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汽车是当今社会下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本文从汽车内饰系统的重要性、汽車内饰系统的概述及全球化多平台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全球化;汽车内饰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不断壮大,汽车内饰系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汽车行业的大潮中,企业要想立足,必须依托于产品设计理论的进步和设计工具的更新,加强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是企业的利益得到长久的保证。
二、汽车内饰系统的重要性
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汽车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渐渐从一种交通工具提升成为了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表现。中国的汽车消费群体日益成熟,提升了汽车设计的难度。可用性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已经成为了基础要求,而更高的目标,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设计满足目标消费者情感诉求的汽车产品。显然,一辆符合消费者内心喜好,能“打动”消费者的车,必将比它的竞争对手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用户为中心导向的情感化设计已成为当今产品设计的一个趋势,而如何能借助情感化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引导汽车设计团队更好地开展设计,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讨论命题。
汽车内饰作为汽车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部分,综合了美观性、功能性、实用性等一系列要求,其设计的好坏对整车在市场中的命运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汽车内饰设计领域,在深入研究情感设计相关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感性工学方法的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从而辅助设计师开发符合汽车消费者内心需求,且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内饰产品。
三、汽车内饰系统的概述
汽车内饰系统主要包括座舱系统,侧围饰件系统,座椅系统,乘员约束系统,顶饰系统,声学饰件系统等,如图1所示。
汽车内饰设计不同于汽车外部造型设计,内饰设计师必须以驾乘人员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人机工程学,车内功能,汽车车身以及内饰结构材料和工艺,根据先进的设计理念给驾乘者提供一个美观舒适,安全便利的驾乘环境。常规的汽车内饰系统设计包括造型设计、装饰和色彩设计、工程分析(贯穿于造型、装饰、色彩设计始终)、结构设计以及以数字模型和实物模型为载体的设计验证与设计修改等,如图2。
汽车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造型、外观、色彩和实用性已经成为目前汽车内饰件设计的基础性要求,未来更多的是要突出轻量化、低碳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等可持续性要求。以汽车内饰零件为例,选择低碳环保的再生材料已经成为热点趋势之一,而且消费者也逐渐开始认可使用再生材料是一种潮流。即便是使用非再生材科,也必须尽量使用易降解、易再利用的材料。例如,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O)就可以很容易再利用,而聚氯乙烯材料(PVC)的再利用就复杂得多。
产品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时,系统地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绿色材料的选择、可回收性和可拆解性的考量、环境信息的公开、生命周期评价等设计内涵,强调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
四、全球化多平台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
在全球化多平台自主开发体系运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各平台各项目各系统都能够按照项目既定步骤进行有条不紊的加以推进和开发,这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加以管理和跟踪;常规来说,对于同一个项目来说,按照子系统零部件级、项目系统级来进行运作,对于全球化多平台多项目来说,会在项目级的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个体系来进行管理;
1、跨部门产品开发团队(PDT)
一个项目的具体开发过程,每一个子系统级的零部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开发步骤进行设计开发,在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计划满足自身性能的基础上,还得满足重量、成本、造型、配合、试制和投产等诸多项目整体要求,涉及到产品工程师、采购、供应商质量控制、供应商的开发团队等相关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组建一个产品的开发团队来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产品工程师是产品开发团队的领导者,他的职责是要带领团队成员,拉动相关资源,确保整个产品高质量的按照计划进度加以推进,从而确保整个项目的健康运行;这对产品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他不仅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按照整车项目开发的各项节点和要求,递交和完善各项高质量的工程交付物,解决各种工程问题,还得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以及产品供应商团队,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横向问题,如商务成本问题、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样件试制质量等_产品工程是产品开发的横向团队的核心。
2、项目运行管理
一个开发项目是由众多的子系统和零部件都成,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在项目管理的领导下按照项目特定的计划进行,这里面牵涉到工程集成和项目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
(1)工程系统集成
