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39岁.2005年始出现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逐渐出现双肩、肘、腕、膝、踝等关节肿痛,伴晨僵>1 h.在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100 mm/1 h,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给予泼尼松10mg,每日1次、甲氨蝶呤(MIX)10 mg,每周1次治疗,关节痛仍反复发
【机 构】
: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9岁.2005年始出现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并逐渐出现双肩、肘、腕、膝、踝等关节肿痛,伴晨僵>1 h.在当地医院查类风湿因子(RF)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100 mm/1 h,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给予泼尼松10mg,每日1次、甲氨蝶呤(MIX)10 mg,每周1次治疗,关节痛仍反复发作,伴有肿胀和功能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其他文献
1 概述 斯蒂尔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的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 AOSD).本病曾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1987年以后统一称为AOSD。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菌种、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2006年住院治疗的1466例SLE患者中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1例SLE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隐球菌和曲霉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次为脑膜和血液.本组病例巾死亡10例,病死率达20%.曲霉菌感染者病死率高达4/5.低
编辑同志:在英语中有很多单词是复合词,医学英语中尤为多见。“pro-”作为前缀,在英汉医学词典的翻译是“前,在前,原”。因此以下翻译是合适的:“pro-interleukin 18”是“白细胞介素18前体”,“pro-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是“前金属蛋白酶9”……但“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在国内常被许多学者翻译为“前炎症(细胞)因子”似有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l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以B细胞活化增殖、T细胞功能缺陷、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及多器官系统受累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s2O3,ATO)对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神经激肽A(NKA)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BXSB狼疮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ATO组.常规检验治疗前后小鼠的血生化指标、组织化学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NKA及肾组织中NKA mR
在过去30年中,有关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均提示:TNF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在RA的临床治疗中,抗TNF制剂所取得的显著疗效也均表明TNF在RA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的 改进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增加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或)保留类风湿结节或放射学改变等,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标准(分别称为RA-6、RA-7以及RA-8)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2006-2008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具有关节症状的患者604例,其中,RA患者312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92例.在总结患者临床和实验室
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IIM)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未知因素引起的肌肉炎症导致的慢性肌无力.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血清中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活检肌肉有炎性改变和一些患者中出现特征性的皮疹.IIM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是有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现在的观点认为遗传因素自身不足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vthematosus,SLE)患者14%~75%可有神经系统病变或精神障碍,即神经精神性SLE(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虽然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提出了对NPSLE的19条分类定义,对临床诊疗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1],但无一项是NPSLE所特异的,目前对该组疾病的诊断仍较困难。
患者男,32岁.2002年因"反复口腔溃疡、眼炎、阴茎溃疡、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及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根据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确诊为BD,予泼尼松、甲氨蝶呤等口服,患者因病情无明显改善遂自行停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因左眼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落,视力进行性下降至2004年左眼失明.2009年1月,患者出现左下肢乏力,行走欠利,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