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骨禅心儒气质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晓亮,字清虚,号翰林苑,别署无名轩主、抱朴轩,艺名阿亮,1969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南大学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AC兼职教师,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特聘教授,湖南省褚遂良书法研究院书法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首批文艺家,湖南财苑书画院特聘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书法教师。
  范晓亮先生的书法,是他自己的心灵世界,那里有他数十年来与书法艺术珍贵的情感,还有他那求艺之路的坎坷起伏、百转千回。
  无论是观其展览,还是品读其作品集,那一幅幅楷隶行草,都是范晓亮先生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心灵花朵,汇聚多少艰辛,传递多少文化,凝结多少情怀。他将蓬勃的意气、人生的悲欢一一付之笔端,真情流淌;他以迎潮博浪的激情和倚天抽剑的呼喊而投身创作,奋笔疾书;以对古圣先贤之崇敬和对沧桑正道之敬畏而修身治学,谨言慎行;他把上下求索的恢宏遐思和传承创新的从容气象都聚在胸间、汇入笔下,其书法气象正大、雅俗共赏。正是这样一位对书法艺术执着的人,唤起了我心底的波澜。而今,细细审视范晓亮先生的书法艺术,那便是“道骨禅心儒气质”。
  “道骨”,是道家的哲学精神,也可以说是我们常言的“道法自然”。“道”无处不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范晓亮的书法有道家所追求的顺应自然的艺术本色,不造作,无拘泥,气象洒脱,下笔快意。其作品刚柔并济,自然而然,使人赏心悦目,有逍遥之境界。传说仓颉在创造汉字时,“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可见,书法是通过汉字的书写来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古人云:“字如其人”,书法艺术就是人性的艺术。无论是在艺术的境界里,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范晓亮身上都可寻觅道家的那种思想文化修养,随和、开朗、平静、豁达。就好像那些汉字,在他的笔下,得于天造,孕于心灵,成于手中。
  “道骨”在范晓亮的書法艺术里,更表现在其所构建的审美意境之中。这种意境,是他在创作中提取中国方块字的精气神,经过他心灵的滋润和笔墨的交融,在宣纸上的自然流动,达到虚实相生、灵气四溢的审美境界。古人云:“书为心学”,可见,范晓亮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是多么地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心灵的净化。王羲之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中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晓亮之书,达乎道矣。
  “禅心”,佛教术语,在艺术上指心境,这种心境同佛家思想所注重的清静之心是一致的。哲学是艺术的灵魂,而构成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哲学成分无外乎儒释道三种。范晓亮先生创作过许多与佛家有关的书法作品,其书法亦有“禅心”。这种禅心是艺术创作者的心境,可以理解为艺术境界,也可以理解为艺术态度,这是哲学范畴。而不是说,为了书法有禅的境界,就必须皈依佛门。书法自古以来受禅学影响很大,古代如此,今日亦然。
  禅佛之学对书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研究书法的人不能视而不见。优秀的书法家一定要有禅佛之心境,太功名利禄了,这样的艺术家很难成功,其作品也难臻化境。范晓亮书法的禅心既表现在他的书写之中,也表现于书写之外。于书写之中而言,他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诸方面,都游刃有余。其用笔行云流水,顺势而成,自然生动;其用墨鲜活淋漓,润枯有致;其章法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心外无物,方可心到手到,方可沉醉其间,无丝竹之乱耳,忘案牍之劳形,全身心投入创作之中。于书写之外而言,则是有宁静致远的心境,不为名利所困,不为俗务所扰,把灵魂放空,以至于让艺术永恒地游于“上进”之状态。“善乃佛之本,佛以善为天。”范晓亮先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奖掖后进,广结善缘,常以公益之心,情系桑梓,以提振家乡之书风。
