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之十一《醒俗画报》及《醒华日报》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俗为宗旨”的《醒俗画报》,1907年3月创办于天津。先为旬刊,后改五日刊,1908年5月更名为《醒华画报》。后因政见不同,温世霖与陆辛农另组《人镜画报》,《醒华画报》改由陈恭甫接办。5月16日,该刊增发《醒华日报》。1910年8月,《醒华画报》与《醒华日报》合并,每月由发行9期改为15期,逢双日出版。《醒华画报》大约于1913年1月(1618期)后停刊。以上文字,据侯杰、王昆江编著《〈醒俗画报〉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的前言《清末民初的社会风情——〈醒俗画报〉解读》撮述而成。
  我没有全面考察此存在时间长达六年、在晚清画报中属于长寿的“醒俗-醒华”系列画报,只是因《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续编》(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印,2003)第十七册收有若干《醒华日报》,而这部分作品未被《〈醒俗画报〉精选》选录,故一探究竟。选本漏收,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编者未见,一是有意忽略。本文希望在社会史之外,兼及新闻史及政治史,为“精选”拾遗补缺。
  《〈醒俗画报〉精选》注重的是年节、婚姻、丧葬、信仰,以及官场现形、病态众生、文明风尚、慈善赈济等,如此分类编选,凸显风俗场面,有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容易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如23页的《兔儿转运》【图1】以及174页的《有关风化》【图2】,画面都很精彩,值得今人仔细把玩。中秋赏月时,献花果焚香烛,祭拜兔儿爷;夏夜里聚集街头,吹拉弹唱,吸引众多妇女观赏——这不是很好的民俗场面吗,为何编者惴惴不安,非要加以嘲讽批判不可?这就说到晚清画报中普遍存在的因追求“文明开化”而蔑视传统中国习俗。我在《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像》(《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2期)中曾提及:
  晚清小说及画报中热火朝天的“破除迷信”,代表了那个时代思想的主流。经过庚子事变,亡国惨剧迫在眉睫,志士们以救国为第一要务,根本没有心思谈风月,说民俗。正因提倡启蒙、破除迷信成了最为响亮的口号,京沪两地的画报中,“风俗画”日渐隐去,乃至于基本消逝。回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体贴那代人的忧心如焚,对于其驱逐“风俗画”之举措,虽不大以为然,却也可以有通达的体认。
  今人阅读此类画报,不妨略去其批判立场,观赏那些精彩的民俗画面。
  唯一既是社会风情,又符合文明开化理想的,是新式学堂各项课外活动,如演说、唱歌、体操、运动会、展览会等。《〈醒俗画报〉精选》中收录不少此类作品,而我对224页《参观蒙养院纪盛》【图3】特别感兴趣。此图文中提及的“严侍郎”,乃南开学校创办人之一严修先生(字范孙,1860-1929);至于导览参观活动的“该院管理严约敏先生”,则是严修的侄子,后长期任教于南开学校,1913年不幸病故,第二年亲友及学生捐资在校园里修建了“思敏室”。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严修早年入翰林、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后专心致力于教育改革,成绩卓著,故留名青史。此前我只知道其创办南开学校,不晓得这位两次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的“老先进”,还曾在家中创办蒙养院。
  很可惜,《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续编》收录的《醒华日报》,只有第729至第759号,区区31期,每期四页,没有出版时间。但根据画报内容,很容易推算,此乃1910年6月至7月间的画报。因为《失城纪念会志盛》【图4】及《女界开通》【图5】都提及“日昨”或“十九日”天津数万民众聚会,以纪念“天津失城十周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号(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天津人民永远铭记。这两则图画都提及了张伯苓在现场的演说,后一则更为详细些:“首奏乐开会,由张伯苓君演说开会之宗旨”;中间很多人登场演说,“末由会长张伯苓君致辞,闭会”。遗憾的是,数万人集会,场面当极为壮观,那种宏大气势画面上完全显示不出来。
