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非食色游戏

来源 :名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hor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宏非的事业基础,
  都构筑在嘴上,
  写美食而成美食家,
  攒饭局谈笑而成社交家,
  如今转而写专栏剖析情感,
  由美味而风月,
  顺水推舟。
  
  沈宏非这么描述他自己,你爱信不信。“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其低下的执行能力之间挣扎的人。对,我是个对自己很不满意的人。”剩下的概括词儿还有悲观主义者,失败者,宿命论者。不管是写“食”,还是写“色”,在沈宏非看来,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
  这位写饮食男女的馋宗大师,激扬文字向来洋洋洒洒,而且享有最佳声誉,绝不拖稿,侃侃而谈说自己,他却惜字如金。
  他表示,自己对生活一点都不讲究,和真细致的人比起来,简直算是粗人—可是为什么穿着定制的白衬衣?因为买不着合身的;为什么玩烟斗?因为想戒烟,但后来烟没戒掉,烟斗又玩上了;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打理自己的胡子造型?因为剃了就会感冒!真讲究还是真不讲究?你爱信不信。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才子,现在的金牌专栏,被好友小宝称为,“有道是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有专栏处有宏非”的风月大师,沈宏非用文字建构了一个“食色生活家”的形象。但是,文字总给人带来错误的幻觉—比如沈爷虽然写过不少情感专栏,简直是男版《欲望都市》,但其实就谈过一次恋爱,现在和初恋女友都奔着银婚去了。
  
  馋宗修行之路
  1979年,少年沈宏非写了篇纪念张志新的文章,获得了《青年报》举办的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第一名,保送上了暨南大学新闻系。“作文比赛一等奖,相当于那个年代的韩寒吧?”,“差不多,但是含金量没他那么高。”
  拿到录取通知书,沈宏非心花怒放—老子这下终于可以放开谈恋爱了!
  在沈宏非的记忆里,80年代的广州很好—有各种各样的进口食品,流行音乐,同学里有日本来的、有台湾来的,暨大是侨校,侨校的传统就是教学品质一般,生活设施倍儿好。
  但那时候沈宏非没顾上享受广州美食,“年轻人不大关注吃的,能吃饱就行。年轻人关注的就是人,自我。”之前在上海的时候,沈宏非玩蛐蛐,玩音乐,玩摄影,上大学主要是跟人玩,谈恋爱。
  80年代初,《上海文学》编辑了一本《百家诗会选编》,其中有首《美丽的红蜻蜓》:“我有过童年/却没有天真……呵/我是怎么样机械地把手高举/跟着众人高呼那莫名其妙的口号……做一个天真的孩子,这个幻想/已经如梦一样地破灭……”作者有个女性化的名字——沈宏菲。后来女朋友追到了,诗也不写了。在大学学了四年政策,理论水平堪比省级党报主编,毕业之后,沈宏非一本正经地做起了最严肃的报道门类—时政新闻。
  现在和过去唯一的相像或许只有形象,“胡子是上大学就开始留的,我们那个年代的范儿是要弄老成的、艺术的。你看《编辑部的故事》,很多骗子导演都是这个造型,学校里都流行这个。”当时毛发生长没有这么厉害,沈宏非天天用酒精擦。时间长了之后,也想过改造型,但发现有问题,全都剪了,老爱感冒。“这个好处是没有人说我老,因为很久以前就有人说过了。”
  沈宏非是在成为自由撰稿人之后开始写美食专栏的,“我当时为什么写美食专栏?就是因为这些朋友老在一起吃饭,这报纸要改版说需要一个美食专栏,大家说就你写吧,认为我交稿还比较准时,半推半就就开始了。我不能算是懂吃的,我还是跟厨艺、制作保持距离”。在上海,沈宏非三个字是餐饮界响当当的名头,各餐馆见其前来,都要嘱大厨拿出看家手艺,竭诚招呼,而且经常不好意思要钱。品评人事颇为苛刻的陈丹青说,沈宏非的美食文章是一绝:“寓教益于戏说,显器识于扯谈。玩弄字词,游刃有余,好比天生的画家随便撩撩都好看。” “阅”菜无数,兼有毒舌、妙笔,写美食不久,就顺理成章成了“馋宗大师”。
  掌舵《天下美食》杂志的时候,沈宏非曾在上海设私房小餐厅,就在杂志社楼下,并不对外营业,只招呼私淑好友,地方不大,仅可供十人吃喝,设备却专业,从炉具到炊具,都是上选,食客更是了得,往来无白丁,王朔、王安忆、蔡澜、陈村,都是旁人谒见一面也难的妙人,沈宏非还有本事撺掇得他们洗手做羹汤,比如王安忆就曾在此亲自下厨料理大闸蟹款待众人。这小餐厅有“味觉实验室”之实,沈宏非自己却从不下厨,多假手他人,在他看来,好吃未必要近庖厨,不是中国文人的沙文主义思想作祟,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写美食多年,味蕾已经不那么容易被打动,出席的饭局,已是半为社交,半为吃,如今的他,常在微博上图文并茂引逗众人:开始怀念今天的午饭之莼菜鸽蛋;开始怀念今天的午饭之油爆虾;开始怀念今天的午饭之蜜汁火方……引来口水无数,自己却有了意兴阑珊的意思,说“我现在去吃饭,乐趣不大。”被问及改变他生活的技术,答曰nespresso奶泡机,不为喝咖啡,只为了丰富美妙、新鲜热乎的奶泡,这位号称不爱吃的美食家,依然重视味觉周遭的每个小细节。
  
