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克苏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重要通道之一,汉称北道,后称中道。阿克苏地区文化遗产丰富,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古国”遗址在库车县境内,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喇千佛洞等石窟寺群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还有著名的昭怙厘大寺、汉代烽燧、古代冶炼遗址、伊斯兰教遗址库车大寺等,以及图地旦古城遗址、黄宫古城遗址、喀拉玛克沁古城、图鲁克旦木古堡等。
阿克苏地区是自治区文物大区之一,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地方珍贵文物的修缮和保护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06年阿克苏地区10处大遗址(克孜尔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托呼拉克艾肯石窟、玛扎伯赫石窟、阿艾石窟)被列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2007年由国家拨付314万元用于阿克苏地区1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10处大遗址的保护规划已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的评审,大遗址的保护维修方案已编制完成,保护维修工程将开始实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于2006年开始实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其中吐鲁番和阿克苏地区是项目申报中的重点区域,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苏巴什佛寺遗址、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石窟被列入申报预备名单。2008年5月,这四处遗产点申遗文本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根据申遗对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目前申遗地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按照自治区申遗工作要求,进行展示设施建设,保证这四处遗产点对外展示开放。当地政府根据此次申遗工作的要求,先后出台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库木吐喇千佛洞保护管理办法》和《森木塞姆石窟保护管理方法》,对遗产点建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申遗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与此同时,自治区文物局投入文物维护专项工作经费,近几年来先后落实了乌什县钟鼓楼的落架维修工程、新和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护维修工程及库车大寺等古建筑维修资金。确保了地区文物保护管理事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根据自治区文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对地区境内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认真挑选,选出31处遗址作为第六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预备单位,其中30处遗址于200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对温宿县境内的汉代包孜东古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抢救性发掘墓葬2座,清理被盗、被破坏墓葬3座,出土各类文物20余件。新和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护维修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投入150万元用于古城的围栏和看护房建设。相继完成了温宿县包孜东古墓葬群保护围栏工程建设、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来合买协尔古城、羊达克库都克烽燧、乌什喀特古城的围栏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库车县近年来由县政府投资先后抢救维修了库车大寺、库车县旧衙署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期正在进行默拉纳·额西丁玛扎的保护维修工程方案设计。新和县由县政府投资对县域境内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奇喀特古城、克斯勒协尔古城进行了保护围栏建设,并对古城内的农田通过置换、补偿等方式退耕,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沙雅县由县财政投资,对艾吉娜姆古墓葬群、乌什卡特古城进行围栏建设,加强了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阿克苏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2007年9月全面开展。地区文物局在新和县举办了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暨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培训班,各县(市)文物工作人员28人参加了培训。2008年4月,文物普查全面进入第二阶段——田野文物遗址的实地调查。截止2009年12月,阿克苏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田野文物遗址的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84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60处,复查324处。普查遗址资料、数据录入、整理和上报及长城资源调查数据的登录、整理工作也全面完成。此次调查中,共调查登录长城文物点56处,其中关堡遗址12处,烽火台44处。普查工作做到了全覆盖、全到达,普查覆盖率和到达率均达到了100%的要求,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文物普查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地区各县(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的“四有”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新和县、沙雅县、阿瓦提县对在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及时报请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国家关于树立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规范性要求,从标志的尺寸、内容等方面严格规定,按国家统一标准规范执行。通过“三普”工作,完善和丰富已有和新发现的文物遗址的档案建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奠定基础,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
随着当地社会事业的发展,地区的博物馆建设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期。近年来,地区及各县先后新建博物馆、陈列馆4个,库车县晋十六国时期的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在建中,为地区弘扬历史文化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成为阿克苏地区对外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阿克苏博物馆建设是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阿克苏博物馆新馆位于阿克苏市西广场内,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5309平方米,总投资达4250万元。于2007年7月正式动工兴建,2009年1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个以展示阿克苏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为了增加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从2007年开始地区每年由财政拨付100万元的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阿克苏博物馆的文物征集。
自2008年4月实行免费开放以来,20余万观众走进博物馆,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地区文物藏品总计537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44件,三级文物59件,藏品的文本及电子档案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地区境内属国家珍贵文物定级藏品总数计257件(枚、套)。自2006年至2010年12月以来,地区文物局先后进行了21次大的文物征集活动,征集到珍贵的文物及新疆古代货币1032件(枚),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文物藏品展示内容。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地区各县市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文物保护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到学校、机关、部队进行宣传,上街发放宣传单,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做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咨询工作。5年来累计接待各界群众30余万人次。由地委宣传部外宣办牵头,地区文物局与外宣办联合出版了反映阿克苏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阿克苏文物图册》一书,较全面地展示了阿克苏“龟兹文化”的面貌,揭示了阿克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五年中,阿克苏地区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主体和博物馆展馆等重要区域的安全防范体系,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中陆续添置大量的符合要求及标准的安全、消防、监控及报警设施设备,并定期全面检查和维护。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危害文物犯罪的活动,遏制了文物单位或馆藏文物被盗被抢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阿克苏地区下辖八县一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8个。