整车开发是一个开发工程系统集成的过程,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技术难点之一。对于PDT团队来说,按时按质的完成各个项目节点的工程交付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开发出满足要求的产品就算成功了,但是对于整个的项目来说,需要确保每一个零部件之间、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整车之间的各项工程解决方案实现最优,从而达到整车的性能、重量、成本和质量达到最优的一个状态,这就需要有着良好的工程开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对于较大项目的整车系统自主开发来说,各部门会给每一个项目配备一个系统集成专家,作为项目经理的技术助理,以对零件之间、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整车之间的集成提供技术方案,并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集成问题,这样就从技术角度很好的解决了矩阵式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横向技术问题,从而仅确保零部件的按时按质开发,也确保了整车和系统的工程技术方案的最优化。
(2)项目开发管理
项目开发过程中,除了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开发和系统集成问题之外,还有设计、定点、商务等一些列的项目问题,以及和横向部门之间联系等,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加以推进和解决,从而确保整车项目层面的健康有序运行。
一般而言,项目管理人员除了日常的工作和交流,并会组织定期的SSR(Sub-systemReview)会议来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SSR的主要成员为项目管理人员、系统集成专家、相关职能块的工程师和横向部门关键职能块等.通过问题的跟踪清单来定义、跟踪和落实各种问题的解决。
3、自主开发体系管理
全球化多平台自主开发管理体系是在项目开发团队管理(PDT)和项目运行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于全球化多平台项目的特点和复杂性,孕育和创造出来的一套管理体系;对于一个综合性有竞争力的汽车研发企业来说,会有前期的和后期的、国内的和全球的、大型的和小型的等众多平台的产品开发同时进行,如何管理好这些项目的健康有序运行逐渐成为产品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五、注意事项
传统的汽车内饰布设计是一种典型的串行模式:即先进行图样花案设计,再按设计图纸打样,生产出真实样品后,送给用户进行整车试装以观整体实际效果;然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再打样,直至用户满意后礼品才投入批量生产。很明显,这种设计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加强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
六、结束语
通过对全球化多平台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分析,明确了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产品开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乙.乘用汽车内饰材料一瞥[J].乘用汽车运用,2012(6): 20-21.
[2]张帆.汽车内饰件产品可持续设计流程与评价工具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1(8)23-25.
关键词 全球化;汽车内饰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不断壮大,汽车内饰系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汽车行业的大潮中,企业要想立足,必须依托于产品设计理论的进步和设计工具的更新,加强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才能是企业的利益得到长久的保证。
二、汽车内饰系统的重要性
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汽车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渐渐从一种交通工具提升成为了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表现。中国的汽车消费群体日益成熟,提升了汽车设计的难度。可用性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已经成为了基础要求,而更高的目标,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设计满足目标消费者情感诉求的汽车产品。显然,一辆符合消费者内心喜好,能“打动”消费者的车,必将比它的竞争对手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用户为中心导向的情感化设计已成为当今产品设计的一个趋势,而如何能借助情感化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引导汽车设计团队更好地开展设计,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讨论命题。
汽车内饰作为汽车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部分,综合了美观性、功能性、实用性等一系列要求,其设计的好坏对整车在市场中的命运起到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汽车内饰设计领域,在深入研究情感设计相关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基于感性工学方法的汽车内饰情感设计系统,从而辅助设计师开发符合汽车消费者内心需求,且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内饰产品。
三、汽车内饰系统的概述
汽车内饰系统主要包括座舱系统,侧围饰件系统,座椅系统,乘员约束系统,顶饰系统,声学饰件系统等,如图1所示。
汽车内饰设计不同于汽车外部造型设计,内饰设计师必须以驾乘人员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人机工程学,车内功能,汽车车身以及内饰结构材料和工艺,根据先进的设计理念给驾乘者提供一个美观舒适,安全便利的驾乘环境。常规的汽车内饰系统设计包括造型设计、装饰和色彩设计、工程分析(贯穿于造型、装饰、色彩设计始终)、结构设计以及以数字模型和实物模型为载体的设计验证与设计修改等,如图2。
汽车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造型、外观、色彩和实用性已经成为目前汽车内饰件设计的基础性要求,未来更多的是要突出轻量化、低碳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等可持续性要求。以汽车内饰零件为例,选择低碳环保的再生材料已经成为热点趋势之一,而且消费者也逐渐开始认可使用再生材料是一种潮流。即便是使用非再生材科,也必须尽量使用易降解、易再利用的材料。例如,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O)就可以很容易再利用,而聚氯乙烯材料(PVC)的再利用就复杂得多。
