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庐陵美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梦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13亿中国人实现共同发展、共享改革成果。从理论逻辑到现实需要,都必须解决好贫困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这是美丽的梦想,这是甩掉千年旧梦的起点。
  然而,梦想的实现取决于梦想是否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是梦想还是空想、幻想,同样取决于实现梦想的机会和条件。
  近年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总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扶贫工作的不同目标,这些目标始终以改善民生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不同阶段不断赋予扶贫工作新的内涵,既始终得到了干部群众、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支持,有效汇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也把扶贫工作密切融入了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使扶贫工作拓展出了广阔的空间,为贫困地区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个人梦”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并搭好了平台。
  其中把搬迁扶贫作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加快城镇人口集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四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吉安市市委书记王萍表示,移民搬迁,事关大局,事关稳定,事关民生。扶贫越深入,越要注重以人为本,中国梦,应该属于每一个老百姓,广大干部群众要团结一心,努力用扶贫攻坚的实际成效添彩伟大“中国梦”。
  强化领导 高位推动
  吉安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巴庚明上任时间虽不长,但因为有多年在基层分管扶贫工作的经验,谈到扶贫工作深有感触。他说,扶贫工作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老百姓来说是大事,关系切身利益,作为扶贫人,要尽可能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扶贫移民工作者的中国梦就是帮助贫困群众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圆他们的脱贫梦、致富梦、小康梦。
  巴庚明介绍,今年吉安市搬迁扶贫工作力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年,得到了省扶贫和移民办领导的高度认可,章康华主任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各地借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部署、过问搬迁扶贫工作成为吉安市今年最大的工作亮点。市委书记王萍、市长胡世忠亲自推动搬迁扶贫工作,亲自部署安排县(市、区)负责人赴省内外参观学习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和城乡一体发展;市委办和政府办专门下文布置、强调搬迁扶贫工作,并指导市、县搬迁移民进程靠园规划,提出搬迁扶贫工作要求。
  据了解,目前吉安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搬迁扶贫工作。遂川、万安、吉安县等多个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指挥长的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由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遂川县移民小区建设全面启动,县委书记亲自调度1000万资金启动工业园安置小区建设;规划用地1009亩、安置园区移民5千户2万人。目前已平整土地130亩,计划建设公寓楼房18栋,用于安置今年移民搬迁的2000人。万安县着手全县区域规划移民搬迁工作,采取分期征地实施的办法,规划8年移民安置用地3000亩,安置搬迁移民3万人;今年在工业园区已拿出200套公租房用于搬迁移民安置;在城区黄金地段已经征地100亩,用于建设公寓楼房,计划安置移民2000人。吉安县今年安排建设4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已着手规划靠园移民搬迁项目用地200亩,安置搬迁移民2000人;8年规划搬迁移民3万人。井冈山、永新等地也都在抓紧规划和建设进城靠园的移民安置区。
  “庐陵之美在于干,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投入。”在采访中,巴庚明强调,做好搬迁移民工作要认真贯彻王萍书记提出的“积极与稳妥”精神,在高位推动的同时,结合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贫困群众充分参与,公平分享,增收脱贫。
  遂川县:打造移民搬迁项目试验区
  作为今年全省移民进城靠园四个试点县之一,遂川县是记者此次采访的第一站。
  遂川县县委书记张平亮告诉记者,扶贫的目标是老百姓脱贫致富,难点重点都在老百姓。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遂川仍然是吉安市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区之一。扶贫攻坚的任务重、压力大,但加快脱贫致富的机遇多、前景好,群众实现梦想的愿景强、标准高。
  眼下,多数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瓶颈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还是有一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贫困死角”,基础设施瓶颈卡住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脖子”。搬迁扶贫是现实的选择。但缺地、缺钱,怎么搬?往哪搬?搬下来后,如何脱贫致富?这些都是遂川县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遂川把移民搬迁扶贫试验区建设作为从根本上改变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以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最快的进度鼓励引导移民进园。移民进园群众在享受原有移民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享受新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补助标准,享受拆迁补偿,享受购房优惠,享受社会保障,给予就业扶持,并提供金融服务等。
  7月9日,遂川县召开扶贫攻坚暨移民搬迁扶贫试验区建设千人动员大会,举全县之力,做好移民搬迁工作。遂川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参加会议,并邀请了省直2个片区扶贫攻坚帮扶单位、6个定点扶贫单位工作组组长;市直36个定点扶贫单位工作组组长、10位定点扶贫后备干部参加。
  张平亮表示,要凝聚扶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正能量,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必须重点抓好“六个结合”,实现“六个促进”:即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促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收入增加;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促进贫困乡村富民产业全面覆盖;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促进贫困群众加速向城镇居民转变;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贫困乡村发展统筹推进。
