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启动本科生教育学业导师制,旨在探索一条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创新基层党建入手,以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为切入点,来探讨一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开展创新服务、科学服务的可行性,以及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联性。
关键词: 基层党建;创新服务;学业导师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但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基层党建与创新服务相结合的探索
(一)理论保障
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员,聚集了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工,是团结教职工的核心组织,是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因此,加强创新服务、加强科学服务的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摆在我们教工党支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对于我国目前处于承担引领文化发展职能前沿的教育行业在创新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实意义
1、是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基层建设的需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基层组织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功能发挥的不好,就党建抓党建问题突出,基层组织边缘化倾向日益突出。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是加强党员教师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
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党员教师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党员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因此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广大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是提升党员教师工作能力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①精通、理解本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②组织、管理教与学的能力;③师师之间、师生之间信息沟通、共享的能力;④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⑤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工具的能力;⑥教学的科研及推广能力等等多个要素。实践工作中党员教师往往在某一要素方面或某些要素方面非常精通,但可能缺乏全面要素的综合工作能力。基层党建的创新服务,促使党员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强化专业知识,进而能够提高党员教师的综合工作能力。
(三)实践内容
创新服务以基层党建为基础,基层党建以创新服务为导向的全新实践模式。
教工党支部虽然拥有一批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党员队伍,但与大多数的基层党组织类似,基层党建往往是为了党建而党建,缺少主观能动性,缺乏主动开拓性。为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需要,教工党支部拟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从内涵、外衍等诸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操作层面采取党党联合(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党团促进(以党建带团建)、团团互助(团支部与团支部之间,侧重于学生支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集体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方式,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二、创新服务与学业导师相融合的探索
(一)学业导师背景
学业导师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最早出现在兴建于1379年的“新学院”),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历经几个世纪的经验和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几个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培养了众多具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的世界级优秀人才。
(二)学业导师在我国的发展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费巩教授,据称是最早把学业导师的教学模式带到了我国的学者,该模式历经变迁最终形成发展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学业导师制度。2000年费巩教授所任职的浙江大学最终成为我国首家实行学业导师的大学,此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苏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实行了学业导师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服务与学业导师相融合的实践
2012年以来理学院党总支为了更好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教书育人的职能,拟从一年级新生开始,由教工党支部推荐优秀党员及积极分子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在学业、特长、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对学生加以综合指导,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我校在本科生中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学业导师与国内其它实行学业导师的学府类似,更确切的说应该叫指导教师,这个概念不完全相同于目前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实行的导师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根据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定位,其主要工作不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等等。而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大概有以下几项: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二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课,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知识构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四是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五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此外由党员教师担任学业导师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 三、我院在基层党建、创新服务与学业导师三者相结合方面的探索
实行学业导师制之前我校理学院在对于本科生教育方面采取的是辅导员与班主任两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与其他高校相同,我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也集中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而大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作重点侧重于学生的生活、学籍、考勤等方面的管理。应该说这种“两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我院本科生历年来的综合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制衡当前教育良性发展的难点或不足。比如目前我校理学院有本科学生将近六百五十人,教职工有96名(其中教工党员有58名),师生比达到1:7,而辅导员老师只有两人,师生比1:300还要多,这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面的精细化工作存在客观上的制约因素。而班主任呢,不仅承担着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着管理本班级将近三十名学生的生活、专业学习、纪律等方面的任务,在很多具体细节管理方面可能无暇顾及。总之无论是辅导员还是班主任,在很多细节问题方面受精力所限很难给予学生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帮助,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制衡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良性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及结合学院师资的实际状况,学院决定启动教师党员担任学业导师加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来,实行“三位一体”的特色型管理模式。党员教师学业导师的引入客观上可以推动教育管理格局的多元化,班主任侧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侧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业导师侧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工作,管、辅、导三项职能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学生工作做得更为精细,更具实效,最终促进学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改善。
目前学院针对2012级的各专业已开展了教师党员担任学业导师的试点工作,实现了2012级学生全覆盖。2012级目前有7个班,学生总数在190人左右,而教工党支部目前党员人数58人,且大部分为一线教师,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良好的政治素养,首批15名学业导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党员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在实务工作中创新党员服务模式,以点带点,带动其他教师党员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创新教工党支部服务方式方法;以面带面,增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沟通交流。相信随着党员制学业导师工作的深入,势必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助推我国的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二期(总第74期)胡国富 胡宝忠 李凤兰。
