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近桂花
1. 检查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教学提示】:首先是读音;其次,“笨笨拙拙”写出了桂花的?(姿态);这个具有拟人化的词语向读者传递了什么信息?(桂花树的姿态不好看,并不是婀娜多姿。
(2)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教学提示】:读准轻读音;重点在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生:吩咐就是命令别人做某件事。
生:有嘱咐的意思。
生:指派别人做什么。
师:在生活中,有谁“吩咐”你做过什么吗?
生:妈妈在忙着做晚饭,吩咐我到小超市买袋盐。
生:早晨,妈妈把我送到校门口,吩咐我上课要注意听讲。
师:刚才你们注意听这位同学的发言了吗?在这里“吩咐”用得合适吗?
生:我觉得在这里用“嘱咐”更合适。
生:用“叮嘱”也可以。
师:对,虽然吩咐有“嘱咐”或“叮嘱”的意思,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微妙的差别。
(3)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教学提示】:区分“拣”与“捡”。“拣”有翻找、挑选的意思,而“捡”则是弯腰拾起来的意思。
(4)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教学提示】:和:读“huò”,做动作强化意思和读音;糕饼:怎么记住这个词语的写法?(形声字)
2. 听写词语:新鲜尤其吩咐糕饼
3. 初读课文。请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4.(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1) 请读这小节。
(2)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是因为什么?(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读最后一句话。
(3) 再读这小节,除了最后一句写香味之外,还描写了桂花树的什么?(姿态、叶子、细花)
(4) 请读这小节的第二、三句,作者觉得桂花树的姿态、叶子以及细花怎么样?(太平淡了,太平凡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5) 写桂花树的姿态、叶子以及细花,与写桂花的香气味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学提示】:展现了桂花的平凡、朴实,从而突出桂花香味迷人的特点,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6) 请同学朗读这段话,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的写法。
5. 这小节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简单概括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可以浓缩为几个字——爱花香,这样的概括方法叫“小标题”。
6. 作者先写了“爱花香”,接着写了“摇花乐”,再写了“忆花雨”。请读这三个小标题,你可以发现和总结出拟写小标题的一些方法吗?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简明扼要;抓住中心内容。)
7. 默读、浏览课文,按照小标题给课文划分出段落。
【教学提示】:一(1节):爱花香;二(2~4节):摇花乐;三(5~6)忆花雨。
梦回童年
师:请同学读“摇花乐”一段三个小节,随着琦君的文字走进旧时的岁月,走进作者的童年,宛如翻看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
师:阅读了这三小节,你感受到琦君拥有的是怎样的童年生活?
师:我们的童年与琦君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生:我感觉她的童年很幸福,是在桂花香中长大的。
生:她的童年无忧无虑,很快乐。
生:她的童年很有诗意,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而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远离自然。
4.再请读课文第三小节,这是“摇花乐”的重点内容。作者是怎样写“摇桂花”的呢?其实分别写了三个人(我、母亲、父亲)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
5.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 请同学朗读这段话,特别关注显红的“摇桂花”这三个字,好好体会。
(2) 你可以说说对哪个字的理解和感悟?结合指导朗读)
(3) 师:怎样的“问”叫“缠”?
生:我想说说“缠”,“缠”是纠缠的意思,为了让妈妈能同意“摇桂花”,我天天盯前盯后,每天都要问一回。
生:有时妈妈被我问烦了,就不理我,可我总是不依不饶,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从频率上来理解的,次数多,这就叫“缠”。让我们聚焦一次“缠”的情景,想想“我”是怎么“缠”的?
生:有一次,妈妈正在忙着做家务,我又来“缠”了。我摇晃着妈妈的手臂,不停地问:“妈妈,今天摇桂花吗?”“还没到时候呢?”“桂花已经全都开了,可以摇了呀!”“再等等吧。”妈妈看都没看我,坚定地说。
师:用人物的动作以及对话描写了“缠”。
生:我又来缠着妈妈“摇桂花”,妈妈被我缠烦了,把屁股对着我,我赶紧转到妈妈前面,仰脸望着妈妈,一副乞求的可怜样。
师:不错,用人物的神态来描写“缠”。谁来读一读,“缠”一“缠”?
(4) 师:从哪儿看出我“乐”了?
生:我从“帮着……帮着……”看出了“我”的乐。
师:我帮着……帮着……忙得大汗淋漓,好不辛苦!这是“乐”吗?
生:这当然是“乐”了,因为“摇桂花”是我一直盼望着事,再累也心甘情愿。
生:因为我开心呀,“摇桂花”是一件好玩的事,所以我忙得不亦乐乎。
生:我终于盼到“摇桂花”这一天了,如愿以偿,所以忙得乐颠颠的。
师:谁来读一读,分享我的“乐”?
(5) 师:我们什么时候会喊?
生:喊是因为我太开心了,所以情不自禁。
生:我太激动了,那么多的桂花簌簌地落下来,花瓣落得我满身满脸,我身上香喷喷的。
师:(出示动画“桂花雨”)谁来喊一喊?
(6) 请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7) 读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琦君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又一样在哪里呢?
