此,在教学中要常注意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入一个“问题”的世界里,使他们总是在“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取得独自发现结论的喜悦的鼓舞下,他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该做什么,怎么样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学生把两个方程相减先消去y,有一位同学却想出先把第二个方程变化为2x+(x+y)=17,再由第一个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自主探索,就不会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说,课堂上,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钻研;二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摩、动口表达的适度空间。自主探索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的环节,而合作交流则不然,合作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教学难点,完成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也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无论是自主探索还是合作交流,都需要老师的适当指导才能达到有效学习,否则,任由学生“自主”的课堂,只能表现为看似活跃,其实低效的课堂。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克和千克》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老师话音刚落,小组内便忙活起来,同学们开始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好不容易意见达成一致后,一些人开始称物体的重量,而另一些人却在那儿讲闲话,摆弄天平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杂乱无章的状况下进行着……。这样的课堂,缺少老师正确的组织和引导,忽略了合作的质量和效果。本案例中,如果老师能够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如果组长能够控制全组,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并掌握交流的顺序和讨论的节奏,做好记录,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发展,那么,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提高,学生的交流才会有实效。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