[2]此导师非彼导师——详解北大本科生导师制 http://www.cer.net2002-10-28 11:38人民网 作者:李罡。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理学院,北京 朝阳100085)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启动本科生教育学业导师制,旨在探索一条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创新基层党建入手,以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为切入点,来探讨一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开展创新服务、科学服务的可行性,以及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关联性。
关键词: 基层党建;创新服务;学业导师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第一要务。但如何培养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基层党建与创新服务相结合的探索
(一)理论保障
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员,聚集了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工,是团结教职工的核心组织,是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因此,加强创新服务、加强科学服务的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摆在我们教工党支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对于我国目前处于承担引领文化发展职能前沿的教育行业在创新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现实意义
1、是适应新形势下党的基层建设的需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基层组织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功能发挥的不好,就党建抓党建问题突出,基层组织边缘化倾向日益突出。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是加强党员教师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
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党员教师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党员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因此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加充分地发挥广大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是提升党员教师工作能力的需要
教师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①精通、理解本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②组织、管理教与学的能力;③师师之间、师生之间信息沟通、共享的能力;④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⑤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工具的能力;⑥教学的科研及推广能力等等多个要素。实践工作中党员教师往往在某一要素方面或某些要素方面非常精通,但可能缺乏全面要素的综合工作能力。基层党建的创新服务,促使党员教师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强化专业知识,进而能够提高党员教师的综合工作能力。
(三)实践内容
创新服务以基层党建为基础,基层党建以创新服务为导向的全新实践模式。
教工党支部虽然拥有一批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党员队伍,但与大多数的基层党组织类似,基层党建往往是为了党建而党建,缺少主观能动性,缺乏主动开拓性。为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需要,教工党支部拟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从内涵、外衍等诸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操作层面采取党党联合(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党团促进(以党建带团建)、团团互助(团支部与团支部之间,侧重于学生支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集体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方式,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二、创新服务与学业导师相融合的探索
(一)学业导师背景
学业导师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最早出现在兴建于1379年的“新学院”),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历经几个世纪的经验和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几个世纪以来牛津大学培养了众多具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的世界级优秀人才。
(二)学业导师在我国的发展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费巩教授,据称是最早把学业导师的教学模式带到了我国的学者,该模式历经变迁最终形成发展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学业导师制度。2000年费巩教授所任职的浙江大学最终成为我国首家实行学业导师的大学,此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苏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实行了学业导师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服务与学业导师相融合的实践
2012年以来理学院党总支为了更好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教书育人的职能,拟从一年级新生开始,由教工党支部推荐优秀党员及积极分子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在学业、特长、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对学生加以综合指导,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我校在本科生中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学业导师与国内其它实行学业导师的学府类似,更确切的说应该叫指导教师,这个概念不完全相同于目前在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实行的导师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根据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定位,其主要工作不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等等。而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大概有以下几项: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二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课,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知识构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发展;四是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五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此外由党员教师担任学业导师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指导。 三、我院在基层党建、创新服务与学业导师三者相结合方面的探索
实行学业导师制之前我校理学院在对于本科生教育方面采取的是辅导员与班主任两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与其他高校相同,我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也集中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而大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工作重点侧重于学生的生活、学籍、考勤等方面的管理。应该说这种“两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我院本科生历年来的综合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在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一些制衡当前教育良性发展的难点或不足。比如目前我校理学院有本科学生将近六百五十人,教职工有96名(其中教工党员有58名),师生比达到1:7,而辅导员老师只有两人,师生比1:300还要多,这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方面的精细化工作存在客观上的制约因素。而班主任呢,不仅承担着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着管理本班级将近三十名学生的生活、专业学习、纪律等方面的任务,在很多具体细节管理方面可能无暇顾及。总之无论是辅导员还是班主任,在很多细节问题方面受精力所限很难给予学生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帮助,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制衡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良性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及结合学院师资的实际状况,学院决定启动教师党员担任学业导师加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来,实行“三位一体”的特色型管理模式。党员教师学业导师的引入客观上可以推动教育管理格局的多元化,班主任侧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侧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业导师侧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工作,管、辅、导三项职能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学生工作做得更为精细,更具实效,最终促进学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改善。
目前学院针对2012级的各专业已开展了教师党员担任学业导师的试点工作,实现了2012级学生全覆盖。2012级目前有7个班,学生总数在190人左右,而教工党支部目前党员人数58人,且大部分为一线教师,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良好的政治素养,首批15名学业导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党员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在实务工作中创新党员服务模式,以点带点,带动其他教师党员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创新教工党支部服务方式方法;以面带面,增强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沟通交流。相信随着党员制学业导师工作的深入,势必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助推我国的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导师制的起源和在高等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二期(总第74期)胡国富 胡宝忠 李凤兰。
[2]此导师非彼导师——详解北大本科生导师制 http://www.cer.net2002-10-28 11:38人民网 作者:李罡。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理学院,北京 朝阳1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