  至于“儒气质”,则回归到书法的文化范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便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以书法的艺术来表现汉字的审美与内涵,这是中国人的独创,也就是说,只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字,与生俱来就是一种艺术。相比世界各国的任何文字而言,我们中国的书法实实在在是高明的发明,它太神圣了、太伟大了。千百年来,一代代文人墨客、士人学子,为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而呕心沥血,直至今日,一大批书法创作者,为了老祖宗的这门传统艺术而付出艰苦卓越的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敬佩。追本溯源,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书法家,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因为书法它并非就是简简单单的汉字书写,他除了基本的技艺问题,还有精神问题。如果说,我们今天的书法与古人的书法有什么差距,就汉字本身的书写表现而言,这种差距不值得过多的言明,真正的差距,却是在精神层面。古人没有独立的“书法家”,他们大多是以“文人”这种综合身份出现的,或者还称之为“读书人”。因此,书法并不是独立活跃在古代文化生态之中,而是作为一种基本功、一种必备素质,捆绑在所谓“文人”“读书人”的身上。这些人,不是简简单单的能写一笔好字,他们更多的是饱读诗书、精通六艺的多面手。今天,我们把书法独立成一门艺术,太注重这门艺术的“技艺”范畴了,这未免不是一种偏颇吧!随着近几年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很多传统文化艺术都在回归本源,书法亦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书法家开始注重“文”的层面,如今的各种展览也都在慢慢倡导这种回归。书法家不仅仅在“匠”的方面、“艺”的方面加倍努力,更加在“文”的方面来提升自己。
  范晓亮先生投身书坛,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他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为书法之魂,又善于博采众长。多年之交往,在我心中,范晓亮先生是一个有“儒”气的书法家。他有着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有着较为丰厚的文化功底。古代书学论著所强调的“学书贵立品”,即要有君子之心、忠义之行。清代书法理论家朱和羹《临池心解》一文中对“立品”的重要性作了较为全面、清晰的阐述, 他在孔子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于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观念基础上,提出了“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这一观点。范晓亮先生一直是以这样的古人之义来要求自己的,无论是对于自我的修养,还是他的书法教学,他亦是按照儒家思想所注重的修身养性来规范的。这种传统的士大夫精神,也可以说是文人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的书法事业,太有意义了。他偶尔为诗文,自撰联赋,很多展览,他都是书写自己原创的诗文和楹联。他爱读书,尤其是儒家经典和唐诗宋词,这些都是他书法创作的人文素养,其书法也有浓厚的书卷气、文人气。
  儒家思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中庸之道”。这在书法创作的实际运用中非常重要。范晓亮书写过程中运笔的提与按、轻与重、缓与急、起与止、行与留、藏与露、逆与顺、伸与屈、疾与涩,结体的主与次、疏与密、借与让、欹与正、险与夷、离与合、顾与盼、向与背、松与紧、虚与实、动与静等,用墨的浓与淡、涨与缩、枯与润、干与湿、沉与浮,章法的虚与实、黑与白、疏与密、主与次、连与断等等,“中庸之道”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故而,很多朋友都说他的书法,尤其是行书,雅俗共赏。因此,时常也有人委托我求范晓亮先生的墨宝以珍藏。
  其实,说心里话,成为一个书法家真不容易。范晓亮先生的书法功力很好,没有真正走入他的艺术世界的,是很难知道他的“苦功夫”的,为了书法,他做了碑山帖海的虫子,在那里嗜书如命;为了书法,他没能够好好地爱护自己的双手,曾经悬铁练字,曾经握笔出茧;为了书法,他四处学习,从来不放过跟名师请教的机会,到北京,到上海,到江苏,到广东,到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就是为了学习和交流,博采众长,最后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为了书法,他经常一个人长夜漫漫在工作室练字读书,经常熬夜,他爱抽烟、喝浓茶,大部分是因为夜晚坚持书法练习和创作所需要的“不良嗜好”;为了书法,他确确实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且是年复一年的努力。他的从艺生涯都三十多年了,这一点很不简单啊!再者,他是一个很讲艺德的人,搞艺术,只追求“工”,不追求“德”,这样的书法家是不能够长远的,范晓亮先生很有正义感,有一颗善良之心和悲悯情怀。
  中国书法在儒释道精神的哲学基础上,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 等等。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既是今天我们书者之底气,也是今天我们书者之责任,更是今天我们书者所要攀援甚至要逾越之高峰。书法艺术,须勤耕、师古、善悟则能成。来日方长,我相信且祝福范晓亮先生定能不断迈上新的高峰!
