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新学期开始,为了了解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情况,我特意布置了一篇作文《那一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上一植物名称,并写作文。这本是一篇很好下笔的作文,不料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让我大吃一惊,其中有一姓杨的学生居然抄袭别人作文中的片段连缀而成,根本不能成为作文。通过与杨同学的谈话,我得知他在初中三年中没写过一篇自己的作文,从不知道记叙文该写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表达出自己对这些人和事的真情实感。为此,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先不写整篇大作文,只写片段,每星期写两个同题片段,且只写自己的学校生活;然后与老师同学讨论,如何用一个主题把两个片段贯通起来,最后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不久,杨同学就把他的片段作文交了上来。下面引用他的两个叫《课间》的片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片段素材来写出优秀的记叙文。
课间(一)
“当!当!当!”终于下课了。一个男生冲出教室,亲切地叫了一声:“爸。”
“冷不冷?我给你送几件衣服。”
“不冷。”
“还有钱没?”
父亲将一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递给他,他的手慢慢地伸向百元大钞,将它拿住。儿子望着父亲单薄的灰色裤子,那双粘满泥土的布鞋,厚大的长茧的手掌,有些难过。
铃声再次响起,打断了儿子的观察,儿子进去了,父亲也消失在教学楼的拐弯处。
课间(二)
下课时间一到,同学们像关在笼子里的鸟被释放一般冲出教室。
“哪个要带东西?”“我要三包麻辣。”“我要两根王中王火腿肠。”........讲话的声音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话题各不相同。做作业的事儿也抛于脑后,女的疯巅,男的打闹,有的几个抢着一个热水袋,有的照镜子,有的梳头发,满走廊的怪象。
“当!当!当!”上课铃又响了,我们又被关进“笼子”里去了。
两个片段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写到了“钱”,但又各有侧重点:前一则写到了“钱”来之不易,后一则写到了“钱”去如流水。据此,可借用这两个片段来揭示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有少数学生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互相炫耀,胡乱挥霍。于是,我建议杨同学将这两件事安排在同一人物身上,这样就形成了同一人物、不同课间而发生的不同事件这一小小说构思。然后再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更丰富细腻一些,如在片段一中加入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使人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片段二中则加入对话,使“男生”的形象更突出、更丑陋;另外在结尾处再加上一个细节――小小的百元大钞湮没在大大的清单之中,令人回味。
经过以上修改后,一篇以《课间》为题的小说便在杨同学的笔下诞生了。
课间
“当!当!当!”终于下课了。
儿子箭步冲出教室,低低地叫了一声:“爸。”
“冷不冷?我来给你送几件衣服。”
“不冷!拿回去,我不要。”儿子瞟一眼父亲手里的衣服,显然那衣服有点过时了。儿子的语气比天气还冷。
“钱不够了吧?”
儿子似乎被什么东西猛刺了一下,眼里有一丝哀伤。
父亲放下手里的衣服,哆嗦着从内衣深处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那大钞有些皱。父亲将它递给儿子,儿子的手慢慢地伸向百元大钞,将它抓住,拽入手心。望着父亲那长满老茧的手掌,单薄的灰色裤子,沾满泥土的布鞋,儿子像又被猛刺了一下。
铃声再次响起,儿子跳着走进教室,父亲蹒跚着消失在教学楼的拐弯处。
“当!当!当!”一堂死气沉沉的化学课终于结束了。
老师刚走出教室,同学们就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叫开了,“今天中午我们一起去吃麻辣烫吧!”“星期六有空去滑旱冰吗?”……..