  这就说到画家对于画报的重要性。除了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吴友如(上海)、高剑父(广州)等,若谈北京画报,你必须知道刘炳堂,因他参与创办了《启蒙画报》(1902)、《北京画报》(1906)与《益森画报》(1907);你必须了解李菊侪,因他是《日新画报》(1907)、《中实画报》(1908)、《菊侪绘图女报》(1908)、《醒世画报》(1909)、《燕都时事画报》(1909)、《菊侪画报》(1911)的主要画师,你还必须晓得英铭轩,因他为《开通画报》(1906)、《当日画报》(1908)、《两日画报》(1908)等绘图。同样道理,讨论“醒俗-醒华”系列画报时,必须关注近代天津画家陈恭甫。
  冯骥才不愧是画家,他在2007年1月29日《今晚报》上撰文推介《醒俗画报》时,有一段话很有见地:“《醒俗画报》还邀请一位名叫陈恭甫的画家作图。陈先生是一位市井名家,善画时装人物。这在当时充斥古装仕女和山水花鸟的画坛上是很难得的。陈恭甫的画很写实。他虽然不像上海吴友如那样精工细致,却密切配合新闻,画得很快,半工半写,但极有生活气息。在今天看来,画中许多场面,都是今日再难见到的历史生活的图景。”遗憾的是,1910年《醒华日报》上署名陈恭甫的作品,与自家早年那些神采奕奕的风俗画相比(《〈醒俗画报〉精选》中多有收录),实在相差太远。这几乎是个通例,晚清画报从月刊、旬刊、周刊改为日刊的,大都明显地质量下降——尤其是画家,实在赶不过来了,只能粗制滥造。
  绘图赶不过来,文字却没有问题,因此,阅读晚清众多画报日刊,主要着眼点应是其对于瞬息万变的政治局势的报道与评论。如《醒华日报》上就有诸多关于晚清重大事件——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的连续报道。刊于第731号上的这幅《国会近闻》【图6】,日后有各种变体,构图大同小异,改换的是上半部的叙述文字。如此画报,侧重点在“新闻”,而不是“艺术”。
  至于《醒华日报》第733号上的《改良开会》【图7】,牵涉近代天津的一件大事,值得留意。1895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的万国改良会(International Reform Bureau),其宗旨是戒烟戒酒戒鸦片。该会委任在华传教士丁义华(Edward Thwing)为东方代表,四处宣讲抵制鸦片烟。1909年2月1日至26日,万国禁烟会如期在上海举行,13国代表共商禁烟大计。会后,丁义华趁热打铁,游说各地有改良意愿的士绅,最成功的例子便是与张伯苓等天津士绅合作,于1910年6月成立北洋万国改良会——最初设想是“万国改良会中国总会”,或“中国改良风俗会”。画面上说的“是日绅商学报各界共到二十一人,阅看该会简章,无不乐为赞成”,与相关史料相印证,属于酝酿阶段的第一次聚会。至于按语中对于万国改良总会的介绍,符合我们今天的历史知识。
  图:
  图1:兔儿转运。
  图2:有关风化。
  图3:参观蒙养院纪盛。
  图4:失城纪念会志盛。
  图5:女界开通。
  图6:国会近闻。
  图7:改良开会。
其他文献
给失败者机会,是罗马人的宽容  您凭借自己的决心移居意大利,并且创作出《罗马人的故事》这样伟大的作品,请问您算研究学者吗?  盐野七生:我首先不是什么学者。学者是对别人创作的东西进行研究的人,对我来说,与其研究别人创作的东西,不如自己来描写历史。有一个叫做“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机构,那里有位工作人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事件可以共享,但对历史的认识却不能共享。”我非常赞成他的这个观点。所以,我
期刊
前麻醉时代外科手术的梦魇  乔治·威尔逊,一位25岁的青年,1843年因大腿受伤后严重感染,不得不像有史以来的许多病人一样,接受一次疼痛难忍的截肢手术。因为若不这样,他就会死。这一年恰是外科麻醉诞生的前一年,而作为医科大的一名学生,他比别的病人想得更多,写下这样一段亲身感受:  我最近怀着悲伤和惊讶交织的心情读到,有外科医生宣称,说麻醉是不必要的奢侈,难以忍受的剧痛正是极佳的精神振奋剂。我认为这些
期刊
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曾经这样评价漫画:“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漫画犹如空气。”二战后,少年漫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年轻人。为什么读者会为死去的漫画人物举办葬礼?以“少年”开头的漫画周刊,为什么能卖给从6岁到60岁的人群?  为漫画人物举行葬礼  1970年3月的一天,空气中弥漫着凝重,数百人聚集在日本出版巨头讲谈社的办公室。漫画家千叶彻弥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所有读者都来