  男女痴恨本是人生春膳
  在美食界成名之后,沈宏非继续向情感界迈进,由美食而风月,正所谓人间有味是男女,推出了新书《痴男怨女问沈爷》。在好友毛尖看来,《痴男怨女问沈爷》是一本现实主义杰作:出场人物近百,面子上是情色问题,骨子里是人间喜剧,而沈爷的好处是,他绝不姑息小资和浪漫,对于那些自以为在爱情和婚姻之间纠结的大小女生,他都当头棒喝:“这位小三!”“这位剩女!”言辞辛辣,抨击贬损,毫不留情。
  沈宏非自己没经历过太多情感问题,自称不是情场老手,只是性喜八卦,多年开专栏纸上谈兵,他很坦然,“如果厨师相当于电影导演,写饮食充其量就是个写影评的,影评人大多不会拍电影。”情感专栏作家,在个人经历上大多也没什么花头,所以他给自己的定位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而是一个算命的,而且是一种特别不靠谱的、特别低级的,在街上摆摊设档,见风使舵,察言观色那种。“其实我也不大懂,你随便跟我说点什么,我就瞎给你忽悠一顿,我忽悠的东西基本是我自己的经验以及我对你一些察言观色的东西。要是真能解决问题,那可是不幸中的万幸。”也难怪,沈爷剖析他人情事,如老饕剥壳剔蟹,兴致昂然,追根揭底,宗旨却是娱乐,“把你不高兴的事,说出来让我们高兴一下。”
  现实和文字总是两码事。几年前也传出过沈宏非要开餐馆的消息,名字都起好了,叫“西红柿炒自己”,但最终不了了之。“开餐厅细节特别多,这个我脑袋擅长,行动不行。而且餐厅需要团队协作,我也干不了。我作为一个评论者,还是不要介入了。”
  沈宏非最拿手的是开一个“传说中的餐厅”—找一个特别好的地儿,让大家出去放风,说多好吃多好吃,然后自己天天坐在门口,不让别人进来,制造悬念,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
  沈宏非一点不觉得自己生活闲散,“没有,我很累的。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欠谁多少字。我只是不用打卡而已,我心里有一个打卡机。”每天早上,沈宏非9点钟起床,吃完早饭,就开始无休止地写稿子。作为一个处女座,他擅长准时完成答应别人的事儿和焦虑。原来也晚上写,后来觉得这么晚了在家里写东西很苦;原来还觉得自己是个搞创作的,现在就觉得自己是个交活的。“每天一篇,不能有搞创作的心态。”
  就像揭穿所有感情问题外面的社会化外衣一样,沈宏非也试图打破自己身上的媒体想象,“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媒体制造出来的。就好像舒国治老师,所有媒体只想问他一个问题,你不上班,为什么活得那么好。其实他也有苦恼,柴米油盐都一样。”在沈宏非看来,所有人对彼此的生活都是有误解的,或许没有小孩,人生大概可以算个账,但是他还要再等女儿几年。
  