一男生大步迈向讲台,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喊到:“哪个要带东西?我请客!”边喊边挥动着手中的大钞,满脸豪气。
“我要三包麻辣鱼!”“我要两根火腿肠,王中王的!”“我要一包巧克力!”“我要…….”叫喊声此起彼伏。
“你们用纸条写好,再把清单给我!”飞舞的百元大钞之后有一张得意的脸。
清单很快递上讲台去了,是大大的一张。
教室门口,一个男生箭步冲出来,手中的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那大大的纸中露出小小的粉红的一角………
以上这个写作个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处处皆文章,只是缺乏发现文章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手中本应该有丰富的课内外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结果让很多有用的素材在我们眼前消失。在此,给学生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提几点建议:
1 分题材积累,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积累素材
对同一题材,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练习,就可以丰富我们的思考内容,促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作文过程中就会对素材的侧重点把握准确,更好地选材作文。如“考试”,既可以写它的好处――考试使选拔处于一个公平竞争 的 起点上,也可以写它的不足――一纸试卷便使许多人的人生定格在某个层面上。同时就“考试”的形式来说,既可以写有形的考试,还可以写无形的考试,即心灵的考试,这样就可以使文章双线并行发展,构思新颖。
2 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小事情
写作文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从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一则题为《金银花》的素材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金银花
那天中午,我匆匆往家赶,走过那个垃圾堆时,我本能地捂住了嘴和鼻子,且尽量眯缝着眼睛。凭经验,我知道那儿一定有一个捡破烂的脏兮兮的老太太。
“爸爸,我要那串花。”耳边传来一声稚嫩的叫声。“不行,那是老奶奶卖钱的金银花,你不能拿。”“我不,我要,唔唔唔……”孩子哭了。
“宝宝,快过来,奶奶给你花。”孩子扭身去取金银花了。当父亲的显然有点怕奶奶的 脏手影响孩子的健康,便急忙拉住孩子,迅速捡起一枝靠近的没有盛开的金银花,递给孩子。但孩子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老奶奶手中那枝长长的盛开的金银花:那嫩嫩的白花,那浓浓的芳香。
不知何时,我睁开了眼,放下了手。
以上材料取自生活中常见的人――捡破烂的老人,常有的事――小孩喜欢花。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话,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老太太即使卑微如一粒灰尘,她的心里依然充满着爱,她并没有因贫困而抱怨什么,她依然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偶然与她说话的人。这样的素材,学生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并从爱的角度去立意,那一定会使学生的作文感情真挚,真切动人。而这一点正是学生作文中最缺乏的东西。
3 善于化消极为积极,使作文富于人情味
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很少关注另类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同情心,体现在作文中就是自私,没有人情味,损害自己的形象。例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到这样的素材:一个小乞丐在街上乞讨,“我”给了他两块钱,但他并没有离开,原来“我”正在炸鸡腿,小乞丐认为“我”是为他炸的鸡腿。鸡腿炸好了,“我”和小乞丐同时伸出手去接,“我”接住了鸡腿,可是小乞丐伸出脏脏的手把鸡腿打落在地上,并飞快地抓起鸡腿跑了。从此“我”再也不同情这些乞丐了。如果我们如此处理这个素材,这实质上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损害自己的形象――“我”没有同情心了。如果“我”能深入地思考,在文中加入一点“也许”,就会使作文变消极为积极:也许小乞丐是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也许是小乞丐背后有一个更需要他帮助的人,也许是小乞丐想带着这鸡腿走上回乡的路……“我”可以借此来揣测流浪儿童的辛苦遭遇,表达“我”的同情。这可以使作文的立意积极,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符合和谐这一时代主题。
记叙文写作是学生作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写自己的真话,抒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自己故事中的真谛,就一定能写出构思新颖,内容深刻的好作文,从而打动别人,感动别人。
不久,杨同学就把他的片段作文交了上来。下面引用他的两个叫《课间》的片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片段素材来写出优秀的记叙文。
课间(一)
“当!当!当!”终于下课了。一个男生冲出教室,亲切地叫了一声:“爸。”
“冷不冷?我给你送几件衣服。”
“不冷。”
“还有钱没?”
父亲将一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递给他,他的手慢慢地伸向百元大钞,将它拿住。儿子望着父亲单薄的灰色裤子,那双粘满泥土的布鞋,厚大的长茧的手掌,有些难过。
铃声再次响起,打断了儿子的观察,儿子进去了,父亲也消失在教学楼的拐弯处。
课间(二)
下课时间一到,同学们像关在笼子里的鸟被释放一般冲出教室。
“哪个要带东西?”“我要三包麻辣。”“我要两根王中王火腿肠。”........讲话的声音就像出笼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话题各不相同。做作业的事儿也抛于脑后,女的疯巅,男的打闹,有的几个抢着一个热水袋,有的照镜子,有的梳头发,满走廊的怪象。
“当!当!当!”上课铃又响了,我们又被关进“笼子”里去了。
两个片段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写到了“钱”,但又各有侧重点:前一则写到了“钱”来之不易,后一则写到了“钱”去如流水。据此,可借用这两个片段来揭示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有少数学生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互相炫耀,胡乱挥霍。于是,我建议杨同学将这两件事安排在同一人物身上,这样就形成了同一人物、不同课间而发生的不同事件这一小小说构思。然后再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更丰富细腻一些,如在片段一中加入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使人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片段二中则加入对话,使“男生”的形象更突出、更丑陋;另外在结尾处再加上一个细节――小小的百元大钞湮没在大大的清单之中,令人回味。
经过以上修改后,一篇以《课间》为题的小说便在杨同学的笔下诞生了。
课间
“当!当!当!”终于下课了。
儿子箭步冲出教室,低低地叫了一声:“爸。”
“冷不冷?我来给你送几件衣服。”
“不冷!拿回去,我不要。”儿子瞟一眼父亲手里的衣服,显然那衣服有点过时了。儿子的语气比天气还冷。
“钱不够了吧?”