期刊
小学三四年级的一天,我正在双杠上玩耍,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拿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告诉我,我父亲被任命为中国商业部的副部长。从此之后,我就成了学校中的“特殊人物”。  不是所谓的“高干子弟”  我出生在一个“红二代”家庭,也可以算得上是“官二代”。对于我的出身,社会上有各种传闻和猜测,认为我是一个所谓“大”公司的经理,就一定是通过“红”或“官”的帮助,而不是靠个人的努力而得到的。但许多人却不知道,
期刊
16、17世纪无疑是西班牙的世纪。哥伦布航海引发的地理大发现为西班牙带来了庞大的海外属地,也带来了滚滚的海外财富。据统计,西班牙从新大陆先后获得了225万公斤的黄金、1亿公斤的白银,以及糖、可可、棉花、蓝靛等大量热带农副产品。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为西班牙人所有。  西班牙的海外扩张还形成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大西洋贸易体系。非洲、美洲以及欧洲之间形成了三角贸易关系,欧洲人把非洲的黑奴
期刊
公元前3世纪时,秦始皇在东方修建了长城,罗马人在西方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为什么东西方会有不同的选择?为何在两千年前,罗马人便将基础设施视为“人类文明生活的伟大事业”?  罗马大路与中国长城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地球的东方和西方都正在大兴土木。  在东方有万里长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加上16 世纪明代修建的长城,全长达到5000公里。  在西方则是罗马道路网。在公元
期刊
在两德共存的背景下,由于文化政治原因,一些书刊被隔离或禁止,由此产生了一批“秘密读者”。秘密读者感兴趣的是铁路和邮局,哪个方式更适合图书走私,以及何种方式在何时适合何种图书。每个参与图书走私的人都必须小心谨慎地试验自己的活动空间。他们也竞相以各种巧妙的形式读书,整本抄下各种图书,然后在秘密圈子里交易买卖。有人为此学习了速记法,有人为了阅读波兰的秘密出版物学了波兰语……  莱比锡文化馆“书之屋”项目
期刊
人们把从涅尔瓦登基的公元96年,历经图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庇护,到公元180年马克·奥勒留去世的这个时期叫做“五贤帝时代”。与五贤帝同时代的罗马人也把这个时期称做“黄金世纪”。然而,真正配得上用“黄金的”这个词来形容的三位皇帝就是图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庇护。  古罗马的“君主论”  在皇帝图拉真执政时期,执政官小普林尼于公元100年9月在元老院进行了就职演说。他的就职演说题为“献给图拉真的颂词
期刊
◆ 时间:2013年10月21日  ◆ 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 人物:任志强、潘石屹  10月21日,在由腾讯文化和北京凤凰联动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对外经贸大学承办的“燕山大讲堂”上,以“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为主题,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话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谈历史  任志强首先谈了为什么要出版这本自传《野心优雅》。因为此前在网上流传着各种有关任志强的说法,有人说
期刊
他的母亲,一个负担着四个孩子并有孕在身的女人,不得不将两个年长的儿子送来中国讨生活。谁又能想到,这个辍学的少年,在12年后,居然当上了大清王朝的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1847年7月29日,当稚气未脱的Horatio Nelson Lay带着弟弟抵达香港时,他的第15个生日仅仅过了两天。那时的香港,已是英国管辖下的殖民地,这个“不甚开发而美丽的地方,对外国人来说,生活并非十分舒适”。但小Nels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