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具有现实性,来源于现实生活。《指南》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关键词:故事剧;幼儿数学能力;发展
故事剧主题课程是我园的特色课程,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对故事剧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尝试将故事剧课程更有效地融合在各个领域中,以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班级故事剧为媒介,寻找适合开展数学活动的各项资源,通过游戏、故事或集体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明确故事剧中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利用幼儿已有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潜移性学习,不仅能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习得,而且更有助于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明确数学在故事剧主题中的地位,不是用故事剧纯粹教幼儿数学知识,而是让数学与故事剧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明白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很好解决故事剧问题的工具,这样教师才不会走偏方向。以故事剧为媒介的数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熟练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环境中,对原有的数学经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重新建构,培养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在故事剧彩排或表演中问题的能力。
二、善于挖掘故事剧中数学元素
我園中小班的故事剧表演是以优秀的绘本或故事为依托的,而如今的绘本质量都很高,一本看似简单的绘本往往都会融入多元的知识领域,体现了作者的精心设计的智慧。幼儿也许会在多次的阅读中突然发现某个有趣的数学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延伸活动,比如在小班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主要传达动物之间不同的本领和互相帮助的友谊情感,可是在某次自主阅读时有孩子发现了最后苹果树上的苹果全都不见,被小动物们一个一个摘走了,但他们没有发现苹果树上苹果的数量和小动物们的数量是一致的,于是教师开展了“认识1和许多”和“5以内数的排序”活动。例如“认识1和许多”的活动中,结合“摘苹果”的故事情节,幼儿扮演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人一个摘一个苹果,最后拥有了许多苹果,在“分苹果”中,许多的苹果被一个一个分给了小动物,在快乐的游戏表演中,幼儿自然习得“1和许多”的关系。在故事游戏表演情境下,自然地融入数学知识,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始于动作”这一心理特点。
当然,教师除了根据幼儿产生的兴趣生成相应的数学教育活动,也可以根据本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或者本阶段的数学重点有意识去挖掘绘本或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剧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中班数学知识“5以内的序数”时,教师与故事剧《月亮的味道》相结合,以动物们想去山顶品尝月亮的味道的故事情节为依托,先请幼儿认真观察动物们排队的队形,操作并记录动物们横向排列的顺序,判断谁是排第一个,谁是排第二个……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幼儿学会观察队伍的起始方向,掌握了序数知识,也为幼儿以后的故事剧表演积累了经验,不需要老师的语言强调,幼儿已能按照动物的出场顺序自觉排好队。
三、通过多渠道融入数学知识
在故事剧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活动,还有区域活动、故事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将正式的集体教学和非正式的小组及个别学习相结合,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学习的需要,而且更能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各种情境下尝试解决问题。“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在故事表演区里,我们通过图片的方法将表演需要的服装、道具等物品进行分类,幼儿表演每种动物的人数是不相同的,小班幼儿由于不会书写数字,他们采用画圆圈的方法记录人数,中大班会运用统计的方法将服道具的进行数量的记录,这样让表演区的规划更整洁,也加快了演出的准备速度。在小组活动中,还能有效发挥能力强幼儿的榜样作用,带领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弥补了集体教学无法顾全局的弊端。
四、实际情境中培养数学运用能力
在一般的数学活动中,主要是以单向授予为主,即使有幼儿操作探索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执行的,虽然现在的数学活动更关注了情境性和游戏性,但是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创设的虚拟情境和游戏中学习的,而以故事剧中的数学活动更多的需要幼儿独立或和同伴、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和积累经验,幼儿与同伴、材料有了更多的互动机会,需要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获得数学经验,同时又在真实的情境中去验证结果。在表演展示中,幼儿戴好头饰准备开始表演,可是谁要排第一个陷入僵局,有个女孩子提议说:“那我们就要比身高的方法,谁最矮就排在最前面。”身高差异大的幼儿,他们用目测的方法就确定了,可身高差异不明显的幼儿,他们用两两互相比身高的方法,最后确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在这次游戏中,他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出场的问题,不仅避免了同伴之间的纠纷,也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特别是我园大班的故事是以原创为主的,是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游戏中,幼儿是故事剧真正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表演故事剧,他们需要根据不同角色的数量制作相应数量的道具,并进行统计;他们需要用时间计算每一幕表演的时间,保证整个表演的统一和不超时;他们会利用对称、规律排序的方法制作表演道具,让道具看起来更美观;他们会利用幼儿园各种工具测量演员的身高、腰围等,以确定服装的大小……幼儿就是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提高自己数学运用能力,这远远比集体教学更有意义和价值。
五、树立正确的幼儿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推理性,为了让数学与故事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必须要准确地理解与掌握各种数学核心概念,掌握数学教育活动的核心概念是顺利而有效开展数学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指南》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数学需掌握的要点,树立正确的幼儿数学教育理念,才能保证数学在故事剧主题中不走偏。当然从目标体系建构上来看,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各年龄的目标应该是连贯并且重点突出的,所以需要老师有目的去设计相关的活动。例如同样是鼓励幼儿自主记录各个角色表演人数,小班幼儿会在每个角色后面贴相应数量的磁性贴,用“一对一”的数数方法记录角色人数,中班幼儿会用画圆圈或写数字记录角色人数,大班幼儿则能用统计、表格的方法记录。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学”,才能正确把握数学的实施方向,让故事剧成为提高幼儿数学能力的有效媒介。
以故事剧为媒介的数学活动,其材料的多样性和情境的真实性让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活动,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必定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度,所以幼儿必须协同解决问题,幼儿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当然在这一年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表现各不相同,特别是能力弱的孩子没法在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并不能摒弃一般的数学活动,应将两者相结合、互补,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经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志芬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关键词:故事剧;幼儿数学能力;发展