儿子似乎被什么东西猛刺了一下,眼里有一丝哀伤。
父亲放下手里的衣服,哆嗦着从内衣深处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那大钞有些皱。父亲将它递给儿子,儿子的手慢慢地伸向百元大钞,将它抓住,拽入手心。望着父亲那长满老茧的手掌,单薄的灰色裤子,沾满泥土的布鞋,儿子像又被猛刺了一下。
铃声再次响起,儿子跳着走进教室,父亲蹒跚着消失在教学楼的拐弯处。
“当!当!当!”一堂死气沉沉的化学课终于结束了。
老师刚走出教室,同学们就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叫开了,“今天中午我们一起去吃麻辣烫吧!”“星期六有空去滑旱冰吗?”……..
一男生大步迈向讲台,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大钞喊到:“哪个要带东西?我请客!”边喊边挥动着手中的大钞,满脸豪气。
“我要三包麻辣鱼!”“我要两根火腿肠,王中王的!”“我要一包巧克力!”“我要…….”叫喊声此起彼伏。
“你们用纸条写好,再把清单给我!”飞舞的百元大钞之后有一张得意的脸。
清单很快递上讲台去了,是大大的一张。
教室门口,一个男生箭步冲出来,手中的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那大大的纸中露出小小的粉红的一角………
以上这个写作个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处处皆文章,只是缺乏发现文章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手中本应该有丰富的课内外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结果让很多有用的素材在我们眼前消失。在此,给学生积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提几点建议:
1 分题材积累,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积累素材
对同一题材,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练习,就可以丰富我们的思考内容,促使我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作文过程中就会对素材的侧重点把握准确,更好地选材作文。如“考试”,既可以写它的好处――考试使选拔处于一个公平竞争 的 起点上,也可以写它的不足――一纸试卷便使许多人的人生定格在某个层面上。同时就“考试”的形式来说,既可以写有形的考试,还可以写无形的考试,即心灵的考试,这样就可以使文章双线并行发展,构思新颖。
2 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小事情
写作文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从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一则题为《金银花》的素材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金银花
那天中午,我匆匆往家赶,走过那个垃圾堆时,我本能地捂住了嘴和鼻子,且尽量眯缝着眼睛。凭经验,我知道那儿一定有一个捡破烂的脏兮兮的老太太。
“爸爸,我要那串花。”耳边传来一声稚嫩的叫声。“不行,那是老奶奶卖钱的金银花,你不能拿。”“我不,我要,唔唔唔……”孩子哭了。
“宝宝,快过来,奶奶给你花。”孩子扭身去取金银花了。当父亲的显然有点怕奶奶的 脏手影响孩子的健康,便急忙拉住孩子,迅速捡起一枝靠近的没有盛开的金银花,递给孩子。但孩子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老奶奶手中那枝长长的盛开的金银花:那嫩嫩的白花,那浓浓的芳香。
不知何时,我睁开了眼,放下了手。
以上材料取自生活中常见的人――捡破烂的老人,常有的事――小孩喜欢花。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话,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老太太即使卑微如一粒灰尘,她的心里依然充满着爱,她并没有因贫困而抱怨什么,她依然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偶然与她说话的人。这样的素材,学生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并从爱的角度去立意,那一定会使学生的作文感情真挚,真切动人。而这一点正是学生作文中最缺乏的东西。
3 善于化消极为积极,使作文富于人情味
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很少关注另类生活,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同情心,体现在作文中就是自私,没有人情味,损害自己的形象。例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到这样的素材:一个小乞丐在街上乞讨,“我”给了他两块钱,但他并没有离开,原来“我”正在炸鸡腿,小乞丐认为“我”是为他炸的鸡腿。鸡腿炸好了,“我”和小乞丐同时伸出手去接,“我”接住了鸡腿,可是小乞丐伸出脏脏的手把鸡腿打落在地上,并飞快地抓起鸡腿跑了。从此“我”再也不同情这些乞丐了。如果我们如此处理这个素材,这实质上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损害自己的形象――“我”没有同情心了。如果“我”能深入地思考,在文中加入一点“也许”,就会使作文变消极为积极:也许小乞丐是很久没有吃东西了,也许是小乞丐背后有一个更需要他帮助的人,也许是小乞丐想带着这鸡腿走上回乡的路……“我”可以借此来揣测流浪儿童的辛苦遭遇,表达“我”的同情。这可以使作文的立意积极,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符合和谐这一时代主题。
记叙文写作是学生作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写自己的真话,抒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自己故事中的真谛,就一定能写出构思新颖,内容深刻的好作文,从而打动别人,感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