  (作者系作家、诗人、策展人,现为湖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文艺巢》主编。)
其他文献
摘要:微信作为当下流行的社交软件之一,已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移动教学的设计当中。基于互联网而存在的社交媒介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渠道和资源,依托微信平台,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地域将有共同学习需求的用户链接起来去分享和获取学习资源。用户还可以在微信群里互动和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通过微信群进行移动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需要去解决和提升的地方。  关键词:
期刊
赵胜琛,1972年出生于湖南益阳。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黄兴书画院副院长、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9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展览并获奖。《长沙晚报》、湖南卫视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等对其艺术成就曾做专题报道。著有《当代画家技法表现丛书——赵胜琛工笔人物》。  一  赵胜琛的人物画取材广泛,但在笔者看来,最能代表其成就的,当属以当代都市青年为
期刊
庐江一鹤,原名陆江,字一鹤,法号净波,1956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系,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雅风艺品》杂志顾问、中国南海禅寺书画院首席美术顾问。  我对京华著名国画家庐江一鹤(原名陆江)先生花鸟作品,尤其是一系列小品有一种偏执般的喜好。  我注意到:一直以来,在庐江一鹤先生的创作中,他坚守重写意的审美趋势,不同
期刊
摘要:本文就小学艺术教育来谈戏剧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对策。从人的表演天性及小学生的年龄阶段适合开展戏剧教育、戏剧教育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国家政策支持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论述了在小学学校开展戏剧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开展小学戏剧教育的三条对策,其一政府帮扶艺术院校与小学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其二建立适合小学戏剧教育的教材丰富教学手段,其三强化师资力量。笔者期望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为小学学校
期刊
摘要:陈师曾是近现代美术史的大家,以画名见著于世,兼擅篆刻,但其书名往往被画名所掩。本文从陈师曾各体书法入手,以作品为实例,通过对于陈师曾书法作品的分析,推导出他书法的师承与渊源,最后联系时代背景总结出陈师曾书法的成因,重新确认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陈师曾 书法 吴昌硕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朽者,别名唐石簃、染仓室、安阳石室等。陈师曾是近现
期刊
宋卫东,国家级非遗项目明式家具(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家具协会副会长、苏作红木专委会主任、“2019年江苏十大工匠”、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湖北工业大学榫卯结构家具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授课教师。其作品连续两届代表苏作红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宋卫东以明式家具发源地苏州光福古镇为起点, 从艺三十余载,承载着传承和发扬明式红木家具工艺的梦想,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的原则上
期刊
2020年4月26日,被誉为“江南第一槌”的杭州西泠拍卖有限公司开拍(四月网拍瓷器专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大直颈瓶(图一)以远远高出拍前估价(3.8万元—5万元)、溢价20余倍的80万元成交价,突破了无论拍卖公司、藏家、买家还是绝大多数竞拍者乃至“拍场看客”的心理预期。笔者对此虽因未做详细考证和逐一比较,不敢轻易断言此件青釉瓷瓶是否为该公司乃至中国拍卖市场历年来瓷器板块溢价空间最大的拍品,但
期刊
摘 要:无论民族精神家园还是人类精神家园,传统的知识建构路线,要么体现为“聚焦论”,要么体现为“集合论”,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种基于“文明正义”和“命运共同体”的“互约论”观念“脱颖而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必然要求精神建构作为庇护和支撑,进而必然要求文艺作为民族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精神意识形式,在整个建构事态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其社会进步驱动能量
期刊
近日,高中张华钢同学不断推出他的西部游记,文字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此篇中选用的两幅水彩画作品,是我早年的创作,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得到当时参观画展的中国美协主席和鲁迅美术学院院长等业内人士的好评。  这是根据1998年赴甘南采风的素材所作,是我第一次画藏族人,后来发展成《高原印象》一个大系列。  那年暑假,我已经晋升为副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担任首届中国水彩画高研班的导师助理,陪同导师潘长臻先生
期刊
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有两种艺术形式不离不弃,一是书法,一是诗词。在毛泽东手中,书法和诗词交相辉映,成为二十世纪独特的文化景观。书法最能体现他的个性。毛泽东书法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阶段性变化到持续积累产生质的变化,由楷至行,晚年主攻狂草,开辟了新境界。毛泽东并非是刻意创造,而是不想重复别人,就有了自己的新天地。  毛泽东是政治巨人,对于他的书法,有众多评述文章,主要观点集中在书法分
期刊