  目前,遂川县规划在工业园区东区,从2013年到2017年,利用五年时间,建一个能容纳2万人的移民集中安置区,并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贸市场等设施,改善移民生活,方便移民就业。
其他文献
今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1985年11月中下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来到江西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在南昌,他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和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听取省委常委会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在吉安、赣州、抚州,他行程1280公里,听取三个地委以及所属的井冈山、宁冈、遂川、兴国、瑞金、广昌、南城七个县、市委负责同志工作汇报,同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座谈,
期刊
提 要 20世纪50年代,广东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建设了一批水利工程。在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背景下,河源新丰江地区仅用一年左右时间转移11万水库农村移民。以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岐岗新丰江水库移民村近50年的发展经验为例,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其因地制宜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水库农村移民;发展经验新丰江水库岐岗  作者简介谢英美(1994—),女,广东惠
期刊
提 要 绍兴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三种模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从更宏大的背景看绍兴三种村民自治模式的成功与不足,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力培育与路径选择方面都有启发意义。文章认为可以从农村基层群众、党与国家、村两委干部、相关理论工作者四个方面的主体着手培育动力,依靠制度发展的路径,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 农村基层民主;动力;路径  作者简介晏 东(1980—),
期刊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定点帮扶瑞金市武阳镇石阔村,一年多来,方大特钢公司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领导重视 落实责任  方大特钢公司为扎实有效开展好扶贫工作,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为组长,总经理、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公司班子会议,对扶贫工作进行总体布置,制定
期刊
78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会昌人民创造光辉业绩彪炳史册,一代伟人毛泽东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78年后的今天,会昌作为中央苏区全红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如何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重铸辉煌,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对此,笔者就做好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攻坚思想理念,着力营造扶贫开发新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
期刊
自国家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兴国这个革命老区先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别是被列入全国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和省定“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县以来,兴国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努力构建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及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全面掀起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回顾过去,肯定成绩,兴国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1、全力推进整村
期刊
“乐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罗霄山脉特困片区县,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县,享受多项国家优惠政策,随着抚(州)——吉(安)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区位条件将得到历史性改变,一定要抢抓机遇,发展大工业、建设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力争2—3年乐安必须有一个明显变化”,这是2012年4月6日胡幼桃副省长在乐安县党政班子座谈会上掷地.有声的讲话。  2012年开始,江西省实行“四个一”组合式扶贫,集中支持国定、省
期刊
2013年6月26日,带着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老区的关怀,江西省副省长谢茹轻车简从,再次来到南康市调研。当她走进贫困村小安村时,发现早这已不是当初的小安村了,曲长的鹅卵石村道循环路,整齐明亮的小洋楼,设施齐全的健身休闲广场,还有翡绿的竹林,清澈的小溪;当她再次走访刘新树、谭小英、刘小红等贫困户时,发现他们如今都有了自己的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小安村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南康市整
期刊
张坑村地处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北部偏远山区,海拔300多米,距离县城44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235户,共866人。党员24名。国土面积以山林、荒地为主,共9000余亩。大部分为公益林地。水田仅340亩,且耕种困难,旱地210亩,水面面积30余亩。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青壮劳力在外务工,村内无学校、商店、卫生所等便民服务设施。2011年度被列为江西省“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村。  自2011年12
期刊
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政策以后,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坚持以扶助万安扶贫开发为己任,多次带领工作组来到万安,走村入户,访民生、问需求、谋对策,足迹遍布万安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在探究贫困根源、寻找脱贫举措的同时,还切实要求万安县的领导干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力量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  “身”入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