  回到明朝
  小宝曾写道,“文章为世人所重,日子无衣食之忧,常有文酒之会,那才是沈公的极乐天堂……从一点私心出发,科举制度实在不应废除。有科举制度在,文章取士,沈公40岁前必中进士。”
  但是真问到沈宏非是否有生不逢时之感,他身为处女座的务实之感又表露无遗,“你要是把我写成一个古代人,我可不能接受了。没有人经历过古代,那纯粹是一种想象。我觉得基本上有一个规律,距离100年的历史,容易造成一种审美,变成一种美学。像现在大家都喜欢民国的东西,就是因为上面附着很多想象。”
  看国产电视剧的时候,沈宏非经常会流泪,因为他们煽情煽的很低级,所以就会哭。但是在写作上,他的路数是《上流社会知识竞赛》一类,谈到培养文字的趣味感,他又回到了明朝,建议少看现在的书,都太一本正经了,“我的一些语言、语感的来源,更多还是传统戏剧,我非常喜欢传统戏剧,京戏里面那些人怎么说话的,以及评书里的人怎么说话。”另外就是多读明清文学,明代的书会写一些特别无聊的事情,比方说研究怎么吃饭,怎么种花,落点比较小。倒是市井之中有滋味。
  到底是正经还是不正经?玩世不恭还是悲观主义?所有回答都在文字游戏中远去。还是在嬉笑怒骂中做一个不靠谱的黄粱一梦:要是我生活在明朝,以我这种偏科这么厉害的人,既然不考数学,应该可以考个小功名,弄个小官。然后和别人意见不合,愤然辞官,回到乡下,薄有田产。我当官的时候,大概接受了一点小贿赂,不会两袖清风,回来后造个园子,三妻四妾的,大概就这样吧,然后给后世留下一部随园食单。
其他文献
前门附近的大外廊营胡同最近比往日热闹得多,从夏天开始,这片曾生产反馈线圈的继电厂为中心的小区域涌入了大量陌生的面孔,从穿衣打扮上来看,他们太潮了,很明显不是这里的居住者。让老胡同涌入新面孔的,是NOTCH北欧艺术节。    大栅栏里的创意展  北欧艺术节在华举办已有六年,最初名为北欧音乐节,注重推介北欧原创音乐,在京沪广举办现场演出,经过逐年发展,现在则拓展为涵盖音乐、艺术和设计的多维展览,参与到
期刊
11月初有二十多部电影陆续上映,除了《星空》《转山》等口碑好但票房少的国产片,  已经登陆的《猩球崛起》《不明身份》《铁甲钢拳》《丁丁历险记》等引进片,攻势太过猛烈。  为求130亿目标而在本月排下如此多大片,让华语小片日子很不好过,市场颓势必延续至年底,因此眼下也成为国产片的全年缩影。就在此时,一部名叫《Hello,树先生!》的怪片走进场,  演员组合怪、题材怪、市场定位更令人一头雾水。  王宝
期刊
从上海到北京,中文版《妈妈咪呀!》的舞台上,  沈小岑是最出挑的一个。这并不是因为演出时她头上的那顶金黄色的假发价值3000欧元,而是因为气场。她会送给每一个来采访她的人一支圆珠笔,  笔杆中藏着一个卷轴,拉开是她个人网站的网址和图片。  她声音洪亮、动作夸张,喜欢说“不得了”。她说这就是她的性格,大大咧咧、不是很精明,但自由、感性、纯粹,“就是和别的人不太一样,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一样”。  
期刊
近日, 一个名为“关系”的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包括向京、蒋志、邱志杰在内的13位艺术家参展,庞大的装置作品占据了三个展馆。看上去这是个普通的当代艺术展览,不同的是,这个展览的全部支出是由摩根大通这个看似与艺术没有关系的公司来支付的。  今日美术馆作为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纯民间美术馆,是如何游走于艺术与品牌之间,用“赞助”支撑“展览”,维持纯学术的经营,馆长张子康
期刊
Twitter想进中国—这是一个用脚趾都能看出来的情况。最近Twitter的创始人多尔西抱怨说,中国没有给twitter机会。因为如果一家公司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又怎能赌他的输赢。  对于多尔西来说,中国市场的确意义重大,这里有超过4.5亿的网民,有2亿多人自己有博客或者微博,许多人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了1个小时。如果把这一切都算给Twitter,或者分一半给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估计就会产
期刊
《新京报》经济新闻编辑,  洞悉产业内外  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理性预期学派”在经济学流派中,被称为是新古典派经济学2.0版。而新古典派,与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学派观点对立。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因此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期刊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而不同于卡夫卡《变形记》的是,所有关于穿越的故事都是一个美梦。被频繁加班和男友劈腿逼成泼妇的普通白领张晓,在一次车祸之后发现自己成为了马尔泰·若曦,住在八王爷的府上。这就是“清穿”电视剧《步步惊心》的开头。  电视剧《宫》和《步步惊心》的热播掀起了一阵“清穿”风潮。作为类型文学,清朝穿越小说从2004年开始就在网上
期刊
FAMOUS:2003年您曾造访过上海。时隔8年,上海对您而言变化大吗?  Vivienne Westwood:我确实来过上海,但是说实话,对于上一次的行程我都忘得差不多了。不过我记得那一次我去参观了上海博物馆。那时上海博物馆刚刚落成,里面的展品美极了。这一次,我又重新造访了上海博物馆,那里精美绝伦的中国画和瓷器让我印象深刻。  FAMOUS:请问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Vivienne West
期刊
他们聚集在语音频道上,他们攻击商城其他卖家,  他们是淘宝商城中小商家,马云的妥协和安抚并没有让他们平息,  他们觉得,这充其量是个“死缓”。  反抗  “我在飞机上听了一首歌,叫做《我爱的人伤我最深》,我在手上写了五个‘忍’字,提醒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马云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听到昔日偶像这番话,台下的年轻人摇了摇头,他心里的忍字比马云写在手上的多得多。这位年轻人在YY语音“网商维
期刊
引起喧嚣的绯闻事件已经远去,  担纲主演的《白鹿原》还未上映,  张雨绮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等着盛开。  这是段还没那么确定的日子,她说,不着急。  还没进屋,就听见张雨绮的笑声。  围着一群人,她坐在中心,驼色大毛衣滑落,露出半个肩,对着镜子也丝毫没发现,天然享受热闹。照旧说笑,声音暗哑,山东大妞的利落爽气,叫人舒服。  过去的一年于她是多事之秋,她认真答:“我想来想去,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可难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