目前地区和库车、新和、拜城三个县升格成立了文物局,沙雅、温宿、乌什、柯坪、阿瓦提五个县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所,只有阿克苏市至今尚未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十一五”期间,地区文物局紧紧围绕文物工作的保护、利用、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加强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文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让文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文博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阿克苏地区是自治区文物大区之一,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地方珍贵文物的修缮和保护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06年阿克苏地区10处大遗址(克孜尔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托呼拉克艾肯石窟、玛扎伯赫石窟、阿艾石窟)被列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2007年由国家拨付314万元用于阿克苏地区1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10处大遗址的保护规划已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的评审,大遗址的保护维修方案已编制完成,保护维修工程将开始实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于2006年开始实施,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其中吐鲁番和阿克苏地区是项目申报中的重点区域,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库车县苏巴什佛寺遗址、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石窟被列入申报预备名单。2008年5月,这四处遗产点申遗文本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根据申遗对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目前申遗地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按照自治区申遗工作要求,进行展示设施建设,保证这四处遗产点对外展示开放。当地政府根据此次申遗工作的要求,先后出台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库木吐喇千佛洞保护管理办法》和《森木塞姆石窟保护管理方法》,对遗产点建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申遗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与此同时,自治区文物局投入文物维护专项工作经费,近几年来先后落实了乌什县钟鼓楼的落架维修工程、新和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护维修工程及库车大寺等古建筑维修资金。确保了地区文物保护管理事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根据自治区文物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对地区境内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认真挑选,选出31处遗址作为第六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预备单位,其中30处遗址于200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对温宿县境内的汉代包孜东古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抢救性发掘墓葬2座,清理被盗、被破坏墓葬3座,出土各类文物20余件。新和县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古斯巴西古城的保护维修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投入150万元用于古城的围栏和看护房建设。相继完成了温宿县包孜东古墓葬群保护围栏工程建设、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来合买协尔古城、羊达克库都克烽燧、乌什喀特古城的围栏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库车县近年来由县政府投资先后抢救维修了库车大寺、库车县旧衙署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期正在进行默拉纳·额西丁玛扎的保护维修工程方案设计。新和县由县政府投资对县域境内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奇喀特古城、克斯勒协尔古城进行了保护围栏建设,并对古城内的农田通过置换、补偿等方式退耕,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沙雅县由县财政投资,对艾吉娜姆古墓葬群、乌什卡特古城进行围栏建设,加强了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阿克苏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于2007年9月全面开展。地区文物局在新和县举办了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暨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培训班,各县(市)文物工作人员28人参加了培训。2008年4月,文物普查全面进入第二阶段——田野文物遗址的实地调查。截止2009年12月,阿克苏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田野文物遗址的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84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60处,复查324处。普查遗址资料、数据录入、整理和上报及长城资源调查数据的登录、整理工作也全面完成。此次调查中,共调查登录长城文物点56处,其中关堡遗址12处,烽火台44处。普查工作做到了全覆盖、全到达,普查覆盖率和到达率均达到了100%的要求,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文物普查验收专家组的验收。
地区各县(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的“四有”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新和县、沙雅县、阿瓦提县对在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及时报请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国家关于树立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规范性要求,从标志的尺寸、内容等方面严格规定,按国家统一标准规范执行。通过“三普”工作,完善和丰富已有和新发现的文物遗址的档案建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奠定基础,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
随着当地社会事业的发展,地区的博物馆建设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期。近年来,地区及各县先后新建博物馆、陈列馆4个,库车县晋十六国时期的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在建中,为地区弘扬历史文化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成为阿克苏地区对外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阿克苏博物馆建设是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阿克苏博物馆新馆位于阿克苏市西广场内,占地面积8.7亩,建筑面积5309平方米,总投资达4250万元。于2007年7月正式动工兴建,2009年1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个以展示阿克苏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为了增加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从2007年开始地区每年由财政拨付100万元的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阿克苏博物馆的文物征集。
自2008年4月实行免费开放以来,20余万观众走进博物馆,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地区文物藏品总计537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级文物44件,三级文物59件,藏品的文本及电子档案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地区境内属国家珍贵文物定级藏品总数计257件(枚、套)。自2006年至2010年12月以来,地区文物局先后进行了21次大的文物征集活动,征集到珍贵的文物及新疆古代货币1032件(枚),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文物藏品展示内容。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地区各县市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文物保护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到学校、机关、部队进行宣传,上街发放宣传单,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做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咨询工作。5年来累计接待各界群众30余万人次。由地委宣传部外宣办牵头,地区文物局与外宣办联合出版了反映阿克苏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阿克苏文物图册》一书,较全面地展示了阿克苏“龟兹文化”的面貌,揭示了阿克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过去的五年中,阿克苏地区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主体和博物馆展馆等重要区域的安全防范体系,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中陆续添置大量的符合要求及标准的安全、消防、监控及报警设施设备,并定期全面检查和维护。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危害文物犯罪的活动,遏制了文物单位或馆藏文物被盗被抢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阿克苏地区下辖八县一市,文物保护管理机构8个。目前地区和库车、新和、拜城三个县升格成立了文物局,沙雅、温宿、乌什、柯坪、阿瓦提五个县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所,只有阿克苏市至今尚未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十一五”期间,地区文物局紧紧围绕文物工作的保护、利用、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加强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文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让文博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文博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