产品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时,系统地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绿色材料的选择、可回收性和可拆解性的考量、环境信息的公开、生命周期评价等设计内涵,强调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
四、全球化多平台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
在全球化多平台自主开发体系运作过程中,如何确保各平台各项目各系统都能够按照项目既定步骤进行有条不紊的加以推进和开发,这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加以管理和跟踪;常规来说,对于同一个项目来说,按照子系统零部件级、项目系统级来进行运作,对于全球化多平台多项目来说,会在项目级的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个体系来进行管理;
1、跨部门产品开发团队(PDT)
一个项目的具体开发过程,每一个子系统级的零部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开发步骤进行设计开发,在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计划满足自身性能的基础上,还得满足重量、成本、造型、配合、试制和投产等诸多项目整体要求,涉及到产品工程师、采购、供应商质量控制、供应商的开发团队等相关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组建一个产品的开发团队来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产品工程师是产品开发团队的领导者,他的职责是要带领团队成员,拉动相关资源,确保整个产品高质量的按照计划进度加以推进,从而确保整个项目的健康运行;这对产品工程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他不仅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按照整车项目开发的各项节点和要求,递交和完善各项高质量的工程交付物,解决各种工程问题,还得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以及产品供应商团队,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横向问题,如商务成本问题、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样件试制质量等_产品工程是产品开发的横向团队的核心。
2、项目运行管理
一个开发项目是由众多的子系统和零部件都成,每一个零部件都是在项目管理的领导下按照项目特定的计划进行,这里面牵涉到工程集成和项目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
(1)工程系统集成
整车开发是一个开发工程系统集成的过程,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技术难点之一。对于PDT团队来说,按时按质的完成各个项目节点的工程交付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开发出满足要求的产品就算成功了,但是对于整个的项目来说,需要确保每一个零部件之间、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整车之间的各项工程解决方案实现最优,从而达到整车的性能、重量、成本和质量达到最优的一个状态,这就需要有着良好的工程开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对于较大项目的整车系统自主开发来说,各部门会给每一个项目配备一个系统集成专家,作为项目经理的技术助理,以对零件之间、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整车之间的集成提供技术方案,并解决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集成问题,这样就从技术角度很好的解决了矩阵式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横向技术问题,从而仅确保零部件的按时按质开发,也确保了整车和系统的工程技术方案的最优化。
(2)项目开发管理
项目开发过程中,除了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开发和系统集成问题之外,还有设计、定点、商务等一些列的项目问题,以及和横向部门之间联系等,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加以推进和解决,从而确保整车项目层面的健康有序运行。
一般而言,项目管理人员除了日常的工作和交流,并会组织定期的SSR(Sub-systemReview)会议来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SSR的主要成员为项目管理人员、系统集成专家、相关职能块的工程师和横向部门关键职能块等.通过问题的跟踪清单来定义、跟踪和落实各种问题的解决。
3、自主开发体系管理
全球化多平台自主开发管理体系是在项目开发团队管理(PDT)和项目运行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于全球化多平台项目的特点和复杂性,孕育和创造出来的一套管理体系;对于一个综合性有竞争力的汽车研发企业来说,会有前期的和后期的、国内的和全球的、大型的和小型的等众多平台的产品开发同时进行,如何管理好这些项目的健康有序运行逐渐成为产品研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五、注意事项
传统的汽车内饰布设计是一种典型的串行模式:即先进行图样花案设计,再按设计图纸打样,生产出真实样品后,送给用户进行整车试装以观整体实际效果;然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再打样,直至用户满意后礼品才投入批量生产。很明显,这种设计方法周期长,成本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加强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
六、结束语
通过对全球化多平台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分析,明确了汽车内饰系统自主开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自主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产品开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乙.乘用汽车内饰材料一瞥[J].乘用汽车运用,2012(6): 20-21.
[2]张帆.汽车内饰件产品可持续设计流程与评价工具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1(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