故事剧主题课程是我园的特色课程,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对故事剧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尝试将故事剧课程更有效地融合在各个领域中,以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班级故事剧为媒介,寻找适合开展数学活动的各项资源,通过游戏、故事或集体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明确故事剧中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利用幼儿已有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潜移性学习,不仅能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习得,而且更有助于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明确数学在故事剧主题中的地位,不是用故事剧纯粹教幼儿数学知识,而是让数学与故事剧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明白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很好解决故事剧问题的工具,这样教师才不会走偏方向。以故事剧为媒介的数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熟练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环境中,对原有的数学经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重新建构,培养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在故事剧彩排或表演中问题的能力。
二、善于挖掘故事剧中数学元素
我園中小班的故事剧表演是以优秀的绘本或故事为依托的,而如今的绘本质量都很高,一本看似简单的绘本往往都会融入多元的知识领域,体现了作者的精心设计的智慧。幼儿也许会在多次的阅读中突然发现某个有趣的数学点,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延伸活动,比如在小班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主要传达动物之间不同的本领和互相帮助的友谊情感,可是在某次自主阅读时有孩子发现了最后苹果树上的苹果全都不见,被小动物们一个一个摘走了,但他们没有发现苹果树上苹果的数量和小动物们的数量是一致的,于是教师开展了“认识1和许多”和“5以内数的排序”活动。例如“认识1和许多”的活动中,结合“摘苹果”的故事情节,幼儿扮演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人一个摘一个苹果,最后拥有了许多苹果,在“分苹果”中,许多的苹果被一个一个分给了小动物,在快乐的游戏表演中,幼儿自然习得“1和许多”的关系。在故事游戏表演情境下,自然地融入数学知识,遵循了“幼儿学习数学始于动作”这一心理特点。
当然,教师除了根据幼儿产生的兴趣生成相应的数学教育活动,也可以根据本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或者本阶段的数学重点有意识去挖掘绘本或故事中的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剧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中班数学知识“5以内的序数”时,教师与故事剧《月亮的味道》相结合,以动物们想去山顶品尝月亮的味道的故事情节为依托,先请幼儿认真观察动物们排队的队形,操作并记录动物们横向排列的顺序,判断谁是排第一个,谁是排第二个……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幼儿学会观察队伍的起始方向,掌握了序数知识,也为幼儿以后的故事剧表演积累了经验,不需要老师的语言强调,幼儿已能按照动物的出场顺序自觉排好队。
三、通过多渠道融入数学知识
在故事剧教学活动中,除了教学活动,还有区域活动、故事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将正式的集体教学和非正式的小组及个别学习相结合,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学习的需要,而且更能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各种情境下尝试解决问题。“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在故事表演区里,我们通过图片的方法将表演需要的服装、道具等物品进行分类,幼儿表演每种动物的人数是不相同的,小班幼儿由于不会书写数字,他们采用画圆圈的方法记录人数,中大班会运用统计的方法将服道具的进行数量的记录,这样让表演区的规划更整洁,也加快了演出的准备速度。在小组活动中,还能有效发挥能力强幼儿的榜样作用,带领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弥补了集体教学无法顾全局的弊端。
四、实际情境中培养数学运用能力
在一般的数学活动中,主要是以单向授予为主,即使有幼儿操作探索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执行的,虽然现在的数学活动更关注了情境性和游戏性,但是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创设的虚拟情境和游戏中学习的,而以故事剧中的数学活动更多的需要幼儿独立或和同伴、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和积累经验,幼儿与同伴、材料有了更多的互动机会,需要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获得数学经验,同时又在真实的情境中去验证结果。在表演展示中,幼儿戴好头饰准备开始表演,可是谁要排第一个陷入僵局,有个女孩子提议说:“那我们就要比身高的方法,谁最矮就排在最前面。”身高差异大的幼儿,他们用目测的方法就确定了,可身高差异不明显的幼儿,他们用两两互相比身高的方法,最后确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在这次游戏中,他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出场的问题,不仅避免了同伴之间的纠纷,也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特别是我园大班的故事是以原创为主的,是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游戏中,幼儿是故事剧真正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表演故事剧,他们需要根据不同角色的数量制作相应数量的道具,并进行统计;他们需要用时间计算每一幕表演的时间,保证整个表演的统一和不超时;他们会利用对称、规律排序的方法制作表演道具,让道具看起来更美观;他们会利用幼儿园各种工具测量演员的身高、腰围等,以确定服装的大小……幼儿就是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提高自己数学运用能力,这远远比集体教学更有意义和价值。
五、树立正确的幼儿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推理性,为了让数学与故事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必须要准确地理解与掌握各种数学核心概念,掌握数学教育活动的核心概念是顺利而有效开展数学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指南》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数学需掌握的要点,树立正确的幼儿数学教育理念,才能保证数学在故事剧主题中不走偏。当然从目标体系建构上来看,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各年龄的目标应该是连贯并且重点突出的,所以需要老师有目的去设计相关的活动。例如同样是鼓励幼儿自主记录各个角色表演人数,小班幼儿会在每个角色后面贴相应数量的磁性贴,用“一对一”的数数方法记录角色人数,中班幼儿会用画圆圈或写数字记录角色人数,大班幼儿则能用统计、表格的方法记录。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学”,才能正确把握数学的实施方向,让故事剧成为提高幼儿数学能力的有效媒介。
以故事剧为媒介的数学活动,其材料的多样性和情境的真实性让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活动,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必定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度,所以幼儿必须协同解决问题,幼儿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当然在这一年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表现各不相同,特别是能力弱的孩子没法在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并不能摒弃一般的数学活动,应将两者相结合、互补,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经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志芬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