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倩生活在哪个朝代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我在课堂上问学生《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是哪个朝代的人,学生有说南朝宋的,有说北宋的,有说南宋的,各执一端,争执不下。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上述几种说法都有,甚至教科书中的说法都不相同。
  下面是几种广泛发行的权威文献的不同说法:
  人教版试用修订本初一语文教材(2000年4月第1版)《木兰诗》中有一则注释为:“选自南朝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2001年12月第1版)《木兰诗》中有一则注释为:“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在《乐府诗集》条目下是这样写的:“编者郭茂倩。南宋后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1989年版的《辞海》中《乐府诗集》条云:“总集名。北宋郭茂倩编。茂倩,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元丰间任河南府法曹参军。”
  看了以上材料就会明白学生为什么会众说纷纭了。那么给我们留下这样一部文学珍宝的郭茂倩到底生活在哪个朝代?这是一个有必要辨明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郭茂倩是宋代人而不是南朝宋人。这是因为《乐府诗集》中辑录了大量唐人的作品。《乐府诗集》卷一正文收录《天马歌》,署名“唐·李白”;《天马辞》,署名“唐·张仲素”。卷四中又有隋、唐各种郊庙歌辞。卷五、六、七全是唐代郊庙歌辞。随后的各卷中,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籍、聂夷中、顾况、陆龟蒙、李贺、韩愈、柳宗元、王维、韦应物、元稹、王昌龄、刘禹锡等唐人的作品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乐府诗集》中明确标明作者为唐人的作品大概有2000首左右。唐朝的历史为公元618年至907年,而由刘裕建立的南朝宋为公元420至479年。唐朝是在南朝宋灭亡近200年后建立起来的,《乐府诗集》的编者收录了唐代人的作品,显然他应该生活在唐代之后。说他是南朝宋人,肯定是错误的。
  宋代分为北宋与南宋,郭茂倩是北宋人还是南宋人呢?《大百科全书》说他是南宋后期人,《辞海》则说他是北宋人,《大百科全书》与《辞海》孰是孰非?笔者认为说郭茂倩是“南宋后期人”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宋郭茂倩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李心传所编宋代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共二百卷,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的史事。此书中记载郭茂倩的事迹,说明他南宋初年在世。南宋从1127年到1279年共经历了152年,如果说郭茂倩是南宋后期人,那他至少活了一百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二,任渊《山谷诗集注》卷九《壮戏作竹枝词三章和之》注中有“近世郭茂倩《乐府》”之语。任渊是南宋初期的人,他的注说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南宋初期已经成书。同为南宋初年人的吴曾、程大昌在其所著《能改斋漫录》及《演繁露》中均引郭茂倩《乐府诗集》,由此可以看出南宋初年此书已较流行,《乐府诗集》的刊行当在此之前。另外,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河山沦陷,朝廷偏安,风雨飘摇,处此乱世之中,恐无暇编书,故可以推出《乐府诗集》当编成于北宋末年之前。要完成这样一部考据精博,学术价值很高的巨作,必将经过长期的收集整理以及学术修养的厚积薄发,绝不是毛头少年所能胜任,以常理推之当为郭茂倩不惑之年所为,就是说,《乐府诗集》成书时,郭茂倩四十岁左右,那么郭茂倩就当生于北宋中期。
  据《四库全书》卷一五二苏颂所撰《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载,郭茂倩“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这和上文推断的他生于北宋中期并不矛盾。《辞海》的说法概源于此,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如果以一个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的朝代来确定他所处的朝代,那就可以得出结论:郭茂倩是北宋人。
其他文献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人物传记,描写了一位克己奉公、严格执法的人物。学习本文,可从包拯的生平经历入手,结合传记这种文学样式,熟读课文,疏通文字,讲解故事。本文宜采用讲—议—析的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传主有关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较为流畅地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传记手法。  3.认识包拯,走近包拯,与包拯交朋友。    三、
[摘要]和谐思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础,而和谐思维的形成则必须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辩证法理论的误读,实现从强调对立斗争的传统辩证思维向突出和谐共生的现代辩证思维的转变,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思维 辩证法理论 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层理论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人们
“脱光”一词我们并不陌生。近来,在网络语言中,“脱光”一词频频以新面貌出现。请看如下例子:  (1)我们是男光棍和女光棍,11.11就是我们伟大的节日。这一天,凡是光棍,都是最尊贵的人。在这个贼牛的日子里,“光棍”也要大比拼,看看到底哪样的“光棍”最有魅力,哪样的“光棍”最不合格,让他们在众“光棍”面前争相“脱光”,告别单身,摘除他们“尊贵”的象征。(北京客齐集网2006年11月8日)  (2)想
期刊
本文介绍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虚拟频谱分析仪及测量相位差的方法。该分析仪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所设计,能够同时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及谐波分析。与传统的硬件电路相
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人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摘 要]:归化和异化是当前翻译理论研究中两个核心的概念。从翻译方法论的发展以及国际文化融合潮流来分析,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归化翻译也是必要的。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时要根据原语内容和翻译目的掌握好翻译尺度,在归化和异化之间求得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文化融合    一、归化和异化翻译研究的历史回顾    西方关于归化和异化的研究,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Cicero, Hora
“还原”是解读文学作品的一种基本路径,当然,一丝不差地“还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尽可能地“还原”是文学作品解读应该努力的方向。所谓多元解读、个性化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还原”,尽可能地接近作者本意。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以为只有“还原”作品、接近作者的解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否则,虽很热闹终不能说是在阅读。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认为陈松泉老师执教的《采薇》是一次极好的尝试,同时也是一次成功的
高考时,面对一个个似是而非的选项,学生常常感到手足无措,不知所“选”。事实上,解答这些题目,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对称法”就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掌握了它,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对称法,巧识错别字    辨识错别字的题目,历年高考都有。然而,有的考生偏偏在这道基本题上失分,非常可惜。有些词语或成语中的错别字,粗粗看来,的确让人如坠云雾,难辨是非。然而,如果运用对称法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