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自噬现象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方法 以初诊及新发作的活动性SLE患者20例为病例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并利用贴壁法除去单核细胞.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PB
【机 构】
:
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51063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自噬现象并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方法 以初诊及新发作的活动性SLE患者20例为病例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并利用贴壁法除去单核细胞.运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PBMC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LC3)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TEM发现活动性SLE患者PBMC中存在自噬现象;Beclinl和MAPLC3 mRNA在活动性SLE患者表达量均增高,且分别较RA组和健康对照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PBMC存在自噬现象,且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和RA组增强,这可能与SLE的发生、发展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改进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增加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或)保留类风湿结节或放射学改变等,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标准(分别称为RA-6、RA-7以及RA-8)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2006-2008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具有关节症状的患者604例,其中,RA患者312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92例.在总结患者临床和实验室
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IIM)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未知因素引起的肌肉炎症导致的慢性肌无力.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血清中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活检肌肉有炎性改变和一些患者中出现特征性的皮疹.IIM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是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现在的观点认为遗传因素自身不足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vthematosus,SLE)患者14%~75%可有神经系统病变或精神障碍,即神经精神性SLE(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虽然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了对NPSLE的19条分类定义,对临床诊疗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1],但无一项是NPSLE所特异的,目前对该组疾病的诊断仍较困难。
患者男,32岁.2002年因"反复口腔溃疡、眼炎、阴茎溃疡、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及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根据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确诊为BD,予泼尼松、甲氨蝶呤等口服,患者因病情无明显改善遂自行停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因左眼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落,视力进行性下降至2004年左眼失明.2009年1月,患者出现左下肢乏力,行走欠利,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及
患者女,39岁.2005年始出现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逐渐出现双肩、肘、腕、膝、踝等关节肿痛,伴晨僵>1 h.在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100 mm/1 h,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给予泼尼松10mg,每日1次、甲氨蝶呤(MIX)10 mg,每周1次治疗,关节痛仍反复发
患者女,4岁.因右膝关节肿痛5个月余人院.于5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膝肿痛,无发热,无皮肤损害.当地医院行右膝B超显示:右膝上方低回声团块.滑液穿刺后镜检显示:少量淋巴细胞,良性可能性大.口服克拉霉索无效,肿痛逐渐加重,活动受限.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右膝部囊性占位.于3个月前行"右膝部肿物切除术",见肿物位于髌上囊内,3 cm×2 cm大小,边界清,呈乳白色,质地较脆,与滑膜轻度粘连。
1997年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发现启动了1999年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RANK系统的确立,骨骼通过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来保持其动态平衡,OC是骨吸收的唯一细胞,它的增多或活性增强就会引起一些骨破坏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OP)、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类风湿关节炎(RA)的骨破坏、肿瘤骨转移导致的骨破坏等].OP
目的 总结复发性多软骨炎(RP)的临床表现以及气道受累的特点和治疗策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RP合并严重气管狭窄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33岁女性,以咳嗽、声嘶、气短起病,3个月后确诊RP,此时已经出现严重的气管狭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RP出现呼吸道受累并不少见,部分患者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应高度重视RP气道受累的早期诊治.否则预后不良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辅助性T(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和IL-27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5例SLE患者及32名健康人血浆IL-17、IL-22、IL-23和IL-27水平,分析它们之间及其与疾病活动和临床特征的关系.2组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显著特点之一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凋亡细胞清除障碍而导致自身抗原暴露、积聚,进而被自身反应性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有关.凋亡细胞的清除可能由具有吞噬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