生:都天真烂漫。
生:都很淘气任性。
生:都很喜欢玩儿。
师:是啊,天下的孩子其实都一样,童心、童真、童趣,都那么纯真美好。
6. (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 请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摇桂花”对童年的我来说,是一件其乐无穷的趣事,桂花的香味让我着迷。那每年秋季的“摇桂花”对琦君的母亲和父亲而言是一件怎样的事情?(神圣的仪式,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2) (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想象当时的情境,父亲会怎么吟诵?你试着念念。
7. 琦君写此文时已经60多岁了。她10岁时全家迁往杭州,1949年她33岁离开大陆,赴台湾,一条浅浅的海峡把琦君和家乡阻隔。时隔50多年,与故土半个多世纪的分离,绵长的相思,几多的离愁……50多个年头过去了,当琦君写下这段文字时,你可以试图想象她写作时的情景吗?(泪光莹莹,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或者挥笔而就,一吐为快,也或许举笔半晌,无语凝噎……)
8. 把这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追忆花雨
1. 童年、故乡……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随风而逝,像风中飘零的黄叶,“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我们来接着学习“忆花雨”。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 请读。母亲无限感慨,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最香。你可以读懂母亲的心吗?
【教学提示】: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之所以最香,是因为这香味里有浓浓的乡愁,有往日的回忆,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虽然远离故土,但这桂花香已经在母亲和作者的心里飘荡了几十年,挥之不去。正如“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
2. 看板书,课文分别写了 “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这几部分内容,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紧紧地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我们去找一找?
3. 分别画出文章里写到“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为什么?
【教学提示】:
(1) 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 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语缤纷入梦甜。”
(5)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6)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 请读读这两句话,“浸”和“沉浸”意思一样吗?
【教学提示】:“浸”的本义:三点水旁,泡,沉没在其中。引申义:写出了桂花之香,包裹着人们,笼罩着村庄。“沉浸”:本义为浸没在水中,多比喻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桂花只开一季,但晒干的桂花在人们一年四季每天的居家生活,每每看到、吃到桂花,那桂花盛开、飘香的金秋就会出现在人们眼前,那香味一直沁入心脾,难以忘怀。桂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我的童年都浸在了桂花香中。
(2) 再读一读。
5. 再出示:
(1) 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 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5)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6)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请读。(小结)桂花那迷人的香味儿在我和母亲的记忆里飘荡了几十年,这桂花的香味儿早已成了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所以,琦君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作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把“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这几块内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说散文形散而神聚。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1. 检查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教学提示】:首先是读音;其次,“笨笨拙拙”写出了桂花的?(姿态);这个具有拟人化的词语向读者传递了什么信息?(桂花树的姿态不好看,并不是婀娜多姿。
(2)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教学提示】:读准轻读音;重点在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生:吩咐就是命令别人做某件事。
生:有嘱咐的意思。
生:指派别人做什么。
师:在生活中,有谁“吩咐”你做过什么吗?
生:妈妈在忙着做晚饭,吩咐我到小超市买袋盐。
生:早晨,妈妈把我送到校门口,吩咐我上课要注意听讲。
师:刚才你们注意听这位同学的发言了吗?在这里“吩咐”用得合适吗?
生:我觉得在这里用“嘱咐”更合适。
生:用“叮嘱”也可以。
师:对,虽然吩咐有“嘱咐”或“叮嘱”的意思,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微妙的差别。
(3)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教学提示】:区分“拣”与“捡”。“拣”有翻找、挑选的意思,而“捡”则是弯腰拾起来的意思。
(4)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教学提示】:和:读“huò”,做动作强化意思和读音;糕饼:怎么记住这个词语的写法?(形声字)
2. 听写词语:新鲜尤其吩咐糕饼
3. 初读课文。请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4.(出示: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1) 请读这小节。
(2)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是因为什么?(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读最后一句话。
(3) 再读这小节,除了最后一句写香味之外,还描写了桂花树的什么?(姿态、叶子、细花)
(4) 请读这小节的第二、三句,作者觉得桂花树的姿态、叶子以及细花怎么样?(太平淡了,太平凡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5) 写桂花树的姿态、叶子以及细花,与写桂花的香气味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学提示】:展现了桂花的平凡、朴实,从而突出桂花香味迷人的特点,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6) 请同学朗读这段话,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的写法。
5. 这小节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简单概括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可以浓缩为几个字——爱花香,这样的概括方法叫“小标题”。
6. 作者先写了“爱花香”,接着写了“摇花乐”,再写了“忆花雨”。请读这三个小标题,你可以发现和总结出拟写小标题的一些方法吗?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简明扼要;抓住中心内容。)
7. 默读、浏览课文,按照小标题给课文划分出段落。
【教学提示】:一(1节):爱花香;二(2~4节):摇花乐;三(5~6)忆花雨。
梦回童年
师:请同学读“摇花乐”一段三个小节,随着琦君的文字走进旧时的岁月,走进作者的童年,宛如翻看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
师:阅读了这三小节,你感受到琦君拥有的是怎样的童年生活?
师:我们的童年与琦君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生:我感觉她的童年很幸福,是在桂花香中长大的。
生:她的童年无忧无虑,很快乐。
生:她的童年很有诗意,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而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远离自然。
4.再请读课文第三小节,这是“摇花乐”的重点内容。作者是怎样写“摇桂花”的呢?其实分别写了三个人(我、母亲、父亲)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
5.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 请同学朗读这段话,特别关注显红的“摇桂花”这三个字,好好体会。
(2) 你可以说说对哪个字的理解和感悟?结合指导朗读)
(3) 师:怎样的“问”叫“缠”?
生:我想说说“缠”,“缠”是纠缠的意思,为了让妈妈能同意“摇桂花”,我天天盯前盯后,每天都要问一回。
生:有时妈妈被我问烦了,就不理我,可我总是不依不饶,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从频率上来理解的,次数多,这就叫“缠”。让我们聚焦一次“缠”的情景,想想“我”是怎么“缠”的?
生:有一次,妈妈正在忙着做家务,我又来“缠”了。我摇晃着妈妈的手臂,不停地问:“妈妈,今天摇桂花吗?”“还没到时候呢?”“桂花已经全都开了,可以摇了呀!”“再等等吧。”妈妈看都没看我,坚定地说。
师:用人物的动作以及对话描写了“缠”。
生:我又来缠着妈妈“摇桂花”,妈妈被我缠烦了,把屁股对着我,我赶紧转到妈妈前面,仰脸望着妈妈,一副乞求的可怜样。
师:不错,用人物的神态来描写“缠”。谁来读一读,“缠”一“缠”?
(4) 师:从哪儿看出我“乐”了?
生:我从“帮着……帮着……”看出了“我”的乐。
师:我帮着……帮着……忙得大汗淋漓,好不辛苦!这是“乐”吗?
生:这当然是“乐”了,因为“摇桂花”是我一直盼望着事,再累也心甘情愿。
生:因为我开心呀,“摇桂花”是一件好玩的事,所以我忙得不亦乐乎。
生:我终于盼到“摇桂花”这一天了,如愿以偿,所以忙得乐颠颠的。
师:谁来读一读,分享我的“乐”?
(5) 师:我们什么时候会喊?
生:喊是因为我太开心了,所以情不自禁。
生:我太激动了,那么多的桂花簌簌地落下来,花瓣落得我满身满脸,我身上香喷喷的。
师:(出示动画“桂花雨”)谁来喊一喊?
(6) 请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7) 读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琦君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又一样在哪里呢?
生:都天真烂漫。
生:都很淘气任性。
生:都很喜欢玩儿。
师:是啊,天下的孩子其实都一样,童心、童真、童趣,都那么纯真美好。
6. (出示: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 请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摇桂花”对童年的我来说,是一件其乐无穷的趣事,桂花的香味让我着迷。那每年秋季的“摇桂花”对琦君的母亲和父亲而言是一件怎样的事情?(神圣的仪式,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2) (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想象当时的情境,父亲会怎么吟诵?你试着念念。
7. 琦君写此文时已经60多岁了。她10岁时全家迁往杭州,1949年她33岁离开大陆,赴台湾,一条浅浅的海峡把琦君和家乡阻隔。时隔50多年,与故土半个多世纪的分离,绵长的相思,几多的离愁……50多个年头过去了,当琦君写下这段文字时,你可以试图想象她写作时的情景吗?(泪光莹莹,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或者挥笔而就,一吐为快,也或许举笔半晌,无语凝噎……)
8. 把这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追忆花雨
1. 童年、故乡……这一切就这样过去了,随风而逝,像风中飘零的黄叶,“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我们来接着学习“忆花雨”。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 请读。母亲无限感慨,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最香。你可以读懂母亲的心吗?
【教学提示】: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之所以最香,是因为这香味里有浓浓的乡愁,有往日的回忆,有血浓于水的亲情。虽然远离故土,但这桂花香已经在母亲和作者的心里飘荡了几十年,挥之不去。正如“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
2. 看板书,课文分别写了 “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这几部分内容,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紧紧地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我们去找一找?
3. 分别画出文章里写到“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为什么?
【教学提示】:
(1) 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 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语缤纷入梦甜。”
(5)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6)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出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 请读读这两句话,“浸”和“沉浸”意思一样吗?
【教学提示】:“浸”的本义:三点水旁,泡,沉没在其中。引申义:写出了桂花之香,包裹着人们,笼罩着村庄。“沉浸”:本义为浸没在水中,多比喻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桂花只开一季,但晒干的桂花在人们一年四季每天的居家生活,每每看到、吃到桂花,那桂花盛开、飘香的金秋就会出现在人们眼前,那香味一直沁入心脾,难以忘怀。桂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我的童年都浸在了桂花香中。
(2) 再读一读。
5. 再出示:
(1) 桂花不与繁花争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 于是父亲诗性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5)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6)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请读。(小结)桂花那迷人的香味儿在我和母亲的记忆里飘荡了几十年,这桂花的香味儿早已成了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所以,琦君把这迷人的桂花香作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红线,把“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这几块内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说散文形散而神聚。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